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695234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最近,有关部门对网络文学进行盘点,获得以下共识:一是代际缩短引发的写作方式的变化。早期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虽然存在观念差异,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仍然趋同,但随着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新一代网络写手基本脱离了传统思维模式,写作方式也相应产生较大变化。二是已经形成“集体写作”的话语特征。网络写作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精英化书写方式,形成了读写之间认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以及人生经验交流的平民化书写

2、方式。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的平民化互动模式产生巨大能量,所表现出的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体力量。三是网络写作通过不断尝试,读写磨合,海量更新,迅速淘汰,产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通过对网络写作特征与网络作品文本的分析研究,并将其与传统文学相比较,我们还可以对它的现实意义做出如下判断:其一,网络文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二,网络文学的交互性和超文本特性导致书写和阅读方式产生变革,及其全民参与的形式,对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其三,作为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开端产品,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更具可塑性、开放性和延展性。网络作品电子收费书籍电视剧本漫画和动画网络游戏的机制正在逐步

3、建立。其四,传统文学一直以关注现实生活为己任,而网络文学侧重于对幻想世界的描述。这也是新一代作家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做出的自然反应,比如玄幻小说、历史架空小说、穿越小说、军事幻想小说等等。这类小说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实验意义,潜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同时,对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网络写作是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使文学写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另一方面它也暴露出标榜多元、对抗主流、疯狂复制、杂乱拼凑等严重问题,耗散了文学写作的精神价值。从作品内容和写作形式,网络文学的庸俗化、快餐化倾向十分明显,导致网络创作主体失陷,思想深度被削平

4、,在艺术水准上与传统文学仍存在较大距离。网络写作给相当一批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这个原动力其实是文学最珍贵的价值之一,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力量之源。陈建功认为,网络文学超强的传播能力使纸媒文学瞠乎其后,这种传播能力将使它成为未来民族审美的导引者。任何轻视或忽视其巨大能量的行为,将造- 2 -成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失误。1. 下列对网络文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形成了精英化互动模式。B. 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观念,摆脱了传统思维模式,产生了全新的写作方式与审美习惯。C. 网络写作解放了作者的发表、出版权,但网络文学的庸俗化、快餐化倾向也十分

5、明显。D. 网络文学比纸媒文学更具有超强的传播能力,一定会成为未来民族审美的导引者。2. 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所具有的交互性和超文本特性导致书写方式和阅读方式产生重要变革。B. 作为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开端产品,比传统文学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开放性和延展性。C. 网络文学全民参与的形式和思想深度被削平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养。D. 一些网络小说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实验意义,潜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的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尝试,读写磨合,海量更新,迅速

6、淘汰的结果。B. 网络写作给相当一批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具有很明显的现实意义,但在艺术水准上与传统文学不存在差距。C. 网络文学关注现实生活,产生了一些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如玄幻小说、历史架空小说、穿越小说、军事幻想小说等等。D. 网络文学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若干问题,但具有发展的原动力、超强的传播力。【答案】1. C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对网络文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概念能力。A 项, “网络文学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平民化书写方式”理解错误,原文是“网络写作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精英化书写方式” ,B 项,理解错误,原文是“

7、新一代网络写手基本脱离了传统思维模式,写作方式也相应产生较大变化” ,D 项, “网络文学比纸媒文学更具有超强的传播能力,一定会成为未来民族审美的导引者”说法错误,原文是“网络文学超强的传播能力使纸媒文学瞠乎其后,这种传播能力将使它成为未来民族审美的导引者” 。2.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C 项, “思想深度被削平的特点”错。- 3 -3.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B 项, “但在艺术水准上与传统文学不存在差距”错误,原文是“在艺术水准上与传统文

8、学仍存在较大距离”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

9、。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庹其五石 鸣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

10、的年岁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不是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老孙,改天你将这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 ”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呢。 ”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这么好一棵树,谁舍得刨?”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 ,不认得的,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 ”同他的

11、姓难念一样,有时他- 4 -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侯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说的是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遇的失落。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庹其五也是有

12、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让儿子凝望。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也算是互为慰藉。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

13、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喝茶,喝的是心绪,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可是细想,又似乎不是庹其五喝茶的习惯。当然,似乎而已,也就是个感觉,所以虽存疑惑,也不再罗嗦刨问。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以前插队的那个村寄来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

14、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果然就出了茶来。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是觉得浓郁清爽。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一柱水冲进茶碗,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这话,一- 5 -道喝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段采用对比

15、的手法,以时间为标志,不厌其烦地介绍庹其五身份的变化,是有作者写作深意的,与下文写庹其五只喝自己带的茶是有关系的。B. 第段描写老孙家茶铺子里的银杏树,一方面,突出茶铺的环境特点;另一方面,引出庹其五种茶的议论;同时,从侧面烘托他对茶的深情,为下文帮助山村发展茶业埋下伏笔C. 第段庹其五反复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第一次表达了对茶的赞叹,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第二次还饱含对儿子的怀念,对山村茶树种植业发展的欣慰。D. 庹其五喝茶以前从来不喝老孙配备的茶,后来外出一圈后开始喝了,说明庹其五改变了喝茶的习惯,与民同乐了。5. 庹其五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 “喝茶”作为这篇小说

16、构思的关键,有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答案】4. D 5. 庹其五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教师。淡泊随和,与世无争,喜欢喝茶,有清雅的生活情趣;有学问,喜欢吟咏诗句,令人钦佩,值得尊敬;书生气很浓,清高奇特,与众不同,说话有时让人难以理解;有独到的眼光,有热心肠,乐于帮助穷困山村发展茶树种植业;有豁达开朗的心胸,通过种植茶树拜托丧子之痛。 6. 示例一: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通过庹其五喝茶的细节描写,如使用的茶叶、难懂的语言等,刻画了人物与众不同、清高的性格。通过庹其五喝茶使用茶叶的不同,含蓄地表现了人物心境的变化,使人物形

17、象更加饱满生动、富于变化。通过对茶客喝茶的描写,刻画了他们共有的淡泊、随和、宽仁等特点。示例二:使情节结构紧凑精巧。小说以介绍庹其五茶客身份和喝茶的习惯开篇,以庹其五在茶馆冲饮远方寄来的新茶结束,中间多次描写他与茶客喝茶,喝茶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结构线索庹其五的心境、人生态度的变化是小说的暗线,这条暗线也借人物有关喝茶的话语和心理而得以呈现的。- 6 -小说多次由喝茶引出其它内容,如人物的身世经历、帮助农村种茶等。喝茶在小说中起到了勾连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示例三: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取材于“喝茶”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了当代人豁达开朗的心胸和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透过“喝茶”引发的故事

18、,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我们应当将个人的情感投放到更广阔的社会、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小说中的“喝茶”还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丰厚的积淀,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追求:淡泊、宁静、和谐。【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能力。D 项, “庹其五喝茶以前从来不喝老孙配备的茶,后来外出一圈后开始喝了,说明庹其五改变了喝茶的习惯,与民同乐了”分析错误,根据下文,庹其五外出一圈后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并不是“庹其五改变了喝茶的习惯,与民同乐了” ,而是庹其五去儿子插队的地方, “发现当年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

19、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了请人的费用”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 D 项, “庹其五喝茶以前从来不喝老孙配备的茶,后来外出一圈后开始喝了,说明庹其五改变了喝茶的习惯,与民同乐了”分析错误,根据下文,庹其五外出一圈后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并不是“庹其五改变了喝茶的习惯,

20、与民同乐了” ,而是庹其五去儿子插队的地方, “发现当年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了请人的费用”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是常规题目,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有何特点” ,高考中名曰“分析” ,其实就是归纳,把人物性格特征归纳出来,换个说法就是“分析” ,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需要展开论述了。同时也暗示考生最好分条列出。概括庹其五的形象特点,可以根据文中对庹其五身份、生活情趣及其言行来概括其-

21、7 -形象特征。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开放性较强,作答时要结合“喝茶”这一关键词,从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作品内容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分析。具体作答时一定要紧扣文本、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赢得高关注 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文莫斯其格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 16 岁高中生武亦妹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网友

22、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 “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 ” “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 ” “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繁华落幕,速去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 “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 “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这是个重大的问题。 ”“你的问题是

23、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对于武亦妹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王

24、白云则认为, “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 8 -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实事求是地说,不多。 ”有的网友则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武亦妹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 ” “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嘛还要背?” (摘编自广州日报 )材料二昨天,一位专家表示,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

25、和喜爱,正在于它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此外,古意盎然的诗词,也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骄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选手陈更曾说, “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 ”由此可见,诗词这属于中华文明的语言文字,反映的正是我们东方人内心的丰富情思,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诗意,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播即热。 (摘自扬子晚报报道诗词大会为何能引发如潮思考

26、 )材料三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

27、。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 9 -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 。中国的人均 GDP 已达8000 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

28、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摘自央广评论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指出, “快餐时代”人们功利心作祟,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很难表达现代人丰富的情感,也使诗词教育越来越枯燥无趣。B. 材料一中,李定广和王白云均对当下中学古诗词教学表示不满,认为古诗词教学仍以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为主,而缺少对学生的审美教育。C. 材料二中,选手陈更不仅提到了诗歌的不足,而且指出了诗歌的优点,它既可以感动读者,也可以反映纷繁变幻的外部世界。D. 材料三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二

29、者都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追求后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 )A. 三则材料均以小见大,通过对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评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入的思考。B. 材料一和材料三写作目的不同,但都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都认为基于实用、应试、技能的古诗词教学难以浸润学生心灵。C. 材料一呈现了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不同意见,材料二、三则主要是一家之言,相比之下材料一的评论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但都对央视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发表评论,大家都一致认为该节目办得非常成功。E. 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各有特色。材料一诙谐幽

30、默,材料二典雅生动,材料三则以充沛的说理见长。9. 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0 -【答案】7. D 8. AB 9. (1)激发国人读书的兴趣(2)反思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国诗词大会赢得高收视高关注。(3)唤醒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4)让人们在忙碌焦躁的生活中获得一丝优雅和浪漫。【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A 项, “功利心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强加因果;B 项, “均”错。此处仅为李定广的观点;C 项,陈更没有提到“诗歌的不足” 。故选 D。8. 试题

31、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C 项, “更深刻”错;D 项, “一致认为”错,材料中也指出了节目的不足;E 项, “材料一诙谐幽默”错。故选 A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32、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9.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本题的答题区间为材料一到材料三,注意从这些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社会影响就是谈它的价值、作用、效果等的

33、,从三者材料中认真筛选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以父师德任淮南转运副使。山阳令郑昉赃累巨万,亲戚多要- 11 -人,景宪首案治,流之岭外,贪吏望风引去。徙京西、东转运使。王逵居郓州,专持官吏短长,求请贿谢如其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熙宁初,为户部副使。韩绛筑抚宁、罗兀两城,帝命景宪往视。始受诏,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未几,抚宁陷。至延安,景宪言:“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今朝廷令边郡召羌族,与之金帛、官爵,恐黠羌多诈,危

34、急时或为内应,宜亟止之。 ”陕西转运司议,欲限半岁令民悉纳钱于官,而易以交子。景宪言:“此法可行于蜀耳,若施之陕西,民将无以为命。 ”其后卒不行。加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议者欲分河东为两路,景宪言:“本路地肥硗相杂,州县贫富亦异,正宜有无相通,分之不便。 ”议遂寝。改知瀛州,上书言:“比岁多不登,民债逋欠。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愿以宽假。 ”帝从之,仍下其事。元丰初年,知河阳。时方讨西南蛮,景宪入辞,因言:“小丑跳梁,殆边吏扰之耳。且其巢穴险阻,若动兵远征,万一馈饷不继,则我师坐困矣。 ”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 ”明年,徙同州,以太中大夫卒,年七

35、十七。景宪在仁宗朝为部使者,时吏治尚宽,而多举刺;及熙宁以来,吏治峻急,景宪反济以宽。方新法之行,不劾一人。居官不畏强御,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自负所守,于人少许可,母卒,一夕须发尽白,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宋史张景宪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B.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C.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

36、饬边将为守计/D.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在宋代时的“路” ,相当于现代的“省” 。B. “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侍郎。C. “蛮”是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泛指对我们古代南部民族的称呼,字面上有贬- 12 -义。D. “仁宗”为庙号。庙号起源早,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7、是( )A. 张景宪为官正直,不畏权贵。郑昉贪赃数额巨大,虽然他亲戚多为显要之人,但张景宪依然揭发立案查办,把郑昉流放到岭外之地,震慑了其他贪官。B. 张景宪稳重周密,遇事谨慎。朝廷讨伐西南蛮,张景宪进言,如调动军队远征险阻之地,若粮饷不能接继,军队就要受困。张景宪就此事与皇帝有争执。C. 张景宪实事求是,关心百姓。陕西转运司建议限半年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张景宪为百姓着想,认为此举可行于四川,不可行于陕西。D. 张景宪信念坚定,甚有孝道。不是公事,张景宪不到宰相门上,能对自己保持信念。母亲逝世,他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人们以此称道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38、)始受诏,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2)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他刚接受诏书,就说城不能守,本来不必等到那里然后知道。 (2)近几年多收成不好,百姓累年拖欠租税。今年刚有小丰收,而官吏督促百姓一并偿还,道路上流言纷纷,这祸殃竟然比荒年更严重。【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罗兀是遥远的孤城,凿井不见水,将凭借什么防御?臣在路上,所见士兵劳苦百姓困乏的情状不止一次,请求罢去这种徒劳的工役,废弃无用的城,严厉戒饬边关将领作守备之计。然后寻找句子一

39、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 13 -“纵” “是故” “于是” “向使” “然而” “无论” “至若” “是以”

40、 “继而” “纵使” “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 “向之” “未几” “已而” “斯须” “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如本题“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

41、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B 项, “正长官为户部侍郎”错,正长官应该为户部尚书。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B 项, “张景宪此事与皇帝有争执”错误,原文为: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 ”皇帝说:“你的话是对的,但是朝廷有不得已的地方。 ”没有争执。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本题翻译的关键点:第一句中翻译关键点:“受诏” “固” “后” ;第二句中翻译关键点:“方” 、 “稔” 、 “凶岁” 、 “乃” 、 “甚于凶岁”状语后置。

42、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故事” “从” “往往”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因为父亲

43、张师德的恩荫被任命为淮南转运副使。山阳县令郑昉贪赃数额极大,他的亲戚又多为显要人物。张景宪揭发并立案查办,把他流放到岭外。贪污的官吏都望风引退。张景宪移任京西、京东转运使。王逵在郓州,专门抓住官员的短处,随意按照他的要求索取贿赂,张景宪上奏他的罪恶,将他编管在宿州。熙宁初年,张景宪任户部副使。韩绛修筑抚宁、罗兀两座城,皇帝命令张景宪去视察。他刚接受诏书,就说城不- 14 -能守,本来不必等到那里然后知道。不久,抚宁陷落。张景宪到延安,上奏说:“罗兀是遥远的孤城,凿井不见水,将凭借什么防御?臣在路上,所见士兵劳苦百姓困乏的情状不止一次,请求罢去这种徒劳的工役,废弃无用的城,严厉戒饬边关将领作守备

44、之计。朝廷叫边州招降羌族人,给他们金帛、官爵,恐怕狡猾的羌人多诈,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能成为敌人的内应,应当赶快停止这件事。 ”陕西转运司建议,想限定半年为期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张景宪说:“这办法能在四川实行,如果实行在陕西,百姓将无法生活。 ”其后朝廷最终没有实施。加官为集贤殿修撰,担任河东都转运使。议论的人想把河东分为东西两路,张景宪说:“本路的土地肥沃的和贫瘠的相混杂,州县的贫富也不同,正应该有无相通,分立两路不利。 ”议论就停息了。改为瀛州知州,上奏说:“近几年多收成不好,百姓累年拖欠租税。今年刚有小丰收,而官吏督促百姓一并偿还,道路上流言纷纷,这祸殃竟然比荒年更严重。请

45、朝廷加以宽缓年限。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便向下传递这意思。元丰初年,知河阳。当时朝廷正讨伐西南蛮,张景宪入朝辞别皇帝赴任,因此进言说:“小丑跳梁,大抵是边境官吏烦扰他们的缘故。而且他们的巢穴在地形险阻的地方,如果调动军队远征,万一粮饷接继不上,那么我军就要受困了。 ”皇帝说:“你的话是对的,但是朝廷有不得已的地方。 ”第二年,改为同州知州,以太中大夫去世,年七十七。张景宪在仁宗时任部使者,当时吏治还比较宽,他却多次揭发指摘他人的罪行;等到熙宁以来,官吏用法严急,张景宪反而用宽大的措施来补救。当新法实行时,不弹劾一人。他为官不怕权贵,不是公事不到宰相门上。对自己保持信念,对人很少称赞。他母亲死

46、了,他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世人以此称道他。(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罢郡归洛阳寄友人刘禹锡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注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 15 -事临门。谷:指谷风,即东风。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 ,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

47、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B. 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C. 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诗人的落魄、衰老。D. 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 ,这是自卑、自责之语;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E. 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 ,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15. 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

4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BD 15. (1)被贬后的失意。 (结合“濩落”一词注释简析。 )(2)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 (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 )(3)有知己的安慰。 (结合“平生有己知”简析。 )(4)对施展才华的渴望。 (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 )(5)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 (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 )【解析】14. 试题分析:B 项,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 ,从后文夜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D 项,不是自卑、自责之语,而是怀才不遇,故作愤激之语。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

49、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1)被贬后的失意。 (结合“濩落”一词注释简析。 ) (2)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 (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 ) (3)有知己的安慰。 (结合“平生有己知”简析。 ) (4)对施展才华的渴望。(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 )(5)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 (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 )- 1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