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文化常识[课件].ppt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6935912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文化常识[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过年”“”“新年新年”。春。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节。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也叫“门对门对”“”“春贴春贴”、“对联对联”、“对子对子”。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多年的历史。1 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

2、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应起源于 A A秦始皇时期秦始皇时期 C C宋太祖时期宋太祖时期 D D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时期 解释: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解释: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开始以正月为岁首。B B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B2 2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顺序是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食

3、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 A C C D D解释:解释:与与“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上山下乡”有关有关 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与新中国成立有关与新中国成立有关 B B B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月上半月,按阳历算

4、则在四月五日或六日四月五日或六日。1 1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A A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珍惜生命 B 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解释:认真分析清明节扫墓解释:认真分析清明节扫墓 习俗,可得出正确答案。习俗,可得出正确答案。D 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D2 2“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说法

5、正确的是 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二十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学性可言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结 A A B B D D 解释解释: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完全确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科学性。有一定科学性。说法错误。说法错误。C C C解释解释: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北宋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北宋 科学

6、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按节气定月,以科学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按节气定月,以 立春为元旦。这种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立春为元旦。这种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 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称为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称为“十二气历十二气历”。3 3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的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 A A汉武帝汉武帝 B B僧一行僧一行 D D郭守敬郭守敬 C C沈括沈括 C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

7、,挂艾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1 1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B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映解释:由材料中端

8、午节习俗和起源的多种说法,可解释:由材料中端午节习俗和起源的多种说法,可 知端知端 午节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午节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等,但不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露和反映等,但不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的偶然产物。A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A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它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它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古代帝王祭月礼制、古代

9、帝王祭月礼制、月下歌舞觅偶习俗、月下歌舞觅偶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遗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遗俗。神话传说和故事如:神话传说和故事如:“嫦娥奔月嫦娥奔月”、“吴刚折桂吴刚折桂”、“玉兔玉兔捣药捣药”、“朱元璋月饼起义朱元璋月饼起义”都与中秋节有关。都与中秋节有关。1 1据据礼记礼记记载:记载:“天子春朝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注:注:“夕月夕月”即拜月之意即拜月之意)这反映了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源于 B B秦汉时期秦汉时期C C唐

10、宋时期唐宋时期 D D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解释: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反映了人解释: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们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选项所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选项所列四个时期,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列四个时期,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最为低下,人们的科学知识也比较最为低下,人们的科学知识也比较贫乏。贫乏。A A先秦时期先秦时期A 2 2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记载:记载:“中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

11、过中秋节的情景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A A汉朝汉朝 B B唐朝唐朝 D D明朝明朝解释:引文出自解释:引文出自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北宋建立后将开封改名为,北宋建立后将开封改名为东京,作为都城。可见,题干东京,作为都城。可见,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中材料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中秋之夜的繁华和赏月习俗。秋之夜的繁华和赏月习俗。C C宋朝宋朝 C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叉称为双九节、老人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叉称为双九节、老人节。易经易经中把中把“六六”定为阴数,把定为阴数,把“九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九九重

12、阳。在曹丕九九重阳。在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九日与钟繇书中,岁往月来,忽中,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莱萸等等。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插莱萸等等。在中原人

13、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1989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老人节(敬老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这一节日成为尊。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这一节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1 1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九日与钟繇书中中写道: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从

14、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A A祈祷姻缘美满祈祷姻缘美满 B B祭祀先祖先人祭祀先祖先人 D D期盼合家团圆期盼合家团圆 解释:九在解释:九在0 0至九这十个数字中是最大数,至九这十个数字中是最大数,九九重阳,又与九九重阳,又与“久久久久”同音,故重阳同音,故重阳节有长久长寿的寓意。从材料中的节有长久长寿的寓意。从材料中的“宜宜于长久于长久”,也可分析出正确答案。,也可分析出正确答案。C C祝愿健康长寿祝愿健康长寿C1 1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是 A A美国美国77月月4 4日日独立宣言独立宣言 C C加

15、拿大加拿大77月月1 1日日大不列颠北美大不列颠北美法案法案 D D苏联苏联1111月月7 7日日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解释:解释:B 1789B 1789年年7 7月月1414日,法国巴黎人民发日,法国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后来,动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后来,7 7月月14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节。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节。B B法国法国77月月1616日日大革命爆发大革命爆发B【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四书四书”:大学大学中庸中庸 论语论语孟子孟子 “五经五经”:诗经诗经尚书尚书礼礼 易易春秋春秋。四书五经都是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四书五经都是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代教育的

16、重要内容。1下列儒家经典,不是由孔子编订、整理的是下列儒家经典,不是由孔子编订、整理的是 A诗诗 B书书 D春秋春秋2明朝沿袭了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考试的试卷命题范明朝沿袭了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考试的试卷命题范 围是围是 B时事政治时事政治 C诗赋诗赋 D算术、法律算术、法律解释: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解释: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考生发挥个人见解,以达到严格控制士人思想的目的。不许考生发挥个人见解,以达到严格控制士人思想的目的。解释: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论编纂成解释: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论编纂成 论语论语一书,此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

17、之一。一书,此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C论语论语A四书五经四书五经CA 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的各种现象,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立面如天是阳,地是如天是阳,地是阴;日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对立和统和统一,是万物发展一,是万物发展的根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强壮、外外向、功能性的,均向、功能性的,均属属阳;相反,凡是宁静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的,均属阴。均属阴。五行,即木、火、土、金、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

18、种物质的运动。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都是由木、火、土、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运动变化变化而生成的;而生成的;同时,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就是着协调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1中国古代地名中的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阴”“阳阳”往往体现了

19、该地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阴”的方位是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山之北、水之北解释:根据阴阳学说,向日面为阳,背日面为阴。我国位于解释:根据阴阳学说,向日面为阳,背日面为阴。我国位于 北半球,地形西北高,向东南渐低,山水一般呈东西北半球,地形西北高,向东南渐低,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走向 ,山水相间,山的南面、河床的北岸都是向阳的,故山水相间,山的南面、河床的北岸都是向阳的,故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山的北面、河床的南岸都是背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山的北面、河床的南岸都是背

20、日面,为阴。另外,由于地势的缘故,我国河流在流动时会日面,为阴。另外,由于地势的缘故,我国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倾向 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北干、南湿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北干、南湿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D山之北、水之南山之北、水之南 D2下列思想主张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是下列思想主张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是 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 基督教教义基督教教义 道教的道教的太平经太平经 朱熹的理学朱熹的理学 A B D解释:基督教是外来宗教,其教义与阴阳五行学说无关,解释:基督教是外来宗教,其教义与阴阳五行

21、学说无关,不符合题意。董仲舒结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不符合题意。董仲舒结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主张,改造儒学,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行家的一些思想主张,改造儒学,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太太平经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治国之是东汉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朱熹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朱熹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从理学从理学(主要是阴阳五行说主要是阴阳五行说)出发的。出发的。CC 西汉董仲舒: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春秋繁露中提出三纲五常这中提出三纲五常这一道德规范。一道德规范。“三纲三纲”指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22、为妻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条封建道德原则,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三条封建道德原则,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对服从于君、父、夫。“五常五常”指仁、义、礼、智、指仁、义、礼、智、信五个封建道德教条。信五个封建道德教条。“仁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即爱人、孝悌、忠恕等。“义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礼礼”是各种封建礼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和规范。仪、制度和规范。“智智”为判别是非之心。为判别是非之心。“信信”系系忠诚守信。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忠诚守信。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这些也是用以

23、调整君臣、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这些也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三纲最早源于先秦时期,董仲舒加以改造而成三纲最早源于先秦时期,董仲舒加以改造而成“王道之三纲王道之三纲”。五常则是由董仲郐在孔孟宣扬的仁、。五常则是由董仲郐在孔孟宣扬的仁、义、礼、智基础上,再加上义、礼、智基础上,再加上“信信”而成的,即而成的,即“仁、仁、谊谊(义义)、礼、知、礼、知(智智)、信、五常之道、信、五常之道”。1西汉董仲舒提出的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封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建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道

24、德准则”。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它。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它 A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 B反映了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反映了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 D以人为本,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以人为本,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解释:解释:“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宣传忠孝思想,严格等级秩序,宣传忠孝思想,严格等级秩序,规范了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控规范了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们的思想,是防止人民制人们的思想,是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适应了封建君

25、主专制统治的需要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 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内容包括中国一千多字。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三字经被誉为被誉为“蒙蒙学之冠学之冠”,现被联合国教,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道德教育丛书。解释:题干中的解释:题干中的“阉乱后,寇内

26、讧阉乱后,寇内讧”是指明朝末是指明朝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导致农民起义。这里的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导致农民起义。这里的“寇寇”是指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不是指是指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不是指“倭寇倭寇”,D D解读不正确。解读不正确。1三字经三字经中说到:中说到:“阉乱后,寇内讧。闯逆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变,神器终。”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A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 B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统治黑暗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统治黑暗 C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D倭寇与沿海奸商勾结,倭患愈演愈烈倭寇与沿海奸商勾结,倭患愈演愈

27、烈D 北宋初年钱北宋初年钱塘塘(今杭州今杭州)的一的一位儒生将常见的位儒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称诵读和记忆,称为为百家姓百家姓。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古代流行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流传时间最长,流传地域最广的一种地域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蒙学教材。解释:解释: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所以当时赵姓最尊贵,因而被排在第一位。所以当时赵姓最尊贵,因而被排在第一位。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据氏也有贵贱之分据百家姓百家姓中中的排序的排序“赵钱孙李赵钱孙李”,“赵赵”

28、姓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第一。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第一。由此可推断出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百家姓最早可最早可能出现在能出现在 A西周西周 B唐朝唐朝 D明朝明朝 C宋朝宋朝C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

29、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本指皇帝本人及其父祖名字;故又称君讳、公讳。后来扩本指皇帝本人及其父祖名字;故又称君讳、公讳。后来扩大,讳及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皇帝的字、前代年号、帝大,讳及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皇帝的字、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后谥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荆”。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用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用“代代”字代替世字,用字代替世字,用“人人”字代替民字;观世音略称为字代替民字;观世音略称为“观音观音”,民部改称为,民部改称为“户部户部”如: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

30、叫如: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政月”,这是因为古代,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嬴政嬴政”,以后就把,以后就把“政月政月”改为改为“正月正月”。“正月正月”的的“正正”不再读不再读“政政”,而读作,而读作“征征”了。了。比起国讳,家讳中寄寓着对长辈们的亲敬、崇仰比起国讳,家讳中寄寓着对长辈们的亲敬、崇仰与怀念之情,带有更多的自发生。与怀念之情,带有更多的自发生。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是家族内部遵守的

31、避父祖名的作法。凡父祖名某某,都必须在言行、作文章时凡父祖名某某,都必须在言行、作文章时避开以此为名的事物。它其实是国讳的一避开以此为名的事物。它其实是国讳的一种延伸,同国讳一样是封建等级、伦理观念的体种延伸,同国讳一样是封建等级、伦理观念的体现。又称私讳。现。又称私讳。如:如:红楼梦红楼梦中这样例子很多。林中这样例子很多。林之孝的女儿原名红玉,因为犯了宝玉的讳,之孝的女儿原名红玉,因为犯了宝玉的讳,只好改为小红。只好改为小红。1 1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

32、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B B唐初改唐初改“内史省内史省”为为“中书省中书省”C C北宋初改北宋初改“昌南镇昌南镇”为为“景德镇景德镇”D D明初改明初改“大都大都”为为“北平北平”解释:汉朝开国皇帝是刘邦,改解释:汉朝开国皇帝是刘邦,改“相邦相邦”为为“相国相国”就是为了避讳刘邦的名字。就是为了避讳刘邦的名字。A A汉初改汉初改“相邦相邦”为为“相国相国”A【皇帝的号皇帝的号】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庙号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唐高祖、唐太

33、宗等。谥号是后人根追尊的名号,如唐高祖、唐太宗等。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如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如汉武帝、隋炀帝等。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汉武帝、隋炀帝等。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年号是封建皇帝在位时纪年用的名号,西汉时汉武年号是封建皇帝在位时纪年用的名号,西汉时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建元”。1清高宗实录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文景

34、之治”、永乐大典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高宗”、“文景文景”、“永乐永乐”分别是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谥号、年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尊号、谥号、庙号解释:理解了各种称号的含义,不难找到解释:理解了各种称号的含义,不难找到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庙号、谥号、年号庙号、谥号、年号B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金榜题名

35、。沿沿革革科科举举制制实行时期:隋唐至晚清时期实行时期:隋唐至晚清时期内容: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选官制度内容: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选官制度依据:考试成绩依据:考试成绩隋朝隋朝、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方式选选拔官拔官员员、隋、隋炀炀帝始建帝始建进进士科,科士科,科举举制形成制形成唐朝唐朝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武则则天首天首创创武武举举和殿和殿试试、唐玄宗用高官主持考、唐玄宗用高官主持考试试,以后成,以后成为为定制定制北宋北宋、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殿

36、、殿试试成成为为定制定制、实实行糊名法行糊名法、王安石、王安石变变法法时废时废明明经诸经诸科,太学成科,太学成绩优绩优秀者可以直接秀者可以直接为为官官明清明清、为严格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为严格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束缚思想、1898年百日维新的内容规定,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年百日维新的内容规定,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前期主要起、前期主要起积积极作用极作用、后期主要起消极作用、后期主要起消极作用、始、始终终重文重文轻轻武,重理武,重理论轻实论轻实践践评评价价 殿试:殿试:国家级考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贡士参加。贡士在国家级考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贡士参

37、加。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座次。殿试由皇帝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座次。殿试由皇帝在保和殿内新自主考,并由皇帝新自决定在保和殿内新自主考,并由皇帝新自决定1 11010名次。考上名次。考上为为“进士进士”。前三名称一甲,一甲第一名称前三名称一甲,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状元”,一甲第二名叫一甲第二名叫“榜眼榜眼”,一甲第三名称一甲第三名称“探花探花”。一甲三名统称鼎甲。一甲三名统称鼎甲。大、小传胪:大、小传胪:在殿试名次中,第四名即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在殿试名次中,第四名即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前前1010名名次决定之后,皇帝首先接见叫做小传胪。名名次决定之后,皇帝首先接见

38、叫做小传胪。第第1111名以下名次由读卷大臣排列,分为二甲、三甲两类。名以下名次由读卷大臣排列,分为二甲、三甲两类。之后,由皇帝在太和殿接见全体新进士,叫做大传胪。之后,由皇帝在太和殿接见全体新进士,叫做大传胪。科甲出身:科甲出身:进士出身,叫两榜出身,举进士出身,叫两榜出身,举人出身叫一榜出身。统称科甲出人出身叫一榜出身。统称科甲出身。这是被明清读书人认为是最身。这是被明清读书人认为是最荣耀的做官道路,被称为正途。荣耀的做官道路,被称为正途。三元: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中,都中第一名,指乡试、会试、殿试中,都中第一名,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称为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称为“连中三元连

39、中三元”。进士及第:进士及第:参加殿试,被皇上钦点一甲三名的三个人,参加殿试,被皇上钦点一甲三名的三个人,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名列二甲的进士,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名列二甲的进士,赐进士出身。名列三甲的进士,赐进士出身。赐进士出身。名列三甲的进士,赐进士出身。1 1与与“金榜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 A隋朝、唐朝、南宋隋朝、唐朝、南宋 B B唐朝、唐朝、北宋唐朝、唐朝、北宋 C C隋朝、唐朝、明朝隋朝、唐朝、明朝 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创

40、立;唐朝武则天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北宋时,举制创立;唐朝武则天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北宋时,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者成为天子门生。D D隋朝、唐朝、北宋隋朝、唐朝、北宋D 2 2“连中三元连中三元”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这里的三元指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这里的三元指 A A秀才、举人、进十秀才、举人、进十 B B状元、榜眼、探花状元、榜眼、探花 D D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会试、殿试 解释: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根据所学知识,乡试、会试、,乡试、会试、殿试中第一名,集解元、会元、殿试中第一名,集解元、

41、会元、状元于一身,称为状元于一身,称为“连中三元连中三元”。CC C解元、会元、状元解元、会元、状元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 “生肖生肖”,又叫,又叫“属相属相”。十二。十二生肖是由生肖是由1111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每年一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每年一肖,十二种动物便与于支中的十二个肖,十二种动物便与于支中的十二个地支一一对应起来,顺序排列依次为地支一一对应起来,顺序排列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蛇、午

42、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用于记人的出生之年。亥猪,用于记人的出生之年。1 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春福禄全!”!”这是这是2008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短信,其中的“猪猪”、“鼠鼠”与农历纪年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相配。这源自 A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C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解释:解释

43、: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并重的产物。猪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则是并重的产物。猪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则是人们追求智慧的象征。人们追求智慧的象征。B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B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五种: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五种:(1)(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2)帝王年号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3)(3)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4)(4)年号干支兼用法年号干支兼用法(5)(5)生肖纪年生肖纪年1 1农历的干支纪年一直沿用至今,农历的干支纪年一直沿用至今,19581958年,用年,用干支纪年法应该指的是农历

44、的干支纪年法应该指的是农历的 A A己丑年己丑年 B B己未年己未年 C C戊午年戊午年2 22008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122012年第年第3030届伦届伦敦奥运会是在农历敦奥运会是在农历 A A丙戌年丙戌年 C C辛丑年辛丑年 D D甲午年甲午年解释: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一轮回,解释: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一轮回,19581958年前的年前的6060年是年是 18981898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1898年是戊戌年。年是戊戌年。解释:根据天干地支搭配方法进行推算,解释:根据天干地支搭配方法进行推算,20122012年比年比20082008

45、年年晚晚4 4年,年,“戊戊”后面的第后面的第4 4个是个是“壬壬”,“子子”后面的第后面的第4 4个个是是“辰辰”。D D戊戌年戊戌年B B壬辰年壬辰年BD 国学特指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特指中国传统文化,它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它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经:指儒家经典;指儒家经典;史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政治、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哲学、医学等著作;集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1 1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论述,应该查

46、阅A A经部经部 B B史部史部 D D集部集部解释: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解释: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 始人,属于先秦诸子百家始人,属于先秦诸子百家C C子部子部C1 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是一部对后代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以下关于以下关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它 B B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C C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D 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解释:解释: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按时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间顺序叙述

47、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属于编年代时期的历史,属于编年体通史,不是断代史。体通史,不是断代史。A A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A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代表的是国家的主权、形象传统,代表的是国家的主权、形象和尊严。和尊严。1 1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权几经变化,其中所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权几经变化,其中所使用的国旗也发生了变化。下列属于中华民使用的国旗也发生了变化。下列属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使用的国旗是国南京临时政府使用的国旗是

48、 解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采用五色旗解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采用五色旗 作为国旗。作为国旗。BABCD2、如下图所示,从、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镰刀斧锤星旗”到到“白蓝红三白蓝红三色旗色旗”的变更宣告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清朝黄龙旗清朝黄龙旗 民国五色旗民国五色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帝国旗中华帝国旗 3 3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图所示的四幅中国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图所示的四幅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 A中国领土的变化中国领土的变化C思想文化的变化思想文化的变化 D国家观念的变化国家观念的变化B人民地位的变化人民地位的变化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