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说和做》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930523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说和做》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2课《说和做》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说和做》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说和做》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说 和和 做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臧克家臧克家臧克家学 习 目 标1、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作 者 简 介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我们学过了他的诗作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

2、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有 的 人 人 物 简 介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

3、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集 诗 人、学 者、民 主 战 士“三 重 人 格”于 一 身 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

4、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闻 一 多人 物 简 介写 作 背 景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臧克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其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来往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

5、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字 词 积 累地壳 校补 赫然函寄 漂白 衰微 卓越 深宵 钻探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警报迭起 潜心贯注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 目不窥园仰之弥高 炯炯目光 沥尽心血wjiojingjingpioxixioqiomhnduqinzhuqizunlhkudishuikiki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仰之弥高:和后面的“钻之弥坚”都语出论语子罕,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望诊是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沥尽心血:用尽心

6、思和力量。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警报迭起:文中指国民党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的信号多次出现。迭,屡次、接连。慷慨淋漓:充满激情,痛快顺畅。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字 词 积 累散 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格律,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散 文 的 特 点 主 要 有: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

7、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文 体 知 识 散 文预 习 与 交 流从标题看,文章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初 读 文 章,思考文章课分为几个部分,简单概括每部分三内容。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7):承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记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第二部分(818):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在“说”与“做”上的高度统一。第三部分(1

8、9、20):总结全文。对闻一多先生两个方面的品质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整 体 感 知从标题看,文章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每个方面都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主要事迹?把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文章每个部分是怎样过渡的?文 章 内 容“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

9、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10、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文 章 内 容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

11、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

12、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整 体 感 知从标题看,文章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每个方面都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主要事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了什么作为学者方面作为民主战士做了什么言行特点高尚品德无言无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讲个痛快唐诗杂论起稿政治传单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在大会上演讲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3、敢说敢做的爱国热忱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参加游行示威说 和 做整 体 感 知把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文章每个部分是怎样过渡的?“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结上文和领起下文的句子

14、,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阅 读 第 一 部 分整 体 感 知 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两段话的。“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一句中的“望闻问切”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你是如何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一句的?说说你对“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一句的理解。文 章 内 容“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

15、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

16、,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整 体 感 知 这部分的这部分的“说说”有哪

17、几种含义?有哪几种含义?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部分的没有这部分的没有“说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整 体 感 知“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两段话的。“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18、么作用?这两段话在课文的开头,起到了领起全文的作用,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又运用了引用和对比的手法,凸显了闻一多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钻探古籍比成“寻求宝藏”,生动具体地体现闻一多先生对学术钻研的务实精神。整 体 感 知“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一句中的“望闻问切”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你是如何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一句的?说说你对“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一句的理解。“望闻问切”运用比拟,点明闻一多

19、先生试图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索救国之道。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的字写得十分工整,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阅 读 二、三 部 分整 体 感 知 这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引用闻一多先生写给作者的信中的内容有什么作用?“他做了,在

20、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句话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品味“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一句。文 章 内 容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

21、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

22、“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他“说”了,跟着的是“做”。他“说”了就“做”。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这部分的这部分的“说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这部分的这部分的“说说”有什么含义?有什么含义?整 体 感 知整 体 感 知“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引用闻一多

23、先生写给作者的信中的内容有什么作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句话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品味“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一句。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赞扬闻一多先生敢于高声说出真理的勇气及勇于献身的精神,突出他在“说”和“做”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形象地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形象,言语间充满着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之情。引用闻一多先生信里的话,鲜明地展现了他正直无畏的性格。以信为证,确凿可信。阅 读 理 解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4、联系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整 体 感 知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前期,“做了再说,做了不一定说”;后期,“说了就做”。前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救国救民、爱国的主要思想,执着的态度,言行一致、敢作敢为的做人原则不变。因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搞白色恐怖,言论不自由,谁反对就有被杀害的危险。所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不是普遍意义的说和做,他的“说”和“做

25、”也就必须以生命为代价。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请谈谈你的认识。整 体 感 知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

26、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结上文和领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记述?意图何在?阅 读 理 解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既刻画了闻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实干的学术道德,又刻画了他为民主事业作“狮子吼”的慷慨陈词、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不仅从不同

27、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这样记述,虽只是言行片段,却使闻先生孜孜治学与英勇无畏的形象跃然纸上。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不朴实,用大词、文言词,语言“大呼小叫”,你是怎样看待的呢?阅 读 理 解本文的作者臧克家是一位诗人,他是用诗化的语言来写这篇文章的。本文的语言风格精练、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虽不朴实,却有它自己的特点与妙处。文章适当用一点文言词可使其精练,增加其语言的韵味。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再合适不过了,因为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为人正直、品行高尚,富有阳刚之美。分 析 文 章 写 作 手 法 本文有本文有总说段。如。如1

28、1、2 2节,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闻一多先生的,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和做”总领闻一多先生的总领闻一多先生的“作为学者方面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的说和做。本文有本文有总结段。如。如1919、2020节节 本文有本文有过渡段。过渡段。如如7 7、8 8、9 9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活 动 一:朗 读 全 文,体 会 结 构 美活 动 二:注 重 选 材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的革命家。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

29、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六件事根据表现的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评评 说说 形形 象象 美美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学者(36);本文有一位 的革命家。(10-18)根据课文内容评说示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的学者用自己的话概括性评说:示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的学者。活 动 三:评 说 形 象 美活 动 三:评 说 形 象 美评评 说说 形形 象象 美美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学者(36);本文有一位 的革命家。(10-18)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放眼历史、胸怀天下、高屋建瓴的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30、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耐得住寂寞的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学者。本文有一位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投身于民主运动的革命家。本文有一位以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革命家。本文有一位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革命家。本文有一位大义凛然、勇于牺牲的革命家。写 作 手 法 夹 叙 夹 议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作为学者作为民主战士总领本部分第1、2段总结本部分第7段第8、9段 总结本部分及全文第19、20段过 渡 总领本部分夹叙夹议的作用:夹叙夹议的作用:使文章的结

31、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议论,以表明对所写人物或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评价的一种表达方式。写 作 手 法 记 叙 与 描 写 相 结 合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

32、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语言描写语言描写: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写 作 手 法 遣 词 造

33、 句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诗兴不作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警报迭起 形式紧张 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运用四字短语:结构整齐,节奏感强,精炼含蓄,耐人寻味。遣 词 四 字 词 语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运用对偶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造 句对 偶 句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课 堂 小 结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闻先生之死即重于泰山,他以他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