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习题粤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691732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习题粤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习题粤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习题粤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习题粤教版必修4.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文言文文言文(2)(2)1414 孔孟两章孔孟两章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的。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 21 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孟子,这位心忧天下、才华横溢的热血青年,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他们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五十步笑百步。既来之,则安之。美字体赏美文孔子的洒脱周国平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 ,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

2、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他

3、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 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

4、名“圣叹” ,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非要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妄。 “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 ,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其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 ,这句话也出自论语 ,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能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课内挖掘】1面对季氏

5、武力征伐的举动和弟子推卸责任的狡辩,孔子义正词严地批驳冉有、季路的错误,提出了自己的为政之道。他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 “无寡” “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 “和” “安”的治国方针, “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表现了孔子反对武力征伐,重视教化,以德服人的思想观点。写作运用这则材料适用于“德行天下” “以德治国” “安定、团结是兴国的前提” “公平、公正方能立国”等有关治国的话题或材料作文中。2孟子在文中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说,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6、,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强调了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生活;发展经济,促进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写作运用这则材料可适用于“民生为本” “和谐相处、科学发展” “环境与生存”等话题。3【课外运用】示例:孔子是一杯清茶,苦涩中掩不住的茗香,溢出岁月的砂壶,沁满你的心脾。他“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法宝,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他“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的为学精髓,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创新睿智,似一把金钥

7、匙帮我们开启探索真理格物致知宝藏的大门。孔子是一轮红日,凛冽中的暖流令人热血沸腾、豁达满怀。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准绳,他“君子喻义,见贤思齐”的道德应答,他“成人之美,怀德怀刑”的处世至宝,他“居之无倦,子帅以正”的为政哲学,令人忘却周游的无奈。他在“长戚戚,坦荡荡”的悬殊比较下,让做人为政的理念瞬间喷发,至此齐家治国的光芒普照大地。孔子是我百听不厌的经典天籁,雄略载着遥远的梦想,乘着歌声的巨型金翅,徜徉在精神的乌托邦。他“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是对音乐的非凡理解;他“人歌而善,而后和之”的演唱道德,是对音乐的神往;他“立于礼,成于乐”是对音乐的真诚赞美。试问:在浩瀚历史的长河里划有

8、痕迹的,又有谁不是音乐天幕上炫目的明星,又有谁不说音乐是人生有力的臂膀?历尽沧桑,周游列国的孔子于困顿中留下了与日月同辉的论语 ,于是就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思想。千年的风吹雨打,让不朽的巨作越发熠熠生辉。孔子可敬的精神领袖指引着人们打造生活蔚蓝的晴空,孔子可亲的历史巨人引领着人们从悠悠远古坚定地走向未来,一步步取得胜利、赢得辉煌!(孔子,我们永远的神往)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不百步耳 直:只是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不要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戴:承担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道路解析:C 项,戴:顶着东西。答案:C42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解析:D 项, “谨” ,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其余均为名词作动词。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D.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解析:A 项, “颁”通“斑” ;B 项, “请”意为“请让我” ;D 项, “或”意为“有的人”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句式

10、相同且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是亦走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王道之始也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未之有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BC D解析:都是介宾短语后置的倒装句,故 C 项正确。答案:C5下列各项文化常识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 “社”指土神, “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B “河内”指黄河以南地区。C “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商代称序,周代叫庠。D孝悌,古代尊敬父母为“孝” ,敬爱兄长为“悌” 。解析:“河内”指黄河以北地区。答案:B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中的文章虽然不相连属,但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

11、势充沛,善于雄辩。B 寡人之于国也在论述中先破后立,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并将自己的主张逐层深入地展示出来。5C 寡人之于国也结尾一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用以对比突出“王道”的正确性。D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的基础;既要发展生产以养民,又要重视庠序以教民,才是王道实现的根本。解析:细细品读原文,我们就会发现结尾一段是事实,而非假设。答案:C7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无乃尔是过与?译文:_(2)先王以为东蒙主。译文:_(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译文:_答案:(1)恐怕应该责备你吧?(2)周先王让颛臾担任祭祀东蒙山的主祭人。(3)(只要)

12、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治安策夏、殷、周为天子皆数十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过阙则下,过庙则趋,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冀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及秦而不然。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

13、,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此时务6也。8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过阙则下,过庙则趋 庙:佛教的寺院B闻有道术者以卫冀之 冀:护卫C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 傅:作的老师D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艾:通“刈” ,割解析:A 项,庙:太庙。当时佛教还未传到我国。答案:A9对下列有关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数十世”中的“世” ,是“辈、代”之意,父传子为一世。B “三代之君”中的“三代”特指“夏、商、周三

14、个朝代” 。C “太子” ,古代皇帝或诸侯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儿子。汉代以后专指皇帝继承帝位的儿子。D “书曰”中的“书” ,这里特指古代书籍。解析:“书”特指尚书 。答案:D10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B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C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D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解析:岂惟胡

15、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答案:D11下列对原文的表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总结秦灭亡的教训,目的是为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文章通过夏、殷、周与秦对太子教育方法及结局的比较,指出了国家选择太子、教育太子的重要意义。B作者认为,古代君王非常重视对太子的教育。这种教育从太子出生就开始了。幼儿时期,由三公、三少用孝仁礼义来教导他,选品行端庄的人来陪伴他。C秦对太子的教育与古代不同,太子胡亥年龄很大时才让赵高做他的老师,并且教给7他的除了对人施用酷刑,就是灭人三族,所以胡亥即位后视人命如草芥。D作者通过对比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

16、是及早对太子进行教育,为他选择左右近臣。教育得法,左右近臣正直,太子才会正直,太子正直,天下就安定了。解析:C 项, “太子胡亥年龄很大时才让赵高做他的老师”的说法在文中没有根据。答案:C1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译文:_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译文:_答案:人的本性相差并不是很远,为什么三代之君就能有道这样长久,而秦却无道这样短促呢?等到儿童时期,懂些事情了,三公、三少这些老师就开始向他阐明孝道、仁爱、礼义等知识,用来引导教育他,驱逐那些邪恶的人,使他不能见到那些恶劣的行为。三、创新语用13下面是

17、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答:_解析:“抛砖引玉”是自谦之词,不能用在别人身上;“略尽绵薄”是自谦之词,用于评价老师,不得体;“殷切期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答案:(1)抛砖引玉金玉良言 (2)略尽绵薄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3)殷切期望衷心希望814请以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的“爱民”思想为话题,依照示例中的句式,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屈原流落汨罗江畔,心怀楚国,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颠沛流离,心忧苍生,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孟子_答案:奔走天下,心系黎民,高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