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689781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2 2讲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2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

2、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 )A察举制弊端日益暴露B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C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D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3学者唐长孺认为:九品中正制只是保证清浊分流,并不等于选举制度的全部。这主要是因为( )A中正官有授官职责 B任命权完全归于皇帝C中央政府掌控任官权 D选官关键在于内阁4有学者认为,三省合用的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2C提升了中书省的法定地位D体现相权集中扩大的趋势5中国近代学者罗振玉在评价某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

3、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这一制度( )A最早开创于夏商时期B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C有利于实现中央集权D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6“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7有学者指出“从汉朝

4、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 )A魏晋九品中正制 B隋唐三省六部制C元朝设立中书省 D唐宋元科举制度8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3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9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卷八十七载:“洪武元年,始备六尚书,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秩有差

5、,而皆隶中书省,一仍元旧。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专擅蒙蔽诛,分其职于吏户礼兵刑工,又分大都督府为五,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虽并称政府而名位不极,实权不专。”材料本质上说明当时( )A丞相权力受限更多 B政令畅通得到保证C六部地位显著提高 D极权统治得到强化10明史载:洪、宣以后,阁体既尊,而权亦渐重,于是阁部相持。凡廷推考察,各骋意见,以营其私,而党局分焉。科道庶僚,乘其闲隙,参奏纷孥。驯至神宗,厌其嚣聒,置而不论。材料说明( )A内阁地位日益受尊崇B六部逐渐成为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C明中后期内阁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D阁臣间结成朋党,精诚团结11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说:“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

6、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而内阁从此“名存而已”。又说,入直军机处者皆“重臣”,遴选范围自侍郎、尚书、大学士以至亲王。这说明( )A军机大臣品级在不断提高B军机处成为中枢决策机构C内阁职权全面移交军机处D军机处获得内阁的控制权12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这反映了清朝( )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加强D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完善二、非选择题413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

7、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8、,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5(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14中国古代的政制设计以加强君主专制为中心,然而往往事与愿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嘉庆皇帝):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速朕旨,令幸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自去年正月以后,军机处颇觉整饬严肃,闲杂人等亦觉稀少。近日又觉废弛,军机处阶台上下,窗外廊边,拥挤多人,借回事画稿为名,探听消息。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广为谈说,信口批评,实非政体。枢垣记略卷一四材料二 作为清朝中央决策特色机构,军机处的出现绝非针对内阁,而是试图将已经形成的皇帝“乾纲独断”局面

9、制度化和规范化,然而,决策制度化在方便皇帝独裁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因其改变了顺康以来传统统治方式和权力结构,逐渐给皇权带来了一些新的异己因素,就是其创始者始料不及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朝专制皇权的形成与加强,绝非军机处或内阁一两个官僚机构所能促成,它是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和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皇帝的个人素质(主要是其统治思想),尤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政治的演变方向。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军机处发展到清中期以后出现的问题,指出它所反映的实质。6(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封建专制强化的多种因素,分

10、析军机处与皇权变化的关系。(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制设计的认识。78第2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B 【解析】 本题考查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引发了王国问题,弱化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一”指的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调统一性,而“有悖于一”指的是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郡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均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C、D三项排除。故选B。2.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察举制的认识与理解。根据题干材料“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等信息,可知察举制改变了以孝、廉为选官的标准,贪得无厌、富贵者等趁机

11、趋炎附势,导致了察举制失去举荐的公平性,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孝廉的标准问题,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察举制,而不是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提及的是科举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3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制度设计包含了“唯才是举”的精神,选举人才时品状并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选贤任能以更好地维护其统治的作用。九品中正制的基本操作是中正官查访人才,评定品级,中央依照品级量才授用,故选C。中正官本身是没有授官职责的,排除A;由于人才的品级受中正官操纵,排除B;明代才有内阁,排除D。故选C。4D 【

12、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合用的办公场所“政事堂”与分割相权背道而驰,说明政事堂的出现集中了相权,故D项符合题意;A、B、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根据材料“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可知该制度为人才选拔制度即科举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故B项错误;科举制将选拔官吏的权力由地方上升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宗法制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故D项错误。故选C。6B 【解析】 本题考查行省制度。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 “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中央、地方共同

13、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等,反映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压制,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的推进,B项正确。行省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行政机构,A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表述不符合题干材料的观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97B 【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发展。材料观点认为从汉至明清皇帝为加强权力,不断发展新的权力机构约束、调节原有的权力中心,比如宰相。隋唐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分化或削弱宰相的权力而设置的,B项正确;A、C属于选官制度,排除;元朝中书省的权力很大,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故选B。8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阁的理解。明朝时期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官僚体系已

14、经日益完善,建立起十分完善的国家管理制度。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力达到巅峰,和司礼监太监一同把持朝政,只要内阁大臣照章办事即可维持国家的平稳。但这些都是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的具体体现。因此选A。B、D两项是对题干材料的误读;C项与史实不符,内阁只是咨询顾问机构,并没有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故选A。9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据材料“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理寺复核,都察院监察,这些制度措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性,故B项正确;都察院为三法司之一,都属于三司会审制的构成部分,

15、故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没有提高,故A项错误;三司会审制主要是促进司法审判的公正,与加强君主专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三法司权力交叉,且三司会审属于司法方面,不是行政方面,故D项错误。故选B。10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阁的理解。据材料“阁体既尊,而权亦渐重各骋意见,以营其私,而党局分焉。科道庶僚,乘其闲隙,参奏纷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内阁地位日益受尊崇,故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六部成为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且内阁不是法定的机构,故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且宰相已经废除,故错误;材料反映了阁臣间纷争不休,朋党迭兴,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16、故选D。1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军机处的理解。由“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可以看出,军机处成为中枢决策机构,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错误,是对材料的曲解;D项错误,内阁并不受军机处的控制。故选B。12A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的秘折奏事和军机处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对官员的控制,而官员有密奏权的扩大意味着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故选A;材料无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B、D;材料体现不出对官员的监察,排除C。故选A。10二、非选择题13(1)变化:从单纯地方官举孝廉到孝廉仅成为参政入仕的资格;增加考

17、试环节;选举或考试都分区定额,按地区人口比例推选。不同:注重血缘门第。(2)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时代色彩。(3)认识:古代人才选拔根本上服务于封建统治;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各有利弊;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因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14(1)问题:军机处纪律不严,泄密严重。实质:君权事实上弱化(或封建制度衰弱)。(2)因素: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文化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以及清朝皇帝喜好个人独裁的思想倾向。关系:军机处因加强皇权而设立,但长期运行后又成了新的制约皇权的力量。(3)认识:政制设计主要围绕巩固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任何政制都会因人、因时而变,政制设计的结果与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