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4 王安石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689141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4 王安石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4 王安石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4 王安石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4 王安石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专题专题 4 4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专题检测专题检测( (四四)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1北宋中期,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 , “吏部郎中”是官, “龙图阁学士”是职, “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答案 C解析 题干体现了北宋政权机构重叠,官职混乱,容易导致冗官现象,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故本题选 C。2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遭到保守派官僚的

2、反对缓和了社会矛盾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BCD答案 B解析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理财)为中心,故说法错误。两次变法皆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说法正确;两次变法皆针对时弊,起到了一定的缓和社会矛盾的效果,说法正确;说法正确。3(2018北京西城模拟)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回击对新法的质疑:“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下列属于他针对时弊并采取的相应“理财”措施是( )A私田出现均田制B商贾囤积市易法C边防危机将兵法D土地兼并免役法答案 B解析 北宋时,王安石利用政府实行市易法,调节物价,防止商人囤积居奇,有利于增加2政府的财政收入,故

3、B 项正确。4(2018北京西城高二检测)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 ,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这两项措施分别是( )A青苗法、保甲法B均输法、保甲法C市易法、将兵法D免役法、保马法答案 A解析 青苗法与“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相符,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与此不符;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相符,将兵法、保马法与此不符;综上所述,本题选A。5 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这表明此官员( )A支持变法,主张新制B否定任何形式的

4、改革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答案 C解析 该官员是否支持变法材料体现不明确,故 A 错误;材料“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说明该官员反对激进的改革,主张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变法,故 C 正确,B 错误;D是对材料的曲解。6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答案 C解析 王安石变法要解决北宋中期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而这些社会矛盾是北宋中央集权制度本身造成的。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一

5、员,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制度,这就决定了其变法的结局。因此,A、B、D三项的叙述都有偏颇之处。王安石的性格偏执,缺乏政治艺术,是导致其变法失败的重要因素。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第7 题 18 分,第8 题 20 分,第9 题 22 分,第10 题 16 分,共763分)7(2017河南六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 庆历七年(1047 年),王安石调任明州(今浙江宁波)鄞县县令。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 。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 “人力不至” ,官

6、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奖惩结合,提拔廉吏;另一方面把抗旱作为第一要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之后鄞县“旱则滴水如油,涝则民居漂没”的问题大大缓减。鉴于鄞县无官学,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鄞县县学,并聘请名师主办。为了改变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 “刺石,树之县门外左” 。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运使为民请命。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 ,甚至为其立祠,以祭祀之。摘编自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

7、鄞县施政的背景。(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影响。(8 分)答案 (1)背景:农业基础设施破坏,经济发展受影响;官场腐败豪强横行,社会矛盾尖锐;教育滞后;巫术盛行,民众愚昧。(2)影响:促进了吏治清廉;发展了生产;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为后来主持全国变法积累了经验。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从经济状况、社会矛盾、教育状况、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归纳。第(2)问,要立足当时与后世,由材料概括归纳得出促进了吏治清廉;发展了生产;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为后来主持全国变法积累了经验。8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

8、一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辄。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史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对待民众的举措。(8

9、分)(2)材料二中张之洞分别评价了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你如何看待他的评价,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12 分)4答案 (1)目的:控制民众,强化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举措: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实行“分异令”(小家庭制);奖励耕战。(2)看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符合史实,有一定道理。既看到商鞅变法在废除旧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增强秦国综合国力的积极作用;也看到变法压榨民众的一面。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偏见,失之片面。只看到变法剥夺民众导致社会动乱的一面;没有看到变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重要作用。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一的信息得出强化中央集权,

10、实现富国强兵,控制民众,第二小问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行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制度,实行“分异令” ,奖励耕战。第(2)问,第一小问如何看待评价,据材料二的信息得出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比较客观,对王安石的评价具有片面性;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在评价商鞅变法时,既看到在废除旧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增强秦国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又看到压榨民众的局限性,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只看到剥夺民众反面的局限性,没有看到积极作用。9(2017如皋调研)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历代对其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

11、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则何患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之不足。王安石文集卷四九材料二 今因其固有之义务而修明之,易征徭之性质为赋税之性质,视前非有所增也。而其征收之也,以财产之高下列为等第,富者所征较重,贫者所征愈微,其尤贫者,则尽豁免之,此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不惮得罪于巨室,而毅然课彼辈以助役钱,此欧洲诸国流亿万人之血乃得之者,而公纡筹于庙堂,顷刻而指挥若定也。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 年)材料三 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

12、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觊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钱穆国史大纲(1)材料一反映出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实现“御轻重敛散之权” ,他在变法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积极效果?(10 分)(2)材料二中,梁启超肯定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哪一措施?指出其肯定的理由。(6 分)(3)材料三中,钱穆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哪些不足?(6 分)答案 (1)问题:政府的财政危机。5措施: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效果:打击富商对物资和物价的操纵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措施:募役法(或免役法)。理由:认为该措施没有增加百姓负担;对穷人和富

13、人征税税额不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推动了社会进步。(3)不足:偏重创设制度,忽视整顿吏治;偏重敛财,忽视宽民固本(或与民争利);变法与战争同步,财政需求过大。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政府财政状况的角度概括;第二、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赋税征收方式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百姓负担、社会公平的体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阐释。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从改革的偏向性、敛财的暂时性、负担的沉重性等方面分析归纳。10(2018宜宾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上书:“理财以农事为急,农

14、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 “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摘引自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二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在这个时候雅典人把目光都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梭伦传(1)材料一中,王安石提出“免役之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项法令产生的影响。(6

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王安石和梭伦解决问题的策略作简要评述。 (10分)答案 (1)目的:增加政府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影响:有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危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原本无需承担差役的对象也要缴纳助役钱则产生了新的矛盾。(2)评述:王安石以“理财”为中心,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以获取更多的财政税收。但遭到守旧官僚的群起反对,后来新法相继被废除;梭伦奉行“不偏不倚”(中庸)思想,试图通过法律途径超越贵族和平民的狭隘集团私利,来化解社会矛盾。梭伦改革虽然无法满足贵族和平民的两方面利益,但却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解析 第(1)问,依据“理财以农事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等信息综合分析 作答;“影响”结合材料“理财以农事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和所学知识,6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改革内容、特 点、影响等方面分别对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予以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