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案与实录.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6868415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6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案与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案与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案与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案与实录.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案与实录 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案与实录(精选1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案与实录 篇1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同学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爱好。 3.通过看解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尝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体会

2、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方法:借用解释,查阅资料、工具书,质疑问难,自读感悟,朗读涵咏,争论沟通,撰写小论文等。 教学理念: 以文定教、顺学而导依据古诗词的体裁和思乡诗词的题材特点和同学学习古诗词的阅历和规律,确定了以朗读品尝为主的教学方法;依据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设计了对比教学的教学思路。 课前预习: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资王安石、张籍两位诗人的资料,对他们的基本状况、籍贯家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借助解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3、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解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的思乡之情,揣摩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课前互动: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日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诗词题目“泊船瓜洲”“秋思”。)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重点强调“间”“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

4、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 三、借助解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同学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沟通,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 四、朗读品尝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1.小结过渡。 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对家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洁的批注。 (2)沟通感悟,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预设“一水间” “只隔”“绿”“又”“何时”“还”。 (3)还原诗境,感情朗读。

5、 (4)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 3.自读体会秋思。 (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边,明月下,想着自己的家乡,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诗文,深化体会。 (2)自由朗读体会。 (3)沟通汇报,扣住“见秋风”“意万重”深化对诗文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五、对比梳理,整体朗读 1.总结: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由于不同的缘由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由于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 2.朗诵两首诗词。 营造

6、情境,引读朗诵,体会情感,表达感情。 作业设计(课件出示): 1.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 2.积累摘抄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奉诏进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何时还 秋 思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寄写家书 意万重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二、对比学习长相思 三、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独立或合作学习收集到的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 题目 背景 思乡缘由 表现 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秋 思 张 籍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寄写家书 叙事抒情 含蓄感人 长相思 纳兰性

7、德 征旅途中 遇风雪 辗转难眠 写景叙事 倾诉心声 四、依据上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写小论文 提示: 竖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比较和两首思乡诗(词)的异同”“古代人离开家乡的缘由略谈”“触动古人的思乡愁绪的意象有哪些”等题目写小论文。横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的赏析”论文题目。 音频回放 :81/xiaoyumeetinp3 课堂实录 古诗词三首 课前活动: 1.师生打招呼 2.放声背诵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 师生问好 师:第五课的古诗词三首,今日我们来学习其中两首,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谁? 生:王安石 师:王安石是北宋闻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师:那秋思呢? 生:张籍 师:昨天预习过课文了吗?谁来读? 一女

8、生读泊船瓜舟 师:读得正确、流利。一水间的“间”为什么读成 生:是一水间隔 师:让我们一起读第一句 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 师:其次首谁来? 生读其次首 师:我们都自学了这两首诗,谁结合重点词的意思说说这两首诗的也许意思? 一同学说第一首的意思 师:说得精确而且很流利 另一同学说其次首诗的意思 师:你不仅把诗大意说出来,还补充了自己的意思。把老师想问一下这个“欲作”是什么意思? 生:想写 师:“又担忧”是从哪个词读出来? 生:复恐 师:让我们拿起课本,轻轻地来读这两首古诗。 生齐读 师:预习得很好,两首诗的意思已经初步理解了。究竟是什么勾起了的这思乡之情?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化品读这两首诗。 一同

9、学读泊船瓜洲 师:你觉得是什么勾起了的思乡之情? 生:春风 师:请你谈一谈 生:由于观察春天到了,春风吹绿江南两岸,让他想起了家乡。 师:这两个句子里有一个字特殊特殊出名,课后的资料袋里有对这个故事的介绍,谁来读一读? 同学读资料袋里的文字资料 师:诗人字斟句酌,最终确定了一个字,是 生:绿 师:自己读一读这一句,从这个绿字能读出什么来? 同学小声读 师:从绿中你读出什么? 生:我知道春天,燕子飞回来,河水溶化了,流出哗哗的水声,柳树随着春风长出了细细的柳条,随着风舞动。小鸟也回到家乡,站在大树上欢快的唱歌。 师:这个绿字不知藏着多少幅漂亮画面,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 出示课件 同学闭上

10、眼睛想像。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来说。 生:我从音乐听到小鸟的叫声,小溪水潺潺的流水声,柳枝上长出芽苞,小溪中未溶化的冰块儿,在水中跳动。一幅生气盎然的景色。 生:有点哀痛,有点欢快。 师:想得多好。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景象?还可以用自己的积累的词语、诗句来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心在山前 师:黄四娘家 师:小孩们放学了,儿童散学 (师生接诗句) 师:一个绿字里不知藏了多少幅画面,能把这首诗美美地读出来吗?谁来试一试 一男生读 师:这个绿字,怎样才能让我们想到更美妙的画面? 生再读 师:有进步,吹面不寒

11、杨柳风,能让你的春风再温和一点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生齐读 师:这个绿字仅仅是在写江南的美吗?想想身在何处,他的家乡又在哪里呢?师板画。 师:谁知道? 生:的家乡在钟山,在京口 师:同意吗?你读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在哪儿? 生:在瓜洲 师:你就是站在风景如画的瓜洲,读一读这两句诗。 同学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都是诗人王安石,想着风景如画的瓜洲,读一读前两句。 生读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山道坎坷,交通落后,到长江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在的笔下却是“京口瓜洲,(同学接诗句)钟山只隔 (同学接诗句)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什么呢? 同学思索,师小声读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体会到交通不发达,但

12、思乡深厚,用了“只一”表现的思乡之情特别深厚,思念家乡的殷切。 师:是思念,让天际变成咫尺 生:我从“一”“树”读出了对家乡的的思念,他的心中特别思念自己的家乡,憧憬家乡,远处的家乡仿佛就在眼前了。 师:你读懂了诗人的心,体会到了诗人的心。他的家乡很遥远,却近在眼前,他思念家乡, 让仿佛走不出自己的家乡,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诗的前两句。 生齐读 师:如此依恋自己风景如画的家乡,为什么又要离开呢?请看大屏幕 出示王安石的有关资料。 1070年王安石升任宰相,提出正革,主持变法 1074第一次变法挫败王安厂被朝廷 师:五十七岁的站在长江边,你们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吗? 生:有点兴奋,有点哀痛 师

13、:你带着依恋读一读后两句诗。 同学读 师:谁还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 生:又兴奋又无奈的心情 师:有点无奈 生:他很想回家。 师:他对家乡布满了深深的依恋。 生:他很无奈,他依恋家乡,可他要去当官,皇命难违,很少回家,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 师:这一次他刚刚离开家乡,却对家乡产生深深的依恋。千种味道,万般愁绪化作江水,滚滚流淌,化作两句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读后两句诗。 生读 师:九百年前,诗人站在花间渡口,他的身后是深深依恋的家乡,他的前方仕途茫茫,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 同学齐读 师:老师可以读一下吗? 师:(师范读)同学们,咱们再读,好不好? 生:好 师生齐读 师:唉!在途中是和煦的春风勾起了

14、王安石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勾起了他无限乡愁,那么,又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自己读一读其次首。 师:是什么? 生:秋风 师:板书秋风 师: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看不见的,在洛阳城里都观察了什么?轻声读第一句 生小声读第一句诗 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再读第一句。 生读 生:他看到满天飘舞的树叶,还有空中排成一字的大雁 师:大雁朝哪飞? 生:朝南飞 生:感受到秋风来了,秋风吹过,让人打了个冷颤。 师:这都是你谈到的秋风。 生:闻到桂花的香味 生:他看到一些小松鼠在收集食物,落叶飘下来,桂花的香味,不禁想起中秋节快到了。 生:看到秋风吹来,带来很多凉意 师: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兮,雁

15、南飞来,读第一句诗 同学读 师:诗人在这寂聊的秋风中,又做了什么呢?读下面的诗句 生读 生:想给家人写一封信。 师:写信,写完又干什么? 生:写信交给送信人,有些意思没写完,又拆开。 师:怎样写的,又是怎样拆的呢?(出示课件图片和音乐)你看到他送信时的动作了吗?看到他的神情了吗?体会到他的心了吗?选择写家书和拆家书的片断 课件出示练笔提示:(指名读提示) 生:抓住“见秋风”“欲作”“意万重”变成“写家书”片段,或者抓住 师:开头写,选择其中的一个片段来写。 师:谁来读读你写的内容? 生:现在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此时我想起了年幼的孩子我抬头看明月,仿佛观察我的孩子和妻儿对我笑呢,低下头 生:写完

16、了家书,我又担忧又可怕,担忧写的不完整 师:同学们,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写完,但在你写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心,对家乡的牵挂,能带着这种牵挂来读其次首诗吗? 同学齐读 师:友爱的同学们,我们已经细细地品读前两首诗,你发觉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一个是生气勃勃的春天,一个是收获的季节来临。 师:还有什么不同? 生:泊船瓜洲又是新的一年,想起年老的父母,却无法回家。秋是凄凉的季节。 生: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的。秋思是叙事抒情的。 师:他们写诗勾起乡愁的事物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生:都表达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板书 师: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日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日

17、还在读。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或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幻想,你们会觉得家乡在我们心中永久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两首动人的诗篇。 同学齐读两首诗。 下节课,让我们走进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说课 附课文: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钟 山 只 隔 数 重 山。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秋思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长 相 思 山 一 程,水 一 程,身 向 榆 关 那 畔 行,夜 深 千 帐

18、灯。 风 一 更,雪 一 更,聒 碎 乡 心 梦不 成,故 园 无 此 声。 (本文为“第六届青年老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参赛课例,由人教小语论坛现场报道) 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案与实录 篇2 【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喜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远眺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诗句语言凝炼,意境美丽,同时反映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喜爱,是对同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训练和人文训练的好教材。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锤炼历来被人所称道,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

19、风扑面。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特别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游子的心。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天际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词风缠绵而不颓废,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概浩大的队伍形成了鲜亮的对比,并且它们奇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选编这三首诗

20、的目的,是使同学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诵读,揣摩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设计理念】 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引导同学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尝,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同学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意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解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

21、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叙述诗句的意思。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揣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想象意境,领悟诗情,品尝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的表达方法。 【课时支配】 2课时。 【课前预备】 1、了解王安石、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2、搜集这三位诗人的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竞赛,激趣导入 1、组际竞赛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 2、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念之音。今日我们就随着古诗泊船瓜洲,与王安石共弹一曲思乡曲吧! 背诵思乡古诗,为同学

22、搭建一个展现亮相的机会,唤起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爱好。用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拨动同学的思乡之琴弦,引发同学的阅读期盼。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揭题争论: 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瓜洲”在这里指哪里? 你了解这首诗的吗?谁来介绍一下。 师相机介绍王安石。 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同学自由试读,留意读准字音。 正音: 间、数、重、还。 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或师范读。 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解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读通是读懂的前提,因此,先让同学试读,适时辅以老师的范读,或同学的赛读,力求读通的同时,读美。并让同学借助图

23、、课后解释,以同学自己对诗歌内容的领悟来代替老师的讲解、分析,以同学自己的独立思索来取代统一答案,以同学自己的感性体验来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三、品词析句,体会感情 1、反复品读: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描述关于绿的好词: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绿”过江南的漂亮景色?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生气盎然”、“绿满江南”、“桃红柳绿”、“春风和煦”)指数名同学说。 朗读体会“绿”意: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观察了一派绿意盎然的春光图。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同学朗读。 师:你看,这“绿

24、”字让你们这么一说,竟如此的丰富多彩;这“绿”字让你们这么一读,竟如此的生气盎然。知道吗,这小小的“绿”字里还有个好玩的故事呢!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沟通: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充分敬重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换词、朗读体会用词之妙,揣摩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 2、质疑: 春风真的只绿“江南岸”吗?那为什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不说“春风又绿江两岸”呢?哪个词写出他想回家?(还) 你有过思念家乡的感受吗?你想家时心里是什么味道?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

25、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朗读体会。 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同学的生活感受,让他们的心情在情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更能体悟作品蕴含的情感。 3、是哪些景物让诗人想回家?他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点拨: 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和钟山在什么地方?老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同学在图上标出位置。结合图和解释理解诗意。重点引导同学理解“一水间”“只”“数重山”的意思。 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究竟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有什么

26、关系呢? 简介: 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其次家乡。 在同学心愤而求通、口悱而不能言时,老师适当地介绍背景,帮同学体会文字里面蕴涵的意思。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诗人离家很近了,应当怎样?(*家近应当还) 4、离家近了,应当回家;离家久了,更应当回家。可是什么缘由? 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心情和急迫希望回家的感情。 四、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1、读: 读出语气、节奏、重音。 2、评: 评议读法,留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 3、背诵: 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4、小组合作,把这首诗改编成小故事或作画。 指导同学感情朗读,

27、通过读、说、议、背诵,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改编诗作,为诗配画,则更是展现同学的制造性思维的表现。 五、运用所学,适时拓展 1、补充写王安石的诗供同学选择自读,或同桌读,或几个人争论。 2、补充阅读中国.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拓宽阅读的时空纬度:一是古诗,一是现代诗;一是思家,一是思家更思国。从而实现情感升华,深化同学情感内涵。 六、课外作业 收集思乡思亲的诗作,特殊是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的诗。 板书设计 钟山 京口 瓜洲 泊船瓜洲一诗表达了的思乡之情,采纳板画能很明确地表达了这个主题:京口、瓜洲一水相隔,岸上,诗人独自一人向着家乡的方向远眺,虽然家乡离此地相距深远,但诗人

28、看来,只是翻过几座山就到了,很近很近,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其次课时 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 1、导入: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缓缓春风。在余光中眼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到了张继和纳兰性德的的笔下,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秋思和长相思。留意,仔认真细地读上五分钟。留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还要留意词句内部的停顿,争取把它读得有味。 2、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通过看解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也许意思。 3、指几名同学读,正音。 4、对比阅读,初步

29、了解两诗词异同: 两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其中长相思是词,词又叫长短句,因此,诗句与诗句不同,依据词牌填写,字数有多有少。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伴侣久别思念之情。 5、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6、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同学悟出诗、词的不同特点。 二、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学习秋思: 1、指名朗读古诗。 2、借助图、课后解释沟通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洛阳城里见秋风”句点拨: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 看到“秋风”这个词,

30、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秋风是没有外形的,莫非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课件播放繁华的洛阳城,再对比反衬引思:面对如此繁华的洛阳城,诗人却只“见秋风”? 通过想象画面、对比反衬诗人思乡之情。 “欲作家书意万重”句点拨: “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简介: 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家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受了浪迹天际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想象说话: 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

31、诗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让人一言难尽呀!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读出“意万重”之感。 在这里,朗读不再是机械录放,而是同学个人情感的渲泄。 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读不懂的? 点拨: 看看文中插图,找找画的应当是哪句诗的意思?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万重、匆忙)说不尽什么? 换位思索,写话体验: 出示提示语: 想一想,假如你是诗人,在这秋风瑟瑟的季节,给家乡的亲人

32、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家书“开封”后,你会怎么做?(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假如你是“行人”,你目睹了诗人这一惊奇举止,你心里怎么想?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话?想象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图文结合,想象画面,换位思索,丰富语感。 同学自由练习,全班沟通,引导同学反复朗读“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诵读全诗,说说在诗人眼中,乡愁是什么?(一封意万重、说不尽、临发又开封的家书)。 学习长相思: 1、朗读全词,读通,读出节奏感。 2、谈初读感受: 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3、观赏课文插图,对比文中解释,尝试用

33、自己的话互说插图所绘情景。 (同学默读并思索词意,老师在一旁巡察,了解同学的读书状况。) 4、全班沟通: 感受边塞军旅生活之苦: 说说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诗的意思。 相机理解“一程”“一更”“此声”是指什么声音?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无法安睡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联系生活谈谈:踏遍千山万水,风雨兼程,你们有没这样的感受?你觉得边塞军旅生活怎么样?朗读体会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起同学情感体验。 想象故园和谐安静之美: “故园”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他想到了“故园”?他可能想到故园的什么呢? 全班沟通: 故园

34、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安静祥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暖和舒适 对比反衬“碎”字之苦涩: 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妙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裂了,这样的情景全破裂了。碎在征途上,碎在风雪中,碎在心坎上,谁再来读长相思?(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 3、质疑: 既然身在征途,身系家园,感觉那么的心碎,那为什么还要参与边塞军旅生涯?引导同学明白好男儿心系故园,更爱国家。 4、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三、总结延长,升华情感 1、再次回读这三首思乡诗词。 2、体悟这三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 (第一首,借景抒情,浑然天成;其次首擅长从

35、寻常细节入手,刻画入微;最终一首擅长将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最终目的都为抒情。) 3、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风雪聒耳,吹不断我的思乡情。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反复诵读,感悟特点,升华情感。 4、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家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那一股股思乡情! 四、作业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同学练写。 4、课后收集表达思乡心情的诗词,沟通,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

36、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秋思长相思 见秋风,意万重边塞苦旅 思念家乡思念故园喜爱祖国 说不尽,又开封思念故园 练习设计 1、当堂测评: 背诵三首诗词,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2、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京口瓜洲一水间(jinjin) 钟山只隔数(shsh)重(chnzhn)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nhi)。 3、读一读,写一写: 洛阳榆关河畔帐篷 4、按要求填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出自()朝诗人王安石的,全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还”的意思是()。全句诗意是()。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这句诗出自宋朝

37、诗人()的,在诗人眼中,乡愁如同(),读着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5、向大家推举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教学建议 一、加强自读自悟 同学应当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要擅长利用同学的积累,然后引入新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同学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老师要擅长发觉同学学习过程中理解的盲点,适当点拨,使同学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加强对比阅读 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

38、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也可以按挨次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可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的思想感情,揣摩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同学自学,通过沟通来理解诗意,通过争论和老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也可适时适度地引导同学古诗与现代诗对比阅读,诗与词对比阅读,如学了泊船瓜洲后,适时补充阅读现代诗乡愁,引导同学朗读发觉异同点;学习秋思和长相思时,则让同学对比阅读诗与词的不同风格特点,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将“读”贯穿始终 “读中求解,读中求悟”,因此,在理解诗意前

39、,应引导同学读准、读通诗句,读出节奏感,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读、看画面读、换位思索读等形式读出诗词蕴含的独特情感,达到与诗人情感共鸣的目的。 四、做好积累与运用 可以引导同学课外搜集诵读积累有关乡思的诗词或诗词名句,并启发同学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当然,也可以让同学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歌曲,唱一唱。要切实提高古诗词背诵积累的质量。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同学仔细保质地默写下来。 资料链接 1、课后资料袋。 2、余光中: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时,两为宰相,创新法。后罢相居金陵,号半山老人。其政事文学皆闻名,词传不多,却一洗五代绮靡旧习。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歌曲。 4、张籍: 唐诗人,字文昌,苏州人,贞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