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提升题型.docx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6855432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提升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提升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提升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提升题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生物能进行呼吸D.生物都能运动【答案】 D2. 【问题】 学生最主要的角色权利是()。A.受教育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答案】 A3. 【问题】 “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述教学目标时的哪个要素()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答案】 C4. 【问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

2、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答案】 C5. 【问题】 开放性和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属于()的特点。A.社区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大众教育【答案】 A6.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幼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掩饰,说明其情绪的发展已经开始( )。A.深刻化B.丰富化C.内隐化D.精细化【答案】 C7. 【问题】 从实验内容与学生认知关系的角度看“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属于()。A.演示实验B.验证实验C.探究实验D.课外实验【答案】 B8. 【问题】 地方方言

3、影响学习普通话,这是一种。()A.正迀移B.负迀移C.顺向迀移D.逆向迀移【答案】 B9. 【问题】 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A.25%B.32%C.50%D.64%【答案】 B10. 【问题】 小红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答案】 B11. 【问题】 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A.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细胞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D.被细菌浸染的细胞【答案】 A12. 【问题】 下列实

4、验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的是()。A.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C.萨顿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 C13. 【问题】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A.赫尔巴特B.桑代克C.维果斯基D.乌中斯基【答案】 A14. 【问题】 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能够与所用试剂对应的是()。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0.5g/m1的蔗糖溶液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

5、蓝)溶液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苏丹染液【答案】 B15. 【问题】 儿童计划免疫中,通过接种卡介苗防治和控制肺结核。卡介苗对于接种的人来说属于()。A.病原体B.抗原C.抗体D.传染源【答案】 B16. 【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掌握()的过程。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D.运动技能【答案】 B17. 【问题】 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上的失调状态。A.知觉B.思维C.情绪D.行为【答案】 C18. 【问题】 洋葱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剪取洋葱根尖23 cm制作装片B

6、.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做材料C.观察叶绿体实验.不能选洋葱鳞片叶内外表皮细胞做材料D.观察DNA.RNA的分布实验.可选洋葱内表皮细胞做材料【答案】 A19. 【问题】 1952年查哥夫对多种生物的DNA进行碱基定量分析,发现(A+T)(C+G)的比值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猪的不同组织中DNA碱基相同B.猪的DNA结构热稳定性比大肠杆菌高C.小麦和鼠的所含遗传物质相同D.小麦中A+T是鼠中C+G含量的1。21倍【答案】 A20. 【问题】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

7、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苏格拉底教学法包括()。A.思索B.苏格拉底讽刺C.启发D.定义E.助产术【答案】 BD2. 【问题】 体育的基本任务包括()A.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的基本知识B.指导学生锻炼身体C.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D.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E.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答案】 BCD3. 【问题】 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 )A.爱国主义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劳动教育E.法治教育【答案】 ABCD4. 【问题】 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课程类型主要有()A.学

8、科课程B.分科课程C.经验课程D.综合课程E.生活课程【答案】 ABCD5. 【问题】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A.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机会B.减少全班统一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增加个别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C.采用先个人,后小组,再全班学习等形式的教学策略D.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答案】 ABCD6. 【问题】 动作技能形成所要经历的阶段有()A.认知阶段B.联系形成阶段C.接受阶段D.熟练阶段E.自动化阶段【答案】 AB7. 【问题】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方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B

9、.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C.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D.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E.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答案】 ABCD8. 【问题】 教师要承担的职业角色有( )。A.传道B.看护C.管理D.示范【答案】 ACD9. 【问题】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A.班级建设的设计者B.班级组织的领导者C.班级制度的执行者D.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答案】 ABD10. 【问题】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 )。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答案】 ABCD11. 【问题】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基础是()A.哲学的伦理学基础B.人类学基础C.心理学基础D.社会学基础

10、E.生理学基础【答案】 AC12. 【问题】 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有()。A.家庭的教养方式B.教育思想和学校类型C.社会形态D.学生气质类型E.文化【答案】 ABC13. 【问题】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 )。A.整体性原则B.可操作性原则C.迁移性原则D.合理性原则E.生理适宜原则【答案】 AC14. 【问题】 班集体的特征有( )。A.明确的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结构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D.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答案】 ABCD15. 【问题】 学生理解知识的标志是()A.知道“是什么”B.知道“为什么”C.能举例复述D.融会贯通E.触类旁通【答案】 ABC

11、D16. 【问题】 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A.物质性B.内潜性C.展开性D.外显性E.简缩性【答案】 ACD17. 【问题】 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中的教育实践能力应当包括()。A.教法创新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教学实践能力D.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E.创新能力【答案】 BCD18. 【问题】 程序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A.教材分为小步子B.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C.反应后没有反馈D.尽量低错误率E.允许学生自定步调【答案】 ABD19. 【问题】 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哪些步骤?( )A.确实评估目标B.搜集有关的资料C.描述并分析资料D.形成价值判断E.作出决定【

12、答案】 ABCD20. 【问题】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是()A.专业理想的建立B.专业知识的拓展C.专业能力的发展D.专业自我的形成E.专业地位的提高【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材料: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她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秘诀在结课时总能把较为复杂的英语语法概括成几句顺口溜。讲语法时先讲口诀,然后对应口诀讲例题,做练习时再要求我们用口诀加以印证。这样,一般学生颇为头疼的语法在我们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在她的启发下,我也尝试使用“口诀记忆法”教学。不同的是,我让学生在学完某一部分知识后自己概括总结。例如,学完风景类文章,我引导

13、学生总结出“景物描写口诀”,学完人物传记后我又引导学生总结“传记类文章的写作口诀”。实践证明,这种口诀记忆式小结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的吸收率。问题:(1)评析材料中所运用的结课方式。(2)材料中的“我”所采用的结课方式又好在哪里【答案】(1)材料中教师把所学零散知识经过整理总结出的口诀,不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书目、接受知识时,往往不能注重课题对课内知识的统领作用,总是孤立地看待各个知识,不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记忆支离破碎。这时,就需要老师在结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使知识得到深

14、化、升华。(2)材料中的“我”在小学英语老师的启发之下,对口诀结课法进一步改进,提出让学生自己归纳、梳理。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结课时,一般采用教师概括式以及学生参与式两种。材料中的小学英语老师所采纳的是教师归纳式。教师归纳式是指教师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教学内容,使得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而材料中的“我”所采用的是学生参与式。学生参与式是指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总结方式。在教学进程中和教学的结束阶段,都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总结,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极为有利。2. 案例:阅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完

15、成下题。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一些情感,需要表达;有一些情感,需要宣泄,同学们,当你们高兴、伤心、失意、得意时,你们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和宣泄(学生思考几分钟,然后作答)生:当我高兴时,我会开怀大笑,然后买点儿好吃的慰劳自己。生:我会把我的喜悦告诉我的亲人、朋友、同学,让他们与我同乐,甚至我会将笑容送给一个个素不相识的路人,可能有点儿情不自禁吧。生:当我伤心时我会一个人躲在没人的角落放声大哭,让所有的不快都随泪水滑落。生:我喜欢一个人去逛,看看繁华的街市,看看美丽的景色,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伤心慢慢逝去。师:人是一种感情丰富的动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绪老师在看同学的作文时

16、发现有些同学喜欢将感情诉诸文字倾泻于笔端其实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排解情绪的方法,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学生对此有没有同感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我们班一位同学的一篇文章验证一下老师说得对不对。出示本班学生的一篇文章苦难,是一笔财富。(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选)凄冷的冬夜,空气似乎也凝固成苍白的了,骤然的一声号啕大哭把我从梦中惊醒了。一种预感像电流般击穿了混沌的心境,惨惨的,白亮亮的。我睁开眼:奶奶不在身边,外面的喊声、哭声在深夜里格外的刺耳。我忙披一条毯子,光着脚、跑了出去,外面有许多人!我一出去,外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许多人都无奈地摇摇头,一些大娘大婶甚至哭

17、起来:孩子还小呀!大的才八岁呀!突然妈妈的哭喊声直入我的耳膜。“妈妈”我飞也似的跑到堂屋,立即吓呆了:中间放了一张床,床上躺着的是我那穿军装的爸爸!一步步挪到床边,我很想和爸爸说说话,到了近前我才发现。爸爸睡着了。我用小手摇了摇爸爸,可他就是不睁开眼睛看我。“我的孩子,咱的命好苦啊!”妈妈一把把我拽过去抱着我哭道:“孩子,你爸爸走了,抛下我们不管了”扑通一声,我双膝跪在爸爸的床前,撕心裂肺地喊着爸爸喊着我那远走的爸爸每年的清明节,我都拉着弟弟的手,带着那路人惋惜的目光,去为爸爸扫墓。至今已有七年【答案】让学生能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情,除了给学生宽松的写作环境之外,教师的教学引导也非常重要好的教

18、学设计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一吐为快的热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同时也排除了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打破千人一面的老套式,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本案例的设计重点是赏析一篇本班学生的例文,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写作是每个人表情达意的内在需要,每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同,把它真实地诉诸文字,倾泻于笔端,也就成了作文。然后,教师展示例文,让学生各抒己见,指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适时点拨,特别提出“感情是文章的生命,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你自己”,让学生用真情感动自己,进而打动读者。最后,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引导他们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19、。这种从例文人手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实例证明,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读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贵的是教师不但能从理论上指导学生还能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影响学生的写作风气,让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丰富写作的素材,使学生的写作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3. 一天上午,晓轩突然在教室里大叫起来:“陈老师,我新买的钢笔不见了。”这时,很多同学把怀疑的目光转向小明,有的想要打开他的书包检查,小明一边说“我没拿”,一边推开同学们的手。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为班上同学丢的几件东西都是在小明那里找到的。我安慰一下晓轩,然后让大家安静下来,说:“晓轩的钢笔肯定

20、会找回来的,现在大家先安心上课。”中午,小明悄悄来到办公室,递给我一支钢笔,我问他:“这是晓轩的钢笔吗?”他点头。我又问他:“你为什么要拿他的钢笔呢?”他说:“这支钢笔很漂亮。”我说:“东西再漂亮也是别人的,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你知道吗?”小明惭愧地点点头。经过调查我发现,小明平时去亲朋好友家里,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拿,久而久之,养成了“顺手牵羊”的坏毛病。就此,我多次跟小明的父母沟通,要求家长不要溺爱孩子,帮助孩子意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我还在班上组织班会活动,让大家熟练掌握向别人借东西的礼貌用语。经过不断的努力,小明终于改变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问题:请从

21、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案】材料中陈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遵循了以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其他同学怀疑小明偷钢笔并要搜小明的书包时,陈老师并没有鼓励同学们这样做,而是让同学们先上课。这是对小明的尊重与保护,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2)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陈老师对小明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并通过动员家长和开班会活动对小明进行教育,最终让小

22、明改变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这体现了陈老师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4. 案例:阅读某教师有关背影的教学叙事,完成下题。背影中写到“父亲”送别过程中对“我”说过四句话,摘录如下:他踌躇了一会“进去吧,里边没人。”我所使用的教科书在“研讨与练习”中说:“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中说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请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语朴实而简洁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本题要求学生体会对话语描写的作用和妙处。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弱项。我把这个大题分解为六个小题:(1)“父亲”能不能再多说几句话多说些什么话有没有这个必要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四句话(2)这四句话都不长

23、,是不是因为“父亲”无话可说,或者表达能力差,你能结合“父亲”的性格、境遇分析一下吗(3)“父亲”每说一句话时,脸上都有某种相应的表情,但文中没有直接写,你能说出“父亲”每句话的表情吗(4)第一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的背后还隐藏着某种潜台词,请补充出来。(5)第二句话“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除了表达“父亲”的爱子之情外在文章结构上还起到了什么作用(6)假如将第三、四句对话合在一处,中间省去动作描写,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怎样问题:请评析该教师设计的练习题与原题相比有哪些优点(说出两点即可)。【答案】(1)教师这样设计将“研讨与练习”中的问题设计得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有利于学生思考

24、和回答;(2)这样设计使问题由难到简,化大为小,有利于学生更加简明深人地体会对话和描写的作用与妙处。5. 心中有朵雨做的云“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一朵雨做的云。云在风里伤透了心,不知要飘向哪儿去”窗外,天黑沉沉的,仿佛要下雨一般。此时,正值夏天,这阵雨正当使我愉悦舒畅。可是我有些失落,因为心中的那朵云,早已下起雨来。我可爱的家乡在黄河的拐角处,虽然我平常见到过大海的汹涌澎湃,但还是被滚滚的黄河深深折服。父亲工作的地方有一条河,很像黄河,那是我儿时的天堂,呼啸向前的浑水,四处迸溅的水花,岸边浓绿的菜地,茂密的果园,还有半坡上星星点点的人家那天暴雨后,青云还未散去,天空还下着蒙蒙细雨,我带着小伙伴们去

25、河边玩耍嘻戏了,被大雨冲刷后的河水显得更加疯狂,张牙舞爪地扑来,水花几乎溅湿我们全身,当分不清脸上是水还是泪花,看着逐渐下陷的双脚和势不可当的河水绝望之际,我抱住了一块大石头,并借着小伙伴的拉力,很长时间才回到岸上,那种截后余生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可我们内心更多的是恐惧,互相拉扯着,跌跌撞撞地往家里跑。从此以后,我的内心总有一片阴霾,就像被青云笼罩一般,所以很少再去那里直到好多年之后水依然是浑水,只是失去了以往的盛气凌人不再呼啸,而是在细细呻吟。站在桥上几乎听不见她的声音。她缓缓地流着,像一个重症病人,步履蹒跚,每一步走得都那么艰难,难道是无情的岁月腐败了她的容颜与能力我的目光移向那边的半坡。

26、星星点点的人家下面满是惨不忍睹的“点缀”废物与垃圾。桥下,我们曾经玩耍的地方,如今横七竖八地躺着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那一刻我的心痛了!不知何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这时我才发现,那朵青云正徘徊在我头上。我只能带着伤感再一次离开。不知道那条河现在成什么样子了,但那青云已飘进了我心里。或者说我的心已经走进那片云里。每当青云与记忆碰撞时,我的心就会下起雨问题:1、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段中找出一个病句,分别改正。2、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答案】1、错别字:“嘻戏”改为“嬉戏”,“截后余生”改为“劫后余生”。病句:“腐败了她的容颜与能力”搭配不当。“腐败”可改为“腐蚀”。2、主题深刻,手法巧妙。该作文题目“心中有朵雨做的云”,一开始就奠定了低沉的基调,引人思考。作者一开始记叙儿时的美好回忆尤其是美景,如天空中的青云,可是突然有一天,再见昔日的美景,多了一些不和谐的“点缀”,儿时充满快乐的玩耍之地如今垃圾遍野,作者再抬头看天空中的青云,与昔日的记忆碰撞,便会在心里下雨。在谈及“环保”“绿色生态”这一深刻的主题时,作者并不是直接大谈道理,而是通过自己的今昔经历对比呈现在读者面前,真实动人,读了也为之扼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