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68526066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36 大小:32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1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二首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无赖”等词语的意思。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过程与方法:小组自学,读中理解,读中想想,表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提高文学素养。教学重点: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古时儿童生活场景,师生共同做有关的背景介绍,提问“同学们想

2、了解更多古时儿童的生活情况吗?”那今天学了古诗二首你就会有更多的了解。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读诗解题、做背景简介。1出示古诗,教师范读。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如何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如何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规定: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2你读懂了什么?尚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3齐读一、二句: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

3、?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这句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板书:篱笆 (疏疏) 一径(深)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由于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尚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如何?(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C小组内说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

4、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4理解三、四句: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走:跑。 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追到没有?B女生读第4句:处: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D再看图(后两句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F

5、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板书:爱慕(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3边想象画面边背

6、诵。三、学习清平乐. (一)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假如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背景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规定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5学生练读。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同样棒。)(二)分组

7、互动,自悟词意。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当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请同学认真看,也许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也许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也许有几个还不够理解,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互相

8、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8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说得非常通顺连贯,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和说的同样好。)(太美了,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三)朗读成颂,领略诗情。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

9、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四、作业: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结合自己的想象任选一诗写一段话。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角色,激发他们探究的爱好。语文教学要注重阅读,注重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注重在读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时抓点带面,点上着力,次要内容以读代讲,重点内容反复朗读,读中感悟。图文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更好的体会作者情感。通过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学生讲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情

10、感产生共鸣。学生读辛弃疾的清平乐.就要让学生了解辛弃疾本人,了解他生活的时代,从而为学习文本做好准备。不同形式的朗读能激起学生阅读的爱好。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为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语文学习是综合性学习,是开放性学习,本课运用请同学上台表演、连环画等不同的教学环节,不仅是为了增长学习爱好,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天窗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天窗教学规定: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四到第六自然段。3誊录佳段佳句。过程与方法:用问题引读、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

11、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引入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请听课文朗读。(课件出示画面)二、自学课文1通读课文。2检查朗读,师生正音。3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三、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1完毕练习,出示填空: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 ),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 )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2质疑(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12、(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说活泼的孩子们会看到的很少,想到的很多?四、学习重点段,解疑1看看插图,出示课件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2“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25段)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看到想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如何剧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

13、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课件展示以上内容)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4讨论问题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如何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小组讨论,交流。五、学习想象的方法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课文中如何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测)尚有哪些地方?板书:仔细观测2在仔细观测的基础上,他又是如何展开想象的?(齐读)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男女声对读。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出示:合抱

14、负象4大家来想象一下。看窗外,仔细观测,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六、总结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有发明力的人。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结识更广阔的世界。七、作业写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课件的展示能激起学生的爱好,丰富学生的想象,为学课文做好铺垫。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品质。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交流,为孩子展示自我搭建平台,为每一位同学展示自我发明平等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观测能力和想象能力,让他们通过看图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词语意思。爱幻想、爱想象是孩子们的共同特性,作者一方面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另一方面是抓住了丰富

15、的想象。在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大胆想象。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能更好的感悟,读中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能力,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读。读法多样,读的爱好就会浓厚,学生就会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课内引申到课外,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快乐的足球赛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目的1对的认读四个规定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规定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前锋”等词语的意思。2对的、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二)过程与方法目的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联系文中的精彩片段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描述的这场球

16、赛的情趣。(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1了解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的无穷乐趣,了解这场没有裁判、没有界线的足球赛仍然是一场精彩的足球赛。2理解诗歌内容,能说明这是异常快乐的足球赛。体会孩子们在比胜过程所享受的快乐,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足球赛的情趣。【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足球的魅力,感悟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童年的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这场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的乐趣,理解“我们的球赛”“在足球史上也难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预习作业:观看一场足球赛1学生搜集有关足球方面的资料,球星、一场足球录像等等。2学生根据“预习提醒”预习课文。(1)初读课文,画

17、出自己不懂的、难理解的生词。(2)了解本课的重要内容。3课余时间和伙伴们进行一场足球赛。第一课时一、初赏“足球赛”1通过课前准备,快乐的足球赛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2是的,同学们,没有大牌球星,没有火爆的宣传,没有标准的场地,没有计时,没有裁判,但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品味一般的“足球赛”1播放媒体:一场足球赛片段。2畅谈此时自己的感受。三、触摸“足球赛”1自由朗读。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读出感情。3指名朗读。4简述本篇文章的重要内容。(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5师生共同讨论提出中心问题。四、感受我们的“足球赛”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话题展开想象、谈感受,在反复品读中感

18、受足球赛好玩,快乐,故意思。中心话题可设为:你从哪看出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阅读感受:(1)“不贴海报,不卖门票,我们的球赛却十分热闹。场地就在小河边上,这里长满了青草。”这两句话告诉人们这场足球赛与众不同,不贴海报,不卖门票,场地在小河边”,产生爱好,让读者不禁想去了解,这到底是如何的一场足球赛。(2)“比赛双方不用约定 ,前街一队,后街一队,谁也不知道人数多少。”这里写出了大家不用约定,放学后不约而同的都来到这里,参与比赛的人数不定,随到随上。(3)“至于比赛啥时开始,恋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球早已经满场乱飞,人也一个个大汗直冒。”比赛不知道啥

19、时候开始,只看到他们迫不及待的进入比赛,你追我赶,大汗淋漓,玩的快乐,玩的尽兴。(4)“啥叫最精彩的球艺?看我们小胖这一大脚-把球射进自家球门,他还在那儿拍手叫好”小胖的那一脚飞射,给比赛增长了悬念,意想不到的忽然转变,把这场足球赛推向高潮,可爱的小胖玩的忘了自家的球门,不得不暂停了比赛。(5)“好不容易组织一次进攻,球正向对方禁区高吊。我刚想来一个凌空飞射,他们的“球门”却不见了-”笑够了,合法“我”准备凌空飞射,“球门”却不见了。两个调皮闲得难受的小家伙跑到一边摔跤去了。读者怎能不随着这戏剧性的变化发笑。(6)有人躺在草地上养神,有人跳进小河里洗澡我们的球赛多快乐,在足球史上也一定难找!快

20、乐的气氛荡漾在小河边,引起我们无数的遐想。五、融入“足球赛”1品味后我们已融入“足球赛”。你能像宋世雄、黄健翔那样为这场球赛当解说员吗?请同学们为自己感爱好的小节配解说词。2配乐请同学上台做解说词。六、回味“足球赛”1再读这首小诗,完整地体验它带来的快乐。2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像足球赛这样快乐的活动吗?让学生先说说,再写下来。3拓展阅读。快乐的足球赛等(附后)4喜欢踢足球的孩子们可以到大操场上痛痛快快地踢上一场球,把足球带来的快乐延续下去。随堂小测验:1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裁 判 暂停捧腹大笑 凌空飞射 ( ) ( )前锋 摔 跤2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词语。捧腹(

21、 ) ( )的足球赛 凌( )( )射 满( )乱(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捧腹大笑:凌空:4快乐的足球赛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 初赏“足球赛”:师生可先行各自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上网下载、打印图片文字,观看录像;教师则做成课件。欣赏品味“足球赛”:足球对于男同学来说是相称的熟悉,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如身临其境。通过剧烈的双方对战,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让孩子们感受到一般的足球赛是非常紧张的。触摸“足球赛”:回到课本上,感情朗诵,教师指导,全班齐读,琅琅读书声中,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享受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感受我们的“足球赛”:文中有很多地方讲到我们的球赛非常地与众不同,很有

22、趣,让学生充足地朗读,假如可以带上感悟朗读更好,真切地体会球赛带来的快乐。联系生活,感受我们球赛的与众不同。多么可爱的小胖啊!“球门”不见了,导致悬念,故意思!踢累了还可以这样休息,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让人怎能不快乐呢?融入“足球赛”: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我”就是“花朵”, “我”就是作者。自由发挥,配以音乐,创设情境,达成全课的高潮。回味“足球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联系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仿写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将快乐由课本向生活进行拓展。本次测验着重检查学

23、生对字词和课文的理解。芦叶船 教学设计(一)知识与能力目的1对的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规定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2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抱负象。(二)过程与方法目的1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抱负象,从而达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4进一步体会比方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爱慕之情。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

24、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教学重点】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发明快乐;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纸折的小船、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预习作业1学生根据“预习提醒”预习课文。(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2)了解本文的重要内容。(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出

25、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注意:“唾沫”的“唾”念“tu”,不念“t”,“沫”念轻声;“ 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i”,而“桅”念二声“wi”,要区分清楚。)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芦叶 芦苇 桅杆 舢板 折叠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岛 蜘蛛网 大

26、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学生口头组词。芦 崇 苇 桅 篷 叠 唾 沫 喇 叭 港6识记生字。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并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对的。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2):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第二部分(3-4):“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3)芦叶船给

27、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2交流。四、课堂小结。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五、布置作业:1写写字书。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节课交流。随堂小测验:一、看拼音,写词语。l wi wi gn tu mo l ba( )( )( )(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折:_( )_( )_( )漂;_( )_( )_( )横:_( )_( )杆:_( )_( )三、比一比,组词语。芦( )桅( )苇( )篷( )庐(

28、)危( )伟( )蓬( )唾( )沫( )叭( )港( )睡( )抹( )趴( )巷( )四、照样子,写词语。浩浩荡荡( )( )( )又惊又喜( )( )(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2齐读课文。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规定: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

29、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预设点:第一自然段。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假如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同样。”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方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并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爱慕。第三自然段。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具体回忆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时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发明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

30、满着个性与发明,更充满了智慧。第四自然段。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仍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第七自然段。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居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三、比较语句,学习写作手法。多媒体课件出示:(1)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B、那里

31、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同样。(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拓展延伸。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2小组交流。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如何的童年生活呢?六、布置作业。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抱负象

32、,写一段话。3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4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只小船,看看谁做得船故意思。随堂小测验:一、根据课文内容加标点。1大阔叶折成大篷船 小窄叶做成小舢板 有时 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 做成三桅杆 五桅杆的大船 2我们上学路过的是竖河 是直通长江的呀 那我们做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 长江是通向东海的 那我们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 )同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芽一根根直立着,像( )。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 )。2表兄说着,( )采来三片芦叶,( )了一只三桅杆的船。

33、在船底( )上口唾沫,( )地放进江水中。就见这只芦叶船( )着风,( )着浪,( ),一会儿就看不见了。三、芦叶船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呢?什么东西给你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动笔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预习作业以结识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为目的,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由于我们离江南水乡的生活比较远,学生对他们的生活不了解,所以,还要大家多去查找资料,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很好地整合。此环节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谈话导入很自然,加上有实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由于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课堂上要先对其预习效果进行检测。假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便为后面的阅读理解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在这个环节

34、中,对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也进行了训练。本课易写错、念错的字较多,要注意引导对学生进行辨析。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可以迅速提高其能力和水平,还能充足地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试分段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练习,学生合作后,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加强,从而感觉到题目相对会简朴,进而促使他们以后学会合作。为下一节课的交流做准备。本次练习以字词为主,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及运用情况。检查上节课课后的复习效果。由上节课的作业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给予学生进行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机会。本环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这段描写得非常生动,也为下文描写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做了铺垫

35、。这段非常地生动,孩子们可以容易读懂并进入情境,体会到孩子们的乐趣。这段突显孩子的年龄特点,丰富的想象更让他们产生了共鸣,令其体会深刻。表兄一系列的表现足以让孩子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令孩子们产生向往,甚至欲与表兄一比高低。这里,孩子们一定可以体会到芦叶船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达成学习的最佳效果。这一环节充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道题中训练学生对分号、顿号、问号的使用。这道题中,第1小题是三个非常明显的比方句,第2小题是描写表兄做船、放船的过程。两段句子描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规定学生可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句。把快乐向学生的生活拓展

36、,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女孩儿乌塔 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乌塔是一位12岁的德国小姑娘,课文重要写了她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通过攀谈,“我”知道了中德孩子所受教育的差异,中国的孩子从小依赖性强,是家里的宝贝,一般由爸爸妈妈带他们出去玩。而德国的孩子从小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教学设计思绪教学中通过朗读,感受乌塔的性格特点。通过适当的小辩论比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学生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力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感目的: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的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

37、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自己应当有如何的自主能力,应当如何成长。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乐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的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自己应当有如何的自主能力,应当如何成长。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乐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教学媒体 地图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独自旅游的吗?可是一位12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如何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5课(板书:女孩儿乌塔)2出示地图,简介欧洲。帮助学生明白:小女孩的路程究竟

38、是一个什么概念。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在什么位置,游历这些国家的行程到底有多长。3小辩论赛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需要长辈带着吗?也像老师同样一个人出去玩,感觉会怎么样呢?回忆一下以前,同学们春游秋游都是老师带着你们去的,去外地玩是爸爸妈妈带着我们。有多少同学喜欢自己出去玩的呢?好吧!我们来做个小测试:有哪些同学喜欢和长辈出去的?请举手。有哪些同学喜欢一个人出去玩的?请举手。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讨论,顺便开个小辩论比赛吧。看看哪种玩法更好呢?要给出你的理由吧!反方:“和长辈出去,不会迷路,小孩一个人出去玩会迷路的,并且还会碰到坏人。”正方:“我们可以带着地图出门,还可以问警

39、察叔叔”(生自由争辩)既然不分上下,大家来看看德国小姑娘乌塔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乌塔。二、初读课文。1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把课文读对的、读流利,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读学完之后,告诉老师你对乌塔的这种行动有什么见解和见解呢?生读后感交流:“乌塔真聪明!”“乌塔真棒!”“乌塔胆子真大!”2师引导:年仅12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并且还是(生:一个人去的)是啊!乌塔胆子真是够大的,但是乌塔是不是真的胆子大的天不怕地不怕呢?是不是莽撞的出去冒险呢?(生:不是)那她旅行之前都干什么了?(生:作了准备)3生小组讨论“乌塔准备的事项”,找到后,读一读,指名回答

40、。4师整理板书:独自一人游欧洲作好游览的日程和路线安排自理能力强查本地的警察局电话号码经验丰富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报平安懂事、心细用三年的时间看书搜集资料、打工赚旅游费用自强、独立三、分析课文,看出问题。1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读一读,体会体会。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生谈感受。“老师,我觉得仿佛在说我似的。”“老师,我们就没有乌塔那么优秀,我们要像乌塔学习!”“老师,我们也要一个人出去体会体会。”四、课堂延伸1老师这有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我们再看看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在哪?中日夏

41、令营的较量在内蒙大草原上,日本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参与了一个五十公里的远征夏令营,日本的孩子背着大背包走在前面,没有一个孩子喊苦;相反中国的小孩尽检好玩的玩具,糖果等等放背包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跟着,很多中国孩子由于背包带子断了,理所当然地丢到了随团的车子里了。中国的孩子发热了,爸爸二话没说开着车子把孩子接走了;相反一个日本的孩子也发热了,他的爷爷开着车也来看他了,但是只问了孩子:“孩子,你还能坚持吗?”日本孩子说:“我能,我决不妥逃兵!”爷爷立即开着车走了!日本的孩子走在前面,到了宿营的地方就拿出干粮,食品开始煮饭,煮好了之后恭恭敬敬先端给老师吃;而中国的孩子到了那就拿起日本孩子煮的饭不

42、客气地吃起来夏令营结束的时候,日本的五十个孩子由日本领队带领下,爬上了山头,领队问:“草原美不美?”孩子们大吼:“美!”领队:“中国大不大?”孩子们大吼:“大!”领队:“以后还来不来?”孩子们:“来!”吼声仿佛还在回荡!2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吗?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能力和习惯,自己会做得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习、向日本孩子学习,成为祖国的骄傲!3作业: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了,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吧!也可以写写你想对乌塔说的话,或是对日本小朋友说的话!也可以写写想对中国小朋友说的话!我们家的猫 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调皮可爱,全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猫的爱慕之情,也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设计思绪我们家的猫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一方面真实而具体地描述了大花猫古怪的性格,接着追述了它小时候调皮的事。教学中一方面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爱慕的爱好,唤起学生急于去了解老舍爷爷笔下的猫的情趣。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质疑、释疑,对课文内容能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围绕课前预习题,课后问答题,以及相应的思考题,对课文内容逐层逐段地采用不同形式边读边想的方法,进一步学习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写作的思绪,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使学生懂得这样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