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当堂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7603696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当堂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当堂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当堂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当堂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当堂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兼爱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当察乱何自起? B故不孝不慈亡 C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D故亏弟而自利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事:事务 B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 C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察:观察 D恶施不慈施:实行 3.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B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C常于几成而败之 D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二、语言表达 4.阅读下面的语段,补写出最后一句话。 墨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禽问他的老师墨子:“老师,多说话好不好?”墨

2、子回答说:“多说话有什么好?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夜地叫着,可是没有人去理会它;鸡棚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啼叫两三次,大家就知道天要亮了。所以,_。” 5.把下面四句话按适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墨学沉睡了2000年,这2000年,正好是中国帝王集权专制的2000年。_墨家作为中国最富创造力的古代精华,其复兴受到重视,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封建专制面临解体时,思想上的专制罗网也被撕开一角。 墨家的道义,注定其本质精神无法苟合于集权的专制政体。 墨家的复兴,必然要等待君主集权制的崩溃。 墨子的学说,在晚清时期重新被重视,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6.阅读下面的

3、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注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意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7.汉字文化魅力无穷,儒释道文化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参照下面的示例,从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和“道”字作简要解析。 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合起来仿佛是说“人不要”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要摆脱私心的束缚,超脱对外物的追逐,即“放得下”。 儒:_ 道:_ 三、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

4、必知乱之所自起。 (2)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_。 (3)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_,此也。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

5、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

6、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选自墨子.修身第二) 注谮慝:恶意的诽谤。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B.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C.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D.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7、一项是() A.君子战虽有陈陈:同“阵”,阵法。 B.必察迩来远来:招徕。 C.名不徒生徒:白白地。 D.其唯圣人乎其:难道。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墨子从行军打仗、丧葬和求学三个方面说起,并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为喻,意在告诫我们做事要从基础做起。 B.作者认为一个人品德好不好,从与他关系亲近的朋友亲戚的德行就能看出。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会选拔贤士辅佐自己。 C.二、三两段中,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讲明了君子应有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条理清晰,同时极具气势,发人深省。 D.第四段告诉我们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嘴上说得好听,却只是想着谋利,甚

8、至不顾名誉,这样是不能成为天下贤士的。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 13.文中第四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子墨子游荆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子墨子曰:“未可智也。”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曰:“后生不敢死,有十金于此,愿夫子之用也。”子墨子曰:“果未可智也。”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之为义也,人不见而助,鬼不见而富,而子为之,有狂疾。”子墨子曰:“今使子有二臣于此,其一人者见

9、子从事,不见子则不从事。其一人者见子亦从事,不见子亦从事,子谁贵于此二人?”巫马子曰:“我贵其见我亦从事,不见我亦从事者。”子墨子曰:“然则是子亦贵有狂疾者。” 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狶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狶,伤矣哉!”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舍今之人而誉先王,是誉槁骨也。譬若匠人然,智槁木也,而不智生木。”子墨子曰:“天下之所以生者,以先王之道教也。今誉先王,是誉天下之所以生也。可誉而不誉,非仁也。” 子墨子曰:“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

10、,安社稷乎?曰:不可。所为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民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国家必富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节选自耕柱第四十六,有删改)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用义为政于国家/国家必富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B今用义/为政于国家/国家必富/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C今用义/为政于国家/国家必富/人民必众/刑政必治/

11、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D今用义为政于国家/国家必富/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1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文中指容量单位。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公制一升为1000毫升,合一市升。量粮食的器具也叫“升”。 B子夏,姓卜名商,战国时晋国人,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 C和氏之璧,即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 D社稷,土神和

12、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听了弟子们回来后的介绍,相信了他们的话,觉得事情很让人生气。 B墨子认为,行义不要以别人看得见、看不见为标准,应该时刻坚持。 C巫马子认为赞美先王是不可取的,而墨子则看得更远,因为他看到了先代的道德教训,赞美先王就是赞美能够生存的原因。 D在墨子眼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都算不得宝物,只有“义”才是最大的宝物。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为义也,人不见而助,鬼不见而富,而子为之,有狂疾。 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

13、则譬于狗狶,伤矣哉! 天下之所以生者,以先王之道教也。今誉先王,是誉天下之所以生也。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当”同“尝”。B项,“亡”同“无”。C项,“要”同“腰”。 2.【答案】C 【解析】察:考查。 3.【答案】D 【解析】A项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家庭的住所。B项古义:鼓励。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C项古义:几乎(差不多)成功。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D项古今意义都是“孝敬慈爱”。 4.【答案】(示例)说话不能以多寡论,应恰到好处 5.【答案】 【解析】写“沉睡的原因”,应在前;写“复兴”,应在后。 6.【答案】(1)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

14、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且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是一视同仁,爱无等级。 (2)具体答案略。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以从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以从儒、墨兼同,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实际谈看法。(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经典阅读。要求能够从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观点与看法,并进行分析概括。对经典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一要疏通文意,读懂原文,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打下基础。二要熟悉人物,明辨思想。文化经典的考查,

15、一般需要我们指出选文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有时还需要对此作出评价。因此平时我们就必须熟悉一些哲人的主要的学说和观点。只有对他们的主要思想有了明晰的认识,才能在高考时准确辨析。本题应抓住“仁爱”与“兼爱”的异同来分析。 7.【答案】儒:左边是“人”,右边是“需”,合起来仿佛是说“人需要”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要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积极进取主动担当,即“拿得起”。 道:左边(外面)是“走”,右边(里面)是“首”,合起来仿佛是说要“走脑子”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脑中要想透彻,依道而行顺应规律,即“想得开”。 8.【答案】(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2)皆起不相爱 (3)不可以不劝爱人者 9.【答案】A 【

16、解析】回答此题,主要根据句意、句式和虚词标志断句。“也”是句末语气词,在“也”后断开,排除B项。“贫则见廉”与后文“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等几个句子结构相同,句式相同,在这四个句子之间断开,排除C项。在“反之”后断开句意不通顺,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D项,其:恐怕。 11.【答案】B 【解析】B项,应为从他跟周围的人的关系就能看出来。 12.【答案】拥有财富却不能与别人分享的,不值得与他交朋友。 追求话说得好听但行为迟缓,即使能言善辩也不会被人听取;花了很多的力气却夸耀功劳,即使辛苦也不一定能实现意图。 13.【答案】正反对比。把那些言行不一的人和“慧者”进行对比,

17、突出了“君子以身戴行者也”的观点。 【解析】参考译文 君子率军打仗虽有阵法,但勇敢却是根本;办理丧葬讲求礼仪,但哀痛是根本;士人虽有学问,但德行是根本。所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身边的人不亲近,就不要期望招徕远人;亲戚都不归附,就不要追求对外交往;办事有始无终,就不要追求多种事业;一个事物都弄不明白,就没有必要追求广博多识。 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徕远人。君子能够明察远近,提高自己的修养。君子看到左右之人非但不能修养品行,还要诋毁自己,就反躬自问,这样他们的抱怨和诋毁之言减少,品行也得到修养提高。不听谗害他人的话,不说恶毒的话,不存心害人。这样,即使有谄谀之人,也无法

18、施展其伎俩。 所以君子做事能力日益加强,志愿日益广大,修养更加提高。君子处事的原则是:贫穷时要表现他的廉洁,富足时要显示他的义气,活着时显示出关爱之心,他人死时为别人表达哀伤之情,这四个方面不可虚假,而且要反身自问是否有虚伪之处。存在心底的是无尽的爱,自身的举止行为是无限的谦恭,出口之言是无限的善良。能够使存在于内心之爱体现于外表行为,一直到年老,还坚持不懈修身的,恐怕只有圣人了吧! 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拥有财富却不能与别人分享的,不值得与他交朋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泛,辨别是非不能明察的,不值得与他交游。内在品质不能牢固确立,结

19、局必定危险;有雄心而不能持久,以后一定懒惰。水源浑浊则流水不清,行为不可信则名誉必损。名声不会凭空而生,名誉也不会自我长成,功成名就,名誉不可以虚假,这都要反问自身。追求话说得好听但行为迟缓,即使能言善辩也不会被人听取;花了很多的力气却夸耀功劳,即使辛苦也不一定能实现意图。聪明的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做事而不夸大功劳,这样就名扬天下了。言语不求多,但求说得机智,不求文采华丽,但求说得明确。没有智慧又不能明察,自己又懒惰,那就事与愿违了。善不发自内心就不能长久,德行不从自身辨明的,就不能坚定贯彻。名声不会轻易得到,树立名声不能取巧。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那种只是想着谋利,不顾名誉,这样可以成为天

20、下贤士的,是从来没有的。 14.【答案】D 【解析】“今用义为政于国家”意思是“如今倘若用义去治理国家”,句间不能再断开,所以排除B、C两项。“国家必富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为四个分句并列,应分别断开;“曰”有标志作用,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项。 15.【答案】B 【解析】“战国”错,应为“春秋”。 16.【答案】A 【解析】墨子并没有相信弟子们的话,而是觉得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17.【答案】你行义,别人不见得会帮助你,鬼神不见得会使你富有,而你还去做,你大概是犯了一种狂妄病。 伤心啊!你们言谈则称举商汤和文王,而行为却与猪狗相类比,伤心啊! 天下之所以能够生存,就是因为先王的道德教训。现

21、在赞美先王,就是赞美能够生存的原因。 【解析】参考译文 墨子推荐门生耕柱子到楚国做官。有几位同门弟子经过那儿,耕柱子只给三升米做饭,款待不优厚。同门弟子回来说:“耕柱子在楚国没有益处!我们几个去探访他,也只给三升米做饭,款待不优厚。”墨子说:“这还未可知。”没有多久,耕柱子赠送黄金十镒给墨子,说:“弟子不敢贪图财利违章犯法以送死,这里有黄金十镒,请夫子留着用。”墨子说:“果然是未可知啊。” 巫马子对墨子说:“你行义,别人不见得会帮助你,鬼神不见得会使你富有,而你还去做,你大概是犯了一种狂妄病。”墨子说:“现在假定你有两个家臣,一个见你的时候就做事,不见你的时候就不做事。另一个见你的时候做事,不

22、见你的时候也做事,你看重哪一个?”巫马子说:“我看重见我做事,不见我也做事的人。”墨子问:“那么你也看重有狂妄病的了。” 子夏的弟子们问墨子道:“君子之间有争斗吗?”墨子答道:“君子之间没有争斗。”子夏的弟子们说:“猪狗尚且还要打斗,哪有士人没有打斗呢?”墨子说:“伤心啊!你们言谈则称举商汤和文王,而行为却与猪狗相类比,伤心啊!” 巫马子对墨子说:“丢掉现实,而去赞美先王的人,那就是赞美枯骨了。好像木匠一样,只知道枯木,而不知道活生生的树木。”墨子说:“天下之所以能够生存,就是因为先王的道德教训。现在赞美先王,就是赞美能够生存的原因。可以赞美而不去赞美,那就不仁了。” 墨子说:“和氏的璧、隋侯的珠、三棘六翼的鼎,这就是诸侯所说的宝物了。而这些东西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吗?答道:不可以。我们称道那些被贵为宝物的东西,是因为它们有利于人民呀!而和氏的璧、隋侯的珠、三棘六翼的鼎,并不可以利人,所以就不是天下的宝物了。如今倘若用义去治理国家,国家一定会富裕,人民一定会增多,刑法政治一定会清明,社稷一定会安定。我们之所以看中那所谓的宝物,是因为有利于民,而义却是有利于民的,所以说:义就是天下的宝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