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课后培优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7581580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课后培优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课后培优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课后培优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课后培优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课后培优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姓名:班级 第6课兼爱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链接高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墨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天下“非儒即墨”,墨子甚至可以和孔子。实际上,墨子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还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墨子的著作中很多关于物理、数学、机械制造方面的论述,所以也有人认为墨子是中国科学家的鼻祖,被尊为“科圣”。 在力学方面,墨子首先定义了力。墨经中说:“力,刑之所以奋也。”即物体运动是因为有力的作用。()。墨子的另一重要是提出了杠杆原理。早于阿基米德200多年,墨子就对杠杆平衡原理有过深

2、刻的。他将阻力称为“重”,阻力臂叫“本”,施力叫“权”,施力臂叫“标”。墨经说,“衡而必正,说在得”,“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意思就是如果两边重量相等,则杠杆必定是的,如果在其中一边增加重量,另一边必然会下垂。权重相当,即施力和阻力相当的时候,才能两边平衡。这时必定是“本短标长”,即阻力臂短于施力臂。如果在两边增加相等重量,则“标”这一端必定下垂,这种情况就叫“标得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并驾齐驱贡献诠释水平 B等量齐观奉献诠注平衡 C等量齐观贡献诠注水平 D并驾齐驱奉献诠释平衡 2文中画横

3、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墨子的著作中有很多关于物理、数学、机械制造方面的论述,所以也有人认为墨子是中国科学家的鼻祖,将其尊为“科圣”。 B墨子在其著作中论述了很多关于物理、数学、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所以也有人认为墨子是中国科学家的鼻祖,被尊为“科圣”。 C墨子的著作中有很多关于物理、数学、机械制造方面的论述,所以也有人认为墨子是中国科学家的鼻祖,被尊为“科圣”。 D墨子的著作中很多关于物理、数学、机械制造方面的论述,所以也有人认为墨子是中国科学家的鼻祖,将其尊为“科圣”。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牛顿第一定律与其理论相似,也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

4、力学基础 B奠定现代物理学中力学基础的牛顿第一定律与其理论相似 C这与奠定现代物理学中力学基础的牛顿第一定律是相似的 D牛顿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力学基础上的贡献与墨子是相似的 4(2022.陕西高二期末)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墨子一书中“节用篇”详细论述了节约的好处和必要性。物质财富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墨子的观点是用财不费,去其无用,则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财富是生活的利用品,不是炫耀物。人类的发展无穷无尽,自然资源却日益减少。,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衣服不能因为旧了就抛弃;饭菜不能因为不可口就浪费

5、;家具不能因为不时髦就丢掉节用是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好的道德风格;节用是爱物惜物的生活态度,济世利人福及子孙;节用是爱国爱自然的伟大情操,心胸宽阔境界高远;,为持久发展蓄存更大能量。节用的风俗应当伴随文明世代留传。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

6、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特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

7、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念,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

8、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天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选自墨子.尚贤上,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

9、事/断予之令 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者,指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远者,指关系疏远,不在君主身边的人。 B国,指诸侯国;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远鄙,指远方边邑;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边境的百姓。 C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D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亦置卿、大夫、士等。 8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

10、项是()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 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 C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10第三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

11、论证什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如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

12、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 (选自墨子.尚贤上) 11文中“众贤”的意思是_,墨子的论述由此而展开。 12简要分析上文的结构特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注)子

13、莫,人名。贼,损害。意,主观臆想。固,固执,执守。 13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儒家的思想。 14结合材料二,谈谈孟子为什么对扬子、墨子、子莫三个人的做法都持否定态度。 (.浙江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 (墨子.兼爱) 1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孝”,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强调申明孝道并指明其作用的句

14、子是_、_。 16简析儒家和墨家论述“孝”的角度的区别。 三、链接高考 (2018.江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15、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学&科网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

16、,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1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宰沭阳二年宰:治理 B说当时决某狱决:打开 C代为治筐箧治:备办 D奉母闲居奉:侍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2)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20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