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7603191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爱莲说(有答案) 【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字,谥号“”, 世称,(朝代)哲学家。著有等。 【原文填空】 2.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是: 3.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 4.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 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 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 (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

2、不炫耀自己的句子: (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 (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 9.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 10.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 11.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1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1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14.“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 “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

3、。 1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 1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17.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18.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字词复习】 19.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可爱者甚蕃(2)亭亭净植: (3)濯清涟而不妖(4)香远益清 (5)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而不染 (7)濯清涟而不妖 (8)不蔓不枝 (9)不可亵玩焉(10)陶后鲜有闻 (11)宜乎众矣(12)出淤泥而不染 (13)陶后鲜有闻(14)同予者何人 (15)晋陶渊明独爱菊(16)自李唐来 【一词多义】 20.之 (1)水陆草木之花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3)无丝竹之乱耳 (4)何陋之有 21.可 (1)可爱者甚蕃(2)可远观 22.鲜 (1)陶后鲜有闻(2)芳草鲜美 23.远 (1)香远益清(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题探究】 24.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25.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 27.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28.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 29.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0.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31.“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2.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33.“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34.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35.“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3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37.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38.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39.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0.作者写莲的过

6、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衬托,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1.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4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3.文章中“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这些具体特征代表了莲花的哪些可贵品质? 44.细细揣摩“菊之爱”有两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如赞成两种都有道理。自圆其说即可。) 45.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你能具体指出都用了哪些句式吗? 46.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

7、、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哪些? 4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49.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所言的的志是。 50.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佳句翻译】 5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n)。繁,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丹。独:只;自:从;甚:众、多;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濯清涟而不妖 (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生枝蔓;不枝:不长枝节。

8、(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越发,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 (7)可远观而不可亵(xi)玩焉。亵玩:玩弄亵: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焉:助词;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认为,以为。隐逸:隐世避居; (9)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人格高尚的人; (10)噫(y)!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直击中考】 【一】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9、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_亵玩_宜乎众矣_ 53.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 5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_ 不同:_ 55.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的高尚品格。 【二】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10、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陶后鲜有闻() 57.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8.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三】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11、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 6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 61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

12、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6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 参考答案: 1.周敦颐茂叔元公濂溪先生北宋太极图说通书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3、,濯清涟而不妖。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8.(1)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莲,花之君子者也。 1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15.香远益清。 1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8.莲,花之君子者也。 19.(1)繁,多(2)树立(3)美丽而不庄重(4)越发,更加 (5)亲近而不庄重(6)被污染

14、(7)洗美丽而不庄重 (8)长枝蔓长枝节(9)玩弄。(10)听说(11)宜:应当 (12)被沾染(13)少(14)我(15)只(16)从 20.(1)助词,“的”; (2)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3)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4)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21可(1)值得; (2)可以; 22.(1)少(2)鲜艳; 23.(1)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2)副词,远远的; 24.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

15、弃和厌恶。 25.托物言志 26.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27.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28.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29.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应上文“与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30.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

16、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3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句表达了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32.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33.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4.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35.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36.庄重、高雅(清高)。 37.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

17、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38.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39.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40.突出莲的高洁品质,本文写“莲”的品质,用菊花作正面映衬,用牡丹作反面映衬。 41.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42.(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

18、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节操的思想感情。 43.“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44.作者的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45.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的句式分别是感叹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6.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47.爱莲草木之花菊花牡丹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49.莲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0.作者用”菊”和”牡

19、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1.(1)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3)我则唯独喜爱莲(我喜欢)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 (4)经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娇媚, (5)它的茎梗里面通透,外形挺直,不过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 (6)香气远播,越发清新,笔直洁净地站在那里, (7)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8)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9)牡丹,是花中的富豪;莲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10)啊!对于菊花的钟爱,陶渊明以后

20、就很少听到了。 (11)对于莲的钟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钟爱,自然人数就很多了。 52.(1)蕃:多(2)亵:亲近而不庄重(3)宜:应当 53.(1)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54.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55.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 56.答案示例:却少 57.答案示例:(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58.答案示例: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 59D60C61D 62.(1)只能站在远处欣赏,不能以轻浮的态度走近去抚摸。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22.240.207.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