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doc

上传人:黄****学 文档编号:274667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6、短文两篇爱莲说一、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1、“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 感想 ,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2、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人称濂溪先生,宋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他是中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太极图说 、 通书,代表作是 爱莲说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

2、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

3、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

4、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二、拼音。蕃( fn ) 淤( y ) 濯(zhu ) 涟( li n ) 亵( xi )噫 ( y ) 鲜( xin ) 不蔓(mn )三、划分课文的朗读节奏。如何划分节奏?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世人/甚爱/牡丹”是主谓宾结构。二、四字短句,一般按照两个字划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三、注意一些特殊词语,如出现“而、则”,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如“濯清涟/而不妖,”四、根据语意划分,意思关

5、系密切的词语划分在一块。如“水陆草木之花”,“草木”和“花”的关系更密切,所以划分成“水陆/草木之花”。“自李唐来”,“李唐”关系密切,所以划分成“自/李唐来”,不会读成“自李/唐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解释字词。(包括课下注解和已经学过的字词)(1)可爱者甚蕃(甚: 很 )

6、 (蕃: 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 只 ) (3)出淤泥而不染(淤泥: 污泥 )( 染:沾染 )(而: 表转折,却 )(4)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予:我)(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濯: 洗 )(涟:水波)(妖: 艳丽 )(5)香远益清( 益: 更加)(6)亭亭净植( 亭亭: 耸立的样子)(植: 竖立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焉: )(亵玩: )(8)陶后鲜有闻(鲜:少 )(闻: 听说 )(9)宜乎众矣(宜: 应当)(众: 多)(10)不蔓不枝,(蔓:生枝蔓)(枝:生枝茎 )(11)花之隐逸者也;(隐逸:隐居避世 )(12)水陆草木之花(之: 结构助词,相当于

7、“的” )五、字词练习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B.香远益清 益:更加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谓:称呼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闻之于宋君B.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濯清涟而不妖/尊君在不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参考答案: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应是“认为”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B.香远益清 益:更加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谓:称呼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

8、同的一项是( D )A.陶后鲜有闻/闻之于宋君(听说/使知道)B.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播/从远处)C.濯清涟而不妖/尊君在不(没有/通“否”)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都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五、翻译课文,疏通文意。指导翻译:1、 根据课下注解和平时积累来翻译课文。2、 注意换、猜、增、删、调、留(留、替、补、删、移、猜)的六字法直译课文。留字法:如“可爱”古今同义,都解释为“值得喜爱”,就保留,除外人名、地名、官职、时间性词语等专有名词都不用翻译。3、 按照直译法和意译法兼用的原则疏通文意。4、翻译句子时,第一步:明确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第三

9、步:翻译句子要通顺,符合现代语法。配套练习:1、根据扩字法翻译字词。(1)可爱( )者甚蕃(2)出() 淤泥 (3)中通( )外直()(4)香()远()益清( )(5)亭亭净( )植(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掌握特殊句式翻译。(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属于( )句,应这么翻译:(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属于( )应这么翻译:3、重要句子翻译。(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莲,花之君子者也。(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参考答案1、根据扩字法翻译字词。(

10、1)可爱( 喜爱 )者甚蕃(2)出(长出) 淤泥 (3)中通( 贯通 )外直(笔直)(4)香(香气)远(远播)益清(清芬 )(5)亭亭净( 洁净 )植(6)可(可以)远观(观赏)而不可亵玩焉2、掌握特殊句式翻译。(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属于(判断)句,应这么翻译: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属于( 省略句 )应这么翻译: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长出却不沾染污秽。3、重要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的、陆地上的各种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只

11、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它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3)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六、学习比喻、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1、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莲花)2、 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

12、以菊花 和牡丹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

13、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 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1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1

14、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1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1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16、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17、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

15、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1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20、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21、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众“和(独)相照应。配套练习:1、根据课文理解填空。(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

16、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5) 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2、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3、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

17、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参考答案:1、(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

18、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2、D3、参考答案:称赞莲的语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几句,突出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淤泥而不染”象征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有身处污浊环境中,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是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则表现作者认为君子应有美好的资质。 4、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7、 类文阅读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15题。(1

19、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李盛仙

20、夏日赏荷)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余以为妙绝(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A.读xin,活鱼。 B.读xin,新鲜。 C.读xin,鲜艳。 D.读xin,少。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9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15、读文赏荷:(5分)(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21、 ”。(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参考答案:1、(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亲近而不庄重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2、D (2分)3、B (2分)4、(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5、读文赏荷:(5分)(1)(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