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解表药.pptx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7587439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2.1解表药.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8.2.1解表药.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2.1解表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2.1解表药.pptx(6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 用 中 药解解 表表 药药第一页,共六十八页。概述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性能特点:多味辛,入肺、膀胱经,发汗,性能特点:多味辛,入肺、膀胱经,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即使表邪由汗出而解,即?内经内经?所谓:所谓:“其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在皮者,汗而发之。分类: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两类分类: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两类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第二页,共六十八页。概述作用及适应证:作用及适应证:(1)(1)发散表邪,用于表证恶寒发热、头身发散表邪,用于表

2、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疼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痛、无汗或有汗,脉浮。(2)(2)止咳平喘,用于咳喘。止咳平喘,用于咳喘。(3)(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4)(4)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及风疹瘙痒。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及风疹瘙痒。(5)(5)祛风湿,用于风湿痹证。祛风湿,用于风湿痹证。第三页,共六十八页。概述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发汗太过,伤阳耗气,损及津液。(2)禁用于多汗证、热伤津液者。(3)慎用于久患疮痈、淋证及出血的病人。(4)不宜久煎第四页,共六十八页。概述现代药理:现代药理:解表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解表药

3、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镇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镇咳、平喘、镇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镇咳、平喘、利尿等作用。局部药物还有降压及改善心利尿等作用。局部药物还有降压及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的作用。脑血液循环的作用。第五页,共六十八页。一发散风寒药一发散风寒药【药性特点】性味辛温,发汗作用较强。【作用及适应证】发散风寒,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第六页,共六十八页。一发散风寒药一发散风寒药麻黄 桂枝荆芥 防风白芷 细辛第七页,共六十八页。麻 黄?本经?来源为麻黄科植物中麻黄、草麻黄、木贼麻黄的枯燥草质茎。第八页,共六十八页。麻麻 黄黄第九页,共六十八页。麻麻

4、黄黄第十页,共六十八页。麻麻 黄黄?本经本经?【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成效】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第十一页,共六十八页。麻麻 黄黄?本经本经?1.发汗解表: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如麻黄汤。第十二页,共六十八页。麻麻 黄黄?本经本经?2.宣肺平喘:治疗风寒外束之喘咳。寒饮内停之喘咳,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如小青龙汤。热邪壅肺之咳喘,配伍石膏、杏仁、甘草等,即麻杏甘石汤。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兼表证。配伍生姜、石膏、甘草,如越婢汤。第十三页,共六十八页。【用法用量】煎服,3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使用注意】表

5、虚自汗、阴虚盗汗者、肾不纳气之虚喘者、高血压患者忌用。麻麻 黄黄?本经本经?第十四页,共六十八页。桂 枝?名医别录?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枯燥嫩枝第十五页,共六十八页。桂 枝?名医别录?第十六页,共六十八页。桂桂 枝枝?名医别录名医别录?【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成效】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第十七页,共六十八页。桂桂 枝枝?名医别录名医别录?1.发汗解肌:用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本品发汗力缓,无论表虚有汗桂枝汤还是表实无汗麻黄汤皆可应用。所以古人谓“无汗能发,有汗能止。与麻黄鉴别第十八页,共六十八页。桂桂 枝枝?名医别录名医别录?2.温通经脉:用于风寒湿痹证,配附子、

6、甘草,如桂枝附子汤。心阳虚之心悸、脉结代,配炙甘草,党参,如炙甘草汤。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少腹痛等,配伍当归、川芎,如温经汤。胸痹,配伍瓜蒌、薤白,如瓜蒌薤白桂枝汤。中焦虚寒之腹痛,配白芍,饴糖,如小建中汤。第十九页,共六十八页。桂桂 枝枝?名医别录名医别录?3.助阳化气:用于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所致痰饮、水肿。配伍茯苓、泽泻等,如五苓散。第二十页,共六十八页。【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桂桂 枝枝?名医别录名医别录?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八页。麻黄与桂枝成效应用异同点n麻

7、黄辛微苦温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肺膀胱 n桂枝桂枝 辛甘温辛甘温 心肺膀胱心肺膀胱 发汗解表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证外感风寒表证n发汗力强,善发汗力强,善“遍彻皮毛,开腠遍彻皮毛,开腠发汗以散寒邪,为表实证要药;发汗以散寒邪,为表实证要药;n发汗力缓,善发汗力缓,善“透达营卫,解肌透达营卫,解肌发汗以散风邪,为表虚证要药;发汗以散风邪,为表虚证要药;n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兼有表证。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兼有表证。n兼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咳喘兼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咳喘实证实证;n兼温经通阳,治疗血寒瘀滞之痛兼温经通阳,治疗血寒瘀滞之痛经、经闭经、经闭;n心阳不振之胸痹、心悸;脾阳不振之心阳不振之胸痹、心

8、悸;脾阳不振之痰饮;膀胱蓄水证等。痰饮;膀胱蓄水证等。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八页。荆荆 芥芥?本经本经?来源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的枯燥地上局部。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八页。荆荆 芥芥?本经本经?【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成效】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 止血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八页。荆荆 芥芥?本经本经?1.祛风解表:治疗外感表证。本品药性平和,微温,故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风寒表证,配防风、羌活,如荆防败毒散。风热表证,金银花、连翘等,如银翘散。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八页。荆荆 芥芥?本经本经?2.透疹消疮: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常配伍薄荷,蝉蜕,牛蒡子等。疮疡初起兼表证,常配伍

9、金银花、连翘、防风等。3.炒炭止血:各种出血证。常配伍其他止血药同用。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八页。【用量用法】煎服,310克,不宜久煎。止血宜炒炭用,不宜久煎。止血宜炒炭用,其余生用。其余生用。荆荆 芥芥?本经本经?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八页。防防 风风?本经本经?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 枯燥根。药材习称“关防风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八页。防防 风风?本经本经?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八页。防防 风风?本经本经?【药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成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祛风止痉。第三十页,共六十八页。防防 风风?本经本经?1.祛风解表:前人称之为“风药中之润剂。外感表证。风寒表证,常配荆芥、羌活、前胡

10、等,如荆防败毒散。风疹瘙痒,多配伍荆芥、白蒺藜等。本品微温不燥,甘缓不峻,药性平和。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八页。防防 风风?本经本经?2.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配当归、羌活、桂枝等,如蠲痹汤。3.祛风止痉: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禁闭、抽搐痉挛证。常与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同用,如玉真散。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用量用法】煎服,310克。【使用注意】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忌用。防防 风风?本经本经?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八页。【相似药物比较】荆芥荆芥 辛辛 温温 肺、肺、肝肝 防风防风 辛甘微温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膀胱肝脾 透散力较强,兼透疹消疮,透散力较强,兼

11、透疹消疮,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透、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祛风解表祛风解表 外感表证外感表证风寒、风热均可风寒、风热均可 祛风之力较强,为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中风药中润剂,润剂,善治外感表证兼善治外感表证兼关节游走疼痛者;关节游走疼痛者;胜湿止痛,治疗风湿痹痛;胜湿止痛,治疗风湿痹痛;炒炭又能止血,治疗吐衄炒炭又能止血,治疗吐衄下血。下血。止痉,治疗破伤风证。止痉,治疗破伤风证。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八页。白白 芷芷?本经本经?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枯燥根。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八页。白白 芷芷?本经本经?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八页。白白 芷芷

12、?本经本经?【药性】辛,温。归肺、胃经。【成效】解表散寒 通窍止痛 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八页。白白 芷芷?本经本经?1.解表散寒: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头痛、鼻塞。常配伍防风、羌活等。2.通窍止痛:用于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渊、风寒痹证。本品为治疗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牙痛之要药。3.燥湿止带:治带下过多,以寒湿带下为主。4.消肿排脓:治痈疮肿毒。治乳痈常配伍瓜蒌、贝母、蒲公英等。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八页。【用法用量】煎服,310g。白白 芷芷?本经本经?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八页。细细 辛辛?本经本经?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第四十页,共六十八页。

13、细细 辛辛?本经本经?【药性】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成效】祛风散寒 通窍止痛 温肺化饮。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八页。细细 辛辛?本经本经?1.祛风散寒:治风寒表证,阳虚外感。风寒感冒,配伍防风、羌活等,如九味羌活汤。阳虚外感,与附子、麻黄同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2.通窍止痛:治鼻渊、头痛、齿痛,风湿痹证。尤治少阴头痛。如风寒之头痛,可与川芎、白芷、羌活等配伍,如川芎茶调散。3.温肺化饮:用于寒饮伏肺之喘咳痰多。配伍麻黄、干姜、五味子等,如小青龙汤。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用量用法】煎服,25克。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之咳忌

14、用。反藜芦。注意用量。“细辛不过钱,过钱赛人言。细细 辛辛?本经本经?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八页。二发散风热药二发散风热药【药性特点】多辛苦而偏寒凉,发汗作用较辛温解表药缓和。【作用及适应证】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及麻疹不透、咽喉肿痛和风热咳嗽等。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八页。二发散风热药二发散风热药薄荷 桑叶菊花 柴胡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八页。薄薄 荷荷?新修本草新修本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枯燥地上局部。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八页。薄薄 荷荷?新修本草新修本草?【性能】辛,凉。归肺、肝经。【成效】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喉 透疹毒 疏肝行气第四十七页,共

15、六十八页。薄薄 荷荷?新修本草新修本草?【成效应用】1.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头痛、发热、微恶寒者。常配伍荆芥、连翘、银花等,如银翘散。2.清利头目:用于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诸证。常与菊花、荆芥、桑叶等同用。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八页。薄薄 荷荷?新修本草新修本草?3.利咽喉:用于风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僵蚕、荆芥等配伍,如六味汤。4.透疹毒:用于麻疹初期,疹发不畅及风疹瘙痒。常与蝉蜕、荆芥、牛蒡子、连翘等同用,如加减葛根汤。5.疏肝行气:治肝气郁滞,胸闷,胁肋胀痛证。可与白芍、柴胡等同用,如逍遥散等。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八页。【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

16、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使用注意】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薄薄 荷荷?新修本草新修本草?第五十页,共六十八页。桑桑 叶叶?本经本经?来源来源 为桑科为桑科植物桑植物桑 的枯的枯燥叶。燥叶。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八页。桑桑 叶叶?本经本经?【性能】甘、苦,寒。归肺、肝经。【成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八页。桑桑 叶叶?本经本经?1.疏散风热: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兼有咳嗽者。配伍菊花、连翘、杏仁等。2.清肺润燥:治肺热燥咳。多与杏仁、贝母、麦冬等配伍,如桑杏汤。3.平肝明目:用于肝经实热或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等证。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八页。桑桑 叶叶?本经本经?【用法

17、用量】煎服,59g;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八页。菊菊 花花?本经本经?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八页。菊菊 花花?本经本经?来源来源 为菊科为菊科植物菊的枯燥植物菊的枯燥头状花序。头状花序。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八页。菊菊 花花?本经本经?【性能】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成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第五十七页,共六十八页。菊菊 花花?本经本经?1.疏散风热:治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发热、头昏痛等。常与薄荷、荆芥等配伍,如桑菊饮。2.平肝明目:用于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常与桑叶、蝉蜕、夏枯草等配伍。用于肝风头痛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常配伍石决明、白芍、钩藤等。第

18、五十八页,共六十八页。菊菊 花花?本经本经?3.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配伍。第五十九页,共六十八页。菊花【用法用量】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宜用白菊花。第六十页,共六十八页。【相似药物比较】桑叶桑叶 甘苦寒甘苦寒 肺肝肺肝菊花菊花 辛甘苦微寒辛甘苦微寒 肺肝肺肝疏散风热力强疏散风热力强,治外感风热,咳治外感风热,咳嗽身热者嗽身热者;疏散风热疏散风热清肝清肝,养肝养肝明目明目1.外感风热,温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病初起;2.目赤昏花。目赤昏花。长于清肝、养肝、平肝,明长于清肝、养肝、平肝,明目力强目力强 兼清肺润燥,治疗肺热燥兼清肺润燥,治疗肺热燥咳

19、咳;兼清热解毒,治疗疔疮肿毒。兼清热解毒,治疗疔疮肿毒。又能平抑肝阳又能平抑肝阳,凉血止血凉血止血。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晕、目赤者;第六十一页,共六十八页。柴柴 胡胡?本经本经?第六十二页,共六十八页。柴柴 胡胡?本经本经?来源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柴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或同属胡或狭叶柴胡或同属数种植物的枯燥根。数种植物的枯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称“北柴胡北柴胡和和“南南柴胡柴胡。第六十三页,共六十八页。柴柴 胡胡?本经本经?【性能】苦、辛,微寒。归肝、胆经。【成效】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第六十四页,共六十八页。柴柴 胡胡?本经本经?1.解表退热:用于伤寒邪在少阳

20、,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证。治疗少阳证的要药。常与黄芩、半夏等配伍,如小柴胡汤。2.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胁肋胀痛,或头痛,月经不调,痛经等。常与白芍、当归等同用,如加味逍遥散。第六十五页,共六十八页。柴柴 胡胡?本经本经?3.升举阳气:治疗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及短气、倦怠等证。常与升麻、人参、黄芪、白术等配伍,如补中益气汤。第六十六页,共六十八页。柴柴 胡胡?本经本经?【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第六十七页,共六十八页。内容总结常 用 中 药。解 表 药。分类: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两类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本品发汗力缓,无论表虚有汗桂枝汤还是表实无汗麻黄汤皆可应用。【药性】辛,微温。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中润剂,善治外感表证兼关节游走疼痛者。草本植物白芷或杭白芷。【药性】辛,温。【药性】辛,温。【用法用量】煎服,59g。菊花 辛甘苦微寒。【性能】苦、辛,微寒。【成效】解表退热第六十八页,共六十八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保健医疗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