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次教育综合模拟考试.doc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675838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八次教育综合模拟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十八次教育综合模拟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八次教育综合模拟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八次教育综合模拟考试.doc(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次教育综合模拟考试次教育综合模拟考试满分满分 100 分分 时间时间 20 分钟分钟2015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预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确答 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1.持教育万能论的教育思想家是( )。A.马克思B.爱尔维修C.狄德罗D.涂尔干2.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3.“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论是( )。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4.学

2、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5.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进步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需要D.产业革命6.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 )。A.中央B.地方C.学校D.家庭7. 我国当代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班集体建设B.搞好教学工作C.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教书育人8.在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中,( )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D.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9. 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 )。A.孔子B.孟子C.

3、荀子D.墨子10.知识直观的类型中,( )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广泛使用。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符号直观11.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 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形式教育D.实质教育12.(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A.波斯纳B.特韦尔克C.布鲁巴奇D.布鲁纳13.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C.道德信念的形成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14.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

4、物是( )。A.沃尔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奥苏伯尔15.“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概念B.原理C.规则D.技能16.将那些不被社会和自己所接纳的欲望和冲动,采取一种被社会所赞许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 种心理防卫机制是( )。A.转移B.补偿C.升华D.合理化17.关于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着迁移B.在知识的应用中可能存在着迁移C.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关系D.迁移就是知识的应用18.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 “狗” “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 习属于( )。A.信号学习B.言语联结学

5、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19.一个人想起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 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 )。A.直觉的道德感B.想象性的道德感C.伦理性的道德感D.感性的道德感20.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 )。A.服从B.从众C.去个性化D.认同21.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所要描述的场景,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2.测得一名儿童的智商为 60,他属于( )。A.正常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弱智儿童D.聋、哑、盲儿童23.作报告、发通知、演讲大都属于( )。A.正式交往B.非正

6、式交往C.单向交往D.双向交往24.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的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机遇25.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26.首先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西方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杜威D.赫尔巴特27.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是凭臆测加以歪曲,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 这一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28.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型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关键在于( )。A.记忆容量大B.动机强烈C.智力水平高D.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优势29.在加工信息

7、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 行为, 这属于哪种认知方式?( )A.高智能型B.高创造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30.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画线B.记笔记C.列图表D.记忆术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 选项的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墨家认为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有哪几种途径?( )A.亲知B.闻知C.说知D.行知2.组织之间人员的往来、会议制度等,都属于( )。A.正式交往B.非正式交往C.直接交往D.间接交往3. 依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处

8、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A.具体性B.不可逆性C.自我中心主义D.守恒性4.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B.因果律C.练习律D.效果律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6.下列( )属于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A.认知者本身的特点B.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C.知觉的情境D.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7. 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标准主要有发散思维的( )。A.流畅性B.变通性C.稳定性D.独特性8. 如果一位教师对全班学生说:“假如这次期中考试全班平均成绩在 90 分以上,那 么这个周末我们就一起去郊游。 ”这位教师使用的管理方法

9、是( )。A.团体行为矫正技术B.个体行为矫正技术C.团体相倚管理D.代币制经济9. 被称为教育学上三大里程碑的著作为( )。A.理想国B.爱弥儿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10.与动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具有的特点包括( )。A.展开性B.物质性C.内隐性D.观念性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10 分。对的打 “” ,错的打“”)1.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是德育的客体。 ( )2. 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 ( )3. 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 )4. 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 )5. 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是 2

10、秒到 5 秒。 ( )6. 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识量不同。 ( )7. 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 )8.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9.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是互相排斥对立的。 ( )10.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11.中国古代的庄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 )12.教育历史上的“儿童中心论”是学生观的一种典型代表。 ( )13.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 )14.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

11、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 予足 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 )15.客体内容丰富、新颖又富于变化有助于注意的稳定。 ( )16.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解释。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 步 发展。 ( )17.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无好坏之分。 ( )18.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 )19.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早。 ( )20.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简述人格的基

12、本特性。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1.教学设计一:在教学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 AC,因为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CDA 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 ABC 的面积等于 1/2 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 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 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 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13、问题:两种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 生 怎样的影响?2.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兴致勃勃、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被列入中外 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 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 组成两 组进行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 行点评 和表扬。问题: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 施这一课程理念的?3.小杨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直不佳。当老师在课上布置练习的时候发现小杨对应用题的理 解毫

14、无进展。“加油,小杨。我知道你能做出这道题的。 ”老师在小杨耳边低语, “好好花上几分钟 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把题目分解成几部分,等一下我会过来看看你做得怎么样。 ”几分钟后,老师回来问道:“怎么样?”小杨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显然他已经开始摸到了问题的关键,并开始动手解答,他说:“他们想知道这单价降低的百分比。 ” “很好,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老师笑着说。当小杨开始解释他对问题的理解时,老师不断地问相关的问题让他回到合适的思路 上 来。当他终于解决了问题后,老师笑着说:“太棒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你现在再重新看 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几分钟,我会再来看看你最终的解答,好吗?” 最后,

15、小杨自己解答了这道题。问题:请分析该位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答案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他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2.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为各个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身心特点,表明了个 体的发展具有阶段性。3.C解析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论。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 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题干所述正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具体体现。所以,本题选 C。4.C 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 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决 不直接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

16、即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这是教学的启发性原则。5.A解析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 蹿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 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6.B解析略7.D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我国学校教师现阶段为实 现这一根本任务,就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基础。8.A 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上课是整个教学工程的中心环节;备课是上好课的 重要保证;课外作业和课

17、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环节;学业成绩的考核和评定是课堂教学 效果的最终反馈。9.A 解析孔子提倡“有教无类” ,意思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 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10.C 解析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 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与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相比,它的优 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11.B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发掘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社会本位论 的观点是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12.A解析波斯纳认为经验的反思非常重要,并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

18、公式:经验+反思 =成长。13.D解析略14.A解析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l8 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其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15.C解析略16.C解析升华是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另辟蹊径用符合社会 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本能性满足。17.A解析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迁移,因为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新的情境 中的运用就是迁移。但是迁移并不都是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 移过程,负迁移就不是知识的应用。18.D解析学生将“猫” “狗” “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对事物的共同特征 进行概括的学习,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应属于概念学习。19

19、.B解析道德感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种:直觉的道德感、想象性的道德感、伦理 性的道德感。(1)直觉的道德感:如,人常会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 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2)想象性的道德感: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 情。(3)伦理性的道德感:指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 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概括的情感体验。20.B解析题干所述是从众的定义。服从是指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 压力下,被迫实施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 识的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

20、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 出现的行为。认同表示赞同,彼此观点一致。21.B解析有意想象又叫随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想象。这种 想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方向性,人在想象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一直控制着想象的方向 和内容。22.C解析常态智商为 80 一 120,智商低于常态者是弱智儿童。23.C解析单向交往是指交往的一方只发出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无反馈系统。24.D 解析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机 遇是外部的不稳定的。25.B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 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

21、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26.B 解析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曾 说:“我正在试图将人类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的本性、我的周围环 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都协调一致起来。 ”27.A 解析客观性原则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 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对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研究作出科学的解释,才能保证在相 同的条件下获得一致的研究成果。28.D解析专家型教师由于从教时间长,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他们已经归纳出一套 属于自已的心得体会,无论在专业知识储备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他们较新手型教师都 有很大的优势。29.C 解析所谓

22、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美国心理学家赫 尔曼威特金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 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这种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即场依 存型;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即场独立型。30.C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记笔记、记忆术是精细加工策略。二、多项选择题1. ABC解析对于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2. AC解析直接交往是以言语(口头的)和非言语手段进行的面对面的交往;正式交往是 通过组织结构明文规定的渠道而进行的交往。3. BC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

23、的主要特点表现在:知觉集中倾向、不可逆性和自 我中心主义。具体性和守恒性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思维特点。4. ACD解析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 律和效果律。5. ABCD解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 主观能动性,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身心发展。6. AD解析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包括认识者因素,认识对象,知觉效应。认知者本身 的特点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这些都是主观因素;逻辑推理也 属于人的主观活动。因此本题选 AD。7. ABD解析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

24、性的 主要成分。高质量的发散思维应当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8. AC解析团体相倚管理是课堂管理的一种特殊技术。它是指在课堂管理中,把强化 物与学生团体的行为表现联系起来,针对学生团体的行为表现来决定是否实施强化物。团 体行为矫正技术主要用于预防和矫正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9. ABD解析略10.CD解析就心智技能的对象而言,它是一种观念活动,如法则、规则运用自如,因 此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就心智技能的形式而言,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里默默地进行, 因此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就心智技能的结构而言,它是从完整到压缩、简化,因此心智技 能具有简缩性。三、判断题1. 解析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

25、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2. 解析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3. 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 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4. 解析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5. 解析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 2.5 秒到 20 秒,最长不超过 1 分钟。6. 解析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其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知识表征 方式的根本不同。7. 解析教师本身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8. 解析略9. 解析这两种学

26、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尝试错误说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 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10. 解析实物直观的缺点在于往往难以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故题干说法错误。11. 解析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12. 解析略13. 解析学习是因经验引起的,而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并且是比较持 久的变化,但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14. 解析掌握学习理论是布卢姆提出的。15. 解析略16. 解析略17. 解析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 分。18. 解析教育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 解析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

27、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20. 解析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四、简答题1. 参考答案(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 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 育期。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 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 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2. 参考答案(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稳定性;(3)人格的独特性;(4)人格的社会性。五、综合分析题1. 参考答案第一种是传授灌

28、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 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上,这样做,学生将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销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 严重阻碍学生的发 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 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 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 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 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学习 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

29、学生的批判意识 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 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2. 参考答案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 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 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 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 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 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3. 参考答案在这个例子中,老

30、师首先鼓励小杨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她使用引 导的方式让小杨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明确的证据证明小杨在自己的努力 下,同 样可以取得不菲的进步,并最终把问题解决。由此可以看到,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效 能感具有很 强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1)表扬和批评。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 固 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 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子中的 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2)归因表述。归因表述是老师对学生成绩原因的一

31、个评述,它将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 的信念。当一个学习者刚刚取得某种进步时,把进步归因于努力是必需的,这能增强学习 者的学习信心。例子中的老师把学生的进步归因于努力,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015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预测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 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是(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2.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探讨“把一切事物

32、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3.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 (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5.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 培养出的人的( )。A.质量规格B.社会价值C.发展方向D.发展速度6. 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为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 )。A.孔子B

33、.孟子C.庄子D.老子7. 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8.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这一说法属于( )。A.遗传决定沦B.环境决定论C.辐合论D.主体论9.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 实践的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B.实习法C.实习作业法D.实验法。10.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 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B.

34、动机C.条件D.基础11.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 )测验。A.常模参照性B.标准参照性C.总结性D.发展性1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 )。 A. 忠于职守B.团结协作精神C.人际交往能力D.良好的道德修养13.主张从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 )。A.卢梭B.柏拉图C.诺笃尔普D.涂尔干14.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人格尊严权决定的B.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隐私权决定的D.名誉权决定的15.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35、 )。 A.自 我教育法B.说理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16.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 活动。 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牛的( )。A.群体意识B.社交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合作能力17.某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 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属于(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 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 50%时, 他们 会( )。A.可能选择B.犹豫不

36、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19.拨电话时,对新查出的电话号码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无意记忆20.小孩既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同时又怕家长的责骂,这时他就面临(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矛盾21.“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个别差异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顺序性22.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3.附属内驱力是一种( )。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近景性动机D.远景性动机24.一篇课文,如果记忆 20 次能够背

37、熟,那么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多 少次?( )A.20B.25C.30D.4025.学习是为了不做后进生或留级生,免受教师批评指责;或为了取得好评,给班级 或团组织争荣誉而努力学习。这属于学习动机类型中的( )。A.学习动机不明确B.学习知识为了履行社会义务C.学习为了个人前途D.学习为了国家与集体的利益26.教师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这表 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高尚性B.奉献性C.全局性D.导向性27.个性心理特征是在(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8

38、.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 A. 加涅B.桑代克C.苛勒D.我国心理学家30.下列属于匮乏性需要的是( )。A.道德的需求B.创造力的需求C.食物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 选项的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本大题共 10 小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个人的性格、气质属于( )。A.内归因B.外归因C.稳定归因D.非稳定归因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是( )。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更强3.智力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

39、C.种族差异D.志向差异4.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 )为主。A.直接经验B.书本知识C.实际技能D.间接经验5.属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 )。A.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图画型教科书B.裴斯泰洛齐的“算术箱”C.粉笔、黑板、模型、标本D.福禄贝尔的“恩物”6.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B.加速个体发展C.具有延时价值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7.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B.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C.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D.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8. 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分类,课程可分为( )。A.基础型课程B.国家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9.

40、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10.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A.难度B.效度C.信度D.标准化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1。分。对的打 “” ,错的打“” )1. 信度在测量学上也称为测验的有效性,指一项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 程度。 ( )2. 由于教育研究是理论性很强的研究领域,所以教师在开展教育研究上具有独特的优 势。 (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是指做好优秀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 ) 4.人的 情感不仅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且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 )5.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

41、复习的效果。 ( )6.卢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 ( )7.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 )8.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方面。 ( )9.从迁移的性质来看,倒摄抑制属于逆向负迁移。 ( )10.智育就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 )1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 )12.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 )13.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 )14.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 )15.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

42、学习的效果。( )16.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 )17.与黏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开朗型。 ( )18.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时教师应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 )19.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 )20.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对英雄人物的颂扬,这些情感内容是理智感。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班主任需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2.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l0 分,共 30 分)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

43、” ,上课不专心,课后与同学追逐打闹,花钱无节制, 甚至连放学回家的车费都要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问题: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 2/3 以上学生 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 的 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 了 “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 阅 读与研

44、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 ,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 的 “荐杂文” “知类文谈方法” “说感悟” ,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 就感。方案提出以后,教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 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教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 导对此 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 文课的 实验。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 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 现在进 了阅览室,大家各就

45、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 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语文 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 到了就马上行动吗?” 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 “听到了就马上行动! 公西华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 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遏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 我是

46、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问题: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解析二一、单项选择题1. A解析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 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 B 解析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 D解析本题是对课程类型分类的考查。(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将课 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

47、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将课程划分为工具性课程、知 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将课程划分为幼儿园课程、 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大学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将课程划分为 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4. D解析略5. 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目的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 作出规定。所以本题选 B。6. B解析略7. C 解析教育目的是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故 C 项不正确。8. A解析略9.

48、A解析略10.A解析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 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11.B解析测验结果转化成标准分数成绩,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是一种标准参照性测验。12.D解析题干中孔子的言论说明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属于道德修养方面 的要求。13.A 解析题干所述为个体本位论的观点。卢梭是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之一。14.B 解析人身自由权指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 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49、。15.B解析说理教育法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的德育方法。说理的 形式可以是具体形象、有启发性的讲解和报告,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培养其独立 思考的能力等。16.C 解析班集体是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 体,所以答案为 C。17.D解析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害怕。恐怖症可分为 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题干中的症状属于社交恐怖症。18.C 解析阿特金森根据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类动机在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把 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 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 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