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7382766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 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 2014-7-25 一、长三角城市群概况 长三角城市群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 土面积的1%,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区域规划, 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范围正式扩大为16个地级以上城 市,主要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 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8个城市和浙江省的杭州、 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7个城市,人口 超过756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2008年长江三角 洲城市GDP达到5.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7.9%。2014-7-25 该区域形成沿高速公路展开的三条城市发展轴: 第一条是沿沪宁高速和沪宁铁路展开的

2、沪宁城市 发展轴,聚集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 州、南京等城市; 第二条是沿沪杭高速和沪杭铁路展开的沪杭城市 发展轴,聚集了上海、嘉兴、杭州等城市; 第三条是沿杭甬高速和杭甬铁路展开的杭甬城市 发展轴,聚集了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 三条轴线相互交叉共同构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 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的Z字形城市空问格局。改革开放 以来, “长三角” 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 成就,成为我国最发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区域 之一。2014-7-25 二、长三角地区城市规划思想伴随着长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人发展以及高速公路的密集 成网、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不同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逐渐缩

3、短, 经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使得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逐渐突 破了单一城市和单个行政区域的范围,正在由城镇密集区、点轴发 展和多中心城市向以城市带、网络化和都市圈的形式加速融合,呈 现出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1、 城市发展带思想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走的是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进而推 动城市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初期,长三角地区通过自下而上的农 村工业化运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小城镇如 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为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O世纪9O 年代中后期,不断扩大吸收外资的规模,积极融人全球产业分工体 系,通过新建各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以产业发展带动了大城 市迅速成

4、长、中小城市较快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长三角城市群 的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城镇规模体系日趋合理,大中小城镇在长 2014-7-25 三角地区密集分布。 2、网络发展思想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阶 段的不同,在发展进程中将会依次呈现出增长极开发、点轴开 发和网络开发这三个不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长三角经 济社会发展载体的城镇在空问结构上发生了较大 变化。20世纪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呈现出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增长极开发 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到本世纪初,呈现出以宁沪一 沪杭甬沿线的城市迅速发展的现象;近几年,长三角城市群发 展的空间结构出现了新的趋势,

5、一方面沿江、沿海、沿高速公 路等新的发展轴线逐渐形成,另一方面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发展 的特征日趋明显。 3、都市经济圈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形态经历了从单中 心到多中心,再到都市经济圈变化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和 整个80年代,长三角其他城市发展刚刚起步,上海凭借雄厚的 经济实力成为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 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这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进入了 2014-7-25 快速发展时期,与上海的差距不断缩小,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 以五个区域中心城市为次中心的“一核多极”的经济格局;各 大中心城市为了进一步增强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纷纷组建

6、 以自己 为核心、以周边大中小城市经济腹地的都市圈,长三角 城市发展进入多都市圈共同发展的时期。但是区域性都市圈的 构建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城市群 发展的制度性、人为性等 矛盾,因此长三角城市群要向能够破解多重深层次矛盾、重新 整合区域性圈、增强大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内在联系的大都市经 济圈的方向发展。 根据这些思想行成了长三角城市群整合机制。 2014-7-25 三、长三角城市群整合过程及形成机制 2014-7-25 1、长三角城市群整合过程及形成机制由上表可以看出,长三角城市群最初是由政 府推动的,市场逐渐在长三角城市群整合中发挥 关键作用,经历了政府驱动、政府主导+市场驱 动、市场驱动以及

7、市场主导+制度驱动这样一个 过程,并且有制度化的趋势。 2014-7-25 2、长三角城市群整合过程中的特点透视(1)在外围环境方面 近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 报告及“十一五”规划均明确指出:要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 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2005年8月10日,中国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揭牌仪式在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人 民银行落户上海对推动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及跨区域金融互动有重要 意义,对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具有积极作用。2008年,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 意见的出台,有效地加快了长三角城市群的整

8、合。同时,随着全 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外一些城市群发展迅速,传统依靠单个城市参 与全球竞争将处于不利局面,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长 三角城市群的 整合。2014-7-25 (2)在协调机制方面1983年3月22日,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 上海经济区的范围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 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10个城市。1997年,由原上 海经济区城市经济协作办公室牵头,成立了长江三角洲城市 经济协调会。从2001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副省(市) 长级 别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该座谈会为长 三角各城市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会,建立了包括交通、科技、 旅游、金融等30多

9、个专业部门的对口联系协调机制。随后, 2004年召开了长三角对外宣传联席会议;2007年召开了长三 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8年召开了长三角信息合 作联席会议和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论坛;2009年,长三角经 济与产业格局发展趋势论坛、长三角职工科技创新工作论坛、 长三角花卉产业发展论坛、长三角通信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 等各种专业论坛相继召开。2014-7-25 (3)在交通设施方面2005年,继上海、无锡、苏州IC卡互刷后,台州、宁波、绍 兴三地也实现了公交卡异地互通。2008年,苏通长江大桥的建 设,进一步拉近了苏北与上海的距离;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 把宁波至上海、苏州、无锡的车程全部缩短到2小时以内;沪宁、 沪杭甬、沿江、沿海等高速公路,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 大桥的建设,使得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形成了纵横交错、通江达 海的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同时,南京、苏州、无锡、杭州、 宁波等长三角城市也纷纷加速了轨道交通建设,除上海以外, 长三角在建轨道交通项目已达12条,并都将在近几年内建成运 营。总之,交通设施是整合的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构建将 极大地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