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概说.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7279897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概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文学史概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概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概说.ppt(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概说中国文学史概说朝阳师专初教系张天辉 第一节第一节文学和文学史的要件文学和文学史的要件文学的特征文学的社会、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等历史文化背景文学创作主体作家因素文学作品(核心)文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文学与传播文学史料学古代史书对文学史的反映古代史书对文学史的反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司马迁传赞宋书谢灵运传论后汉书文苑传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中的文学资料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中的文学资料(梁)刘勰文心雕龙中明诗以下篇论及许多文体的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的精彩论述。(梁)钟嵘的诗品序,对文学的发展作了相当详细的论述。此后,在一些诗话、词话,以及诗纪事

2、、词纪事之类的书中,也有关于诗词发展的论述。序跋、书信、文集中的文学史资料序跋、书信、文集中的文学史资料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的起源,历数各时期政治的变迁与诗歌的关系,从政治的角度对诗歌的发展作了较细致的描述。挚虞的文章流别论从文体流变这个新的角度,论述了文学的发展。萧统文选对文学作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类和梳理。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对诗歌发展的历程作了总结。李清照的词论追述了词的发展概况。(元)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为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勾勒出汉魏六朝文学发展的脉络。钱谦益的的列朝诗集小传,对明代诗人一千六百余家作了评述。清代所修全唐诗,为唐代诗人逐一作了简介,从中可以看到唐

3、代诗歌的发展线索。比较重要的文学史著作比较重要的文学史著作一般认为林传甲在京师大学堂编写的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之作。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第二节第二节中国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中国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所谓外部因素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例如,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经济政治的大变革带来文化上的百家争鸣,与之相适应,文学也出现了繁荣局面。汉代大一

4、统的政治背景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汉赋的出现和汉代散文的特点有直接的影响。汉末的黄巾起义及军阀混战,影响了建安时期一代人的思想观念,造就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一)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一)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语言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也在发展,造成许多不平衡性: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三、地域的不平衡。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二)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二)雅俗文化的互相渗透和推动诗经中的“国风”本是民歌,经过孔子整理,到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并加以解释之后,就变雅了。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的市井之间。本是俗而又俗的文学

5、,却引起梁陈宫廷文人的兴趣,从一个方促成面了梁陈宫体诗的产生。词在唐代本是民间通俗的曲子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雅了起来。宋元时期当戏曲在市井的勾栏瓦舍中演唱时,本是适应市民口味的俗文学。后来的文人接过这种通俗的文学形式加以提高,遂有了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类精致高雅的作品。在俗与雅之间,主要是俗对雅的影响和推动,以及由俗到雅的转变。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三)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三)文体之间的互相渗透和影响典论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

6、炫博。魏晋以后赋吸取了诗的特点,抒情小赋兴盛起来,这是赋的诗化;而在初唐,诗又反过来吸取赋的特点,出现了诗的赋化现象。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四)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四)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魏晋以后文学走上了自觉的道路,文学创作不断自觉或半自觉地进行着革新。齐梁以来诗歌过分追求声色,出现一些弊病。初唐的诗人陈子昂又大声疾呼恢复汉魏风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有影响的复古呼声。陈子昂的复古实际上是革新,促成了声色与性情的统一,是盛唐诗歌达到高峰的因素之一。韩、柳的复古实际上也是革新,是在三代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与“道”合一的新的文学语言和文体。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五)中国文学演

7、进的内部因素(五)文与道的离合主要是指文学与儒家伦理道德、儒家政治理想的关系。自从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以后,文学和儒家思想的关系一直制约着文学本身的演进。文学或与道离,或与道合,离与合又有程度的不同。道家思想、佛学思想以及反映市民要求的思想又先后不同程度地渗透进来,给文学以不同方向的外力,影响着文学的发展。唐代以后围绕着文以“明道”、“贯道”、“载道”有不少论述,“明道”、“贯道”、“载道”之类的说法,与强调独抒性灵、审美娱乐的要求,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第三节第三节中国文学的分类中国文学的分类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代小说古代戏曲中国文学的分类(一)中国文学的分类(一)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8、: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中国文学的分类(二)中国文学的分类(二)五阶段划分法:一、先秦两汉文学二、魏晋南北朝文学三、隋唐五代文学四、宋辽金元文学五、明清近代文学学习古代文学的方法学习古代文学的方法重视作品,史论要落实在作品上。注重史的线索,抓住文学演进的深层规律。注重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方法的掌握。学好古代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