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说服.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7199604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说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教育心理学说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说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说服.ppt(6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讲第四讲 说服心理说服心理一、说服的心理基础一、说服的心理基础说服通常称为思想工作。通过游说、宣传、影响等手段,改变或巩固人的某些思想态度,使人的行为向预期的方向发展的一项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着重解决人的政治观点、认识、态度和行为问题。是思想工作的内容之一。思想工作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有广狭二义。狭义一般指面对面的说服工作。广义指有意识影响人的态度、行为的一切工作,如电影、电视、报纸的宣传、开大会、作报告、演讲、参观访问等等。说服工作是人对人的工作,其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两大方面:对人的心理的认识对人的心理的认识 对说服方法的把握对说服方法的把握说服心理不探讨人的一般心理和具体的思想工作内容和方

2、法,它主要研究说服的心理基础、说服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影响说服效果的各种心理因素等,为思想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理论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说服工作就是改变或巩固人的态度的工作。心理学的态度理论是思想工作的心理基础。1 1、态度的构成要素、态度的构成要素在生活中,人们对人对事对物及其关系都有自己的认识、想法、看法、评价和反应,这就是态度。态度的定义至今未统一,它包括人们比较稳定的一套思想、兴趣或目的。或指期待某种经历和随时准备做出适当反应的心理状态。又可指人的举止、状态和主张等。态度包括态度包括认知认知、情感情感和和意向意向三种心三种心理成分理成分:认知认知是对对象的看法、评价,包括所掌握的信息、

3、知识等。认知正确与否,决定着态度的正误。具有强烈认知成分的态度即信念情感情感是对对象的好恶反应。是决定态度变化的主要成分。认知改变了,只要情感未变,态度就不会真正改变;认知未变,只要情感变了,态度迟早会出现改变。意向意向是反应的准备状态,也称行为倾向。强烈的意向会使人的态度直接表现实际行为;意向较弱,就会出现态度暧昧,行动犹豫不决或者态度与行为脱节的表现。2 2、态度的特点、态度的特点社会性社会性:指态度不是先天遗传的素质,而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倾向,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社会影响的结果。针对性针对性:指态度总是指向具体的目标。态度可能暧昧,但绝不会抽象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成为态度的对象

4、。协调性协调性: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其构成要素通常是协调一致的。协调性越好,态度越稳定坚决。人们对不同事物的各种不同态度总称为态度从。其中联系密切、彼此协调一致的态度称为态度群。稳定性稳定性:态度一旦形成就会稳定而持久地发挥作用,不易改变,只要该事物出现,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反应,久而久之,就成为人的个性的一部分。间接性间接性:指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不能直接观察到。人们观察到别人的态度,是通过别人的言行活动推知的。态度与行为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非简单的一对一关系。3 3、态度的形成过程、态度的形成过程态度形成途径态度形成途径通过学习形成态度。知识的掌握过程就是态度的形成过程。通过模仿形成

5、态度。模仿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具体行为、形象的学习。如对英雄、明星的模仿学习。通过实践形成态度。亲身的体验最容易获 得深刻的感受,所形成的态度也最稳固。通过内心冲突、压抑、升华形成态度。如挫折之后的大彻大悟、对立形成的逆反态度等(1 1)态度形成阶段)态度形成阶段美国社会学家凯尔曼认为,任何一种态度的形成都要经过顺从、认同、内化三阶段,也是态度的三种层次。顺从顺从:也叫服从。指个人在外部的影响下,只是在行为上或口头上表示接受某种观点,与他人保持一致。一旦外部影响消失,顺从就会停止。“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就是一种顺从。认同认同:指自愿地接受别人的观点,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接近。凯尔曼认为,从个人

6、直觉到人际吸引的观点可以说明认同与态度形成的关系。内化内化:指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使之成为自己的态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会主动把自己所赞同的观点、态度与自己的态度进行协调整合,构成牢固的态度体系。态度达到内化层次,就成为一种信念4 4、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需要需要:态度的形成是以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为基础的,个体对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或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的对象,就会产生喜欢、接近的态度;反之则以产生消极、厌恶甚至仇视的态度;对不需要的对象则抱无所谓的态度。经验经验:经验是通过亲自实践积累而成的切身体会,对态度的影响极大。许多坚决的态度都是由经验积累而成。有的只需一

7、次经验就可形成。知识知识:要形成对某事物的态度,首先就要获得关于该事物的知识。知识越丰富,对该事物的认识就越深刻,对态度的影响就越大。个性个性:个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观点态度也往往不同。例如个性坚强的人往往敢于正视困难,百折不回;个性软弱者则一蹶不振。理智型的人能较客观地对待事物,情绪型的人则往往因个人好恶而定。团体影响团体影响:个人态度有许多由团体影响而成。同一团体中的成员对某事物往往有大致相同的态度,团体越团结,团体成员的态度越一致。5 5、态度的功能、态度的功能适应功能适应功能:态度形成之后,会保持相对稳定,当环境中出现类似情况,人就会采取相似态度,不必事事重新分析,从而提高了人对环境

8、的适应能力。保护功能保护功能:一个人如果与周围人的观点不一致,会产生心理压力。有了稳定的态度,可以减少焦虑,使情绪冲突转移方向,并维护自己的形象。价值功能价值功能:态度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一个对庸俗事物持欣赏态度的人,说明其价值观是低级庸俗的。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有时就是为了标榜自己的人格价值认知功能认知功能:态度的形成与改变都需要知识、信息为基础,只是越丰富,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就越坚定,故态度可以反映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 6 6、态度改变途径、态度改变途径从个人到个人从个人到个人:即各个击破。阻力较小,但比较耗时从群体到个人从群体到个人:首先改变多数态度不太顽固者,造成少数顽固者的孤立从个人

9、到群体从个人到群体:通过改变少数主要人物的态度来达到改变集体态度的目的。任何集体中的多数人都存在从众心理。耗时少但难度大 二、态度改变理论二、态度改变理论(一)海德的认知平衡论(一)海德的认知平衡论该理论认为,在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或评价趋于一致的压力。各种认知对象之间常常相互关联,人们对相互关联的事物往往持相同的态度,认知体系便呈现协调状态。如果态度不一致,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要消除不平衡,就必须改变某些态度。海德提出O-P-X态度模式来解释态度的维持和改变 P 表示认知者 O 表示另一个人 X 代表与O关联的人或事P对X的态度常常受O对X的态度的影响。根据三者关系可推出8种态度

10、模式PX+oPX+-oPX-+-oPX-+oPX+oPX-+oPX+-oPX-o-认知平衡论从事物相互关联的角度来解释态度的维持与改变。指出个人的态度与他人的态度的关系,提示我们在分析和改变某人的态度时,要考虑相关因素,注意利用周围人的态度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促成其自我改变。(二)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二)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认知失调论来解释态度的维持与改变。他把个人意见、信念以及与认知有关的环境因素统称为认知因素,两种认知因素不一致就是失调。费斯廷格认为失调是在多个有相似价值的方案中进行选择时,或个人的行为与态度矛盾时产生的。各种认知因素可分为协调、不协调、不相关三种。

11、【例例】认知要素A 文凭可改变人的地位认知要素B 文凭对我有价值认知要素C 文凭对我有害认知要素D 喝水可以解渴 A 与 B协调,A 与C 不协调,A 与 D不相关。当认知协调时,个体就会尽量避免接触与认知因素相矛盾的信息。当认知要素矛盾时,心理上就会出现不平衡、不协调状态,就会产生压迫感。解决心理失调的方法有二解决心理失调的方法有二:改变其中某一因素,使其与其他因素协调增加新的认知要素或强调某一要素的重要性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侧重从个体内部认知因素是否协调来解释态度的改变与维持,强调通过自我认知来协调。海德的认知平衡论侧重从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解释态度。两种理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各有偏

12、颇。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比较科学。三、说服过程三、说服过程说服者说服者 说服活动说服活动 说服对象说服对象说服环境说服环境可信度可信度 双方差距双方差距 态度特点态度特点 居家效应居家效应意图意图 说服方法说服方法 个性特点个性特点 声光效应声光效应态度态度 认知风险认知风险 道具效应道具效应说服者说服者说服活动说服活动说服对象说服对象说服环境说服环境1、可信度、可信度信息本身的可信度信息源的可信度说服者的可信度 专业性可靠性(一)说服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一)说服者方面的影响因素2、说服者的意图、说服者的意图没有人愿意被别人说服,因为那意味着自己错了。一旦知道有人要说服自己,就会出现防卫心理。说

13、服者应尽可能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意图,在对方没有防备心理的情况下,比较容易说服人。3、说服者的态度、说服者的态度说服者常见的心理误区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真理在自己手中,不怕对方不服。其实压服的结果只会是压而不服。说服工作不能强迫接受,不能下最后通牒 (二)说服对象的影响因素(二)说服对象的影响因素1、态度本身的特点、态度本身的特点从小养成的态度根深蒂固,不易改变;态度在强度方面的改变较易,在性质方面的改变较难,极端的态度不易改变;依据大量事实和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改变;三种成分协调的态度不易改变;与满足多种需要相关联的态度不易改变2、个性特点、个性特点不同的性格特征对态度改变有影响智力

14、、能力不同对态度改变有影响心理防卫机制不同,说服效果不同3 3、认知风险、认知风险也称认知保险系数。指人们在决定态度维持或改变时,对可能付出的代价、所冒的风险的估价认识【测试测试】下列购买彩票方案中,你会选择哪一个:A.面值为2元的彩票,你有100%的机会赢 8元 B.面值为2元的彩票,你有85%的机会赢10元,15%的机会一无所有 A:80 X 100%=80(元)B:100 X 85%=85(元)认知风险对态度的影响有如下规律认知风险对态度的影响有如下规律:估计态度改变后没有损失,不冒风险,即使得利不多,人们倾向于改变态度。估计态度改变后利弊各占一半,一般不会改变态度。弊多利少更不会改变在

15、对利弊的分析估计中,人们倾向于夸大弊端,高估风险。付出的代价小,收益大,风险大,部分人会铤而走险。付出的代价大,即使成功的把握大,人们会很谨慎。【例例】征兵广告词征兵广告词当兵有两种可能:或打仗或不打仗。不打仗有什么可怕的呢?打仗也有两种可能:上前线或不上前线。不上前线有什么可怕的呢?上前线也有两种可能:受伤和不受伤。不受上有什么可怕的呢?受伤也有两种可能:轻伤和重伤。轻伤有什么可怕的呢?重伤也有两种可能:治得好和治不好。治得好有什么可怕的呢?治不好也有两种可能:残废和死亡。残废有什么可怕的呢?有命在嘛;死亡有什么可怕的呢?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三)环境因素的影响(三)环境因素的影响心理环境:人

16、际关系 人-群关系 团体压力物理环境:声光效应 居家效应 道具效应1 1、心理环境、心理环境(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态度改变的影响称为相容效应。关系密切者之间最易相互影响,“不看僧面看佛面”、“枕头风”(2 2)人)人-群关系群关系即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人群关系对态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群体凝聚力和个人对群体的认同感 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群体压力2 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1 1)声光效应)声光效应声音效应声音效应苍劲浑厚的男性声音,圆润清亮的女性嗓音易打动人。无论男女,忌哑嗓、破锣嗓环境噪音易对说服效果产生消极作用对不易说服的人可采用破唱片效应光线效应光线效应一般情况下,柔

17、和光线下说服效果较好;光线过强易使人疲倦,配合高压式的攻心战较有效需要耐心感化者,宜在较暗光线下说服夜晚说服效果一般强于白天人的夜间心理人的夜间心理愈理性者,夜半思考问题常会抱悲观的看法人在夜晚处于狭小空间容易打开心扉 人在夜晚判断变得迟钝,容易靠直觉行事夜晚感情起伏激烈,容易攻击别人的缺点人在夜晚敌不过情绪冲动,容易被人说服人在眺望夜晚的星空时,容易将自己的内心反映出来人在夜深人静时望月,容易产生人生寂寞之感,希望与人亲近秋天的夜晚,人容易陷入深思冥想的状态颜色效应颜色效应人对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心理反应。红黄橙等色使人产生温暖感觉,称为暖色,蓝绿黑色使人产生凉的感觉,称为冷色。暖色易使人兴奋

18、、烦躁,冷色易使人抑制、忧郁。英国铁桥自杀事件、精神病医院事件 美国色彩照明实验 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有色眼镜 舞厅旋转彩灯效应温度效应温度效应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说服效果,适宜的温度易使人心平气和温度过高时,人容易变得烦躁不安,容易出现情绪冲动。故夏天是激情性犯罪的高峰期。热带人脾气较暴躁 英国心理学家的温度反应实验温室温室220热室热室300冷室冷室 70控控 制制 室室(2 2)居家效应)居家效应指熟悉的环境可以使人产生一定的心理优势,因而影响说服的效果。凤凰落地不如鸡,虎落平川被犬欺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客随主便【例例】拉尔夫拉尔夫.泰勒的实验泰勒的实验按支配能力大小把一个班的大学生分

19、为上中下三组,然后各取一半组成A、B两个小组,A 组在支配能力高的学生寝室,B 组在支配能力低的学生寝室,讨论该校10个预算方案并择一执行,结果都是按照室主人的意见执行。居家效应概指一切比对手熟悉的地方,不限于自己的家。【例例】应昌期应氏杯围棋赛 居家效应并不排斥上门作思想工作。上门作说服工作可产生上门效应根据具体情况交替使用居家效应和上门效应也称布景效应。指说服环境中的家具造型、颜色、空间布置等对说服效果产生的影响作用。办公室家具要求型式古朴,色彩凝重,给人以严肃庄重之感 (3 3)道具效应)道具效应家具(办公桌、办公椅)以高大为宜。高大者易产生征服力量,降低高度表示恭谦。故国王、皇帝、教宗

20、、法官的座椅均高大,而西方教师、售货员、公关人员均不准穿高跟鞋。形体效应.MPG 形体效应2.MPG增加或降低讲台高度可改变自信心座次排列座次排列桌角桌角-理解座次理解座次并排并排-合作座次合作座次对面对面-争防座次争防座次错位错位-独立座次独立座次从座姿看心理从座姿看心理挨身而坐的人有意挪动身体,说明他心理上要与你保持一定距离并排而坐的人比对面而坐的人在心理上更有共同感喜欢对面坐的人比并排而坐的更希望被对方所理解并排而坐的人改为对面而坐,说明他对你有疑惑或有新的兴趣斜躺在椅子上的人有心理上的优越感,或是想有高于对方的地位直挺着腰或身体前倾而坐的人,要么是对对方有恭顺之意,要么是对对方的言论感

21、兴趣架起二郎腿的女性,是想引起男性对其容貌的注意双腿紧并而坐的人,内心有紧张或不安之感怎样提高征服力怎样提高征服力办公桌上摆放高档香烟盒桌上放置一些标有“机密”字样的文档奖状奖旗、领导合影集中挂墙对方敲门后略等再请进,不立即接待对方贵重的烟灰缸上放半截香烟,远离客人略欠身与对方握手,并以平淡的语调与对方略事寒暄,请对方入座低矮沙发交谈时身体略后倾,直视对方额部(四)说服活动的影响因素(四)说服活动的影响因素1、双方态度的差距2、提供说服材料的技巧3、情绪与理智因素4、信息沟通方式5、语言表达技巧1 1、双方的态度差距、双方的态度差距双方的态度差距越小,说服效果越好,反之,说服难度越大绝然对立的

22、态度在说服中极易产生逆反心理说服对立的态度,欲速则不达,注意运用“登门槛技术”(弗里德曼1966年的木杆实验)2 2、提供说服材料的技巧、提供说服材料的技巧受众知识层次较高,同时提供正反材料效果较好受众对宣传观点持怀疑态度时,同时提供正反材料效果较好提供正反材料时,应首先提供对自己有利的材料,中间提供认同对方的材料,结尾 再次作利于自己的归纳3 3、情绪与理智因素、情绪与理智因素强烈的情绪最能影响人的态度,但不易于长久保持智力层次高的人容易受理智因素的影响,情绪影响较有限理智与情绪因素结合使用效果最好一般情况下面对面的说服效果最好,可及时进行反馈与调整电话沟通的效果略差于当面说服,但强于书面沟通方式不要求对方及时改变态度时,书面沟通方式可给人思索的空间信息传递层次越多越易导致信息失真4 4、信息沟通方式、信息沟通方式5 5、语言表达技巧、语言表达技巧表达要清,让人听懂(记者访温州注意语言的歧义(何应钦扫墓注意语言的画外音(该来的不来注意语言的场合性注意利用“自己人效应”反映对方的感受思考题思考题说服过程包括那些环节?各环节主要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说服的效果?请尝试用本讲介绍的心理学知识解释管理中的一些现象请尝试用一些实例说明本讲所介绍的心理学知识本讲到此结束本讲到此结束谢谢光临谢谢光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