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之一.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7173603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导读·之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语导读·之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导读·之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导读·之一.ppt(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诸子导读论语导读1章会垠孔子生平(前551前479)v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v早孤,家贫,喜爱祭祀游戏(培育了敬畏感)。长大后为鲁贵族看守牧群,“吾少也贱”。v约三十岁始收徒讲学,开创私学,“有教无类”。v观礼洛阳,拜会老子。v34岁“乱邦不居”,流亡齐国,聆听韶乐,不知肉味,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生平v37-51岁,潜心教育,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v从政鲁国,实践政治理想。v55-68岁,周游列国,寻找一个能支持他实践仁政理想的国王,多次面临绝对困境,但天赋使命的信念历劫弥坚。v68岁回到鲁国,平静度日,研读周易,韦编三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其伟大之处。v公元前479

2、年(73岁)巨星殒落。“泰山其坏乎!梁柱其摧乎!哲人其萎乎!”、“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吾已矣夫。”学而第一学而第一 学习,朦胧而欣悦的冒险v朱熹:“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v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v习,鸟数飞也。朋,同类也。“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君子,成德之名。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v讨论:1.你认为“学”的本质含义是什么?v 2.“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v3.“学”与“习”在整个儒学体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并显示出儒学具有怎样的特征?学而学而实践仁爱,从

3、孝弟开始实践仁爱,从孝弟开始v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v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或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v讨论:为什么强调由下而上的“孝弟”乃行仁(即“为仁”)之本?学而学而仁爱,源自内心的真诚仁爱,源自内心的真诚v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v朱熹:“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

4、而本心之德亡矣。”v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v讨论:1.“巧言令色”,是否一定不仁?v2.生活中应该如何待人接物?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内省,美德生命化内省,美德生命化v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v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而三者之序,则又以忠信为传习之本也。v讨论:1.“学”与“省”有何关系?v 2.“忠”与“信”有何关系?v3.比较内省与忏悔。学而第一学而第一治国五要v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v道,治也

5、。马氏云:“八百家出车一乘。”千乘,诸侯之国,其地可出兵车千乘者也。敬事而信者,敬其事而信于民也。时,谓农隙之时。言治国之要,在此五者,亦务本之意也。愚谓五者反复相因,各有次第,读者宜细推之。v讨论:1.孔子所谓“治国五要”是什么?v2.你认为其中作为根基性的一点是什么?v3.从现代治国理念看,此治国五要有何不足?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做人第一做人第一v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v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实也。亲,近也。仁,谓仁者。文,谓诗书六艺之文。v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

6、,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v讨论:1.为人德行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有何特点?(由血缘到超血缘)v2.儒学中“德行”与“文学”之关系?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做一名厚重的君子做一名厚重的君子v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v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也。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程子曰:“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

7、而已。”程子曰:“君子自修之道当如是也。”v讨论:1.人们为何“知过”却“惮改”?v 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德行“不如己者”?学而第一学而第一生命的长河生命的长河v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v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v讨论:1.你认为丧、祭之礼的意义是什么?v2.“追远”的哲学意义是什么?(本体论与人生论的合一)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夫子之盛德光辉v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

8、:“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v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言夫子未尝求之,但其德容如是,故时君敬信,自以其政就而问之耳,非若他人必求之而后得也。圣人过化存神之妙,未易窥测,然即此而观,则其德盛礼恭而不愿乎外,亦可见矣。学者所当潜心而勉学也。v讨论:试比较夫子之五德(温、良、恭、俭、让)与圣经所说的“圣灵的八种果实”(喜乐、和平、忍耐、仁慈、良善、忠信、温柔、节制)。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和:礼乐之间的张力和:礼乐之间的张力v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9、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v程子曰:“礼胜则离,故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以斯为美,而小大由之。乐胜则流,故有所不行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v范氏曰:“凡礼之体主于敬,而其用则以和为贵。敬者,礼之所以立也;和者,乐之所由生也。若有子可谓达礼乐之本矣。”v讨论:如何理解“礼”(规则)与“乐”之间的张力关系?(动态考察)学而第一学而第一何谓何谓“好学好学”v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v不求安饱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然犹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则可谓好学矣。凡言道者,皆谓事

10、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v尹氏曰:“君子之学,能是四者,可谓笃志力行者矣。然不取正于有道,未免有差,如杨墨学仁义而差者也,其流至于无父无君,谓之好学可乎?”v讨论:联系学而篇首章,你认为孔子之“好学”观包括哪些方面?其中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学而第一学而第一道德:底线与进阶道德:底线与进阶v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v谄,卑屈也。骄,矜肆也。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故必有二者之病。无谄无骄,则知自守矣,而未能超乎贫富之外也。乐则心广体胖而忘其贫,好礼则安处善,乐循理,亦不自知其富矣。子贡货殖,盖先贫后富,而尝用力于自守者,故以此为问。而夫子答之如此,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v讨论:1.你认为该如何看待德行之低标准(所谓“道德底线”)与高标准?v2.人们为何往往贫而谄、富而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