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3442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7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入了五篇题材、写法、语言风格各异的散文,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二篇 昆明的雨单元阅读目标中的人文要素是领会作品的情思,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 界;语文要素是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思考,并了解 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背影教读课文。本文是写人记事散文的典范,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父亲对儿 子的挚爱和父子间的深情。学习本文,要从“背影”入手,感知父亲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态度的变化,体会阴云笼罩的日子里父子间的深厚情感;还要反复品味、欣赏本文朴素典 雅、简洁细腻的语言,探究写人记事散文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式和方法。白杨

2、礼赞教读课文。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写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作者 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便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 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学习本文,要通过反复朗读,理清 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还要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体会象征、烘 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并学习在写作中运用这些写作技巧。散文二篇自读课文。本课由两篇以议论为主的哲理散文组成。永久的生命用先 抑后扬的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永久的生命,文章从与标题相去甚远处起笔,最终落到现实 中来;我为什么而活着出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的自传,真实地展示了

3、他反 对侵略战争、倡导和平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学习这两篇文章,要理解文章中心观点中 包含的人生哲理,领会作品中的人文内涵,提升思想境界;还要通过反复阅读,理清作者 在阐述哲理过程中的思路与文章结构;把握议论性散文的双重属性(议论文属性和散文属 性),品味、欣赏两篇文章精警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昆明的雨自读课文。这是一篇怀旧之文,全文既写了体现昆明雨季自然特点的代 表性事物,也描写了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人,表现了昆明的风土人情,内涵丰富,饶有情趣。 学习本文要细细体会作者是如何动情地描绘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又如何将自己对生活中 美感和诗意的独特体验与感悟自然融入娓娓道来的话语中的;还要品味欣赏汪曾祺的

4、散文 平淡自然却又饶有趣味的独特的语言韵味,把握其作品散中有整、散而又聚、散其形而聚能照顾自己,也要事无巨细,一一包办,要尽自己所能为儿子做点什么才觉心安。3.细读,体察情感变化,理解父子深情文中的“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安排学生找出体现“我”情感变化的 语句细读,并交流“我”态度变化的原因。参考小例:车站送别时,年轻的“我”对父亲略有不耐烦,觉得他“迂”,“说话不大漂亮”;看到 父亲艰难地在月台爬上爬下时,“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看到 父亲的背影混入人群,想到与老境颓唐的父亲经此一别便难再见,心中又涌起无限怜惜、 愧疚和悲凉,“眼泪又来了”;几年后收到父亲的

5、来信,得知父亲日渐衰病,于“晶莹的泪 光中”写下此文,表达对父亲的理解、牵挂和思念。“我”感情变化的原因有二:一是被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所感动,这个用尽全 力攀爬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父亲在为自己倾尽所有,不以为苦反以为满足,“我”顿悟了 父爱的可贵;二是直接感受到年迈父亲的艰难处境,且时空相隔,“我”进一步理解了父亲 的深情和为人父的不易,怜惜、牵挂和思念化解了父子间原有的矛盾隔阂。三、了解散文谋篇方式跳读,关注线索和详略安排,体会作者的匠心。L安排学生跳读文中描写背影的文字,思考并讨论:“背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以 此为题有什么好处?参考不例:从内容上看,“背影”是父爱的象征、父子之情

6、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 结构上看,“背影”是“我”情感变化的转折点,表情达意的切入点,也是文章的线索。以“背影”为题,切入点小,所见者大,角度独特,意蕴深广,体现了散文的艺术性。 “背影”是父爱的载体,使抽象的情感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2.安排学生观察、思考:文章是如何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的妙处何在?参考小例:本文以“背影”为中心选材,详写车站送别情景,着重写了 “背影”,其余略写。详处 充分展开,从容不迫;略处惜墨如金,不肯多着一字。这样安排详略,切入点小,情感凝 聚其中。四、课堂小结本文仅一千多字,却蕴含了极丰厚且复杂的情感,感人至深。这既

7、得益于叙事抒情的 真实和诚挚,又得益于作者选择、组织材料的功力。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围绕一 个重要形象“背影”展开全文,精心安排详略,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传达得淋漓尽致,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共鸣。五、布置作业L根据拼音写出本课重点词语并自查改错。2.自查资料,完成与本课相关的文学常识填空。3.通读丛书中的酒谈背影,自主完成35处批注。【板书设计】父爱”的象征父子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第三课时背影组文阅读课【作品分析】这几篇文章都是以“父爱”主题,语言质朴,感情充沛,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文章, 值得学生们去好好的感悟学习。【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大都是农村儿童,加上乡下学生

8、不太重视教育,因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 不平衡。组文阅读的课堂对于提高孩子们的整体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内容】丛书:父亲父子情(节选)父亲(节选)给傅聪的信(节选)【学习目标】1 .探究写人记事散文命题立意、选材组材的方法。2 .品味、欣赏不同散文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3 .联系生活体验,领会作品的情思,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再读几篇表现父爱的散文,大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体会作者 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可以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还可以专注于品味欣赏 不同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请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在多篇文本的

9、阅读中,大家 对写人记事类散文的特点将有更全面的了解。二、自主阅读安排学生自主阅读父亲父子情(节选)父亲(节选)给傅聪的信(节 选), 读后自选任务进行深入学习。1 .整体感知在谈背影中,叶圣陶先生让我们了解到朱自清先生是怎样围绕主旨选材,创作 了背影这篇经典之作的。请根据叶圣陶先生的启发,分析一下父亲父子情(节选) 和父亲(节选)的主旨分别是什么,并说明这三篇文章又是如何围绕主旨选择材料、安 排详略的。2 .语言赏析从这四篇文章中寻找值得玩味的语言,边品味欣赏边做批注,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3 .感悟背影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过分”?读了 父亲父子情(节选)父

10、亲(节选)和给傅聪的信(节选),再回想自己与父亲 相处的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你能否以视频弹幕的形式对晚辈的“聪明”和长辈的“迂” 发表几条自己的评论?三、交流分享1 .安排学生依所选任务分成三组,各组围绕任务主题进行分享交流,组内评选出35 名优秀分享者准备面对全班同学展示。2 .三个讨论组选出的优秀分享者分别展示,众口评议。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了 4篇与父亲相关的文章,其中多为写人记事散文。如果你也要写 一篇关于父亲的叙事性散文,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方法?(1)取材于寻常生活,绘寻常之人,说寻常之事,传达的却是非同寻常之情。(2)将最动人的形象和瞬间作为切入点、凝聚点,取舍材料,确定详略

11、。(3)作者会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现不同的人、事、情、境,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五、布置作业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将自己与父亲或母亲之间发生的一件事,写成一个300字左右的 片段。【板书设计】写人记事散文寻常的人和事,不寻常的情与思小处切入,细处着笔,详处铺展,略处惜墨个性化语言,富于表现力、感染力第四课时读写联动课抓住细节选材【教材与学生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 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 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背影是一篇典范的写人记事散

12、文,角度独特,构思精巧,语言朴素而醇厚。作者通 过追忆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 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教学目标】1 .运用比较阅读和小组合作的方法,总结背影与选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2 .学习抓住细节来展开写作的选材方法和一线串珠式结构。【教学重难点】找好写作切入点凝聚点,在写作中有意识的注意写作连贯。【教学设计理念】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学习散文为主,背影是一篇十分经典的记叙性 散文,它选材独特,结构清晰,详略得当,语言朴素,值得我们从写作的角度来展开教学。本 文围绕“背影”展开,从文体特点上说,“背影”分体现了散文艺术性;从鉴赏

13、训练上说,” 背影”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关注点。因此,本次作文课要学会选材,了解写人不是一定要进 行整体描写,而是可以选择其中最让人动容和感触的一个细节或一个方面来写。整个过程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为原则,指学生过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 理解文章选材和行文的独特之处,并迁移到课堂外,进而内化为写作能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作家李广田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 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篇文章以它的真实与诚挚,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读这样 经典的文章,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我想不仅仅只是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的父子情深, 更要向名家学习

14、,学习如何选材。(二)深入探究1 .品读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惦念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 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 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躯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 地流下来了。(刻画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落下来了。 (惜别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 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回忆背影)背影中所写之事发生在1917年

15、,当时朱自清20岁,八年后,作者才深情地写下此文。 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是朱自清与父亲的隔空对话。(1)最打动你的是哪一次“背影” ?望父买橘(2)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来表现父爱?小结:选材-最让人动容最让人感触的细节。2 .品读文章那双大脚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找出描写“那双大脚”的语言文字。并思考下列问题。多年的劳苦让母亲曾经白白的双脚变得干裂、粗糙,厚厚的老茧布满着整个脚底板。 那脚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双眼,我轻轻地搓洗着母亲的双脚,那些过往的情景开始在眼前不 断地浮现。那时,母亲每天在厂里不停地拉原料,一双脚常常肿得跟面包似的。那天,母 亲背着我,从早晨开始,她就用那强有力的双脚一直走。想想还

16、有回去的路,我便很好奇, 母亲的脚怎么那么神奇,怎么可以走那么远的路?那一刻,手捧着饭盒,又望了母亲那双 厚实的大脚,我的心里除了感动,还有酸楚。母亲每天就用那双脚陪着儿子走来走去,从 没说过一个“累”字。(1)母亲的“那双大脚”有什么特点?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母亲?(2)母亲的“那双大脚”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作者选择了母亲的“那双大脚”,因为“那双大脚”是最让他动容和感触的细节,而“那 双大脚”就像一条彩色的线,串起了母爱的颗颗珍珠。3 .活动探究(1)阅读背影 田野 上的白发那双大脚父亲的眼神这四篇文章。(2)小组讨论:这四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共同点?小结:从整体描写入手,抓住人物的某一方面

17、来写也许更生动,更深刻。(3)如何多角度地做到在写作中语言连贯?A.语境要和谐一致。朱自清的背影中的这段话: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 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 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B.表述角度要一致。问题: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注意前后连贯。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气甜甜。上学后,母爱,。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总结:写作连贯的要点:语境要和谐一致、表述角度要一致。(三)课堂训练1 .请同学们根据下列提纲,选择你生活中熟悉

18、的人,确定好文章中心,从他/她的某一方 面入手(手脚、眼神、微笑、头发等),写出行文思路。独立思考并完成写作思路。可略写事例,但要详写描写部分。作文题目文章主旨叙事1+描写1叙事2+描写2叙事3+描写32 .同学们相互交流,并推选出小组代表和全班同学分享。四、作业布置根据课堂上的行文思路和抓住细节选材的要求,我们完成一篇作文那个影响我的人。【板书设计】细节选材一线串珠语境要和谐一致表述角度要一致第五课时白杨礼赞精读引领课【学习内容】白杨礼赞【学习目标】1 .在朗读中领会白杨树所引发的作者对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精神和意志的赞美之情。2 .朗读重点语段,体会托物言志散文谋篇布局的方式和恰当地使用多种表

19、现手法产生 的表达效果。【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本文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作者“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远赴新疆离新 疆赴延安,又离延安到重庆,一路的见闻让他心潮澎湃,于是这篇托物言志散文的典范之 作便在重庆诞生了。这篇文章特别适合朗读,请大家起立大声朗读,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 气。二、赏语言,悟情思L朗读,关注相似语句,感受礼赞之情。(1)安排学生大声朗读全文后,勾画与标题意思大致相同的语句,说说它们和标题的 关系。参考不例:第1段、第4段、第6段、最后一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是本文的抒情线 索,与标题形成呼应。(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全文被这些相似的语句分成几个部分?这几

20、部分分别从哪 些方面表达了对白杨的赞美之情?参考不例:相似的语句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从境美、形美、神美三个方面描绘白杨树,表达赞 美之情,最后以白杨与楠木的对比作结,盛赞白杨。2 .品读,关注矛盾语句,深入领会情思。组织学生讨论: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极普通”和“不平凡”是否矛盾?参考小例:不矛盾。“普通”即“平凡”,“不平凡”即“伟大”,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表达的意 思是:平凡当中蕴含着伟大。说“普通”,是因为白杨树在西北高原极常见,也极易生长; 说“不平凡”,是因为白杨树独特的外形,特别是内在的品格和精神风貌,也就是作者赋予 它的正直、质朴、坚

21、强不屈等品质。作者用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给读者留下了无比深刻 的印象。3 .跳读,关注旁逸句段,体会精妙手法。文章题为白杨礼赞,但文中还写了一些看似与“白杨”或“礼赞”无关的内容,安 排学生跳读这些内容并探讨以下问题:(工)文章开篇入题,却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参考小例: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的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 出“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的出场铺垫、蓄势。(2)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参考不例:第2段描述完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带给作者的感受:先是感受到“雄壮”, 接着又觉得有一点“单调”,为接下来写猛然见到白

22、杨时“惊奇地叫了一声”做衬托,为突 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足气势,这是欲扬先抑。第7段,前三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 朴质”,夸它是“伟丈夫”,也是先抑后扬。本文抑扬手法的使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 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 于言表。(3)文章最后一段写楠木的用意是什么?参考不例: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当中蕴 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一是贱 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

23、品格。三、读且背,学象征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第6-8段,思考并交流白杨树的象征意 义,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参考小例: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 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作者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第一个 “难道”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为由树及人张本;第二个“难道”点明“至少”象征了 北方的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抗日军民一一“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 道”进一步抽象化,点明“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 日精神和意志。四、巧拓展,有提升

24、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飞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 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 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一一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 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 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 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 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文中的洋槐具有什么品质?由此你想到了谁?哪些职业?五、课堂小

25、结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散文中的经典名篇,它通篇充满阳刚之气,用西北地区正直、 坚强、不折不挠的白杨树象征抗战中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表达了对他们坚贞不屈的精神 和意志的赞美。文中直抒胸臆的礼赞使文章主旨鲜明,线索清晰;烘托、抑扬、对比等手 法的巧妙穿插使文章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整齐的排比、连续的反问使文章气势恢宏,意 蕴丰厚。六、布置作业1 .根据拼音写出本课词语,自查资料,完成与本课相关的文学常识填空,完成后自查 改错。2 .通读丛书中“草木有情”单元的松树的风格和百年震柳。【板书设计】线索赞美不平凡(形、神)烘托、抑扬、对比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文似看山不喜平) 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丰厚意蕴,深化

26、第六课时 其神的特点。这几篇不同类型的散文组合在一起,展示了现代散文不拘一格、张扬个性的特点。教 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选文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科学使用教读课文循序渐进地学习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放手使用自读课文,让学生 反复自主实践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 坚实的基础。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点为“语言要连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写文章时保持话题前后一 致,合理安排表达顺序,做好语句间的衔接过渡,学会从逻辑关系的角度考量文章质量。“整本书阅读”板块推荐了昆虫记,宜安排学开展自主阅读,赏析书中的精彩语段, 深入感受作者在字里

27、行间蕴含的对生命的尊敬和热爱,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审美鉴赏水平, 丰富其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的目标。单元目标L通过朗读、分析,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美好品质,从而感受人情 冷暖,热爱真挚人间,陶冶自己美的情操。3 .品味语言特点,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和情感,感受作家的不同风格写法。4 .品读文中故事情节,使我们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增强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能力。单元目标分解人文要素感受人情冷暖,热爱真挚人间,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语文要素1 .通过朗读、分析,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美好品质。2 .品味语言特点,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和情感,感受作家的不同风格写法。单元整体规划

28、一、阅读篇目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二篇昆明的雨白杨礼赞组文阅读课【学习内容】丛书:松树的风格百年震柳【作品分析】白杨礼赞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这一单元是散文,或写人 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 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 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环境,情感由“单调” 转向对白杨树“傲然”耸立的惊叹;再写白杨树的外部形象,突出其高大挺直的特点;接着写 白杨树的“精神品质”,点明其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

29、”对比,以“高 声赞美白杨树”收束全文。【学情分析】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在各种阅读方 法中自如切换,整体感知文本、圈点勾画重点语句的意识已具备,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 本单元散文多样化,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触发学生多方面的情感体验。但这 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距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贴近那段历史, 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目标】1 .学习托物言志的概念,学习散文的概念并对其构思方式进展掌握。体会托物言志散 文谋篇布局的方式和恰当使用多种表现手法产生的表达效果。2 .学习两篇托物言志类散文,试着学会解读这类文本。透过文本阅读,

30、理解领会作者所 要表达的真正的情感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杨礼赞,严谨完美的结构、灵活多变的手法使文章形散神凝, 收放自如,跌宕有致。今天,我们要再读两篇出自大家手笔的托物言志散文,大家可以试 着透过文本阅读,理解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情感等。同时学习托物言志的概念,学 习散文的概念并对其构思方式进展掌握。体会托物言志散文谋篇布局的方式和恰当使用多 种表现手法产生的表达效果。相信同学们会在比较阅读中,对这类散文的特点有更清晰的 把握。(二)自主阅读安排学生自主阅读松树的风格百年震柳读后自选任务进行深入学习。1 .读类文,明异同安排学生朗读松树的风格和百年震柳,边朗读

31、边勾画,感受景与物的形象,体 会作者表达的情思。勾画文中能呈现作者谋篇布局思路的关键语句,探究两文谋篇布局、 组织材料的方式与白杨礼赞有何异同。安排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发言参考句式如下:松树的风格(百年震柳)中的“” ” ”等语句 让我看到了 的(松树/柳树),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 情思,文中有些语段看似与主旨无关,实则为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它在文中的作用是。2 .观手法,品效果安排学生从松树的风格和百年震柳中任选几个富有表现力的句段,边朗读边 观察它们是否运用了与白杨礼赞相近的表现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以批注的 方式进行赏析。安排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发言参考句式如下:我特别欣赏松树

32、的风格(百年震柳)中的这句(段)话:“ ,因 为我从中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 情思,由于作者巧妙运用了 手法, 这种情思被传达得愈加 了。(三)交流分享1 .安排学生依所选任务分成三组,各组围绕任务主题进行分享交流,组内评选出35 名优秀分享者准备面对全班同学展示。2 .三个讨论组选出的优秀分享者分别展示,众口评议。(四)课堂小结托物言志散文往往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考。因此,这 类散文的作者会先细致描绘这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绘形),再赋予这一事物某 种象征意义(注神),借此表达自己的情志。为使形的描绘和神的灌注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为使传达情思、情志的言语精准

33、独到,富于变化,作者又会在谋篇组材和手法运用上精心 谋划。(五)布置作业写作时恰当使用象征手法,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反复咀嚼回味。请选取你熟悉的 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丛书中“草木有情”单元学习任务一、三。【板书设计】托物言志散文绘物之形 注人之神谋篇组材(线索、旁逸之笔)形散神凝手法运用(象征、烘托、抑扬、对比)波澜迭起第七课时散文二篇略读实践课【学习内容】教材: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材分析】散文两篇是八上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两篇自读课文,两篇文章同属于以议论为主 的哲理散文,同时都是哲理散文的典范。教授这两篇哲理散文,要注重文章的双重属性, 即议论文属性和散文属性。议论

34、文属性,两文都有点明中心或提示话题的标题,有逐层展 开、深入剖析的思路。以精警的语言启发读者,体现了人生导向的意义。散文属性,两文 都体现了两位作者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而且,两文的情感特点表现得非常充分。两 文语言大量使用叙述、描写和抒情。【学情分析】这两篇短文都是关于生命的文章,该怎样来度过一生,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可能对人 生、生命有一些思考,也许有自己的一点见解,大多处于稚嫩状态,谈论这样的话题,学 生应该感兴趣。阅读学习这些中先贤的优秀散文,教师引导得当,会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 值观、人生观。讲解前指导学生多读,多思考,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应该不难理解作者的的观点和思想感情,教学目标也

35、就不难完成。【学习目标】1 .把握议论性散文的中心观点,理清思路、结构,领会作者的思想历程和人生感悟。2 .揣摩富有哲理的语句,品味哲理散文意蕴深刻、文采斐然的语言。3 .启迪学生体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前几节课,同学们领略了写人记事散文和托物言志散文的不同风采,今天我们要来接 触一种新的散文类型。请大家先读几篇文章,初步感知这类散文的特点。二、明观点,理思路,获人生感悟1 .安排学生自主通读课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读后参照阅读提示深入 思考、理解、体会。2 .安排学生在组内交流阅读心得,可从以下三个句式中任选一两个角度分享。发言参考句式

36、:3 1)我喜欢中的“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 的观点,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4 2)我喜欢中的“ ,这句(几句)话呈现了作者表情达意的思路:从 到 再到。5 3)我喜欢中的“ ,这句话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悟)传达得生动感人,极易引起读者共鸣。三、品警语,探意蕴,赏斐然文采1 .安排学生自主品读我为什么而活着谈生命两篇文章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 语句,参照旁批和阅读提示深入体会其表达的妙处。2 .安排学生在组内交流阅读心得,可参考以下句式进行分享。发言参考句式:我喜欢中的“ ,这句话运用了 手法,将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体验/人生感悟)传达得 思索)。(观点态度/情感体验/人

37、生感悟)传达得 思索)。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丰富的联想/深深地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读的两篇篇文章都是议论性散文,它们都以说理为目的,议论为骨干,理性 的成分明显多于我们之前接触的写人记事散文和托物言志散文。但它又不是靠直接议论来 说理,而是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吸引、触动读者, 让读者在“为情所动”的同时“为理所服”。读这样的散文要抓住关键语句,把握鲜明的观 点、清晰的思路,体会理性的思想之美、逻辑之美;又要反复品味、欣赏饱蘸感情、生动 形象、情理并重的精警语言,体会感性的情感之美、辞采之美。五、布置作业通读丛书中的生命自然和生命(节选)石缝间的生命美生灵,勾画

38、文中的 关键语句和精警语句,仿照课文中的旁批完成至少六处批注。【板书设计】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理性美感性美思想观点思维逻辑 情思感悟 精妙表达关键句精警句第八课时昆明的雨略读实践课【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不是很强,人生阅历不够丰富。本文将昆明雨季的景、物、事 一幕幕展现,信笔所至、无拘无束。学生很难从零零散散的语言中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 的感情以及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作者的生活态度。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感受 平淡有味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的人生体验和积累,于平凡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 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教材分析】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散文单元。本单

39、元选入的散文都是某一类型散 文的代表性的篇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昆明的雨就是一篇很有韵味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汪曾祺通过“雨”串联起当年的一系列往事,“雨”被情感化、意象化了,而文中的景、 物、人、事又有着很鲜明的昆明雨季的特征。全文充满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 氛围的美,堪称美文的代表。【教学目标】1 .把握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2 .品味作品淡而有味语言,体会作者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寄托情感 的载体。比如有“潇潇暮雨”“寒雨连江”的悲情与愁苦,也有“润物无声” “空山新雨” 的

40、喜悦和希望。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昆明的雨,看能给我们带来 怎样的感受。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进入文本L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明确:不仅是写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等景物,写了 为宁坤作画,和得熙去小店喝酒的事。2.上述这些与雨有关吗、任选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墨红墨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3,试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的感觉。明确:丰满、饱和、旺盛、柔软4.探究:可见,作者不仅写了昆明的雨,而且写了在昆明时所

41、有与雨有关的记忆。那 么,作者仅仅只是记叙这些而已吗?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明确:不是单纯的记叙描写。在文中,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很明确的表达了 “我想念 昆明的雨”。作者的一系列描述中,寄托着对昆明的至深想念。目标导学二: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 .你体会到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作者以昆明的雨为出发点,写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物产,突出了昆明多余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深切怀念,对昆明、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2 .最后一段“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什么深意?明确: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 年在那

42、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特点1 .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颗鸡根,他跳下去把鸡根捡了,紧赶两 步,还能爬上火车。明确:语言平淡自然,幽默风趣。2 .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3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夜雨寄北明确:引用古诗句,典雅。4 .这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明确:反问加感叹表质疑和嫌弃,疑问加感叹表示惊叹和喜欢。语言质朴亲切。小结:汪曾祺的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 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

43、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目标导学四:对比阅读,拓展延伸对比以前学过的雨的四季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明确:相似点都以情感为线索,不同点:雨的四季偏于写人的感受中的自然,较少具体写人的活动,昆明的雨 写了不少具体的人的活动,并将其与自然结合起来。从语言上来看,前者诗意盎然,句句 像诗,而汪曾祺的散文如话家常,表现出一种平淡而悠远的意境。【板书设计】昆明的雨作画,引出话题回忆喜爱和怀念点题,照应上文第九课时读写联动课语言要连贯【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基本要求。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3 .引起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生活德

44、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的注意写作连贯。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语言表达不仅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必要手段,更是一个人思维品质的 完美体现。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说话颠三倒四、东拉西扯的人聊天,正如老师们也不愿意看 一篇语言前后不一致、逻辑混乱的文章一样。这时,语言的连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二、认识连贯1 .什么是连贯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 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材料分析:“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

45、缓地退回去了。水里小 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 拍着石岸”。问题:请同学们反复阅读上述材料,说一说上述材料有什么问题?自己在草稿纸上试 着修改。回答:顺序不合理,不通顺。修改后:“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 它轻轻地拍着石岸,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 在眼前游来游去”。2 .如何多角度地做到在写作中语言连贯(1)首先应该保持话题统一例如昆明的雨中写昆明菌子极多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最多也最便宜的牛 肝菌;比牛肝菌略贵的青头菌;菌中之王,味道鲜浓,无可方比的鸡土根菌

46、;中吃 不中看的干巴菌;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问题:在这一段作者主要在些写什么?作者还讲述了一个在火车上的故事,偏题了吗? 为什么?回答:写昆明的菌子。这个故事不偏题,是通过这个故事来体现鸡根的珍贵。(2)要有合理的顺序例如前面出现的“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 回去了。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 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案”。(3)语言连贯还应该注意句子的衔接过渡比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两段话: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 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 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 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问题:我们把文中的关联词去掉,一起来读一读,说一说去掉关联词有什么感觉?有 什么差别?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他却不放弃客气,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一定亲 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表示同意,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 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 不是他。总结:写作连贯的要点:首先应该保持话题统一要有合理的顺序语言连贯还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