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73417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6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2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2、通过杜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张骞与丝绸之路。里面的生字词大家都认识吗?咱们开火车来读一读。绚丽夺目目瞪口呆.小结:大家的火车开得又快又稳,都要赶上现在的磁浮列车了,那么,你能选一

2、个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吗?2、指名说句子。3、谈话:大家的生字词掌握的不错,那这篇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小结:简单点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张倩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和深远意义。二、新授:1、谈话:那么,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呢?在这中间他又经历了哪些苦难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三到五自然段。出示课件思考:略2、学生反馈:谁来说说,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呢?(从哪儿出发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第四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从都城出发,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师相机板书:离都城-渡黄河-入沙漠-翻高原-到达西域各国课件出示线路图,师解说那么,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呢?3、学习

3、第三自然段,指名说,感受交通的不便利和自然条件的恶劣过度:除了交通的不便利,自然条件的恶劣,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他们还遭遇到了什么呢?理解:俘虏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一下,对方会怎样对待俘虏?是啊,张骞他们人手遮眼法的屈辱达是一年之久,最后在一个寒夜逃了出来,请大家想象,讨论一下,他们是怎样逃出来的呢?逃脱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些什么样的困难呢?过渡:他们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磨难呢?请看(课件背景资料介绍)过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倩奉命出使西域,历尽种种磨难,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从中,你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人呢?指名说小结: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4、

4、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5、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到达西域各国之后成功的喜悦,那么,张骞付出毕生精力,开辟的贯穿亚洲,延伸到地中海,直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快速的魔都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板书:联接欧亚大陆谈话:正是因为开辟了丝绸之路,西汉王朝的经济才空前繁荣,创造了一代盛世,咱们因该饿、为他而感到-?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齐读一遍这句话。(出示)6、过渡: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写的丝绸之路,为什么开头要以古罗马皇帝去剧场看戏的故事引入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A:为了指出这是一条商路B:写出了丝

5、绸之路所起的作用,与结尾“纽带”相呼应。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有一条路,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出示地图教师根据地图讲述。师: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

6、的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今天,让我们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一起认识丝绸之路。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1指名轮流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解答上课开始提出的简单问题。师: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这条丝绸之路。这条路在历史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在沟通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重要价值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依据。三、精读课文,交流体会幻灯出示探究问题问题: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价值?1认真读课文,探究问题。2交流体会。句1:“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

7、的路呀!”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有了这条路,从此,两过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3默读课后“资料袋”。同学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师: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因此古罗马出现了中国丝绸的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内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丝绸之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条路的开辟者就是张骞。4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四、总结全文。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

8、,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这是古老的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史,而今我国西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去做个了解。丝绸之路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教学准备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课题。2.教师范读课文。1.学生

9、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2.生字词正音。二、自主识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2.汇报交流:检查字音。疏通难字。扩词比赛。3.巩固识字。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开火车游戏。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三、指导书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认一认。2.记一记。3.说一说。4.看一看。5.写一写。1.认读会写字8个。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评议。5.独立练习书写。共同评议。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充实“我的词语库

10、”。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二、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2.板书课题。1.畅所欲言。2.读题。质疑。三、感悟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2.细读感悟课文。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想象说话朗读指导。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5.欣赏感受。四、延伸:鼓励学生结合课外的知识讲一讲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

11、事,以巩固理解课文。板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4设计理念1、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设计了由欣赏丝绸的风采导入,并引起学生思考“丝绸是怎样被世界认识的”。2、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因势利导。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只给以适当点拨、引导。3、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让学生宏观

12、地看丝绸之路。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反复读课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3、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4、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直入课文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看学生(齐说):丝绸(板书“丝绸”)(播放课件,展示各种华美的丝绸面料,过渡到丝绸面料的衣服)2、积累运用词语。看

13、了这些礼物,你是什么感受?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预设学生会说出:赞叹不已、赞不绝口、瞠目结舌、目瞪口呆设计目的:让学生用成语形容自己的感受,一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新词“赞不绝口”、“目瞪口呆”;三来可以由此引入课文。可谓一举三得3、引入课文。中国的丝绸不但在今天受到全世界的青睐,早在古代就赢得了众多的喝彩!历史上就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请同学们读文。4、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丝绸在国外知名度很高。二、发现矛盾,产生疑问1、课件出示地图,显示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有七千多公里。2、学生介绍当时的交通条件:没有公路铁路,没有汽车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

14、的地方,中间还隔着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设计目的:让学生结合地图和课文感受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学生产生疑问作铺垫,同时也为后面体会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作铺垫3、学生自发产生疑问。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那么中国的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设计目的:虽然文中也有这个问题,但让学生直接看到问题,远不如让他们亲自发现问题感受深刻,这样解决问题的欲望也更加强烈,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4、引出“路”,体会过渡段的作用。(1)学生很快自己找到了答案: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板书“路”)(2)为了开辟这条路,汉代

15、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精力。(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第4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回答上一段提出的问题,后半部分则和下面的自然段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将相和教学反思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理解珍珠鸟课堂实录20珍珠鸟简案猴王出世半截蜡烛教案小学语文第十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案例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课中质疑,直指重点。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想提出哪些问题?预设:开辟丝绸之路

16、为什么会献出了毕生精力?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设计目的:课中质疑,问题质量较高。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2、默读课文,结合课前所查资料思考问题,边读边作批注。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作批注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安排学生结合资料回答问题,锻炼他们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还能丰富课文的内容3、小组交流。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指导朗读,并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丝绸之路上困难重重。(2)从“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

17、夜兼程”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3)“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燕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引导大家想象:在这十一年中,张骞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诱惑,他是怎么想的。设计目的:通过想象,体会张骞的内心世界,理解他深深的爱国情怀。突破教学难点(4)从“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爱国情怀。(5)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不辱使命、收获颇丰。四、情感升

18、华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有着重大的作用。学生结合资料和课文最后一段谈丝绸之路的作用。2、谈自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发展。(课件出示:张骞出使西域地图。丝绸之路的发展图)设计目的: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探索丝绸之路的欲望。一节语文课的结束,正是新的学习的开始3、总结: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东方与西方文明的纽带和文化走廊,将四大文明古国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横亘亚非欧三大洲的历史文化大舞台;丝绸之路有恢弘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以及波澜壮阔的宗教民族融合,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和不尽的历史之谜。丝绸之路在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丝绸之路教学设计51、有感情地朗读

19、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1课时。一、激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

20、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5、

21、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1、感受“友谊之路”: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交流,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

22、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

23、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有感情地朗读。3、感受文化之路: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

24、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3、激朗读。五、作业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2、有条

25、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1、认识“矗 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的价值。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1、预习课文。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

26、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二、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检查生字词。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1

27、、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

28、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3、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再读全文,谈感受。丝绸之路教学设计7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需一个课时)。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

29、的友谊之路。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认识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

30、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齐读课题。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检查预习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

31、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小组合作讨论。、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感受友谊之路: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交流、生发: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教师在对话

32、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

33、伟大的路呀!、感受经济(科技)之路: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化之路: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

34、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

35、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交流: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激情朗读。、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丝绸之路教学设计8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

36、谊之路。学情分析:课文讲述的内容年代久远,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自读勾画批注的能力,充分地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使之感受到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过程。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3、情感目标:感受他的坚韧、英勇、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4、美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重点难点:学习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怎样的精力。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险阻,

37、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二、初读课文,整

38、体感知。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

39、什么?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学习37自然段: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2)从“日

40、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

41、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学习第8自然段: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2、全班交流:丝绸之

42、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五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作业设计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如栩栩如生、()、()、()、()()、()、()、()、()。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摹写句子: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4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板书设计丝绸之路是_的路。教学反思作为一篇略读课文你,教学时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交流。丝绸之路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