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宏观调控[论宏观调控].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587411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宏观调控[论宏观调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宏观调控[论宏观调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宏观调控[论宏观调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宏观调控[论宏观调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宏观调控论宏观调控 作者:陈南岳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3年02期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56(2023)06-0027-05 一、宏观调控的内涵 经济界的学者们因定义时的侧重点不同,对宏观调控内涵的相识仍存在较大差别。笔者认为,经济学领域探讨的宏观调控是一个包括调控背景、调控主体、调控对象、调控目标、调控的政策手段等内容在内的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对其定义时这些方面都应得到体现。基于此,笔者认为,经济学领域探讨的宏观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简称,它是当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态势已偏离(或将会偏离)其长期一般态势,并且偏离(或将会偏离)已达到(或将会达

2、到)对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较大程度的危害的程度,国家为了消退这种危害(或防止其产生),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或行政的手段为使宏观经济保持健康运行所实行的调整和限制行为。 这肯定义中的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态势可以看成是由宏观经济长期一般态势与短期波动复合而成的,短期波动又有短期正常波动与短期异动之分,即: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态势长期一般态势短期波动长期一般态势短期正常波动短期异动。 从宏观学经济学的角度看,短期一般应与一个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相联系,而长期则包括若干个经济周期的时间,以解除各种短期因素的影响,更好地体现所谓一般趋势。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一般态势确定于长期中较稳定的因素。短期波动体现为围绕长

3、期一般态势绽开的,对长期一般态势或高或低的短期背离。短期波动形成的缘由在于外部条件的短暂冲击和内部短期性因素改变。须要说明的是,短期波动虽然是对长期一般趋势的背离,但短期波动有短期正常波动和短期异动之分,并不是全部的短期波动都会给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较大程度的危害,只有那种异样的短期波动才会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和效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因此,这肯定义表明或隐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1)宏观调控的背景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态势已偏离(或将会偏离)其长期一般态势,并且偏离(或将会偏离)已达到(或将会达到)对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较大程度的危害的程度,或者简洁地说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了短期异动。

4、(2)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3)宏观调控的对象是宏观经济。(4)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5)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有经济的、法律的及行政的。(6)宏观调控有同步调控、滞后调控和先行调控之分。(7)宏观调控是国家调整和限制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行为。(8)宏观调控没有体制规定性,不管安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只要宏观经济运行中产生短期异动,都可以实施宏观调控。(9)宏观调控既可以有总量调控,也可以有结构性调控。因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短期异动既可能是总量造成的,也可能是经济结构造成的。由总量造成的短期异动对应的宏观调控为总量调控,由经济结构短期异动对应的宏观调控则为结构性调控。

5、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对宏观调控有无必要的回答实质上等同于对市场经济还要不要政府干预问题的回答。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理论界对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看法总体上分为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派别。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之前,经济自由主义占据压倒优势。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们认为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必需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让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亚当斯密在主见由“看不见的手”充当社会经济主要调整器的同时,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有限的,无非是充当一个经济上的“守夜人”的角色。在经济自由主义由兴起走向鼎盛的同时,对它的批判也同步而起。19世纪初,德国历史学派从后发展国家的角度提出了国家

6、干预思想;20世纪初,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从市场外在性的角度提出了国家干预学说;20世纪30年头,凯恩斯则从宏观稳定角度提出国家干预的理论,对传统自由放任的学说提出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挑战,起先了一场旨在用国家干预思潮变更经济自由主义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认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状况是经济活动具有不稳定性,充分就业只是一种特例,而典型的状况是就业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其缘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这种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不均衡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固有的冲突。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全新的国家干预的主见。尽管凯恩斯从理论和政策上构造了国家进行宏观管理和干预的基本框架,但仍有很多漏洞和问题。

7、尤其在实践中,西方各国在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头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结果出现了凯恩斯主义难以说明的“滞胀”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恩斯主义面临着挑战,挑战的结果,带来了西方政府干预理论的新发展,影响较大的有斯蒂格利茨较为温柔的国家干预理论。斯蒂格利茨认为,市场和政府都不是完备的,所以须要二者的结合,市场失灵具有普遍性,对市场失灵不能靠“自愿联合”或“协商”解决,而要靠政府调控。他提出了一个“非分散化定理”假如没有政府干预,就不能实行有效的市场配置。凯恩斯主义的挑战同时也导致了以卢卡斯等为代表的认为政府干预只可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的新古典学派的产生1。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理论界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

8、争辩还没有结束,也还没有定论。 那么市场经济还要不要政府干预呢?笔者对此持确定观点。首先,从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各自的理论前提上看,国家干预主义的理论前提更加接近现实。完善的市场信息、完全的市场竞争在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过。卢卡斯等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经济主体最大化假设意味着居民户和厂商在作出决策时利用了全部的可利用的信息,而且,那些决策是在他们所处的各种状况下可能作出的最好的决策1。明显这样的假设是把人当作“完全理性”的人了,而事实上人总是“有限理性”的人。而除19世纪初德国历史学派从后发展国家的角度提出的国家干预理论外,绝大部分国家干预理论的产生正是针对市场失灵提出的。其次,从实践上看,

9、政府对经济的主动干预是当今不同体制国家的共同选择2,即宏观调控与不同的经济体制在实践中都具有相容性,安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进行了宏观调控的实践,而且宏观调控在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都能找到胜利的案例。 三、宏观调控类型 宏观调控作为政府调整和限制宏观经济的行为,从理论上讲存在多种分类方法。 依据调控的政策作用方向,可以把宏观调控分为扩张性调控、紧缩性调控及中性调控。一般说来,宏观经济形势有三种状况,宏观调控也有三种状况。一是在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应,或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或物价水平一路走低时,要进行扩张性调控。二是状况恰恰相反,当总需求大于总供应,或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

10、率,或发生严峻通货膨胀时,就要实施紧缩性调控。三是中间状态,当总需求与总供应大体相当,物价总水平在正常区间移动,宏观调控就要实行中性调控。这时经济也会存在不平衡不稳定因素,多起因于经济结构的不协调,宏观调控要实行有压有保、有紧有松、松紧适度、上下微调的方针,以维护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依据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把宏观调控分为单一手段的调控和综合手段的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在实践中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单独实行上述某一种手段进行调控为单一手段的调控;实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手段的调控为综合手段的调控。 依据宏观调控的目标(或最终的结果),可以把宏观调控分为治标式调控、治本式调控、标本兼治式调控。

11、 依据宏观调控时间的早晚,可以把宏观调控分为先行调控(预防性调控)、同步调控及滞后调控(事后调控)。 依据宏观调控主体调控的行为方式,宏观调控可分为主动调控和被动调控。主动调控建立在调控主体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精确相识、刚好推断和决策的基础上;而被动调控往往建立在调控主体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相识、推断和决策的不精确、不刚好的基础上。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我国政府2023年起先坚决地实施了宏观调控。依据上述分类,结合我国该轮宏观调控的实际,我们认为:我国该轮宏观调控从政策作用方向上看,属于紧缩性调控;从调控手段上看,属于综合性调控,因为这一次调控从一起先就注意了采纳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也辅之以

12、必要的行政手段3;从调控的目标(或将来的最终结果)上看,属于标本兼治式调控;从调控时间的早晚上看,本届政府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因此属于先行调控;从调控主体的行为方式上看,因本届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相识、决策和措施的出台都特别刚好,并且综合运用了经济的、法律的及行政的多种调控手段,因此有充分理由认为该轮调控属于主动调控。 四、宏观调控成效 (一)宏观调控成效与政策实施时长模型分析 伴随着每一次宏观调控的实施,理论界、政界都会开展宏观调控成效的大探讨,这是因为宏观调控的成效干脆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是否能实现或实现程度的大小。理论上评价宏观调控成效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使既定的宏观调控

13、政策实现成效最大化? 众所周知,微观经济学假定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是追求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尽管这是假设,但我们要留意的是它基本上贴近社会现实,所以人们普遍接受了它。我们可以借鉴微观经济学这一假设的相关思想,假设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追求宏观调控的成效最大化,宏观调控的成效由宏观调控的成本与收益共同确定。从理论上讲,凡是影响宏观调控成本与收益的因素,都会影响宏观调控的成效。为了使探讨不至于过于困难,我们把影响宏观调控成效的因素简化为政策实施时间的长短和其他因素两类,并假定其他因素既定,只考虑宏观调控的成效受政策实施时间的长短的影响,即宏观调控的收益与成本均是政策实

14、施时长的函数。同时假定它们是可导函数。在这样的假定下,探讨宏观调控的成效最大化问题的决策就简化为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时间长短的决策。 如图1所示,纵坐标表示宏观调控的成效,横坐标表示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时长,原点表示政策实施的初始时刻,0G表示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时初始成本的大小。由于宏观调控政策存在时滞,所以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即0A时段内),宏观调控的总成效为负。尔后,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发挥作用,宏观调控成效曲线不断上升,当达到最大值后,又转而下降。宏观调控的收益与成本受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时长的变动规律,确定了宏观调控成效曲线随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时长的变动规律。从图1看,当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时长为0D

15、时,宏观调控的成效最大。 图1 宏观调控政策生命周期示意图 那么0D的大小如何从理论上加以确定呢?为此我们须要定义两个概念。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上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概念,其实是产量意义上的,即它们分别表示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收益、总成本。下面我们借鉴经济学在定义这两个概念时的思想,提出时间意义上的宏观调控边际收益(MRT)和宏观调控边际成本(MCT)概念。时间意义上的宏观调控边际收益是指宏观调控每延长一单位的时间(时长)所增加的宏观调控总收益,即MRT=TR/T;时间意义上的宏观调控边际成本是指宏观调控每延长一单位的时间(时长)所增加的宏观调控总成本,即MCT=TC/T。西方微观经济

16、学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最优产量的确定原则是产量意义上的边际收益等于产量意义上的边际成本。借鉴其思想,不难得出,追求宏观调控成效最大化的调控主体,宏观调控实施的最优时长的确定原则是时间意义上的宏观调控边际收益等于时间意义上的宏观调控边际成本,即MRT=MCT。因为当MRTMCT时,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接着实施将使总成效增加,宏观调控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当MRTMCT时,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接着实施已使总成效削减,意味着宏观调控实施时间过长。因此只有MRT=MCT时,宏观调控的总成效才会最大。 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效虽然在理论上存在最大值,但现实中要使宏观调控政策在实施时达到理论

17、上的最大值绝非易事,甚至可以说基本不行能,因为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过于困难。既然如此,宏观调控政策成效对最大值肯定程度的偏离可以视为合理的,即现实中存在宏观调控政策成效的合理区间(如图1中HI线以上的部分),与其对应也就存在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合理时长(如图1中的0B0E时间段)。 明显,宏观调控政策的实际实施时长一旦偏离理论上的最优时长,就会带来损失。如图1所示,假如宏观调控政策实际实施时长为0C,比理论上的最优实施时长少CD段的时长,则会带来PN数量的调控成效的损失。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尽可能使宏观调控政策的实际实施时长与理论上的最优实施时长保持一样。上述分析也启示我们,宏观调控政策具有

18、生命周期现象。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不要在其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之前退出,也不要在其充分发挥作用之后还迟迟不退出。不但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要适时,而且政策退出也要刚好,唯有如此,才能使宏观调控的成效达到最大。 (二)我国2023年起先实施的宏观调控成效的争辩及评价 理论界对该轮宏观调控成效的相识,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看法:着陆论(包括软着陆论、硬着陆论、非软即硬论);着陆质疑(否定)论;成本收益比较论;有待时日论等3-11。 在上述争辩中,着陆论与着陆质疑(否定)论、软着陆论与硬着陆论之间的争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者们对经济着陆的评判标准的相识不同造成的。由于衡量事物的标尺本身存在差异,要他们用不同

19、的标尺对同一事物的测度结果求得一样,不但现在不行能,而且将来也无这种可能。 而着陆论和着陆质疑(否定)论与其他的论断的相识的差异则是由学者们探讨视角的差异带来的。成本收益比较论所给出的评判宏观调控是否有效的标准,唯恐没有人会提出异议,因为该论断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时又避开了争辩不休的数量标准。不过这也是该论断存在的一个不足,因为没有可供操作的明确的数量标准,不利于决策者对宏观经济运行成效的推断。 对于有待时日论,人们要想加以责难也并不简单,因为依据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内在时滞是指从经济中发生了引起不稳定的变动到决策者制定出适当的经济政策并付诸实施之间所须要

20、的时间间隔。内在时滞依次可分为相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实施时滞。外在时滞是一种分布时滞,即一旦政策付诸实施,它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对经济产生影响,但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对经济完全发生作用。这是因为政策实施之后,首先影响中间变量,然后才能由中间变量影响所要达到的目标变量。外在时滞是由政策影响中间变量和中间变量影响目标变量所须要的时间所组成的。本届中心政府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从理论上讲也只能缩短内在时滞中的相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实施时滞,而不行能缩短和消退全部的政策时滞。 收稿日期2023-05-23 作者介绍:陈南岳,1968年生,男,湖南祁东人,南华高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探讨方向为经济理论。湖南 衡阳 421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