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热心****k 文档编号:6573781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125 大小:86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标准.doc(1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学检验专业课 程 标 准二一七年六月目录1.预防医学2.血液检验3.卫生理化检验4.微生物检验技术5.生物化学检验6.生物化学7免疫检验8.临床输血学技术9.基础检验技术10.分子生物技术1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12病理生理13.病理检验技术医学检验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预防医学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的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它与基础医学、医学检验及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和联系,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二)课程基本理念教学以新的医

2、学模式和健康观作指导思想,立足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以“环境人群健康”的模式为主线组织教学,以“大卫生”观的宗旨灌输预防医学理念,贯彻三级预防观念,使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检验技术有机结合,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社会预防的观念,获得三级预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辨证地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开展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和人群保健工作。(三)课程设计思路预防医学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医学中的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必须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把预防医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堂实习、课堂讨论,使学生熟悉预防医学的基本

3、理论、掌握预防医学方法的应用,通过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进一步掌握基本方法。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专门人才。(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掌握预防医学中影响健康的因素、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技能,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掌握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检测和监督的基本能力和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分析影响

4、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素质目标】通过实践、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具有团结协作,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章(或编)次总学时数讲授学时数实验(习)时数绪 论22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论22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862第三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62第四章 食物因素与健康1064第六章 预防保健的社会策略22合 计32248(二)基本要求(理论课程标准)绪论(2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观、三级预防的定义

5、、内容、我国现行卫生工作的方针。2、熟悉:第一次、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内容、影响健康的因素的四种类型。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医学模式的定义,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了解: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四个发展阶段,预防医学的内容、我国预防预防医学成就。【教学内容】(一)预防医学的定义及发展简史(二)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三)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四)医学模式与健康观(五)疾病的三级预防(六)我国预防医学成就及卫生工作方针(七)预防医学的进展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2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次生环境的定义;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定义、内容和作用

6、和功能;生态平衡的定义;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环境污染远期作用的三种类型;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熟悉:构成环境的因素;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人群健康效应谱、环境因素联合作用的四种类型;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四个步骤。3、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的防制对策。【教学内容】人类的环境一、人类的关系1、环境的概念2、构成环境的因素3、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4、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作用二、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环境污染的概念2、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3、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三、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1、危害鉴定2、暴露评价3、剂量反

7、应关系的评定4、危险度特征分析四、环境污染的防制对策1、制定并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2、强化环境管理,依法进行监督3、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4、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8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逆温层对大气污染的作用;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介水传染病的概念和介水传染病对健康危害;常用饮用水消毒方法及原理。2、熟悉:大气层的物理结构和主要化学成分;空气中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3、了解:空气中阳离子

8、对机体的作用;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慢性危害。甲醛、有机挥发性化合物对机体的主要危害。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光化学烟雾、一氧化碳、多环芳烃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控制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室内空气卫生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生活饮用水质卫生规范。【教学内容】生活环境与健康大气环境与健康1、大气物理因素与健康2、大气的污染与及其影响因素3、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1、污染的来源2、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3、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护饮用水与健康1、用水污染与疾病2、水的净化和消毒3、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实验一 水的物理性状(2学时)第三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学时)第一节 职业性

9、有害因素与职业损伤【目的要求】1、掌握职业病的概念和特点2、熟悉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3、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和分类【教学内容】1、职业性有害因素2、职业性损害3、职业病的概念4、职业病的特点5、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第二节 职业中毒【目的要求】1、掌握:职业性慢性铅、汞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掌握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掌握常见的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掌握有机磷、氨基甲酸脂农药的毒理和临床表现,掌握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2、熟悉:铅、汞、苯的毒理;熟悉刺激性气体的毒理、治疗和处理原则。熟悉职业性慢性铅、汞、苯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熟悉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窒息性气体中

10、毒的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熟悉有机磷理化特性和诊断原则3、了解:铅、汞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了解苯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了解刺激性气体的种类。了解有机磷、氨基甲酸脂和拟除虫菊脂农药的接触机会。了解农药中毒的预防【教学内容】(一)铅1、理化特性2、接触机会3、毒理4、临床表现5、诊断6、治疗7、预防(二)汞1、理化特性2、接触机会3、毒理4、临床表现5、诊断6、治疗7、预防(三)苯1、理化特性2、接触机会3、毒理4、临床表现5、诊断6、治疗7、预防(四)刺激性气体1、常见的刺激性气体2、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3、急救与治疗(五)窒息性气体1、窒息性气体概况2、一氧化碳3、硫化氢4、氰化氢(六)

11、农药中毒的防治1、有机磷农药的理化特性2、有机磷农药的接触机会3、有机磷农药的毒理4、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5、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6、有机磷农药的治疗7、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接触机会8、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理9、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10、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治疗11、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毒理12、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13、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诊断1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治疗与处理15、农药中毒的预防第三节 职业性肺疾患【目的要求】1、掌握:生产性粉尘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硅肺的概念、硅肺X线胸片表现特征,硅肺的诊断原则,硅肺的主要并发症,石棉肺的诊断原则和尘肺的预防

12、措施2、熟悉:生产性粉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熟悉尘肺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分类和来源;熟悉硅肺的基本病理变化;熟悉硅肺的X线胸片表现特征3、了解:接尘作业及影响硅肺发病的因素,硅肺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矽肺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处理,接触作业及影响石棉肺发病的因素,石棉肺的病理特征、石棉肺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处理,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患【教学内容】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2、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3、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危害4、硅肺的概述5、硅尘作业和硅肺的发病情况6、硅肺发病的影响因素7、硅肺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8、硅肺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9、硅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硅肺的治疗10、

13、硅肺的预防和控制11、石棉肺12、有机粉尘引起的肺疾患第四节 工作有关疾病【目的要求】1. 掌握:工作有关疾病的概念、特点2. 了解:常见工作有关疾病【教学内容】1、工作有关疾病的概念2、工作有关疾病的特点3、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第五节 职业性外伤【目的要求】1、掌握:职业性外伤的概念。2、熟悉:职业性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3、了解:职业性外伤分类。【教学内容】1、职业性外伤的概念2、职业性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3、职业性外伤分类4、职业性外伤的预防对策实验二 空气中粉尘的测定(2学时)第四章 食物因素与健康(10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营养素种类;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必需脂肪酸的定义;

14、食物脂类营养价值评价指标;膳食纤维的定义;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及钙缺乏症;维生素的概念、分类;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烟酸的缺乏症;生热营养素的种类;成人能量消耗的决定因素;合理营养的概念;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老年人的膳食原则;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及其三个基本特征;食物中毒的概念及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各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河豚鱼中毒的中毒机制;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分型。 2、熟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及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膳食纤维的功能;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和铁缺乏症;营养素需要量和供给量的概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

15、宝塔的内容;营养不良对母体健康的影响及母体营养不良对婴儿的影响;常见的儿童营养缺乏病;老年期营养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及骨质软化症的膳食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特点;预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主要措施;河豚鱼中毒的临床表现;食物中毒的调查内容;黄曲霉毒素的控制措施;亚硝基化的阻断及防止亚硝基化合物的危害 。3、了解:蛋白质、脂类、碳水化物、必需脂肪酸的生理作用;钙、铁、锌及各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营养状况评价指标;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孕期、乳母、儿童、青少年、老年期的营养需要与膳食;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及骨质软化症的相关营养素;引起细菌性食物

16、中毒的主要原因;各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临床表现和治疗;河豚毒素的理化性状及在河豚鱼体内的分布;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贝类中毒、鲜黄花菜中毒和发芽马铃薯中毒的有毒成分、治疗与预防;食物中毒的处理;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N亚硝基化合物的毒性与致癌性。【教学内容】第四章 食物因素与健康第一节 营养素与热能1、营养素(1)蛋白质氮平衡蛋白质的生理作用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2)脂类脂类的生理功能食物脂类营养价值评价指标脂肪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3)碳水化物碳水化物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膳食纤维的定义及生理功能碳水化物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4)无机盐 钙、铁、锌均按以下五个方面讲授

17、生理功能代谢缺乏症营养状况评价指标食物来源及供给量(5)维生素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C均按以下五个方面讲授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症与过多症营养状况评价指标食物来源及供给量2、能量(1)人体的能量消耗(2)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第二节 合理营养1、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2、营养素需要量和供给量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容及平衡膳食宝塔第三节 特殊人群营养1、孕妇营养与膳食(1)营养对母婴的影响(2)孕期的营养需要与膳食(3)乳母营养与膳食2、儿童青少年营养与膳食(1)儿童营养特点(2)常见的儿童营养缺乏病(3)儿童的营养需要与膳食(4)青少年的营养需要与膳食3、老年人营养

18、与膳食(1)老年期营养性疾病(2)老年期的营养需要与膳食第四节 营养与疾病1、营养与心、脑血管疾病2、营养与肿瘤3、营养与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及骨质软化症第五节 食源性疾病及预防1、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及其三个基本特征2、食源性疾病的分类3、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4、常见的食源性疾病(1)食物中毒(2)病毒性食源性疾病(3)食源性寄生虫病5、食源性疾病的预防第六节 常见的食品污染及预防1、黄曲霉毒素(1)理化性质与食品污染(2)毒性(3)致癌性(4)黄曲霉毒素的控制措施2、 N亚硝基化合物(1)N亚硝基化合物及其前体物质在食物中的分布(2)N亚硝基化合物的毒性与致癌性(3)亚硝基化的阻断及防止亚硝

19、基化合物的危害 实验三 食物蛋白质的测定(2学时)实验四 食物脂类的测定(2学时)第六章预防保健的社会策略(2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概念、特点及原则和内容2、熟悉:社会卫生策略;初级卫生保健四个方面内容及八项工作任务3、了解:特殊人群社区保健【教学内容】第六章 预防保健的社会策略社会卫生策略初级卫生保健:概念 原则 内容和任务社区卫生服务:概念 特点 原则和内容 实施 特殊人群社区保健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课程负责人组织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并撰写相关教学研究论文,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实施合格课程建设。(二)考核评价建议1.考核性质:考查课2.考

20、试方式分值与解释(1)理论成绩的综合评价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占总评成绩的70%(2)实训成绩的综合评价 为全面反映学员的操作技能和治学态度,将学员的实训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操作回示成绩(占10%),作业或实验报告成绩(占10%),期末技能考核成绩(占10%),实训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3.试题类型及权重选择题40%、名词解释9%、填空题15%、判断题10%、简答题12%、论述题或综合分析题14%。(三)教材编写建议1.实用性 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应适合护理专业学员认知规律与特点,方便学员学习、阅读和理解。必要时可配套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使学员明确学习的目的,并通过自测检验学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

21、点的掌握。2.先进性 预防医学的内涵和范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医学模式及卫生医疗保健系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教材中应注意及时补充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3.使用教材 预防医学 主编 杨秋霞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建议大气采样仪 加热电热板 水浴锅(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进一步加强素材库的建设,素材库包括图片库、文本库、视频库、动画库等。2.鼓励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等。3.注意积累案例教学、典型病例或典型问题的电子素材。4.课程标准主要编写人 徐文平(六)说明1、本课程由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组成,总学时32,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本大纲仅

22、就理论部分的讲授内容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予以说明。2、根据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本大纲教学目标中的知识教学目标分掌握、熟悉和了解3个层次:(1)掌握内容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此部分内容。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谓掌握即可运用此部分内容,通过自学扩展自已的知识范围。(2)熟悉内容 要求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所谓熟悉即熟知能详。(3)了解内容 要求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它的正确的概念,所谓粗知了解。3、能力教学目标是通过各种实验教学环节,力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达到会、能和熟练掌握的要求。会:是指

23、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的进行实验;能:是指能按实验指导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是指能按实验指导熟练地完成实验,并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实践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内容为重点内容难点:三级预防思维方法5、预防医学为考查课,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血液检验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血液学检验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骨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以血液学的

24、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病为工作对象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的新体系。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诊断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是一门学生感觉较难学习的课程。学生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应学会目前基层医院临床应用的检验项目和常见血液病,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基层的实用性高等技术人才,要求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适用,动手能力强,操作熟练。为了达到此目标,我们对血液学检验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二)课程基本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会血液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学会常用的

25、血液学技术及应用。学会新型血液学技术的原理、血液学检验原理、项目及临床意义。正确使用血液学检验的常用仪器,正确进行各种血清学反应及有关血液学检验的实验准备和操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血液学检验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学习血液学检验的整个过程,并实施有效的血液检验课程学习评价。要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践为基础形式,辅以自学、演示、电教、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目标,通过提问、作业、讨论、笔试、理论考试、实验考试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教学时数为64学时 单 元学 时理论实践合计绪论11第一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33第

26、二章 造血细胞检验6410第三章 细胞化学染色技术426第四章 骨髓其他检查22第五章 贫血与临床22第六章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与检验33第七章 DNA合成障碍性贫血与检验22第八章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与检验22第九章 溶血性贫血与检验55第十章 其他红细胞疾病与检验224第十一章 白细胞检验基础理论与临床22第十二章 急性白血病检验与临床44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22第十四章 少见类型白血病与检验123第十五章 浆细胞病与检验 123第十六章 恶性淋巴瘤与检验11第十七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检验11第十八章 其他白细胞疾病与检验22第十九章 骨髓增值性疾病与检验123第二十章 组织细胞病

27、与检验 11第二十一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22第二十二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22 合计521464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学生能系统的学会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及常见血液疾病及与血液相关疾病的检测;知道常见血液疾病的血细胞、骨髓细胞学特征和血液学诊断的临床意义;能了解血液学及检验的发展动态与进展。2.具体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学会血液学与检验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学会造血微环境的概念和特征、学会过氧化物酶染色、酯酶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铁染色的原理、学会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的概念和分型、知道骨髓细胞发育成熟及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知道细胞化学染色在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判断中的应

28、用、了解血液学发展史、了解造血干细胞的特征、了解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鉴别诊断。(2)技能教学目标1、能熟练学会常用血液学检验技术要点,知道其临床意义,并学会用血液学检验技术诊断临床血液学疾病。2、设计型实验要求利用基本的理论和实验知识、以解决和验证某一具体的科学问题为目的进行实验设计,是一个主动的实验探索过程,可以采用讨论的方法完成。3、综合型实验是将若干个相关的实验组成一个系统实验,这样可以训练组织和驾驭大型综合实验的能力,综合型实验强调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总结的连续过程,要求对所开设实验进行归纳、分组讨论,实验课结束时做好实验总结。4、现代血液学检验技术发展很快,以高知识含量为特征的成套血

29、液诊断试剂盒不断出现,这使临床血液学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操作者实验经验的依赖,在实验课程中对有关新技术和新方法应有相当多的了解和感性认识,临床实验室见习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3)素质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2、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具有团结协作,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三、内容标准依据五年制检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按模块设置,共设置四个模块。第一模块:造血检验;第二模块:红细胞疾病与检查;第三模块:红细胞疾病与检查;第四模块:血栓与止血检验及检验;知识点和技能点按不同目

30、标要求,分为三个层次:能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能识别它。能够对概念和规律达到理性达到认识,并能自述、解释和举例说明。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知识,应用概念、方法和规则进行实践操作;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模块一:造血检验(21学时)一、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3学时)能够说出造血微环境的概念和特征。知道血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造血干细胞的特征。二、 造血细胞检验(10学时)能够说出各种原始细胞的特点。知道骨髓细胞发育成熟及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了解骨髓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实验一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正常骨髓红、粒细胞系各期形态观察。实验二 正常骨髓淋巴、单核、巨核、浆细胞系各期形

31、态观察。三、细胞化学染色(4学时)能够说出过氧化物酶染色、酯酶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铁染色的原理。知道细胞化学染色在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判断中的应用。了解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及临床意义。四、骨髓其他检查(2学时)能够说出骨髓组织活检的适应证和骨髓活组织切片的血细胞定位的规律。知道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典型骨髓病理学特点了解造血干细胞检测的主要实验方法和常见表面分子标记的种类。模块二:红细胞疾病与检查(18学时)一、贫血与临床(2学时)能够说出贫血的概念和分类。知道贫血的临床表现。了解贫血的诊断思路。二、铁代谢障碍性贫血(3学时)能够说

32、出铁代谢检查项目及意义。知道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了解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鉴别诊断。三、DNA合成障碍性贫血(2学时)能够说出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和分类知道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的标准了解巨幼细胞贫血的鉴别诊断四、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2学时)能够说出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的概念和分型。知道再生障碍性贫血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五、溶血性贫血(5学时)能够说出溶血性贫血的概念和临床表现。知道血红蛋白病的种类、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了解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查结果。六、其他红细胞疾病检验(2学时)能够说出继发性贫血的常见的病因。知道常见红细胞疾病常用检查的意义。了解常见红细胞疾病常用检查实验

33、。实验三 贫血的骨髓片观察模块三: 白细胞疾病与检验(20学时)一、白细胞检验基础理论与临床(2学时)能够说出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功能和动力学。知道各系造血细胞的分化抗原标记分子。了解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动力学。二、白血病检验与临床等(7学时)能够说出白血病定义、分类及FAB分型诊断及复发标准。知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实验四 白血病的骨髓片观察实验五 骨髓形态学检查模块四: 血栓与止血检验及检验(4学时)一、血栓与止血检验(2学时)能够说出抗凝蛋白的组成及作用机制。知道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了解血栓形成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二、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2学时

34、)能够说出一期止血缺陷常用筛选试验的种类及其临床应用。知道血管性血友病的临床特点和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了解易栓性的诊断 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必须遵循六个原则:教育性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1、教材编写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确定教材深度,并注重教材内容的衔接。要注意实用性和实践性。2、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和用人单位需求确定教材内容,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及时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更新。3、尽力使静态教材变为动态教材。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材的编写方法,考虑学生对教材的感受。4、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材编写观念,充分考虑教材对实践的指导性

35、和实用性。积极探讨行为导向法等新方法编写教材,改变传统的教材编写方法。(二)教学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教学,要注意学用结合。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采用“行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动”起来。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鼓励采用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本课程与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的联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预习与复习相结合。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如函数计算器和电脑的运用。重视实

36、验课教学环节,加强实验课操作,并重视实验课教学效果。(三)评价建议评价内容: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基本方法:形成性评价(课堂提问、个别答疑、阶段考查、实验报告等)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五、其他说明1、本课程标准应用于五年制高职检验专业。2、本课程标准对任何课教师有全面的要求,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3、要提高理论水平和现场教学能力;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4、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5、教学媒体。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的要求,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课件,进一步设计和制作教学中必须的教具、挂图、录像片、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等。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理化检验课程标准

37、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骨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以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现代的仪器分析理论与技术为手段,检测分析环境因素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其作用是通过初步阐明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各类卫生标准和采取卫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是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手段。我校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就业情况,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诊断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是一门学生感觉较难学习的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毕业生学生可以适应疾控中心,卫生监督,环境保

38、护等部门的工作,从而拓宽我校学生就业途径。(二)课程基本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常用的理化检验技术及应用。掌握环境因素影响人体健康的原理、项目检验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正确使用理化检验的常用仪器,正确进行各种理化检验的实验准备和操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置理化检验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学习卫生理化检验的整个过程,并实施有效的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学习评价。要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践为基础形式,辅以自学、演示、电教、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目标,通过提问、作业、讨论、笔试、理论考试、实验考试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39、(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8学期开设,教学时数为学时单 元学 时理论实践合计第一章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224第二章 水质卫生检验概述22第三章 水的物理性状及pH的检验224第四章 水中有机污染指标的检验246第五章 水中非金属成分的检验224第六章 水中金属成分的检验224第七章 水中有机成分的检验224第八章 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概述22第九章 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224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的检验224第十一章 食品中有害污染物的检验224第十二章 几类食品的卫生质量检验224第十四章 空气卫生检验概述22第十五章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验268第十六章 空气中粉尘的测定224机动2 合计3232

40、64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以国家卫生标准和推荐的检验方法为基础。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水质检验、食品检验、空气检验中部分代表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及现代的检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了解卫生理化检验学理论和实验的最新进展。2.具体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掌握卫生理化检验的分类、有机质破坏法、掌握水样采集、保存的一般原则、掌握水温、臭和味、色度(铂钴标准比色法)、浑浊度(福尔马肼比浊法)、电导率测定的原理、掌握水中溶解氧测定(碘量法)、耗氧量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氨氮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测定结果计算、掌握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

41、)、氯化物(电位滴定法)测定的原理、掌握水中总铬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结果计算、掌握水分(直接干燥法)、灰分(灼烧重量法)、脂肪(索氏提取法)、蛋白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的原理与结果计算、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纸色谱法测定人工合成色素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酱油中总酸和氨基态氮的测定(酸度计法)原理、掌握采样方法(集气法和浓缩采样法)、采样仪器(采集器、采集动力和气体流量计及其校正、专用采样器)原理、分类和正确使用采样仪器的结构及各部件的作用。(2)技能教学目标1、能熟练掌握常用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要点,熟悉其卫生学意义,并学会用卫生理化检验术判是否符合国家标准。2、设计型实验要求利用

42、基本的理论和实验知识、以解决和验证某一具体的科学问题为目的进行实验设计,是一个主动的实验探索过程,可以采用讨论的方法完成。3、综合型实验是将若干个相关的实验组成一个系统实验,这样可以训练组织和驾驭大型综合实验的能力,综合型实验强调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总结的连续过程,要求对所开设实验进行归纳、分组讨论,实验课结束时做好实验总结。(3)素质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2、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具有团结协作,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三、内容标准依据五年制检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按模

43、块设置,共设置五个模块。第一模块:总论卫生理化检验概述;第二模块:水质卫生检验;第三模块: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第四模块:空气卫生检验;第五模块:其他样品检验知识点和技能点按不同目标要求,分为三个层次:能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能识别它。能够对概念和规律达到理性达到认识,并能自述、解释和举例说明。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知识,应用概念、方法和规则进行实践操作;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模块一: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概述(4学时)理论(2学时)能够说卫生理化检验的分类、有机质破坏法。知道卫生理化检验的一般程序和要求、卫生理化检验的常用分析方法。了解样品分析前的其它处理方法、检验结果的报告、卫生理化检验的学习方法实验一:实验准备(2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