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共1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466380 上传时间:2022-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共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共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第一章 总论1. X线的产生条件:电子源、两端有高电压、阳极靶面。2. X线图像的特点: A.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图像清晰,空间分辨力高 B.X线检查的特点: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经济3. X线的主要用途: 骨关节疾病的诊断 胸部疾病的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泌尿系统的疾病其他,子宫输卵管造影等4. X线的特性:穿透作用、感光作用、荧光效应、电离作用。5. 软X线定义:管电压在40kV以下时所产生的X线能量低,穿透力较弱,故为。6. CR:(计算机X线摄影)是以X线成像板IP作为载体记录X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

2、,再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7. DR:(数字X线摄影)是将X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8. X线检查技术应用的限度:X线照片是2D影像,组织结构相互重叠。重叠的结构不容易辨别,易漏诊。X线的密度分辨力有限,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和器官、病变不容易分辨。造影检查时,少数患者对对比剂有不良反应,有绝对禁忌症。X线有辐射作用,对于剂量过大,或检查频率过多、检查时间长的项目受到严格的控制。第2章 X线检查技术第1节 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1. 构成照片影像的五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失真度2. X线照片影像质量

3、受X线管焦点、X线摄影条件、影像信息探测系统、被照体及图像处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3. 照片的密度: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4. X线照片的特性曲线的组成: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5. 最适于人眼观片的照片密度值是1.0左右,一般照片的影像密度值在0.71.5。6.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是:管电压值、管电流量、摄影距离、探测器和图像处理参数。7. 影像的对比度包括:物体对比度、X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人工对比度。8. 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X线的吸收系数、物体厚度和密度。9. 影响光学对比度的因素:X线质、X线量、胶片值、灰雾。10. X线照片密度范围一般是:0

4、.252.011. 照射野:指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被检体的曝光面。12. 照射野2cm*2cm时,散射线产生很少。30cm*30cm时散射线达到最大值,严重影响照片质量。13. 除去散射线的方法:抑制其产生(准直器和滤过板)消除已产生的散射线(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14. 滤线栅法的工作原理:在摄影时,将滤线栅(Grid)置于胶片和肢体之间,焦点至grid的距离与grid的铅条平行,一部分穿过铅条间隙到达胶片,另一部分照射到铅条上而被吸收。被检体发出的散射线因与铅条成角而不能通过铅条间隙,故而大部分被吸收掉,从而降低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大大改善了照片的对比度,提高了照片的影像质量。1

5、5. 滤线栅定义:是将薄铅条(一般厚0.050.1mm)夹持在易透过X线的填充物(厚约0.150.35mm)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两面再附加铝板或合成树脂板起支撑和保护作用,成为有一定厚度能吸收散射线的铅栅板。16. X线照片感光效应的影响因素: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和一些固定因素。17. 感光效应:指在X线摄影中,X线经过身体部位不同程度地吸收后,到达X线胶片而使胶片感光的作用。照片密度值是对胶片感光效应的定量记录显示。18. 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变动管电压法固定管电压法自动曝光法对数率法及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第2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1. 解剖学标准姿势:人体

6、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2. 头颅体表定位线: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 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3. 颈部体表标志:舌骨-第4颈椎;甲状软骨-第5颈椎;环状软骨-第6颈椎4. 摄影技术操作中呼气与吸气的应用: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深吸气后屏气:肺部及膈上肋骨深呼气后屏气:腹部及膈下肋骨位置缓慢连续呼吸:胸骨斜位平静呼吸不屏气:躯干部位5. 拍摄部位厚度超过15cm时要用滤线器。第3节 普通X线检查技术1. 优秀骨骼片的条件:要求对比度好,骨皮质、骨松质、骨髓腔、周围软组织等影像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关节及其间隙清楚显

7、影;骨、关节及软组织的病变范围、程度及各种X线征象显示清楚。2. 头颅后前位中心线:枕外隆凸3. 头颅侧位中心线:瞳间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4. 腰椎前后位中心线:脐上方3cm处,通过第3腰椎5. 腰椎侧位中心线:第3腰椎棘突前方约8cm处,通过第3腰椎6. 手后前位中心线:第3掌骨头(第3掌骨远端)7. 手后前斜位中心线:第3掌骨头与探测器垂直8. 腕关节后前位中心线: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9. 腕关节侧位中心线:桡骨茎突10. 肘关节前后位中心线:肘关节中心(内外上髁连线中点)11. 肘关节侧位中心线:肱骨外侧髁12. 肩关节中心线:喙突水平入射13. 踝关节中心线:

8、内踝上1cm处14. 足部前后位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15. 足部内斜位中心线:第3跖骨基底部入射16. 膝关节前后位中心线:髌骨下缘17. 膝关节外侧位中心线:关节间隙18. 股骨前后位、侧位中心线:被检者大腿中点19. 一张合格的胸部照片:包括全部胸廓、肺野、肋膈角和下颈部清晰显示两侧肺纹理的细微结构双侧肩胛骨位于肺野外片内无伪影及异物等20. 胸部后前位中心线:T4水平入射21. 胸部侧位中心线:T4平面的侧胸壁中点22. 心脏及大血管右前斜位(第一斜位):4060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用以观察心脏后缘情况23. 心脏及大血管左前斜位(第二斜位):5565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观察食

9、管及主动脉弓的全貌24. 腹部检查:立位查肠梗阻和穿孔,卧位查结石25. MLO:乳腺内外侧斜位,最常用 CC:头尾位26. 乳腺的源像距多为4050cm第4节 数字X线检查技术1. CR的成像过程:信息采集信息转换信息处理信息的存档与输出2. CR的参数选择:协调处理、空间频率处理、动态范围控制、能量减影3. DR分为: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非晶硅)、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非晶硅)、CCD X线成像、多些正比电离室(MWPC)等4. DR一般参数的选择:脏器名称、kV自动或手动选择、固定方式或曲线方式选择、边缘增强选择、剂量选择、标记、骨的黑白显示选择、最大X线脉冲宽度选择、黑化度矫正选择等第5

10、节 造影检查1. 造影检查:人工将能吸收X线的物质导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称为2. 对比剂引入的方式: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法3. 普通检查的硫酸钡剂:稠钡剂,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34:1,呈糊状钡餐用混悬液,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1:12钡灌肠用混悬液,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1:44. 碘过敏试验方法:静脉注射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眼结膜试验口含试验皮内试验口服试验5. 胃十二指肠普通造影检查要点:立位观察胃泡内有无软组织肿块影钡剂通过食管下段和贲门的情况,有无受阻、绕流、分流和走行位置的改变胃底壁的厚度和柔软性,在深呼吸下可看见胃泡的均匀膨

11、大和缩小右前斜位观察贲门下的连续曲线是否自然仰卧位时胃底充盈钡剂,可显示其充盈相的轮廓;俯卧位时,胃底充气,可显示胃底粘膜,这些位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6. 小肠常规造影的一次服钡法:将混悬液200300ml一次服下,先常规检查胃、十二指肠,后每隔15min检查一次小肠,1h后每隔30min检查一次,直至钡头到达盲肠为止(如服钡后6、8、12、24小时各检查一次,同时观察大肠,又称全胃肠造影)。7. 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适应症:患者一般状况较好,体温不超过38,白细胞在12*109/L以下,无明显的脱水、酸中毒者。一般发病在24h以内未绝对适应症,2448h为一般适应症,4872h为谨慎适应症。

12、8. 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复位标准:可见气体进入小肠;回盲部肿块影消失;患儿症状消失,腹部柔软;安静入睡,血便消失;患儿复位后应留院观察。9. 静脉尿路造影(IVU/IVP):是利用对比剂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排入肾盏、肾盂而使之显影的方法。10. IVP的适应症:肾、输尿管疾患,如结核、肿瘤、畸形和积水;证实尿路结石的部位,了解有无阴性结石;原因不明的血尿和脓尿;尿道狭窄不能插入导管或做好膀胱镜检查者;了解腹膜后包块与泌尿系统的关系;用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筛选检查。11. IVP操作步骤中注意事项:经肘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1分钟内注完;注射完毕后57分钟摄第一片,15min摄第二片,

13、30min摄第三片。第3章 CT检查技术(见陈松发的图片)1.第4章 MRI检查技术1. 最基本的三种类型脉冲序列式:自旋回波(spin echo,SE)、翻转恢复(inversion recovery,IR)和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GRE)2. 常用脉冲序列分类为:SE脉冲序列、IR脉冲序列、GRE脉冲序列、EPI技术。3. TR:SE脉冲序列中,从90脉冲至下一次90脉冲的时间间隔4. TE:SE脉冲序列中,从90脉冲至获取回波的时间间隔5. T1加权:短TR短TE;T2加权:长TR长TE;质子密度加权:长TR短TE6. T1WI具有较高的信噪比SNR,适于显示解剖结构;T

14、2WI更易于显示水肿和液体,故更易于显示病变7. 在一个TR期间内由多次180重聚相位脉冲获取的回波组成回波链,180脉冲的次数称为回波链长度(echo train length,ETL)或快速系数(turbo factor)8. TI(time of inversion):反转时间,在IR脉冲序列中,从180反转至90激励脉冲的时间间隔9. IR的变异序列有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和STIR(短TI反转恢复)10. EPI技术是目前成像速度最快的技术,在一个TR期间内完成全部数据采集,则可达到最快的扫描速度,这一概念是EPI的基础。11. 与图像质量有关的主要成像参数:SNR(信噪比)

15、CNR(对比信噪比)空间分辨力扫描时间12. CNR:是指图像中相邻组织、结构间SNR的差异性,即CNR=SNR(A)-SNR(B)13. 空间分辨力:指图像中可辨认出相邻空间关系的最小物体的几何尺寸,即对细微结构的分辨力。14. 人体内血管的流动状态有:层流、涡流、紊流和滞流。15. 时间飞跃(time of flight,TOF)包括两种现象:高流速信号缺失和进入现象。16. 伪影:指MR图像中与实际解剖结构不符合的信号,可表现为图像变形、重叠、缺失及模糊等。17. 伪影的常见类型:运动伪影、混淆伪影或包裹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化学性匹配不良伪影、截断伪影、磁敏感性伪影、拉链伪影和交叉伪影八

16、大类。18. 常用的MRI对比剂为Gd-DTPA(马根维显,钆喷酸蒲葡胺)顺磁性19. 对比剂的分类生物分布性:细胞内、细胞外对比剂磁特性:顺磁性、超顺磁性、铁磁性对比剂20. Gd-DPTA的特征:a.弛豫时间长 b.毒性小 c.安全系数大 d.细胞外分布 e.不通过正常血脑屏障 f.迅速由肾脏排出 g.在人体内结构稳定 h.具有高度溶解性21. MRI的绝对禁忌症:心脏起搏器、铁磁性或电子镫骨植入物、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止血夹22. MRI的相对禁忌症:非心脏部位的起搏器如颈动脉窦起搏器、胰岛素泵和神经刺激器、导联线等,非铁磁性镫骨植入物、耳蜗植入物,怀疑在高场强MR中有可能开裂的修补后心脏

17、瓣膜、体部止血夹以及生理依赖性监测器。还将失代偿性心衰、妊娠、幽闭恐惧症列入其中。23. 失超:超导线圈升温失去超导环境的现象。24. MRA的主要技术包括:TOF法和PC法、CE-MRA和黑血技术。25. MR水成像:指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具有信号强度高、对比度大,在暗黑背景中含液解剖结构如胆道、囊腔等呈亮白高信号的特点。26. MR水成像技术包括:MRCP(MR胰胆管成像)、MRU(MR尿路成像)、MRM(MR脊髓成像)、MR labyrinthography (MR内耳迷路成像)、MR sialography(MR涎腺成像)、MR salpingography(MR输卵

18、管成像)27. MRS:是利用质子在化合物中共同振频率的化学位移现象,测定化合物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检测技术。第5章 DSA检查技术1. DSA原理:是将采集的受检部位未注入对比剂和注入对比剂的数字图像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将两幅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获得差值信号,再经对此度增强和D/A转换器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显示器显示。从而获得去除骨骼、肌肉和其他背景组织,而只留下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2. 采像延迟:即先注射造影剂,后曝光采集图像。3. 注射延迟:即先曝光采集图像,后注射对比剂。4. 注射流速:指单位时间内经导管注入对比剂的量,一般以m/s表示。5. 注射剂量:指对比剂的总用量。6. 注射斜率:

19、注射的对比剂达到预选流速所需要的时间,即注药的线性上升流速。7. 注射压力:对比剂进入血管内做稳态流动的压力,单位PSI。8. DSA检查技术分类:静脉法、动脉法和动态DSA.9. IV-DSA:经静脉注射对比剂行DSA的检查10. IA-DSA:经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放置在靶动脉内注射对比剂来显示靶血管病变的检查。11. 颈动脉造影技术:应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入颈动脉或椎动脉,导管顶端一般插至第45颈椎平面,然后从导管内注入少量对比剂,经证实确定为颈内/外动脉后即可造影。12. 右冠状动脉分支:右圆锥支、右房支、右室前/后支、左室后支等13. 左冠状动脉分支:前降支

20、、回旋支14.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选用Judkins导管第6章 超声检查技术1. 超声诊断的基础:灰阶成像2. 超声的特点:无创检查(机械波)3. 超声的分级:强回声、等回声、弱回声、无回声4. 超声选择的频率:(单位为MHz)胸腹部3.03.5;浅表器官:5.07.5;婴儿心脏及胸部:5.0;颅脑及肥胖者:2.02.55. 超声扫描的方式:扇形、弧形和矩形。6. 超声灵敏度的调剂有:时间增益补偿 和 总增益7. 多普勒效应:当声源与接收信号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反射的声波频率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这种频率的改变称为多普勒效应。8. 超声观察的基本内容:定义】大小】外形】边缘轮廓】内部回声】后壁及后方回声】周邻关系】位置】活动度】多普勒超声检查。9. 正常的脾脏的长泾为小于14cm,厚度男性4cm,女性3.8cm10. 前列腺超声检查使用的腔内探头11. 阴道超声检查能清晰的显示子宫内膜、卵巢等结构。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