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A》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454553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A》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测量学A》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学A》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A》课程教学大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测量学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A课程编号:HZ 190570课程类别: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程性质:必修学分:3.5学时:56 (其中:讲课学时:56实验学时:。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科学开课部门:环境与资源学院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测量学生产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基础A、数字地形测量、数字地形测 量生产实习、地图学、工程测量等。一、课程目标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将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作为专业方向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1 .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测量外业工作与内业工作的基

2、本原那么与流程、角 度测量、直线丈量与定向、高程测量、测量误差基础、图根控制的建立、地形图 的基本知识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等;熟悉掌握DS3级水准仪、J6级经纬仪 和全站仪的使用与操作;会根据具体情况通过适当的地面实测方法获取地面点的 高程与平面坐标;能从已有地形图上提取空间信息;初步具备地球空间数据采集、 获取与应用的能力。2.了解测绘史、测绘重大事件和测绘新技术,对学科专业形成正确的价值认 知。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指标点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1.3掌握地球空间信息数据采集的方法、仪器的 使用与操作、数据的获取等相关技能,具备地 球空间数据采集、获取与应用的能力。1.掌握数

3、学、自然科学、地理信息基础和专业 知识,具备地球空间数据采集、获取与应用 能力、地球空间信息数据处理与建库能力。课程目标28.3理解地理信息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责 任;具备地理信息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基本法 律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履职尽责。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 在地理信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相关职业 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三、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1、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测验作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目标教学环节训练环节1绪论讲授6学时课堂测试、线上测验、作业、讨论1、22高程测量讲授8学时课堂测试、线上测验、作业、讨论1、2

4、3角度测量讲授8学时课堂测试、线上测验、作业、讨论1辅导答疑以SPOC为主、雨课堂为辅;课堂教学采用雨课堂。2、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 题、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3、大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测量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但相关仪器和方法开展仍比拟迅速,教师 应关注相关最新资讯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六、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课程考核选择百分制模式,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课程考核总评成绩 由三局部构成,具体包括:(1)课堂表现(雨课堂签到、测试等30%); (2) SP0C 测验、作业、讨论区表现20%; (3)

5、期末考试成绩(50%)o雨课堂测试、SP0C测验均为客观题,由系统自动给分。SP0C作业为主观题, 由老师给出具体评分步骤和给分点后,学生互评。以上未按截止时间提交那么没有 成绩。讨论区表现由系统记录发帖数和回复数。雨课堂签到次数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的,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期末考试采 取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核是否到达了课程目标1,主要考试内容为教材中重要 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按百分制计算卷面成绩后折合为总评成绩。 课程目标2主要通过线上课程第1、2、5章的思政专题进行考核。七、选用教材、讲义和主要参考书推荐教材:1、测量学微课教材,王卫红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2、

6、测量学实验实习与习题,兰济日为、宋怀庆、李玉宝编著,西南交通大 学出版社,2012年9月。主要参考书:1、测量学(第四版),李玉宝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02 月。2、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黄声享等,测绘出版社,2012年8月3、测量学,郭宗河,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4、测量学,潘国荣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5月5、测量学,邰连河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6、测量学实验与实习,陈丽华,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7、工程测量学,李青岳等,测绘出版社,2008年8月八、大纲说明课程组开发制作了测量学线上课程,也是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应该 利用好该资源进

7、行混合教学,同时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微 课教材、SPOC课程的专题视频为基础,将对学科专业的价值认知、职业操守、 专业伦理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建立以价值判断和思辨能力为目标、知识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方式。Ui、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4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讲授6学时课堂测试、线上测验、作业、讨论15测量误差理论基础讲授6学时课堂测试、线上测验、作业、讨论16小区域控制测量讲授10学时课堂测试、线上测验、作业、讨论17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讲授10学时课堂测试、线上测验、作业、讨论1、2第一单元绪论(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知识点1、测量学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中的地

8、位与作用;2、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和基本要素;用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3、测量工作的原那么和程序;4、测绘简史。重 点大地水准面;大地体;旋转椭球面;旋转椭球体;天文坐标;大地坐标;高程; 绝对高程(海拔);相对高程(假定高程);水准原点;测定和测设的区别;测量 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 测量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纵轴、横轴如何投影形成;进行分带投影的原 因;测量工作的基本原那么;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水平距离、水平角、高差测量的影响。难 点测量坐标系的建立。基本要求1、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和基本要素(1)识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大地体、旋转椭球体

9、、高程、绝对高程、 相对高程、高差、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高斯直角坐标、测定地面点位的基 本要素。(2)领会:高差的概念、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直角坐标系的区别、高 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的含义。2、用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1)领会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2)领会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3、测量工作的原那么和程序(1)识记并领会测量工作的原那么与程序。第二单元 高程测量(8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知识点1、水准测量的原理。2、水准仪的基本组成与使用。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4、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及其检验与校正。5、水准测量的实施。6、水准测量的误差及考前须知。7、珠峰测高重 点1、

10、概念:测站、测段、水准路线2、单一水准路线可布设成哪三种形式?3、怎样对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结果进行检核?4、什么是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如何分配?5、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怎样减小或削弱这些误差?6、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应注意哪些问题?难 点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基本要求1、水准测量的原理(1)领会:水准测量的基本思想。(2)识记:后视读数、前视读数、视线高。2、水准仪及其使用(1)识记:视准轴、水准管轴。(2)领会:水准仪的构成及各组成局部的作用。(3)简单应用:水准仪的使用。3、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1)简单应用: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的计算。(2)综合应用:高

11、差闭合差的分配与高程计算。4、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及其检验与校正(1)简单应用:水准仪应该满足的条件。5、水准测量的实施。(1)水准路线的布设。(2)综合应用: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6、水准测量的误差及考前须知。(1)综合应用:水准测量误差的三大来源及减弱其影响的方法。第三单元 角度测量(8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知识点1、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2、水平角测量的原理和实施。3、竖直角测量的原理和实施。4、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5、角度测量误差及考前须知。重 点1、概念:水平角、视准轴、视差、经纬仪对中、盘左、测回法、方向观测法、 测回、半测回归零差、两倍照准误差、竖直角、竖盘指标差2、经纬仪主要由哪三

12、局部构成?3、经纬仪有哪四条主要轴线,在测水平角时它们应满足什么条件?4、用经纬仪测角怎样减弱各种误差的影响?5、通过对盘左盘右所测的角度取平均值的做法能消除哪些仪器误差?难 点1、测回法与方向法进行水平角观测的操作程序和计算。2、竖直角的观测与计算。3、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及其应满足的关系。基本要求1、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1)识记:经纬仪各组成局部的名称和用途。(2)识记:经纬仪对中、整平、读数等基本操作。2、水平角测量的原理和实施(1)领会:水平角测量的目的和作用。(2)识记:水平角的概念。(3)简单应用:测回法与方向法进行水平角观测的操作程序和计算。3、竖直角测量的原理和实施(1)领会:竖直

13、角测量的目的和作用。(2)识记:竖直角的概念。(3)简单应用:如何识别竖盘的注记形式。(4)识记:竖盘指标差的概念及计算。(5)简单应用:竖直角的观测与计算。4、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1)识记: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及其应满足的关系。5、角度测量误差及考前须知(1)识记:角度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2)简单应用:角度测量的考前须知。第四单元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知识点1、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2、视距测量的原理与实施。3、光电测距的原理与实施。4、距离丈量误差与考前须知。5、有关直线定向的基本概念。6、坐标方位角的推算。重 点1、概念直线定线、直线定向、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

14、位角、正坐标方位 角、反坐标方位角2、确定直线的方向可选用哪三种方向作为标准方向?3、常见的方位角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5、坐标方位角的推算难 点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基本要求1、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1)识记: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的实施。(2)简单应用: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的成果整理。2、视距测量的原理与实施(1)领会: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2)简单应用:通过视距测量的公式求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与高差。3、光电测距的原理与实施。(1)领会: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4、距离丈量误差与考前须知(1)识记:距离丈量的主要误差来源。(2)简单应用:距离丈量的主要考前须

15、知。5、有关直线定向的基本概念(1)领会:直线定向。(2)识记:标准方向的种类、表示直线方向的方法。(3)简单应用:几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6、坐标方位角的推算(1)综合应用:根据边的坐标方位角和转角推算未知边的坐标方位角。第五单元 测量误差理论基础(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知识点1、测量误差的三大来源、分类。2、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3、衡量精度的标准。4、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5、等精度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及精度评定。重 点1、概念:观测条件、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真误差、中误差、极限(容许)误 差、相对误差2、测量误差的产生,概括起来有哪三方面的影响?3、什么是等精度观测?什么是非等精度观测?

16、4、系统误差具有什么性质?如何尽量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5、偶然误差具有什么统计特性?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偶然误差?难 点1、根据实际要求确定观测精度和观测方法。基本要求1、测量误差的三大来源、分类(1)领会:误差的三大来源(2)识记:观测条件、等精度观测、非等精度观测、系统误差、偶然误差。2、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1)识记: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2)领会:研究偶然误差的方法。3、衡量精度的标准(1)识记:精度、方差、中误差、极限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2)领会:中误差的概念。(3)综合应用:中误差的计算。4、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1)领会:误差传播定律。(2)简单应用: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推算水准

17、测量、距离测量、水平角测量 的精度。(3)综合应用:根据实际要求确定观测精度和观测方法。5、等精度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及精度评定(1)识记:算术平均值。(2)简单应用: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计算公式。第六单元 小区域控制测量(10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知识点1、控制测量、控制网、国家基本控制网、小地区控制网、图根控制等概念。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4、全站仪的测角原理与使用5、交会定点6、卫星定位重 点1、概念:坐标正算、坐标反算2、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些?其外业工作主要包括哪些?3、什么是控制点?控制点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以图根导线测量为例)?4、什么是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

18、差?如何分配?5、什么是附合导线的方位角条件闭合差?如何分配?6、什么是坐标增量闭合差?如何分配?7、什么是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8、什么是后方交会的危险圆?9、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0、GPS的基本组成局部是哪些?11、测地型GPS接收机是怎么实现高精度定位的?12、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预计在什么时候全面建成?和GPS相比,北斗导 航系统有什么优势?难 点1、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2、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基本要求1、控制测量、控制网、国家基本控制网、小地区控制网、图根控制等概念(1)识记:控制测量、控制网、国家基本控制网、小地区控制网、图根控 制等概念。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识记:导

19、线测量的作用、分类。(2)领会:导线测量外业工作的内容和要求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1)识记:坐标正算、坐标反算。(2)简单应用: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3)综合应用:附合导线、闭合导线的计算4、全站仪的测角原理与使用(1)综合应用: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5、交会定点(1)识记: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后方交会、距离交会。(2)简单应用:后方交会的危险圆。6、卫星定位(1)识记:GPS定位的原理、GPS系统的基本组成。(2)综合应用:测地型GPS接收机如何实现高精度定位。(3) 一般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与优势。.第七单元 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10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知识点1、概念。2、展绘控制

20、点的方法与要求。3、经纬仪测绘法进行碎部测量。4、根据碎部点勾绘等高线。5、地形图的拼接、检查、整饰与清绘6、地形图的应用。7、军事测绘重 点1、地物符号有哪几种?2、地貌特征线是指什么?3、什么是等高距?什么是等高线平距?4、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有什么关系?5、等高线的基本特性有哪些?6、地图的分幅和编号方法有哪两种? 1: 100万的地图如何统一编号?7、根据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13989-92),地形图编 号由哪几局部组成,各自有什么含义?8、碎部测量时选择碎部点应注意什么?9、什么是比例尺精度?它有什么用途?10、测图前如何展绘控制点?如何检查控制点的展绘是否合乎要

21、求?11、地形图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难 点1、比例尺的精度及其用途。2、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等高距、等高线平距。3、等高线的特性。4、经纬仪测绘法进行碎部测量的基本原理与计算公式。5、根据碎部点勾绘等高线的原理与方法。基本要求1、概念(1)识记:地物、地貌、地形、比例尺、地物符号的分类、典型地貌的等高线、等高线的分类。(2)领会:比例尺的精度及其用途、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等高距、等 高线平距、等高线的特性、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2、展绘控制点的方法与要求(1)识记:展绘控制点的方法。(2)识记:检核控制点的展绘是否合乎要求。3、经纬仪测绘法进行碎部测量(1)识记:碎部点的选择。(2)领

22、会:经纬仪测绘法进行碎部测量的基本原理与计算公式。(3)综合应用:经纬仪测绘法进行碎部测量的操作。4、根据碎部点勾绘等高线(1)领会:根据碎部点勾绘等高线的原理与方法。5、地形图的拼接、检查、整饰与清绘(1)简单应用:地形图的拼接、检查、整饰与清绘6、地形图的应用(1)领会:利用地形图求点的坐标与高程。(2)领会:利用地形图画纵断面图、求汇水面积。(3)综合应用:利用地形图进行土方量的计算。.【学时分配】知识单元理论学时第1单元绪论6第2单元高程测量8第3单元角度测量8第4单元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8第5单元 测量误差理论基础6第6单元小区域控制测量10第7单元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10合计56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