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与救援.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439647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与救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与救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与救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与救援.ppt(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与救援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林 津2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概念定义: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u食物中毒是一种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3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1999年颁布,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卫生部第八号令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将食物中毒定义为“食用了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4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一词有逐渐代替“食物中毒”的趋

2、势,并认为用“食源性疾病”一词表示经食物引起的各种疾病更为确切和科学。WHO给“食源性疾病”的定义为:“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即:只要是通过食物使病源物质进入人体内并引起的疾病都被认为是食源性疾病。可见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也包括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5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按照国家标准和卫生部规章中食物中毒定义的范围,食源性肠道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应急处理,不包括食源性寄生虫病、食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与饮食有关的慢

3、性疾病等。6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关系 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暴发暴发食物中毒(非传染病)食物中毒(非传染病)食源性传染病(甲肝、伤寒、食源性传染病(甲肝、伤寒、痢疾)痢疾)散发(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散发(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7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人有食用某种被污染致病因子的食物史,但不一定病人有食用某种被污染致病因子的食物史,但不一定全部发病,其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致病因子的食物供全部发病,其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致病因子的食物供应范围一致;应范围一致;不吃该食物者不发病;不吃该食物者不发病;如一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出现暴发;如一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出现暴发;食物被多次

4、污染,或多次供应,则可有持续的暴发,食物被多次污染,或多次供应,则可有持续的暴发,病例的时间分布可超一个潜伏期;病例的时间分布可超一个潜伏期;停止污染食物供应或采取有效措施后,食源性疾病的停止污染食物供应或采取有效措施后,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很快终止。暴发很快终止。8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按致病因子分)(1)细菌性)细菌性(2)病毒性)病毒性(3)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4)化学性)化学性(5)真菌性)真菌性(6)动物性)动物性(7)植物性)植物性(8)其他或原因不明性)其他或原因不明性9二、食源性疾病的现状(二、食源性疾病的现状(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5、的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也相当高,平均每年有性疾病的概率也相当高,平均每年有1 13 3的人群感的人群感染食源性疾病。染食源性疾病。10二、食源性疾病的现状(二、食源性疾病的现状(2)美国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约为美国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约为76007600万人,其中有万人,其中有32.532.5万人住院治疗,万人住院治疗,50005000人死亡。人死亡。19951995年,由食源性年,由食源性疾病感染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和损失达疾病感染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和损失达65-35065-350亿美元。亿美元。日本

6、日本19961996年爆发大肠杆菌年爆发大肠杆菌O157H7O157H7中毒事件,导中毒事件,导致致60006000多名学生感染并造成多名学生感染并造成2 2人死亡。人死亡。11二、食源性疾病的现状二、食源性疾病的现状(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掌握的资料,在食源性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掌握的资料,在食源性疾病危险因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仍是首要危害,病危险因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仍是首要危害,包括食源性腹泻等。沙门氏菌是全球报道最多的、包括食源性腹泻等。沙门氏菌是全球报道最多的、各国公认的食源性疾病首要病原菌各国公认的食源性疾病首要病原菌.12 根据根据FAOFAOWHOWHO微生物危险性评估专家组报

7、告的微生物危险性评估专家组报告的资料,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率分别为:德国资料,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率分别为:德国1201201010万,日本万,日本73731010万,澳大利亚万,澳大利亚38381010万,荷兰万,荷兰16161010万,美国万,美国14141010万。万。二、食源性疾病的现状(二、食源性疾病的现状(4)13英国食源性疾病发病报告英国食源性疾病发病报告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沙门氏菌14澳大利亚食源性疾病发病报告澳大利亚食源性疾

8、病发病报告0 02000200040004000600060008000800010000100001200012000140001400019841984198519851986198619871987198819881989198919901990199119911992199219931993199419941995199519961996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沙门氏菌15食源性疾病产生的原因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消费者中对食源性病原菌易感人群的增加消费者中对食源性病原菌易感人群的增加食品流通的广泛性食品流通的广泛性发展中国家对肉、禽的需求量增加发

9、展中国家对肉、禽的需求量增加致病菌菌株的突变致病菌菌株的突变16 我国食物中毒发病报告我国食物中毒发病报告1719991999年年-2005-2005年深圳市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年深圳市食物中毒报告起数 1819991999年年-2005-2005年深圳市食物中毒报告人数年深圳市食物中毒报告人数 19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 食物中毒可以按中毒食品、致病因子和临床表现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但一般多以引起发病的致病因子分类,根据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一般分为以下6类:细菌性食物中毒 在国内外都是最常见的一类食物中毒,无论中毒起数还是中毒人数,在各类食物中毒中都占了

10、很大比例。其特点是:(1)(1)发生率高,病死率低,一般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但李斯特菌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食物中毒、肉毒杆菌食物中毒、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等病死率高,病死率分别为2050、3450、60和50100,且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2)(2)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夏秋季节多发,与高温、多湿的环境易于细菌生长繁殖有关。20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 其特点是:(3)(3)动物性食品、凉菜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剩米饭、米糕等植物性食品常引起蜡样芽胞杆菌、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盒饭也是目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4)

11、(4)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集体食堂,其中各类学校食堂、工地食堂最多见,其次为公共饮食业。21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 其特点是:(5)(5)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直接入口食品被致病菌污染;被致病菌污染的食品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食品中充足的水分、适宜的PH值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食用前未被彻底加热。(6)(6)临床表现以胃肠炎症状为主。其治疗一般以抗菌 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特殊治疗。22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指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其发生原因有:误食用农药拌种谷

12、物加工的食品,喷洒农药不久的蔬菜、水果;误用盛装化学毒物或被污染的容器盛装食品;误将化学毒物作调味剂或食品添加剂,如将亚硝酸盐作食盐、碳酸钡作发酵粉;23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滥用有毒化学物质,如用甲醇经勾兑后作白酒出售 滥用饲料添加剂,如瘦肉精在猪肝中残留;人为投毒,所投毒物一般为化学性毒物,如国内发生多起的毒鼠强投毒事件;其他意外污染。24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的特点是:的特点是:(1)1)发病与进食含有毒化学物食物有关,而且与进食时间、进食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进食量大者,发病时

13、间短,病情重。(2)(2)发病有群体性,可找到同食某种食品的病史。(3)(3)病人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不同的化学毒物临床表现差别较大。(4)(4)发病无地域性、季节性。(5)(5)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尿等样品中可检出化学毒物。(6)(6)在救治上有其特殊性。25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指某些动物性食品本身含有的有毒成分或动物组织分解产生的有毒成分引起的食物中毒。其特点是:(1)(1)动物性食物中毒多以家庭散发为主,有一定的区域性,河豚鱼中毒多发生在沿海地区,鱼胆中毒多发生在南方地区。(2)(2)一般情况下中毒病人会告诉食用了某种可能含有毒素的

14、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3)(3)一般病人潜伏期较短,临床表现因动物所含毒素不同而有较大差别。(4)(4)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5)(5)动物形态学鉴定对最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26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植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系指某些植物食品本身含有的有毒成分引起的食物中毒。植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三种: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物(如木薯、苦杏等);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薯等)。27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

15、点植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的特点是:的特点是:(1)(1)植物性食物中毒散发多于暴发,散发多见于家庭,有时集体食堂、公共餐饮业也发生暴发。由于植物的种植和生长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各地区的饮食习惯也不相同,一般植物性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2)(2)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多种多样,毒性强弱差别较大,临床表现各异,救治方法不同,预后也不同。除急性胃肠道症状外,神经系统症状较为常见,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3)(3)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28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真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 包括某些

16、霉菌在食品中繁殖的过程中产生的霉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某些真菌天然含有有毒成分引起的食物中毒,后者又称毒蕈中毒,有时也把它列入植物性食物中毒。其特点是:(1)(1)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2)(2)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加热方法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3)(3)真菌毒素的化学结构不同,毒性强弱不同,其作用的靶器官不同,处理方法各异。2930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 由于取不到食物中毒样品或取到的样品无法查出致病物质或者学术上中毒物质尚不明的食

17、物中毒。31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1994)中规定,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1)(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2)(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3)(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5)(5)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

18、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32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 由食品卫生医师以上(含食品卫生医师)诊断确定食物中毒事件的确定食物中毒事件的确定 由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确定。33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技术处理总则 (1)(1)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停止食用中毒食

19、品;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对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催吐、洗胃、清肠;对症治疗;支持治疗。3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技术处理总则 (2)(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追回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3)(3)对中毒现场所采取的消毒处理 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35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中各机构的职责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中各机构的职责 医疗机构的职责医疗机构的职责对食物中毒患者提供医疗救护;收治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病人后应及时向所在地卫生监督

20、机构报告(包括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临床症状等有关内容);做好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血样等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工作;36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中各机构的职责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中各机构的职责 医疗机构的职责医疗机构的职责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取证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病人转归情况;做好食物中毒特效药品的储备;参与制订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医疗救援方案。37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中各机构的职责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中各机构的职责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 负责对可疑食物中毒事故进行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食物及其他有关样品并及时检测;调查、诊断中毒原因;确定中毒

21、人数;填报有关的食物中毒登记报告表,并做出技术性总结报告。38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中各机构的职责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中各机构的职责 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负责对可疑食品、工具及场所采取临时控制措施;根据责任单位违法事实提出处罚意见,监督责任单位进行整改;责令生产经营者追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执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罚决定;防止事故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预防同类事故再次发生。39食物中毒的报告食物中毒的报告 根据食物中毒种类和发生的严重程度,卫生监督机构必须按规定的时限向食物中毒发生单位或责任单位所在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电话报告电话报告 卫生监督机构接到任何食物中毒事故(含疑似食

22、物中毒事故)报告后,2h内要将报告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涉及人数、可疑食物、临床主要症状等简要情况,通过电话等方式同时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卫生监督机构报告。40食物中毒的报告食物中毒的报告 网络直报网络直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报食物中毒时,一旦发现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制定,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中规定的如下报告范围与标准的事件,应立即报告同级的卫生行政部门,在中毒发生后的2h内登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23、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41食物中毒的报告食物中毒的报告书面报告书面报告 发生重大食物中毒(死亡人数1人以上;中毒人数50人以上)以及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会议期间的,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执行)的第20条规定,卫生监督机构应在调查初步确诊后2h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在2h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42食物中毒的报告食物中毒的报告书面报告书面报告 发生较大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30

24、49人),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及时核对和填写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初步确诊后6h内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发生一般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少于 30人),在食物中毒事故全部调查处理结束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 15d内 将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及 食物中毒的终结技术调查报告报同级的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卫生监督机构。43食物中毒救治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食物中毒救治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 早期识别和重视化学性食物中毒早期识别和重视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病情进展快、救治不及时或漏误诊,病死率较高,社会影响大。因此,对化学性食物中毒

25、要提高警惕,及早识别,快速处理。及时处理不但对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时对控制中毒事态发展,特别是群体性中毒和尚未明确化学性毒物时更为重要。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确保危重病人的抢救质量,加强对较轻病人及未出现症状者的治疗、观察,特别要注意毒物对较轻病人的潜在危害。44食物中毒救治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食物中毒救治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 早期识别和重视化学性食物中毒早期识别和重视化学性食物中毒 积极清除毒物:包括催吐、洗胃、导泻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通过血液净化治疗清除己经进入体内的毒物,利尿加速毒素排泄等。特效解毒药治疗。重视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中组织、分工与协重视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中组织、分工与协调工作调工作(见附图)45附图附图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救治的组织指挥程序图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救治的组织指挥程序图急性中毒急性中毒询问病史重点查体毒物检测环境调查初步判断3人以上中毒成批急性中毒成批急性中毒成批中毒化学、物理性细菌性抢救指挥组诊查组治疗组抢救组后勤组病人分流成批急性中毒病人分类标准轻度中毒中毒中毒重度中毒急诊输液观察急诊留观或专科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或专科ICU(组织、指挥救治工作)(对中毒病人进行诊查)(护理治疗病人)(中毒病人抢救工作)(保障抢救工作物质与对外联系)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