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湾水库安全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385064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家湾水库安全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彭家湾水库安全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彭家湾水库安全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家湾水库安全论证报告.doc(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蓬安县彭家湾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营山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室二一四年十月工程项目:蓬安县彭家湾水库报告名称: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工程地址:蓬安县相如镇彭家湾村批 准: 核 定: 审 查: 校 核: 汇 编: 单位名称:营山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室单位地址:营山县城文林路198号水务局二楼 电 话: 0817 传 真: 0817目 录1综合概述41.1枢纽工程概况41、场镇、人口及面积41.2水库枢纽工程安全鉴定依据82 现场检查情况92.1工程管理92.2防洪调度92.3防汛道路92.4安全监测93工程质量评价113.1 枢纽工程地质概况113.2 大坝工程质量评价- 15 -3.3 溢洪道工程质量评价-

2、 16 -3.4 取水设施质量评价- 16 -3.5 工程质量综合评价- 16 -4运行情况评价- 18 -4.1 水库管理基本情况- 18 -4.2 枢纽工程运行管理- 18 -4.3 大坝运行情况- 20 -4.4 大坝维护与安全与监测- 21 -4.5 运行情况综合评价- 22 -5防洪标准复核- 23 -5.1 流域概况- 23 -5.2 基本资料的收集、复核- 24 -5.3 设计洪水推求- 25 -5.4调洪计算与特征水位- 30 -5.5坝顶高程复核- 32 -5.6泄洪建筑物复核- 33 -5.7下游淹没范围与淹没损失评估- 34 -5.8防洪标准复核结论- 34 -6 渗流安

3、全分析评价- 35 -6.1概 述- 35 -6.2渗流分析- 35 -6.3 渗流安全分析评价- 37 -7 结构安全评价- 39 -7.2 大坝坝坡稳定分析- 39 -7.3 其它建筑物结构安全分析- 41 -7.4 结构安全评价- 42 -8 抗震安全评价- 43 -9 金属结构安全评价- 44 -10 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 45 -10.1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45 -10.2工程现状- 46 -10.3 洪水复核- 47 -10.4渗流分析评价- 47 -10.5 结构安全分析评价- 47 -10.6 大坝抗震安全性评价- 48 -10.7 其它- 49 -10.8 综合评价- 4

4、9 -10.9 加固措施的建议- 49 -1综合概述1.1枢纽工程概况彭家湾水库枢纽工程位于蓬安县相如镇彭家湾村境内,嘉陵江水系,距蓬安县城5.5公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养殖、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利工程。该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0.45平方公里,总库容19.0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1.37万立方米,设计灌面0.08万亩农田,目前,已实现有效灌面0.06万亩。该水利工程为当地灌区农业稳收高产及库区群众人畜饮水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人口达0.2万人,其主要设施有:1、场镇、人口及面积大坝下游有:常住人口0.2万人,耕地近0.1万亩。2、重要设施、交通:蓬营

5、公路1条长2公里。、通讯:有通讯光缆1条长约3.5公里。、供水:有供水规模1002000人的联户供水站1座。、水利电力工程:有山坪塘3座,渠道4.0公里。、学校、厂矿、企业:有小学1所,在校师生0.08万人。水库大坝一旦溃坝,将造成工厂停产、学校停课,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为确保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程效益充分发挥,必须尽快整治。后果不堪设想。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三部分组成。溢洪道布置在坝左岸,放水设施位于左岸。一、大坝工程概况大坝为均质土坝,1973年3月动工兴建,1974年11月完工投运,大坝坝高11米,坝顶轴线长68米,坝顶宽3.0米,坝顶高程为431.50米,上

6、游平均边坡为11.85,下游平均边坡为1:2.5。二、溢洪道工程概况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正堰开敝式,堰顶高程429.40米,溢洪道总长35米,其中进口段25米,进口宽3.5米,出口宽2.5米,进口底高程429.00米,出口底高程428.80米,坡降i=0.024。陡槽段10米,进口宽2.5米,出口宽2.5米,进口高程428.80米,出口底高程426.90米,坡降i=0.19。陡槽段的侧墙垮塌,底板冲毁,无消力池、排洪渠。三、放水设施概况取水口位于大坝左端,为浆砌条石卧涵管结构,卧管断面尺寸120cm 120 cm(宽高),卧管取水口高程429.40米,取水口径20 cm(共5孔),该取水设施

7、输水涵管长25米,进口底板高程424.50米(死水位),出口底高程424.38米,坡降1/200,设计取水流量0.05m3/s。序号名 称单位特 性备 注一河流特性1坝址以上流域面积km20.452多年平均径流深mm410.8二灌区特征1设计灌面万亩0.082复查灌溉面积万亩0.083实际灌面万亩0.064设计保证率%755设计干渠长Km3.5三特征水位及库容1设计洪水位m429.75P=5%2校核洪水位m429.95P=0.5%3正常蓄水位m429.404死水位m424.505工作水头m6总库容万m319.037有效库容万m311.378死库容万m31.78四大坝工程1型式均质土坝 工 程

8、特 性 表 表11 工 程 特 性 表 续表 11序号名 称单位特 性备 注2坝顶长度m683最大坝高m114最大坝底宽m5坝顶宽m3.06坝顶高程m431.50五溢洪道1进口型式正堰开敞式2堰顶高程m429.403堰顶宽度m3.5净宽尺寸4最大下泄流量m3/s2.25( P=0.5%)5防洪标准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六放水设备1型式涵卧管结构2放水流量m3/s0.053放水洞长m254比降m1/2005卧管取水口径cm206放水洞底板高程m424.501.2水库枢纽工程安全鉴定依据一、文件与资料本次安全鉴定是依据水利部颁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按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要求,

9、结合彭家湾水库实际情况而进行的。主要资料包括有彭家湾水库三查三定资料,部分地勘、观测、土样试验报告,以及参建人员、施工人员访问材料等资料。二、本次安全鉴定工作依据的规范、标准及主要参考书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194;3、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5、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6、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DL/T503995;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8、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9、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1

10、0、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T501994;11、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12、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6996;13、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14、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SL21098;15、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17、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18、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1984年版);1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20、水力计算手册;21、水工设计手册。2 现场检查情况2.1工程管理彭家湾水库大坝有管理机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基本到位。大坝无

11、观测设施、设备,无沉降、位移观测资料,无大坝浸润线观测资料,无渗漏观测资料。2.2防洪调度该水库每年都按蓬安县水务局防汛抗旱指挥部审定批准后的防洪预案和应急方案控制运用计划,进行防洪调度。水库没有水文观测系统,防洪调度困难。防洪调度的通讯设施只有管理人员的手机,但因水库所处的地理位置限制,通讯信号不好。2.3防汛道路无防洪抢险交通工具,进库1.5公里道路,有0.5公里属于乡村道路,路面极差,雨天路面积水,无法通车,只能靠步行到达大坝。2.4安全监测大坝无安全观测设施和设备,无沉降、位移观测资料,仅进行了每年汛前和部分巡视检查。2.5枢纽建筑物安全现状2.5.1大坝工程彭家湾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

12、最大坝高为11米,坝顶高程为431.50米,坝顶长68米,坝顶宽度为3.0米,大坝出现开裂、沉降,在左坝外坡高程428.98m处有散浸现象面积达50m2,坝体外坡杂草纵生,大坝无排水棱体;四周有白蚁活动迹象,大坝无观测设施等。1、上游坝坡上游平均坝坡1:1.85,坡面未衬护,浪蚀严重,杂草丛生,极为凌乱。2、下游坝坡下游坝坡平均坡比1: 2.5,局部地方隆起、不均匀沉降;坝坡无排水系统,坝体杂草纵生、极为凌乱,坝脚无排水棱体; 在左坝外坡高程428.98m处有散浸现象面积达50m2。2.5.2 溢洪道工程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正堰开敝式,堰顶高程429.40米,溢洪道总长35米,其中进口段25

13、米,进口宽3.5米,出口宽2.5米,进口底高程429.00米,出口底高程428.80米,坡降i=0.024。陡槽段10米,进口宽2.5米,出口宽2.5米,进口高程428.80米,出口底高程426.90米,坡降i=0.19。陡槽段的侧墙垮塌,底板冲毁,无消力池、排洪渠。下泄水流直冲下游坝脚,危及大坝安全。2.5.3 放水设施放水设施位于大坝左端,为浆砌条石卧涵管结构,卧管断面尺寸120cm 120 cm(宽高),卧管取水口高程429.40米,取水口径20 cm(共5孔),该取水设施输水涵管长25米,进口底板高程424.50米(死水位),出口底高程424.38米,坡降1/200,设计取水流量0.0

14、5m3/s。取水设施为浆砌条石结构,输水涵管与坝体结合部位严重漏水,已不能正常使用,必须进行改建。2.5.4 防洪抢险公路防洪抢险设施、设备缺乏,进库1.5公里,还有0.5公里村道公路,路面极差,晴通雨阻,不利防洪抢险。2.5.5 其他该水库四周有白蚁活动迹象,无观测设施和管理房等。从现场检查情况看,枢纽工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尽快进行除险加固。3工程质量评价工程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弄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查工程的实际质量是否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检查投入运行以来质量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变化,为大坝除险加固提供指导性意见。评价方法采用现场检查法;历史资料分析法通过对参与建库、管库的老同志的走访,

15、了解建库、管库有关历史情况;勘察试验检查法对大坝进行钻探取样试验。3.1 枢纽工程地质概况3.1.1 水文气象蓬安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大,阴天多,日照时数少,无霜期长和春早夏长,秋季气温下降快,冬季短而少雨干燥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oC,全年日照时数1342小时,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42.7mm,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年最大降雨量为1307.7mm,年最小降雨量为718.5mm,日最大降雨量为168.5mm。多年平均径流深410.8mm,水面蒸发量807.9mm,陆面蒸发量660mm,加之降雨在时空上分布不均,气温有南高北低之

16、差,雨量有东南多西北少之殊,导致灾害频繁,素有“十年九灾”之称。3.1.2 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坝址位于溪河上游,河流流向由N至S,河谷断面呈开洞的U型,谷底较平,河床平直,侵蚀不深,两岸呈阶梯状,坡角200350 ,残、坡积层薄,仅局部处较单薄,坝址上游河谷开敞,坝址处变窄。从地形条件看,建坝条件较好。区域内冲沟发育,特别是蓬莱镇组地层,由于植被差,坡面陡竣,地表岩层风化剧烈,冲沟尤其发育,并沿坡面平等排列,同时因砂质泥岩的抗风化能力很弱,地表部分风化成碎块,在重力作用下向坡脚堕落或撒落堆积。蓬莱镇地层地质崩塌现象较为普遍,坡面上随时可见巨、细结合的岩堆和孤石。3.1.3 地层结构区内出露

17、地层主要为侏罗系蓬莱镇组(J3P),岩层由砂岩与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夹泥质粉砂岩薄层或透镜体组成。山坡及沟内广布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及坡洪积层(Q4dl+pl)粉质粘土。坡洪积层分布于大坝上、下游河沟及侧向冲沟地带,主要为粉质粘土,红褐色,可塑软塑状,土质较均匀,其表层0.50m左右为耕作土,含大量植物根系和有机质。该层厚度5.009.00m。坡残积层分布于河沟两岸台地及山顶平缓地带,主要为粉质粘土,紫褐色,可塑硬塑,土质不均,夹岩石碎屑颗粒,厚度1.502.50m,上部多为耕作土。基岩岩性在枢纽区主要为砂岩与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砂岩层中夹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薄层组成。1、砂质

18、泥岩:为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次为长石、云母等,层理发育,岩性不均,夹砂岩和泥质粉砂岩薄层或透镜体,岩性软弱,抗风化、抗冲刷能力低,具遇水软化、脱水开裂特征。厚度一般89m,与砂岩呈互层状产出,分布于大坝坝肩及坝基地带,为大坝坝基的主要持力岩层。2、砂岩:多为紫灰色,粉-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泥钙质胶结,泥质较重,层理发育,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及岩屑及暗色矿物组成。岩性相对坚硬,较完整,岸坡地带裂隙较发育,单层厚度大于916m,呈砂质泥岩呈互层状产出,分布于大坝坝基地带,为大坝坝基的主要持力岩层。3.1.4 地质构造及地震该坝址位于蓬安背斜北翼,为产状

19、平缓的单斜岩层,走向N3000W,倾向SW2100,倾角25-30,倾向下游偏左岸,无大的断裂构造,但有裂隙存在,裂隙主要发育有二组,组与组之间裂隙间距大,延伸远,切割深。SN向裂隙与岸边近于平行,近岸部位,在御荷作用不会进一步扩展。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查得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好。按水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可不进行抗震计算。3.1.5 水文地质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库水的补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沟底松

20、散土层中,水量一般丰富,地下水位高。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内各种裂隙中,一般以泉水的形式排泄。该区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类型属重碳酸钙型低矿化度水,水质较好,适于饮用灌溉,对混凝土不具侵蚀性。3.1.6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坝体参照类似工程物理力学试验,结合枢纽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类比同类工程经验,按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对坝体土及枢纽区各岩土层有关物理力学指标提出如下建议值,供安全鉴定及初步设计阶段使用。见表3-1。3.1.7 主要的病险情况该工程修建时,抢进度,施工组织不合理,对筑坝填料的密实度控制不严,加之,没作工程地质勘探。出现以下病险:一是上游坝坡过陡,大坝建成后多次

21、出现开裂、沉降;二是左外坡在428.98m处有散浸现象面积达50m2,坝脚无排水棱体;三是溢洪道: 陡槽段的侧墙垮塌,底板冲毁,无消力池、排洪渠;四是放水设施:输水涵管与坝体结合部严重漏水。五是无观测设施,无法对大坝安全运行进行全面监测、预防等。防洪公路不畅。大坝四周有白蚁活动迹象。总体评价彭家湾水库工程质量差。彭家湾水库枢纽区岩、土物力理学性质指建标议值表 表3-1项目含水量浮密度干密度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允许承载力摩擦系数永久边坡非饱固快饱 固 快dsa0.10.2Es0.10.2KfrcRf凝聚力内摩擦角凝聚力内摩擦角%g/cm3MPa-1MPacm/

22、sMPakPakPa度kPa度坝体土(Q4S)23.71.011.591.982.010.336.02.5410-515.817.613.615.1粉质粘土(Q4dl+pl)25.41.001.571.972.000.405.03.1710-5105/1:2.016.315.614.313.2强风化砂岩(J2S)2.20强-中透水3000.381:0.50弱风化砂岩(J2S)2.28中透水13.08000.451:0.25新鲜砂岩(J2S)2.35中-弱透水20.012000.501:0.25强风化砂质泥岩(J2S)2.35中透水2000.351:0.75弱风化砂质泥岩(J2S)2.40中-弱

23、透水3.55000.401:0.75新鲜砂质泥岩(J2S)2.45弱-微透水5.08000.451:0.753.2 大坝工程质量评价3.2.1 大坝建设情况彭家湾水库大坝于1973年3月动工兴建,1974年11月竣工。3.2.1.1 坝基和岸坡处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基础处理情况,当时未作基础探测,对地质状况不明,对河床表面杂物及淤泥进行了清除,简单地对基础进行了开挖处理,未对基岩作防渗处理,大坝基础置于强风化带内,虽然设有基础齿槽,齿槽深度仅1米左右,对基础已出现的裂隙,用粘土筑缝即回填。在运行中发现: 在左坝外坡高程428.98m处有散浸现象面积达50m2。 3.2.1.2 坝体填筑情况根据参

24、与建库老同志的介绍,筑坝料场选在库内、外350米以远的农田,清除表层耕土后的田间土作为筑坝土料,但土料含水量较高,且填筑方法采用人力打夯、石磙子碾压,夯填密实度没达到施工规范要求。在运行中,局部出现隆起、不均匀沉降。 3.2.1.3 白蚁危害2010年3月经湖北省罗田县白蚁防治研究所来库调查,发现有黄胸散白蚁,属严重建巢危害水库之一。3.2.1.4 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现场检查和管理人员介绍情况看,大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大坝无排水棱体。2、上游坝坡较陡,不满足稳定要求,上游坡浪蚀严重,下游坡出现局部隆起、沉降现象,坝体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3、上、下游坝坡没有护坡,坝面凌乱,杂草丛生,为白蚁

25、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存在白蚁危害现象。4、水库无变形观测设施、设备、无管理房。3.2.1.5 大坝工程质量评价综合大坝的建设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坝肩和坝体结合部位施工时未按要求进行处理,存在渗漏通道。2、坝体土料及填筑质量较差,外坡面无排水系统。综合评价大坝工程质量为不合格。3.3 溢洪道工程质量评价3.3.1 溢洪道建设情况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正堰开敝式,堰顶高程429.40米,溢洪道总长35米,其中进口段25米,进口宽3.5米,出口宽2.5米,进口底高程429.00米,出口底高程428.80米,坡降i=0.024。陡槽段10米,进口宽2.5米,出口宽2.5米,

26、进口高程428.80米,出口底高程426.90米,坡降i=0.19。陡槽段的侧墙垮塌,底板冲毁,无消力池、排洪渠。下泄水流直冲下游坝脚,危及大坝安全。3.3.2 溢洪道工程质量评价溢洪道现状,陡槽段的侧墙垮塌,底板冲毁,无消力池、排洪渠。下泄洪水直冲下游农田。根据大坝安全评价规定,确定溢洪道质量不合格。3.4 取水设施质量评价放水设施位于大坝左端,为浆砌条石卧涵管结构,卧管断面尺寸120cm 120 cm(宽高),卧管取水口高程429.40米,取水口径20 cm(共5孔),该取水设施输水涵管长25米,进口底板高程424.50米(死水位),出口底高程424.38米,坡降1/200,设计取水流量0

27、.05m3/s。取水设施为浆砌条石结构,输水涵管与坝体结合部位严重漏水,已不能正常使用,影响了整个工程正常运行。根据大坝安全评价规定,确定放水设施质量为不合格。3.5 工程质量综合评价通过上面叙述,可见水库枢纽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上游坝坡过陡,大坝建成后多次出现开裂、沉降;二是左外坡在428.98m处有散浸现象面积达50m2,坝脚无排水棱体;三是溢洪道: 陡槽段的侧墙垮塌,底板冲毁,无消力池、排洪渠;四是放水设施:输水涵管与坝体结合部严重漏水。五是大坝无观测设施,无法对大坝安全运行进行全面监测、预防等。因此,可以认为彭家湾水库枢纽工程质量不合格。4运行情况评价4.1 水库管

28、理基本情况彭家湾水库枢纽工程位于蓬安县相如镇彭家湾村境内,嘉陵江水系,溪河上游,距蓬安县城5.5公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养殖、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利工程。该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0.45平方公里,总库容19.0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1.37万立方米,设计灌面0.085万亩农田,目前,已实现有效灌面0.06万亩。4.2 枢纽工程运行管理为确保水库枢纽工程安全,适时掌握工程运行状态,为水库的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水利工程有关规定和工程规范,制定了系列水库枢纽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后付诸实施。4.2.1 水库控制运行工作制度1、汛前及时编报年度运行计划,制定防洪预案

29、,订立防洪工作计划,建立防洪安全责任制。2、建立健全防汛组织,落实防汛任务和岗位职责。3、汛前对水库枢纽工程进行全面检查、维修,保证工程安全度汛。4、汛期及时落实值班制度,掌握好水情、雨情、工情,做好调度和值班记录,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上级领导汇报工程运行情况(特别是水库泄洪流量较大时及时通知下游有关单位)。5、水库正常运行阶段,为保证大坝的稳定,避免上游坡滑坡,水位不宜骤降,水位降落速度每昼夜一般不宜超过0.51米。6、汛后对水库控制运行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主管部门。4.2.2 大坝工程管理制度(一)日常检查制度1、检查坝体及坝体与岸坡或其它建筑物连接处有无裂缝、渗漏,如一旦发现,要分析其原因,观

30、察其发展情况。2、检查坝身有无滑坡、塌坑、表面冲蚀,蚁穴等现象。3、检查背水坡、坡脚、坝体及坝两肩有无散浸、漏水、管涌或流土等现象。4、检查坝面护坡有无砌块翻起、松动、架空、塌陷或垫层流失等现象。5、检查坝体排水沟是否堵塞,淤积或积水现象。6、检查上游坝坡库水有无漩涡或突然变浑现象。7、检查坝体观测设施是否完好。(二)枢纽工程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制度1、定期检查制度每年汛前、汛后和用水前后,对水库枢纽工程进行全面检查。汛前检查应针对度汛存在问题、安全度汛措施、防汛组织、抢险队伍、防洪抢险物质以及落实通讯设备,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对汛后着重检查工程的变化和损坏情况;用水前后检查放水设施的运行情况,以

31、及出现的问题。据以编制枢纽工程的整治方案和放水设施检修方案和计划。2、特别检查制度发生特大暴雨、洪水、地震和重大工程事故时,应对枢纽工程进行全面特别地检查,随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三)大坝工程的日常维护及管理制度1、要经常保持坝顶、坝坡、坝面完整、清洁卫生,发现局部坍塌、雨淋沟、隆起、滑坡、裂缝、蚁穴或护坡破坏等应及时加以保养维修。2、保护各项观测设施的完好,按时作好观察记录。3、对排水沟要注意养护,及时整修,经常清淤,保持排水畅通。4、不得在坝顶、坝坡堆放物料,在靠近土坝护坡的库面上,不得任意停泊船只。5、禁止在大坝上放牧,种植农作物、栽树、铲草以及搬动护坡石料等。4.2.3 溢洪道检查管

32、理制度1、检查溢洪道的宽度和深度,汛期泄水时泄洪能力,以及汛后检查观测各部位有无淤积,垮塌堵塞等现象。2、检查溢洪道底板下防渗、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3、检查岸边坡坍塌和冲刷情况。4.2.4 放水设施检查管理制度放水设备是保证水库正常运用,发挥效益的重要设施,需要经常检查和养护,发现问题要及时修补。在停水期间,特别是低水位的停水期,要检查放水孔是否被卡堵,发现问题及时检查维修。4.3 大坝运行情况4.3.1 大坝彭家湾水库于1973年3月动工修建,1974年11月完工。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11米,坝顶宽3.0米,坝顶长68米,坝顶高程431.50米,上游坝坡平均边坡11.85;下游平均坝坡1

33、2.5。该水库蓄水运行多年,无观测资料,大坝不存在沿坝基滑移问题。在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大坝出现局部开裂和沉降现象,在左坝外坡高程428.98m处有散浸现象面积达50m2。2、上游坝面浪蚀严重,下游无排水系统。3、大坝四周有白蚁活动迹象。4.3.2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正堰开敝式,堰顶高程429.40米,溢洪道总长35米,其中进口段25米,进口宽3.5米,出口宽2.5米,进口底高程429.00米,出口底高程428.80米,坡降i=0.024。陡槽段10米,进口宽2.5米,出口宽2.5米,进口高程428.80米,出口底高程426.90米,坡降i=0.19。其溢洪能力不满足20年设

34、计、200年校核洪水标准,相应下泄流量为1.42m3/s 、2.25m3/s。彭家湾水库溢洪道存在以下问题:1、溢洪能力不满足20年设计、200年校核洪水标准。2、溢洪道陡槽段的侧墙垮塌,底板冲毁。3、溢洪道无消力池、排洪渠,出口尾水易掏刷坝脚,需建消力池和排洪渠,引洪水进入下游渠河。4、溢洪道堰前进口段无人行桥,既影响工程安全及渡汛管理,又给库区老百姓交通带来不便,需建人行桥。4.3.3 取水设施放水设施位于大坝左端,为浆砌条石卧涵管结构,卧管断面尺寸120cm 120 cm(宽高),卧管取水口高程429.40米,取水口径20 cm(共5孔),该取水设施输水涵管长25米,进口底板高程424.

35、50米(死水位),出口底高程424.38米,坡降1/200,设计取水流量0.05m3/s。取水设施为浆砌条石结构,输水涵管与坝体结合部位严重漏水,已不能正常使用,影响了整个工程正常运行。4.3.4 其他1、该水库无水位及雨量观测设备,缺乏位移、沉降、渗漏等必要的观测设施; 2、防洪抢险设施、设备缺乏,进库1.5公里道路还有0.5公里村道公路,路面极差,晴通雨阻,不利防洪抢险;3、无管理房。4.4 大坝维护与安全与监测彭家湾水库属于相如镇人民政府管理,由于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无库水位、雨量观测项目,没有沉陷、位移观测等项目,只能用肉眼观察大坝有无开裂、变形等现象。这显然不能满足水利工程科学管理

36、要求,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与配备观测设施,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4.5 运行情况综合评价综合本章所述,按规定合理高度运用,无水文测报,无通讯设备;大坝处于非完整运行状态;大坝无位移、沉降观测设施。根据彭家湾水库大坝运行、维护和监测水平等方面的现状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要求,彭家湾水库大坝运行管理综合评价为差。 5防洪标准复核5.1 流域概况5.1.1自然地理概况彭家湾水库地处四川盆地腹部丘陵区,位于嘉陵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溪河上游的相如镇彭家湾村境内,距蓬安县城5.5km。流域内属丘陵地貌,农耕地分布较广,尤为坡耕地分布最多,占流域内农耕地面积的48%以上;流域上游段生态植被较好、植被郁闭度一般在3

37、0%左右;流域下游段生态植被较差,一般都是郁闭度在25%以下的疏幼林地和天然草地,极少许灌木林地零星分布于该生态植被区内。流域主河谷呈现U型分布,地势南高北低,一般海拨高程在400m以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0.45km2,主河道长度0.35km,其加权平均比降为119.40。5.1.2气候特征该流域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区,由于受季风活动和四川盆地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流域及其四周形成了冬季无严寒少雨;春季多旱情;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洪涝频繁;秋季多绵雨和日照少;全年无霜期长等主要气候特征。据蓬安气象站实侧资料统计分析,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7.30C,极端最高气温达40.3C0(1972

38、年8月14日),极端最低气温4.7C0(1977年01月28日)。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达300天以上。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98.7mm。因受季风活动的影响,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尤为年内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春季降水占全年的1620%;夏季降水占全年的4349%;秋季降水占全年的2936%;冬季降水只占全年的34%。年降水量的65%左右多集中在610月,实测年最大降雨量达1394.8mm(1987年),年最小降雨量640mm(1973年)。5.2 基本资料的收集、复核5.2.1流域基础资料复核根据彭家湾水库坝址以上流域所在的区域,1/10000航测图量求得水库控制

39、流域面积为0.45平方公里,坝址以上主河床长度L=0.35公里,主河床平均比降119.40。5.2.2水位库容关系曲线根据营山县水电勘测设计室和彭家湾水库管理站2014年3月在水库区实地测绘的1/500库区地型图分层量算出其相关水位面积的数据资料,再用水位面积资料计算出水位库容。详见下表彭家湾水库水位库容关系曲线表 5-1水位(m)423424424.50425426427428429429.40430431库容(万m3)01.352.283.355.357.589.9513.1515.319.5037.75图5-1 彭家湾水库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图5.2.3 枢纽工程特征彭家湾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

40、、开敞式宽顶堰溢洪道和放水设施三部分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1米,坝顶高程431.50米,坝顶宽3.0米;溢洪道堰顶净宽3.5米,堰顶高程429.40米,正常蓄水位429.40米,相应正常库容13.15万m3。5.3 设计洪水推求5.3.1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根据彭家湾水库本次核查资料,该库总库容为19.03万m3,按照部颁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该水库为小(二)型工程,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洪水标准为:设计重现期为20年,校核重现期为200年。本次洪水复核采用重现期20年,校核洪水重现期2

41、00年,消能防冲按重现期10年.并考虑在低于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5.3.2设计暴雨彭家湾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及邻近无实测径流洪水资料可供分析利用,且该水库的集水面积较小(F=0.45km2),其洪水集流时间很短,故本次计算推荐查2006年版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及暴雨统计参数图集(以下简称手册)推荐的水科院推理公式法,用相关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成果见表5-2。彭家湾水库各设计年不同历时的设计暴雨量成果表 表5-2历时(h)(mm)CVCS/CVHtp(mm)P=0.5%P=5%P=10%1/616.00.373.538.127.3624140.00.403.5

42、101.271.261.2670.00.473.5202.3135.1113.424100.50.523.5317.58204.02169.855.3.3洪峰流量推算采用手册中推理公式Q0.278F推求设计洪峰流量。推理公式中有关参数确定如下:1、流域特征值参数采用核实的集水面积F=0.45km2;坝址断面以上主河床长度L=0.35km,主河床平均坡降i=119.40。2、汇流参数m值本流域地处盆地丘陵区,暴雨历时较短,强度集中,开垦度较大,洪峰涨落较快。依据手册,流域特征系数,当=130,m=0.400.204;当=30300,m=0.0920.636。经计算,0.86,m=0.388。3、

43、产流参数值本流域相对高差较小,地势较平缓,属于盆地丘陵区,依据手册:=4.8F-0.19,Cv=0.18,Cs=3.5Cv。4、暴雨参数S、n暴雨衰减指数n分历时确定:t=624h,t=16h,t=1/61h,5、单位汇流时间0计算公式:6、校核计算公式:经计算值与原值较为接近,说明参数取值正确,计算过程无误,成果可以采用,具体计算见下表。表5-3 彭家湾水库设计洪峰流量计算表(推理公式法) 表5-3P(%)H24nspQPm0.5317.580.454101.28.7710.23123.430.3885204.020.45371.207.4290.25515.480.38810169.850.4686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