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写景抒情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372569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写景抒情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写景抒情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写景抒情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写景抒情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写景抒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中渡晚眺韦庄魏王堤畔草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妖气欲昏唐社稷,夕阳空照汉山川。千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家寄杜陵归不得,一回回首一潸然。【注】魏王堤: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河堤,贞观中赐魏王李泰,名魏王堤。为当时一大胜景。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韦庄的家乡。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曾经繁华一时的魏王堤,如今堤畔绿草如烟,胜景不再,表达昔盛今衰之叹。B落日的余晖洒满山川,但一个“空”字,营造了凄凉落寞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感慨。C“千重”“万缕”,景象繁盛,“碧”“红”,色彩鲜艳,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D尾联写

2、诗人船到中流,离家越来越远,眼见家乡在自己面前慢慢消失,不禁潸然泪下。2有人说,韦庄诗中不乏“大我之悲”,亦有“小我之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久雨王安石煤炱著天无寸空,白沫上岸吹鱼龙。羲和推车出不得,河伯欲取山为宫。城门昼开眠百贾,饥孙得糟夜哺翁。老人惯事少所怪,看屋箕踞歌南风。【注】羲和: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河伯:古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南风:古代乐曲名,借指帝王之歌,用以颂扬明君惠政爱民或施惠于民。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总领全诗,其中“雨”字点明写作对象,“久”字点明雨下的时间之长。B首联下句正常语序应是“鱼龙吹白沫上岸”,写的

3、是河水因雨大而冲上堤岸。C颈联写商人白昼睡觉不经商,意在与夜里百姓饥饿对比,表达对贫苦百姓的同情。D借老人歌唱南风曲,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帝王应该积极地救助百姓。4诗歌前两联是怎样描写久雨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匡山【注】李白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依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注】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市)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B颔联中诗人描写了一

4、幅极具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读后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C颈联中诗人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美好的景致。D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有所不同。6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满江红【南宋】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猿臂故将军:

5、指李广。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侯。榆塞:指边关、边塞。7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甲雕戈”句写出了词人当年在军中披坚执锐、雄姿英发的形象。B“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突出了拟写檄文之快,可见词人才思敏捷。C“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诗句,意在表达对艰苦环境的慨叹。D“有谁怜”句以李广自况,写自己虽一心想抗金却不被任用的悲愤。8下阕“且教儿诵花间集”句为词人故作旷达之语。根据相关诗歌知识推断,以下各组诗句最不可能选自花间集的一项是()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C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D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

6、,完成下面小题。龙潭夜坐王守仁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注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夜坐”落笔,花香扑鼻而不知其所自,溪流声因茅屋的阻隔也听不见了。B明月当空,诗人常常踏着月光,在龙潭附近夜游,表现了诗人志不得伸的苦闷之情。C四周一片幽静,唯有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发出鸣叫声,衬托出诗人月夜游赏

7、的孤独。D诗人踏着“草露”,迎着“松风”,不怕打湿草鞋,任凭风吹衣飘,一派轻松快慰。10尾联两句一面说“临流欲写猗兰意”,一面又说“江北江南无限情”,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这首词当是陆游客居四川时期的作品。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从居住环境写起,“茅檐”“蓬窗”表明寓所的简陋,暗示客居的萧条

8、。B“常”点出鹃啼的频繁,啼声分外清晰与刺耳衬托出莺燕间的无声、月夜的静寂。C词人“孤梦”被“惊残”,“催成清泪”,可见鹃啼成了心理重负,深感无可奈何。D本词借物寓情,以环境的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以啼声引发人生的感慨,结构谨密。12词中说鹃啼“不堪听”,白居易琵琶行中则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鹏啼血猿哀鸣”,同是鹃啼引发的情感,两者之间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渡青草湖(南朝陈)阴铿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注:青草湖:在湖南岳阳,北连洞庭湖。

9、桃花:桃源县在沅水附近。杜若:香草名。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的句子。茅山:在江苏句容县,相传汉代有茅氏三兄弟在此修道成仙。巫峡:有巫山神女的传说。逗:停止。讵:犹“岂”。诗经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一苇”指小船,“杭”即“航”。13这首作品的体裁与下面哪首作品完全相同?()A王之涣的凉州词B左思的咏史C柳永的八声甘州D杜甫的登高14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洞庭”一联点明时令,勾勒出湖水浩渺的全景。B“沅水”一联诉诸视觉与嗅觉,写出湘沅二水飘逸出尘的神韵。C“带天”一联,写出湖面上巨浪滔天、浮光跃金的壮美。D“行舟”一联借远处的扁舟与倦渡的飞鸟,展现出湖面的辽阔。

10、15作者擅长以景传情,抒写丰富的情感。请具体结合作品,对此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注】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B颔联“弯弓”与“插羽”形象表现了战

11、争的残酷,也照应了首联的内容。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17作者是如何表现将士们的英雄形象和献身精神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石州慢贺铸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注】能改斋漫录记,贺铸

12、眷恋一女,久别后,女寄诗曰:“独倚危阑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贺铸遂作此词。龙沙:塞外沙漠之地。18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篇写关外的初春景色,“薄雨”“斜照”表现出初春的暖意融融,一个“收”字,精当巧妙地描绘出日暮天晴之景。B上片“长亭”两句写长亭边柳色微黄,诗人就先折柳一枝送给远行之人,此处与“客舍青青柳色新”所传达的意蕴相似,都体现了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C下片开始四句,紧承上阕,结尾回顾临别情事,记忆犹新,“别”前着一“轻”字,写出了词人对当初分别的不在意,也蕴含着如今的追悔莫及。D下阕词人以“共有几许新愁”设问,却问而不答,

13、转写芭蕉、丁香等眼前景物,寓情于景,意蕴悠长。19请赏析“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三句的妙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注】陈与义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注】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待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恨醉迟”写出诗人愁绪之深。B颈联对仗工整,明写季节变化,暗含国破家亡,自己却年老体衰,不能有所作为之意。C尾联以景结情,“白

14、竹篱”为眼前所见之实景,“湖海阔”为内心联想而来的虚景。D本诗感慨悲壮,其中蕴含的深沉的忧国伤已之意,与杜甫春望有异曲同工之处。21本诗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鹊山陈师道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注】陈师道:元符三年任棣州教授。此诗作于棣州任上,时年42岁。济泺:济水和泺水。青徐:指青州和徐州,徐州是诗人的家乡。虞力:虞舜教化之力。禹谟:大禹的规划。谟,即谋划。医卢:扁鹊家在卢国,所以被称为卢医,这里代指名医。鹊山即因扁鹊而得名。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15、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喜出望外地发现“今年不用扶”,然而在喜悦背后,包含了诗人难以言喻的辛酸。B领联隐含“望远”“指点”两个动作,既符合登高远眺的实际,又含蓄点明要表达的情意。C尾联诗人笔墨由景物回到自身,思绪从远古回到现实,笔锋陡转,气氛骤变,兴致陡增。D这首诗质朴工稳,沉郁顿挫,在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上与杜甫的登高多有相似之处。23黄庭坚评价陈师道作诗“十度欲言九度休”,请从“言”与“休”的角度,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禅定寺阁宋之问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16、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梵宇”就是“佛寺”,首联写禅定寺阁高耸入云、俯瞰八方的气势。B“开襟”,写诗人登阁劳累,坐下休息时顿感心胸开阔的那种感觉。C颈联写诗人远远望见青山之外的函谷关和夕阳下的昆明池,带有想象。D尾联写诗人想起了离开已有一定时间的洛阳,“柳”这一意象有离别之意。25谈一谈首联“出”字、颔联“拂”字的妙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2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

17、,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B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环境的喜爱之情。D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27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潜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写景手法的相同点和意境的不同点。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

18、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2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笔,境界不凡,又与后文相呼应。B“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运用设问,询问友人,表达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C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既描写杭州繁华夜景,又抒发了内心情感。D此词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以细节描写取胜,有层次地表现出感情的波澜,以美的意象带给人极高的艺术享受。29请赏析“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30请简要分析本词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对雨【注】杜甫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西戎甥舅礼,未敢背恩私。【注】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年)秋,时杜甫将从梓州前往阆州。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漫天大雨,又写诗人江边独立,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中的“巴”,是地区名,指的是四川东部、重庆一带。C颈联的“防秋”,指西北游牧部落常趁秋高马肥时南侵,需加强警卫。D尾联是说吐蕃一定会念及甥舅之礼,不会背叛大唐的恩情。32分析概括诗歌所表现的诗人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惜红衣姜夔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

20、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箪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注】淳熙十四年丁未,诗人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甘碧:香甜鲜碧的瓜果。墙头唤酒:化用杜甫诗“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写杜甫在佳客来访时,向邻家借酒,一唤邻家就把酒从墙头递过来。三十六陂:言水乡湖塘之多,也是荷花生长的环境。3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

21、正确的一项是()A“墙头唤酒”句,借用杜甫诗句,但又反用其意,写自己客居他乡,无人造访,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冷清。B本词用字精练,生动传神,如“换”字写词人感到时光飞快,“半”字写荷花已凋零大半, “虹梁”使用比喻,具有诗情画意。C“维舟”两句远望,“可惜”两句感叹,“问甚时”两句遥想,字里行间希望与无奈交织,流露出矛盾的感情。D本词结构曲折精微,开头描写生活细节,中间交代时序变迁,层层暗示寂寞之情,结尾时才倾吐出怀人相思的期盼之苦。34此词为姜夔自度曲,“红衣”即荷花,请结合全词(包括小序)分析“红衣”在词中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 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

22、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次年上元节写下此词。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灾,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3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杭州上元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B“更无一点尘随马”,与前人“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句,都点明了“尘”与“马”的关系。“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清润。C“寂寞山城人老也”是过渡句,使情调陡转。“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密州民生凋敝

23、,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箫鼓乐曲。D“火冷灯稀霜露下”,这里的“霜露”与前文“霜”的表达效果一样,也是强调月光的皎洁,同时还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36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苏轼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注本诗是苏轼的一首下元诗。下元,又称“下元节”“下元日”,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这一天,与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同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黄楼,为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率领民众治水成功后所建。匹素:白色丝绢。

24、为问:借问、请问。使君;苏轼自指。3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下元日天气晴好的特点,渲染出诗人和朋友一同赏月的良好氛围。B颔联虚实结合,将诗人所见的高山、白云、湖水等实景与美好想象结合起来。C颈联“未成”“已约”对举,极写行程急促,流露出诗人观月时自由快乐的心情。D尾联向席间诸位好友发问,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我”这个太守。38本诗的颔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与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都写月,其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冬 夜陆 游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糁不盈杯。云迷野渡一声雁,雪暗山村千树

25、梅。宴坐何妨面庵壁,长吟且复画炉灰。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回。注:北斗七星中,第五至七颗星,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它常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节。宋代陆佃解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3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表明自己家风良好,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不会改变高洁志节,有君子固穷的操守。B“云迷野渡”“雪暗山村”景物描写低沉压抑,营造了一种凄迷荒寒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孤寒寂寥的心情。C颈联写冬夜闲坐、面庵壁、长吟、画炉灰等行为,充分表现出诗人长夜寂寥、无所事事

26、的状态。D尾联除了写身处寒冬的诗人对春天的盼望,也抒发了诗人想要扶大厦、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豪情壮志。40本诗与王湾次北固山下都写到岁暮腊残、冬春交替,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秋朱梅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4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秋风渐起时,倍觉塞下景色荒凉,淡薄的秋景凄清、悲凉,惹人忧伤。B“淅淅”作响的“金风”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的“西风”一样,都描绘了一种清凉净洁的意境。C二十多年边疆苦寒

27、,不觉鬓发已白,犹不能回归,词人对困境的描写意蕴丰富。D夏城戍守的将士,是否像我一样有满腔愁怀?共情的思乡愁绪让人更觉伤感。42朱梅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明朝第一任庆王,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身份特殊,他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夏城屯戍客”有何不同?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参考答案:1D2“大我之悲”:忧国伤时,如“妖气欲昏唐社稷”点出社会动荡,国运堪忧;“夕阳”也象征着落寞的唐王朝。“小我之叹”:羁旅之愁,如“有客伤时独扣舷”表达独居异乡的寂寞;家园之思,如“家寄杜陵归不得”表达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眼见家乡在自己面前慢慢消失

28、”错误,无中生有,诗中并未提及家乡就在诗人眼前。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大我之悲”:“魏王堤畔草如烟”写了曾经繁华一时的魏王堤,如今堤畔绿草如烟,胜景不再,表达昔盛今衰之叹;“妖气欲昏唐社稷”写妖气迷惑了唐王朝,社会动荡,国运堪忧;“夕阳空照汉山川”中的“夕阳”也象征着落寞的唐王朝。“小我之叹”:“有客伤时独扣舷”写有客人伤心独自一人拍打船舷,独居异乡的寂寞,表达了羁旅之愁;“家寄杜陵归不得,一回回首一潸然”写了诗人有家回不去,不禁潸然泪下,表达对故园的思念之情。3C4纯用侧面描写。借天空、河水、羲和、河伯来写雨之久,无一字正面写雨,却处处表现雨下得久。运用比喻

29、、夸张的修辞。以“煤炱”喻乌云,写天色浓黑,下雨之广。“无寸空”以夸张手法极写雨久。运用想象。想象羲和难以出行、河伯想把高山作为自己宫殿,来表现雨之久。运用典故。以“羲和”的典故写太阳出不来,以此表现天阴雨大。【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对比”错,颈联写商人白昼睡觉不经商和夜里百姓饥饿难耐都是侧面来写雨“久”的特点,并非将二者进行对比。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久雨”是指下得很长时间的雨。前两联没有直接描写和表现“久雨”。从描写角度看,首联“煤炱著天无寸空,白沫上岸吹鱼龙”描写乌云因雨大而布满天空,河水因雨大而冲上堤岸;颔联“羲和推车出不得,河伯欲

30、取山为宫”写羲和难以出行,河伯想把高山作为自己宫殿。通过描写天空、河水、羲和、河伯的状态来侧面表现雨下得久。从修辞手法看,“煤炱著天无寸空”一句,“煤炱”本指凝聚的烟尘,煤灰,此处比喻乌云,突出天色浓黑,运用比喻修辞;“无寸空”形容乌云布满天空,语带夸张,从侧面表现雨之久。颔联“羲和推车出不得”写羲和难以出行,结合注释“羲和: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可知,这是运用典故,写太阳不能出来,侧面表现天阴雨大。从表现手法看,颔联“羲和推车出不得,河伯欲取山为宫”就着眼前久雨的状态进行想象,想象着羲和难以出行、河伯想把高山作为自己宫殿,唤起读者的丰富想象力,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从侧面表现下雨之广,下雨时间

31、之长。5C6示例一:同意。匡山优美的风景和闲适的生活让诗人无比留恋,表现出诗人的隐逸情怀;诗人想把自己的文才武艺奉献给清明的时代,体现出诗人入世的志向。因此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示例二:不同意。虽然匡山风景优美,生活闲适,但作者已无心留恋,决心离开匡山施展抱负,在隐逸和入世之间作出了选择。写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是为了衬托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入世的决心。因此这首诗没有表现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以静衬动”分析错误,此处是以猿啼的声音以及洗钵的动作来衬托此地的宁静,应为以动衬静,写出山中生活的宁静闲适。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

32、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如果同意:首联“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天色初晓,作者走出门外远望匡山,只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画,山色斑斓,不禁心情舒畅。近处,藤蔓从树上垂下,随风摇曳,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令人心旷神怡。颔联“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这一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颈联“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读书读累了,作者常倚树休息,没看云卷云舒,聆听猿啼阵阵。有时候还会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出来清洗钵盂,他们洗钵的那个池塘曾有白鹤飞来,如今却不知飞到那里去了。短短几句诗,描绘

33、出匡山的美好景致,也表达出作者对这里所怀有的深沉感情。最后两句描绘出一幅匡山虽美、无心留恋、决心奉献文才武艺的雄心壮志图。匡山虽美,我却要离开了。不是我不喜爱这里的美景,而是我已经决心走出大山,凭自己的文武才艺,开创一番伟大事业。此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匡山的自然美景,雄奇、秀丽、清幽,可见其对家乡的深情与依恋。尾联则抒发了他欲为大唐盛世奉献出文才武艺的宏伟抱负。因此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如认为此诗中作者并无此矛盾,可以分析毕竟身处大唐盛世,男儿志在四方,立志报国,所以最终“无心恋清境”,离开家乡,“已将书剑许明时”,展现出作者入世的决心。7C8C【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

34、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C“意在表达对艰苦环境的慨叹”错。“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抒发了词人征战沙场的豪情。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体裁的能力。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出自唐代温庭筠的酒泉子花映柳条,温庭筠是花间词派词人。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百无聊赖,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出自酒泉子其二唐末宋初张泌,张泌是花间词派词人,词风香软缠绵,符合花间派的特点。C“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唐代杜甫的登楼这首诗。意思是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

35、,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与花间词派的“艳丽香软的词风”不符。D“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出自唐代诗词名家毛文锡的西溪子,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故选C。9C10“临流欲写猗兰意”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而“江北江南无限情”则抒发了对江北江南壮丽风光的热爱;作者虽然感慨生不逢时,欲借猗兰操来抒发心中的烦忧,但当他面对大江南北的壮丽山河,又使他抑郁的心情豁然开朗。【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衬托出诗人月夜游赏的孤独”说法错误,这里,诗人意在表现月夜的孤寂空廓,但

36、不从寂静无声上用力,而是特意地写了声响,以反衬周围环境的空旷幽邃,达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使自然界充满生命的意趣。并不是衬托出诗人月夜游赏的孤独。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由注释可知,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临流欲写猗兰意”抒发了因被贬官而失意、生不逢时的感慨。由“江北江南无限情”可知,诗人虽政治失意,却很潇洒豁达,抒发了对江北江南壮丽风光的热爱。结合着注释“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可知诗人欲借猗兰操来抒发心中的烦忧,可是“江北江南”的壮丽山河又使他生出“无限情”,心情豁然开朗。虽然感叹生不逢时,却依然很

37、积极。11B12本诗表达了诗人因为杜鹃鸣叫引起的思乡之情;白诗表达了诗人因为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意象情感、结构的能力。B.“啼声分外清晰与刺耳衬托出莺燕间的无声、月夜的静寂”错误,由“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可知,应该是“莺燕无声”反衬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鹏啼血猿哀鸣”写诗人在谪居之处早晚听不到其它的乐声,听到的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这些声音都使人思绪万千,愁眉不展。诗人通过谪居之地偏僻,环境简陋,表达了诗人因为被贬引起的忧愁愤懑、痛苦无奈。本诗中,“

38、故山犹自不堪听”写诗人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词人客居他乡,听到杜鹃的哀鸣,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更引发了思乡的愁绪。13B14C15诗人描写青草湖春水潋滟、水势浩大的全景;又调动联想、想象,写沅水、湘流,写桃花、杜若,令人想到陶渊明与屈原等,又写茅山、巫峡的神话传说,使景物既有富有美感,又带有神奇的魅力。表现出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流露出欣喜之情。另一方面,诗人又以湖面的浩渺辽阔,引发世路艰险、难以测度的人生感慨。结尾的反问句式也强化了忧虑情绪的表达。【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体裁的能力。从体裁上讲,古诗分为古体

39、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本诗根据字数可知是“五言诗”。A.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七言绝句。B.左思的咏史是五言诗。C.柳永的八声甘州是词。D.杜甫的登高是七言律诗。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写出湖面上巨浪滔天”错误,“带天”一联着力描绘的是洞庭的碧波浩渺,而不是“巨浪滔天”。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在开端两句即点明渡湖季节,以“满”字和“平”字勾勒出湖泊春水潋滟的全景。“沅水”以下四句不仅

40、描写洞庭湖的水势,更糅入了与之相关的动人传说,使得诗的意蕴更加丰富,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沅水是湖南西部的一条江流,入洞庭,桃源县在其左岸。“桃花色”三字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因此“杜若香”使人想起蛾皇、女英溺于湘水的传说及屈原笔下的湘君、湘夫人;山有华阳洞,相传汉代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此得道成仙;而巫峡则留有巫山神女的传说。因此此四句诗不仅写出自然风物,更使诗歌具有了一种迷奇神幻的色彩。表现出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流露出欣喜之情。“带天”四句写洞庭湖的幽远之景:一叶扁舟,数只飞鸟,飞鸟越湖力怯,栖息在高高的桅杆之上,烟波浩渺的湖面,宽不可测,遥不可及,相形之

41、下,大者愈见其大,小者愈见其小。于是诗人很自然地发出因旅途劳顿、世途艰险的感慨:“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这首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交错,色调明快,笔墨酣畅。16C17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敌。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解析】1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C“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错,“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

42、解,望风而逃。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所以这两句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侧面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首联“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较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表现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这是用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来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颔联“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43、”,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中间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只用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将士们神勇无比、英勇矫健。尾联“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结合注释可知“独有霍嫖姚”是运用典故表明,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秦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18B19这三句写诗人远望所见暮霭烟云横空、弥漫于长河水边,几只大雁从天空飞过,大地上春风融化了塞外积雪的景象,以“烟霭、天空、大雁、东风、积雪”等这些意象营造了旷远阔大的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别后孤独之感。【解析】18本题考查学

44、生鉴赏诗词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诗人就先折柳一枝送给远行之人”说法错误。此句不是写诗人折柳送别远行人,此时诗人与友人已经分别两地。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意思是:春天河水漫漫流淌烟霭漫空,映带着远天的几点归来的鸿雁,广阔的荒塞上春雪完全消融。作者借景抒情,“烟横”三句描写塞外的自然景象,词人远望暮霭烟云横空,弥漫于长河水际,几点归鸦映带其间,春风融化了塞外积雪,更具象地展现出北国早春的荒野和苍茫,词人羁宦飘泊的寂寞感潜蕴于景中。20C21对比。将燕子与海棠进行对比,燕子经受不住风雨的打击,海棠却经雨不谢。比喻。燕子喻趋

45、炎附势、苟且偷安之人,海棠喻志趣高洁、气节高尚之人。借景抒情。二月风雨,连绵不断,燕子弱不禁风,海棠却经雨不谢。通过此景,寄寓诗人对失节者的厌恶和对守节者的肯定。【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以景结情”错,本诗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湖海阔为内心联想而来的虚景”错,“湖海阔”既指眼前景物,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故选C。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理解颔联的意思,“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这两句意思是“归巢的燕子瑟缩着毛羽,连夜寒雨使它们畏怯难飞。庭下的海棠却经雨不谢,仍然争芳吐艳待我老夫吟诗”。宋人本就有以莺燕比喻趋炎附势、苟且偷安的小人的习惯,这里的燕子也是既为实指,又含有比喻朝廷宵小之意。诗人以此表现了诗人对投降派的憎恶和谴责,以“海棠傲立”表现了对气节高尚者的崇敬和称颂,海棠喻志趣高洁、气节高尚之人。这二句,诗人是将自己的感情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之中,考生可以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分析,通过写景,寄寓诗人对“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