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浅谈文学审美鉴赏] .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338779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浅谈文学审美鉴赏]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如何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浅谈文学审美鉴赏]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浅谈文学审美鉴赏]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浅谈文学审美鉴赏] .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浅谈文学审美鉴赏 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道:“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特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在“7-9”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说道:“ 观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观赏品位 和审美情趣。” 这充分说明,中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文学审美鉴赏素养的培

2、育,把学问传授、实力培育、审美鉴赏三者有机融合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所谓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认知、感悟、理解、品尝和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机能的活动而形成的审美过程。由于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具有美悦作用,所以通过文学鉴赏教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大千世界的形象相识,而且可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同时,还可以极大的提高审美实力。构成了素养教化必不行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审美鉴赏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艺术鉴赏,它有自己别出心裁的特征 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美启真”,求知与求美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的学问传授不应当脱离生动形象的各种文

3、体、形象、画面,不能抽象为几个干巴巴的“学问点”、“概念群”。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审美鉴赏具有直觉性的特征。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件美的事物出现在你眼前时,我们突然感到眼前一亮,毫不犹豫,就脱口而出,赞美:“啊,真美!”这种“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美的感受,就是美感直觉性的生动详细的体现。语文教材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来构成人、事、景、物,反映社会生活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语言交际进行的。因此,在文学鉴赏审美教学中首先重视语言的教学和教学的语言。 一方面,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借助语言文字,干脆感受课文的美。 鲁彦的听潮喜闻乐见,是一篇美丽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化的好素材。作

4、品呈现了海潮涨落的风采,讴歌了大海的美,表现了作者主动向上的情怀。且看下面一段文字: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顺;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这是海边落潮景致的绝唱。审美主体感知眼前海水涨落时的文字后,能够马上从声音、色调和形态各个方面感受到落潮时的诗情画意,雅静而清丽、充溢柔情的美丽境界,体会到其曲径通幽,意境高远的特征。 特殊是对于那些精粹的美文美诗,尤其要多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来接受美和鉴赏美,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审美境界。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读李白经下邳汜桥怀

5、张子房一诗的体验时写道:“经常高声朗读。朗读时心情是激昂的,仿佛满腔热血都沸腾起来了,特殊读到最终唯见碧流水四句,调子就震颤起来,胸襟也开阔起来了,仿佛自己心中也有无限的豪情胜慨,大有低回往复、恋恋不舍之意。” 如上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用沉凝、悲壮的语调有表情的朗读,随着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学生的思想感情早已和作者的感情融会在一起了,师生共同沉醉在缅怀周总理的情感海洋中,收到了以情动人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老师讲究语言的艺术,发挥语言的直观作用,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分析课文,无论是描摹,还是评价,尽量做到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例如在教三峡一文时,这样讲:三峡的风光是那么壮美美妙,奇妙多

6、娇,但当时三峡两岸的劳动人民为什么那么愁苦哀怨呢?因为封建社会的三峡未经整治,水流急,河滩险,暗礁多,江湾杂,无情的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只船只与生命。虽当“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也要舍命冒险而下。千百年来,数不清的船工和滩工因劳累、饥饿而惨死在这三峡的航线上。那凄凉的猿鸣,总是很自然的引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忆和对生者的担忧,因而“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段生动形象,情理相生的教学语言使学生理解了三峡的昨天和今日,感受到了作者的感情。 其次,重视形象教学 ,把一个个的“学问点”、“概念群”揉化在生动的形象中,鲜活的画面中,让学生在文学审美鉴赏中接受智育,才可能终生难忘。 例如,教学辛弃疾词

7、作西江月时对“明月别枝惊鹊,轻风半夜鸣蝉”这一名句,假如孤立的讲“明月别枝”采纳了“拟人化”的手法这个学问点,学生可能一时记住了,印象却不会很深。假如把这个整体画面中的有关“动静结合”美,“声情并茂”美点出,再引导学生进入那月色皎洁、清风缓缓的美丽境界,领会那江南夏夜的迷人与活力。这时,再细细吟咏“明月别枝”中“别”字的意韵,效果、印象会大不相同。 二“以美引善”,求善与求美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教化性历来为人们重视,它要借助优秀作品陶冶年轻一代的情感,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完善他们美的人格,并进一步相识社会,了解人生。但在实际的“文以载道”、“文以传道”的教化过程中,往往呈现僵化、片面化

8、的现象。学生可以出口成章的背诵孔孟佳篇,但对于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或许会不屑一顾;他们无不知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濡子牛”的诗句,但鲁迅先生根植于中国大地,酷爱苦难的中华民族,也 有一般人向美向善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很难化为他们的动力;他们会从众多的选择答案中精确无误的推断出背影的主题思想,但对于每天得到的最深最真挚的父母之爱,却那样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是羁绊和樊笼避开这一现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语文教学中的“美善”统一。即把谆谆告诫的作品主题思想有机溶化到谆谆教导的艺术鉴赏分析中,通过艺术美的熏陶去实施“哲理美”、“道德美”的教化。 杨朔的荔枝蜜是散文鉴赏的名篇,一句“蜜蜂是渺小的,

9、蜜蜂又是宏大的”的名言,隐藏着“奉献”与“索取”的思索,“平凡”与“宏大”的辨证关系。如何让学生深化感受这一道理,平面的、机械的传授明显令青少年生厌,而通过对散文意境美的描绘,尤其是引导学生沿着作者匠心独运的抒情线索:“厌蜂-新奇观蜂-叹蜂-敬蜂”,去领会其中的情感跌宕、艺术节奏,这个哲理就会在美的氛围中提升、凸现,在青少年无邪的心灵中涵养孕育,留下“美善结合”的深刻印象。 当然,文学作品中的美妙和善的东西更多的是隐含于作品的深层之中的,这就须要老师对作品进行深化透彻的分析,将那点点滴滴的“善”如春风般渗入学生心田。 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写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用“蹒跚”一词来描写他的体态,教学

10、中假如仅从语义的角度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对“蹒跚”就恒久停留在“走路摇摆不定的样子”这样浅层次的理解上。实际在这里作者用这样一个词不仅写出了老境颓唐半生惨淡的父亲对儿子厚重的爱,也表现了儿子对父亲一生坎坷、困顿的怜悯及未能尽孝敬之责的愧疚:父亲蹒跚的背影远去了,去得沉重,去得拖沓,而在那蹒跚的背影中包含着作者多少挥之不去的苍凉和悲切啊!这种情感是内在的困难的,并非每个初读的人都能感悟出来,因而离不开谆谆教导和启发。三“以美怡情”,在愉悦中求美。 语文教学应当是全部教学活动中最生动、最形象也最富于激情的。实践证明,中学生对语文课的“文学鉴赏型”教法有深厚的爱好,而且偏爱抒情文学作品。这样,给语文教

11、学中的鉴赏美育供应了丰厚的土壤、潜力。语文鉴赏离不开师生双方的情感投入、沟通、共鸣。所以,上课时留心营造一种愉悦动人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己在教学内容的文学鉴赏愉悦中去求知、求美、求善,从而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的文学审美鉴赏素养。 例如,特级老师于漪在教春一课时,首先组织学生齐诵王安石和杜甫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等诗篇,并且饱含深情地讲了一大段描摹春色、赞美春天的导语。一开场就奠定了激情的基调,立刻把学生带入了观赏春色美景的特定情感氛围中,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美丽的曲调能创建愉悦的氛围,能把学生带进特别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创建条件。 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要求体会诗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爱国激情,细心 选择古筝曲。该曲首先美丽抒情,节奏舒缓,继而铿锵有力,心情激扬,如高山流水,一泻千里,与诗的意境非常相当。学生也边读边听,心情随乐曲而改变,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的北方,和诗人陆游一起驰骋沙场,为国效力。挚热、深厚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竟慷慨激扬的吟咏“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总之,“以美启真”、“以美引善”、“以美怡情”是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文本优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义不容辞的培育学生的文学审美鉴赏素养,努力完成素养教化中的“审美教化”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