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安庆怀宁)_如何培养影视鉴赏能力.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273011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安庆怀宁)_如何培养影视鉴赏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安庆怀宁)_如何培养影视鉴赏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安庆怀宁)_如何培养影视鉴赏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安庆怀宁)_如何培养影视鉴赏能力.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安庆怀宁)_如何培养影视鉴赏能力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实力(安庆怀宁)3月20日文学观赏是一种审美的相识活动。我知道,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把握、艺术创建的。读者与作家的审美相识过程恰好成反方向,作家是从生活到作品,读者是从作品到生活。正所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现文者披文以入情”(陆机文赋)。青年学生由于阅历浅,学问又有限,对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缺乏相识,因而如何培育学生的文学鉴赏实力是一个特别紧迫而又特别现实的重要课题。以下笔者谈两点粗浅的看法,权作引玉之砖,以就教于大家。 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 1991年(

2、三南)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中有这样一句:“人开心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其中的“这种内心情感”,究竟是阐释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还是阐释为“审美情感”?很多学生对此捉摸不定,最终还是错误地理解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究其缘由是没有理解“这种内心情感”其实是一种审美情感。也就是说,很多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总是把文学等同于生活,混淆了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对生活的艺术的真实反映。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孙犁的荷花淀等那样充溢诗情画意的篇什,当然能引起人们的美的愉悦,而那些描写丑的东西的作品,经过作家的审美评价,也

3、同样能引起人们的美感。这是文学观赏与日常生活的欣赏的区分所在。生活中丑的事物经常不能引起人的宠爱和美感,而进入文学中的丑的事物却能让人产生愉悦感。这是因为,作家经过特别的反映方式来处理生活中丑的事物。如曹禺先生的雷雨中的周朴园,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程度”的人。在私生活领域,他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在社会生活领域,他是一个狠毒、残忍、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和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在这样一个令人厌恶、令人恶心的人物身上,作者倾注了自己的审美情感,集中笔墨多角度淋漓尽致地呈现周朴园那丑恶、肮脏的灵魂。 再如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

4、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学校里的古代语言老师,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与世隔绝,不与外界接触;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未存过的东西,对四周所发生的一切,都抱着怀疑的看法;他还要把别人装在套子里,拖住前进的生活步伐。他思想麻木、僵化;行为鬼祟、虚伪。作者正是通过这个因循守旧、畏首畏尾、胆怯变革、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典型的奴才性格,充分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在崩溃与瓦解前的垂死挣扎。 总之,文学作品描绘丑的事物,并不会产生犹如人们在生活视察中引起的那种痛恶感,因为在天下的艺术家手中,正假如戈理所说:“一切都可以成为追求美的工具,假如听命于美服务的崇高志向的话”。丑的事物,经过作家审美志向的反射,在同美

5、的对比中,作为美的对立面被评价时,它也就变成了具有艺术美的事物,也就是说,审美情感并不等同于生活情感。 表层意蕴和深层意蕴 文学观赏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通过读、看、听,从文艺作品的形式到内容的详细感受阶段是观赏的感性阶段,而文学观赏的理性阶段则是观赏者依据自己的政治观点、思想感情、生活阅历、艺术素养,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对观赏对象加以比照比较、分析鉴别的阶段。青年学生在新闻记者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停留在文学低沉的感性阶段。也就是说,他们仅仅能够理解作品字面意思,即表层意蕴,而对于作品的深层意蕴,即字面底下所含蕴的意味,则把握不住,因而也就不能领悟作

6、品作包含的独特审美意蕴。观赏文学作品,首先要进入作品所描写的艺术境界,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发生情感沟通,从而对作品获得较为全面的感受,而青年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如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叙写了菊花、山气、夕阳、飞鸟等具有诗情画意的景物,表达了作者从这些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这是这首诗的表层意蕴。若要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审美特质,尚须联系作者的生活经验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归田园居、桃花源记等。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描绘美妙的田园景物和对归隐生活的酷爱,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安静开心的心情,另一方面表现他蔑视居恶污秽的现实,不愿奔波于龊龌的官场的清高思想。这就是在理解诗表层意蕴的基础上领悟和把握诗的深层意蕴。 我们知道,作家总是在肯定的世界观、艺术观及其审美指导下相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读者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的特别性来感受、体验、说明和理解作品的。青年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依据自身的特点,分清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在理解作品表层意蕴的基础上挖掘和把握深层意蕴,我想,随年龄的增大,阅历的丰富、学问的增长,他们的文学鉴赏实力确定会日有所进的。 (载1995年第4期高校图书情报学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