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左右》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38472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左右》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左右》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左右》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左右》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认识左右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表 演等有趣的活动,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左右”位置 的相对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语言描述“左右”物体的位置, 准确确定“左右”。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 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应用数学知 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 趣,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渗透“事 物之间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准确确定“左右”。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2、教法:谈话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交流探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橡皮等文具。教学流程:、游戏导入(体验身边的左与右)小朋友们,你们好!大家喜欢猜谜语吗?那你们要不要猜一 个?师: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学生猜出谜底(手)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 手一一这两只手我们平时都怎样称呼它们呢?(左手,右手)现 在请大家准备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动手的游戏,叫“我说你 做”师说口令:伸左手,伸右手,用右手摸左耳朵,用左手摸右 耳朵,用右手拍右肩膀,用左手拍左肩膀,用右手拍左腿,用左 手拍左腿。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做错了,

3、为什么?师:对,因为他们左右分不清才做错了,那我们今天就一起 来探究如何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设计思考:让学生从自身的左和右来理解左和右的位置关 系,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二、自主探究1 .认识右师:大家有信心学好今天的新课吗?有信心的同学请伸出你 的右手。师:谁能说一说,你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情?2 .认识左谁来说一说你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师:同学们,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本领可大了。谁来说说在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合作做事情的例子?(写字、 吃饭、骑车、系鞋带等等)请大家在我们的身体上找一找还有哪些这样的这样的一对好 朋友呢?然后再摸一摸(耳朵、眼睛、腮、眉毛、鼻孔、肩膀、

4、腿、 脚等)。指名回答。3 .理解左边、右边(1)最左和最右(出示“摆一摆,说一说情境图课件。)请看大屏幕师:同学们,请你们拿出文具,照样子摆出这幅图。师巡视 指导。现在请大家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几样文具?铅笔在什么位置? 书本在什么位置?文具盒呢?Xx同学说文具盒在右边,大家说他说得准确吗?师:同样一件物品,可以说它在左边,也可以说它在右边, 这就是说左右是相对的(板书),不是一成不变的。4 .从左数、从右数下面你能根据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告诉我,从左数橡皮是第几 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那老师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一块橡皮从左边数是第2,从右边数就是第4 了呢?(强调并板书:方向不同,位置也不同。)

5、5 .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下面我们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可是有点难度的哦,请大家努力思考,你一定能解决!请看,尺子 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有一位同学说了,尺子的左边有橡皮, 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你们同意吗? xx有不同意见,让我们听听 xx怎么说吧(尺子的左边有橡皮,还有)。老师想让大家根据自己摆的图找东西,愿不愿意?看谁最先 找到!好,请听题:它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什 么呢?(尺子)强调:左和右是相对的,方向不相同的时候,位 置也不相同。(设计思考:通过对:最左和最右;从左数、从右数;左边 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这样有梯度的讲解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左 右位置关系。)三、课堂练习1 .说

6、一说,摆一摆。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水果图片,一个人说一个人摆。2 .联系实际,运用提高。(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1页的第3题):师:淘气 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 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你看到了几辆车?树林后藏了 几辆车?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2)看书填空。(3)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小朋友,上楼梯应靠哪 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问大家: 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 走道当楼梯,(1)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 为下楼梯。(2)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

7、楼后又顺势下楼, 男孩下楼后又上楼。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 做走路的人为准。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 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 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3 .想一想,说一说。(出示、想一想,说一说课件)好,休息结束,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相邻的 同学是谁,你的左边有几名同学,右边有几名同学,然后在同桌 之间说一说。指名汇报交流。4 .说一说,做一做。现在老师要让你们自己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我说 你做”,(出示说一说,做一做课件)读出游戏方法和规那么。师:看看我们班的哪些同学有勇气

8、到前面来完成“我说你做” 的游戏?找四名学生到前面做游戏,其他同学做裁判。(设计思考:通过精彩激烈的游戏练习,既巩固了对新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5 .想一想,试一试。师:刚才的游戏大家玩得开心吗?你们平时在开心的时候会 做出什么动作?(举手喊“耶),那就让我们都伸出右手一起喊 “耶”,大家看看老师的手伸对了吗?(对)为什么?(方向相 反,左右也相反)老师转身示范。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方向相反、左右相反的情况, 机灵狗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他被难住了,让我们一起帮帮他 吧!出示p67第6题想一想,试一试情境图课件,让学生讨论思考: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找6名学生到前面

9、演示,得出结论(是)。出示“我该走哪边呢”课件那么请大家认真想一想在上楼梯的时候该走哪边呢?让学生走一走试一试,得出结论。总结:方向不一样,位置也不一样,我们在行路时要把自己 当做走路的人去判断左右的位置,要遵守交通规那么,靠右边行走, 注意交通平安,能不能做到?四、总结(看一下表)哎呀,时间过得真快,今天这节课已经接近尾 声了。这节课过的开心吗?学习了这节课,你能准确判断出左右 了吗?在生活中学会判断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的帮助。亲爱 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伸出右手说“再见”。板书设计:左和右是相对的方向不同,位置也不同作业设计:回家后和爸妈一起做“指五官”的游戏,看看自 己是不是真的能分清左

10、右了。教学反思:位置这节课根据新课程”以学生的开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组 活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前后左 右的空间位置关系。下面是我对位置的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 有意识地表达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 学活动。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 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 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 与开展

11、。二、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 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新 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 的实践性特点。在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口令和 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 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 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 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 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心理学的研究也说明:只有学生的 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无疑会对 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