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318537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驾驭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情感、看法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建交通工具的才智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驾驭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具打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

2、,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小时约行1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可以写成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一般列车每小时行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千米时,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

3、,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变更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问:你能发觉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三、巩固新知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练习八第8、9题四、课堂总结今日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个人修改 速度时间路程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

4、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依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洁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学打算:主题图。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接着出示条件: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其次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究竟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索,然后小组探讨,如何解答?二、探究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

5、关系1、学生思索: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方法?2、小组沟通,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3、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4、让学生依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相识,也

6、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关注速度。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依据情境解答。2、完成“试一试”第题。三个算式结合详细情境去体会、思索、沟通、汇报。3、完成“练一练”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觉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依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晰三者之间的关系。特殊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探讨,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学生小结四、总结谈话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1)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1)数学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1)-谁跑得快 教学内容 课本

7、第911页 教学目标 1、相识速度、时间与路程。 2、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知道其表示的含义。 3、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相识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知道其含义 2、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打算:同桌相互背诵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介绍。 小象、小牛和小熊是好挚友,但是他们时常为谁跑得最快的问题而争辩不休,有一天,他们确定进行一场竞赛。 (出示) 小象:4分钟 252米 小牛:3分钟 252米 小熊:4分钟 216米 2、提问:你们收集到

8、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 小象跑了252米,小牛也跑了252米,小熊跑了216米。 小象跑了4分钟,小牛跑了3分钟,小熊也跑了4分钟。 师:我们把它们跑的距离叫做路程,4分钟、2分钟都叫做时间。 (板书):路程 时间 3、师:谁跑得最快?(板书课题) 师:细致视察这些数据,用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沟通,说说是你是怎么比的。 4、小组探讨沟通,集体反馈。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推理比较速度的快慢 1、沟通比较方法,学生汇报沟通。 (学生可能出现2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推理和求每分钟跑的米数。) (板书):推一推 (板书):算一算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算它们每分钟跑的路程?你来

9、说一说算式? (板书): 2524=63 2523=84 2164=54 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算出了它们每分钟分别跑了63米、84米、54米。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推一推的方法,推算出:小牛跑得最快。也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出它们每分钟跑的路程。 (二)相识速度单位,读、写及含义 1、出示速度的定义。 我们把每分(每小时、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板书) 2、速度单位及其读法和写法 (1)分别说一说小象、小牛和小熊的速度。 (2)自学课本,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如何表示在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也就是如何表示速度呢? 问题:怎样读写速度? 问题:想一想,速度单位除了课本上介绍的,

10、还有吗?怎么写? 3、学生汇报。 4、结合三者的速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谁跑得快”。 5、小结:速度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用/分隔,/的左面是长度单位,右边是时间单位,合起来就是速度单位,表示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三) 跟进练习。 相识不同的速度,先读一读,再说一说每个速度的含义。(课本第10页) 三、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第9页) 1、(出示)双层火车3小时行了444千米,庞巴迪火车2小时行了332千米,这两辆火车哪辆的速度快? (1)学生独立完成 (2)沟通反馈。 提问:你们是怎样来求速度的?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小结:我们可以用:路程除以时间,来求速度。 2、完成课本第10页:算一算。

11、四、总结归纳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长 1、收集不同的速度。(网上、报刊)(读一读和书出其表示的含义) 2、师:同学们,下课后请你们到操场上,围着跑道走一圈,记录所用的时间,然后估算一下你步行的速度,填在书上第10页的做一做中。 检测练习:练习册P7 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谁跑得快) 怎样比? 1、推一推 2、算一算:每分钟(每秒、小时)跑的路程,就叫做速度。 路程时间 = 速度 速度单位:千米/时、千米/天 、米/秒 、 小象 252 4 = 63(米/分) 读作:六十三米每分 表示:小熊每分钟跑63米。 小牛 252 3 = 84(米/分) 读作:八十四米每分

12、 表示:小牛每分钟跑84米。 小熊 216 4 = 54(米/分) 读作:五十四米每分 表示:小熊每分钟跑54米。 课后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2)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2)数学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2)-求路程、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会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路程、时间的公式; 2、会利用路程公式计算路程; 3、会利用时间公式计算时间。 教学重点: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路程、时间的公式。 教学难点:会利用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敏捷解决问题。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打算: 1、上海与南京相距320千米,火车的速

13、度为80千米/时,从上海到南京乘火车须要几小时? 3、读一读下面的速度,说一说表示什么? 80千米/时 45米/分 二、新授 今日我们接着来学习“谁跑得快(二)”。 三、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媒体: (1)、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钟能跑多少路程?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怎么求?单位名称是什么? (2)、绵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须要多少时间?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怎么求?单位名称是什么? A、学生独立练习。 B、反馈:口述数量关系及算式。 C、小结: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2、填表P11: 路程376千米476米时间9秒2小时12

14、分速度340米/秒8米/秒60米/分 提示学生要搞清单位名称 (1)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留意单位)怎样算的?三个公式之间的转换 四、实际运用: 1、填表: 速度时间路程骑自行车9分1080米驾驶摩托车50米/秒500米人行走67米/分1小时 2、应用 (1)甲船4小时行驶80千米,乙船6小时行驶96千米,哪条船行的快?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 (3)一辆轿车在高速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辆公共汽车速度的4倍,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五、总结:今日你学到了那些学问? 检测练习:

15、练习册P8 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求路程、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课后反思: 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习导学案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上课班级四(3)、(4)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习课主备老师张华副备老师上课时间2022年12月11日星期四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洁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经验将详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进一步培育初步的概括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重点明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意义教具打算教法运用谈话法、情境教学法、讲解法、练习法学法指导练习法、视察比较

16、法、小组合作法基本环节老师授课过程(老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复习导入谁来说说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今日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学问解决一些生活中的详细问题,同学们有信念吗?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种量,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引导、总结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80页81页“练一练”第16题1.第1题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怎样比较谁行驶得快,就须要计算各自的速度,然后进行比较。学生首先要理解题意,再依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出结果,然后进行比较,最终同桌沟通。指导学生完成及全部沟通 引导释疑(合作

17、学习)2.第2题这也是一道比较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真正明确要看单位时间内谁行驶的多,谁的速度就快。3.第3题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学生已经了解了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让学生依据已知的条件求出未知的结果学生要仔细审题、细致思索,比较速度的大小须要看单位。依据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的结果。引导、讲解、归纳基本环节老师授课过程(老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拓展学习(深化探究)三拓展练习1.第4题: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题目中三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2.第5题:算一算,填一填:要求学生在表格中填写出详细的数。要求学生细致视察,仔细思索,独立完成,然后沟通。老师引导、讲解

18、,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当堂检测(学习诊断)四、当堂检测第6题这里支配的时间问题,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不是追求问题的困难程度,因此,老师不必对此增加难度。学生要细致审题,理解题意,独立思索完成,再与同学沟通。引导、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驾驭路程、时间与速度的亲密关系课堂小结(梳理归纳)五课堂小结通过详细的练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自己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得到了哪些收获。激励学生仔细思索、主动发言,使学生对所学学问进一步驾驭。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选用课时作业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习课123=4124=33X4=12教学反

19、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学问的驾驭水平 2、培育学生总结、归纳的实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力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情愿汇报你们组的沟通状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简单出错? 二、复习学问点 复习除法口算 1)干脆说

20、结果。 72080= 48060= 36090= 24030= 42070= 90030= 18020= 56080= 25050= 45090= 63070= 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 72290 35068 45570 57860 507802895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干脆写出得数 262= 555= 28040= 855= 6

21、4080= 813= 36090= 964= 786= 依据什么算出结果的?小结:商的改变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81651= 182683= 367218= 158448= 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假如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需比除数小。 2)敏捷试商法 同商比较 折半估商“5” 同头无除商“9”“8”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96页) 出示图表

22、,问: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7-98页1、5、6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改写和省略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改写和省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驾驭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培育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实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驾驭改写、省略的方法。 教学关键: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过程: 一、

23、改写: 1今日,我们全班进行一下信息的沟通。(分小组汇报) 要求:先说说你们收集的是哪方面的信息,是怎样得到的。 再每组选一条你们最喜爱的信息,介绍给大家。 其他同学,假如听到你感爱好的信息可以记录下来。 2刚才,同学们分组介绍了自己收集的信息。通过沟通我们对居住的北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来说说你记录了哪些信息?(学生实物投影展示) 3抓住学生用不同记录方式记录的信息,引导学生视察: (1)两位同学记录了相同方面的信息,看看一样吗? 例如: 北京每年因漏水奢侈水资源100000000立方米。 北京每年因漏水奢侈水资源1亿立方米。 北京自然气供应量超过1400000000立方米。 北京自然气供应

24、量超过14亿立方米。 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0000人,科技活动经费23000000000元。 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万人,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 (2)引导学生视察、比较,100000000、1亿两种记录形式你有什么发觉? 计数单位不同:个、亿。 数值相同:大小相等。 两种方法你喜爱哪种,为什么? 为了读、写、算时更便利,我们经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3)总结改写的方法: 1学生试着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改写。(汇报反馈) 2依据改写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样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换一个亿字。)还有什么问题? 二、省略: 1出示

25、:全市公交线路776条,年客运量约47亿人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约是47亿人次,可以是47亿多也可以不到47亿,是一个近似数。) 2小组合作(先把下面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总结你们小组的方法。) 全年订阅报纸1170000000份。 收寄函840000000份。 西城区大型商场年营业额达到9580000000元。 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98950000000元。 3汇报,沟通: 1170000000 12亿 (五入) 840000000 8亿(四舍) 958000000元 10亿元(进位) 198950000000元1990亿元(进位) 4小练:老师这儿有一组信息:

26、 2000年北京的铁路年运输乘客239000000人次。 2022年北京的铁路年运输乘客2510000000人次。 自己独立完成,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订正239000000人次2亿人次 2510000000人次3亿人次 师:都是2亿多,为什么一个是2亿,一个是3亿。 利用手中的数轴,小组合作说明这个问题: 01亿2亿3亿 汇报。 看图。 (4)小结方法:看千万位四舍五入。 三、总结: 今日我们一起探讨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乘法和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

27、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驾驭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实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重点难点】: 重点:娴熟地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口算下面各题。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老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练习。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选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1)探讨:笔算乘、除法应留意些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探讨沟通,再指名说一说。 计算乘

28、法时留意对位和进位。 计算除法时留意试商,余数必需比除数小。 (2)分析这几道题的错误缘由。 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3)把这几道题在自己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不计算,干脆写出下面两题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说一说计算的依据:积的改变规律和商的改变规律是怎样的? 5.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探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针对题中所求的问题分别说一说,再计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让

29、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二、实践应用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5、7、8题。 1.第4题。 (1)组织学生练习。 (2)在小组中沟通检查。 2.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3.第7题。 (1)不计算,干脆写出得数。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 4.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3004=75(元) 7512=900(元)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要依据题目要求,仔细细致地计算,算完后还可以运用估算进行验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5课时 单价、数

30、量和总价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4。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三者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初步培育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实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 难点: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数量关系,比如说购物时会有买了多少件商品、付了多少钱之类的问题。下面的问题你会解答吗?(引出?例4)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4。 点名口答,列式,板书: (1)803=240(元) (2)104=40(元)

31、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探究,相互探讨、沟通。 3.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学生总结的共同点,然后说明单价、数量、总价。板书如下: 每件商品的价钱 单价 买了多少 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 总价 4.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想一想,议一议。老师总结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5.巩固练习: 教材出示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同学们现在知道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你能举例说明吗? 小组内分别举例说明,组长和其他的组员进行评判。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1)小组内说一说。 (2)选代表汇报。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九”第3题。 提出一个己知单价和

32、数量,求总价的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相互沟通。 (3)老师巡察。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线段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线段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2、使学生相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实力。 4、培育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 具: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相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

33、什么特点? 2、相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相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后汇报。 名称图形联系区分线段射线直线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多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相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相识吗? 什么叫

34、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探讨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老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态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依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究竟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 P36“做一做”1、2 2、P39、2、 四、课堂小结 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探讨了直线、射线和角(

35、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五、课后作业:P40、8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敏捷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改变的规律正确娴熟地计算。 2、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改变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正确娴熟地计算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学问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情愿汇报你们组的沟通状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

36、,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简单出错? 二、复习学问点 1、复习口算 干脆说结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35068 45570 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 72012 31572 40818 20929 3、复习积的改变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干脆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

37、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依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 249647= 432548= 327684= 2)24527 = 53048= 50950= 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38、 练习二十一4-8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数学教案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5课时 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页第4题、第114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驾驭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依据统计数据正确绘制统计图。 2.进一步学习依据统计图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培育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对条形统计图进行信息分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我们发觉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今日我们来复习关于统计的有关学问。 二、复习回顾 1.在本册教材中

39、,我们学习了用哪一种统计图进行统计?(条形统计图) 2.我们一般怎样画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索,组内沟通。 老师小结:(1)依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安排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依据数据大小的详细状况,确定一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数量的多少。 (4)依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注数量。 3.画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留意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老师强调:(1)同一条线上所画的间隔必需保持一样,直条的宽窄必需相同。 (2)一个长度单位表示数量的多少要依据详细状况而定。 4.我们怎样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洁的分析? 学生独立思索,组内沟通,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 (1)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同桌间相互沟通。 (2)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第(1)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老师指名汇报,并要求说说做题的方法,集体沟通并订正。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组织学生探讨、沟通 ,提出问题并解答。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4页第12题。 (1)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