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317357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7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内容 分数除以整数(例1、例2) 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详细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阅历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驾驭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独立思索、合作沟通,形成计算技能。 教学重难点 1、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2、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修改看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去过)你去买了一些什么东西呢?你有没有过相同的东西买几件的时候?能不能举个例?(指名让学生举例并

2、用算式表示求该例的总价) 二、新知探究: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视察图意,指名口答图意和应当怎样列式。 2、上面的问题能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独立思索,口答问题和列式) 3、100g=?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变更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视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 巩固加深对意义的理解)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 活动把这张纸的4/5平均

3、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要求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沟通: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觉了什么规律?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2、汇报学习结果: 活动1 学生甲,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1/5,就是2/5;用算式表示是:4/52=(42)/5=2/5 学生乙,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5的1/2,就是4/51/2;用算式表示是:4/51/2=4/10=2/5; 学生丙,我发觉了计算4/52时,可以用分子42作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丁,我发觉分数除以整数可能转化成乘法

4、来计算,也就是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活动2: 学生甲,4要平均分成3份,不能干脆分,我先找出4和3的最小公倍数12,把4分成12份,再把12份平均分成3份,算式可以用4/53表示,4不能够被3整除,这道题我不知道怎样计算; 学生乙,我的分法与前面的同学相同,不同的是:我在计算4/53时,我把4/53转化成4/51/3来计算,因为,把4/5平均分成3份,就是求4/5的1/3是多少。 探讨: 1、从折纸试验和计算来看,你发觉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2、整数可以为0吗? 小结并板书: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与提高 3、把3/5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5、;什么数乘6等于3/20? 4、假如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1/a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个详细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四、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 例1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重多少g?例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1003=300g1/103=3/10g 的几分之几? 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子重多少g? 4/52=(42)/5=2/5 4/52=4/51/2=2/5 3003=100g3/103=1/10g 假如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300g水果糖,100g装1盒,可以装几盒? 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00100=3(盒

6、)3/101/10=3(盒) 4/53=4/51/3=4/15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诸暨市草塔镇南屏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一个数除以分数(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画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快速地计算分数除法。 3、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实力。 教学重难点 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修改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5/610 3/53 15/1620 40/3926 (说一说,你在计算中如何尽量避开错误的产生?在计算中要留意什么?) 2、成功路长

7、1000米,东东走完全程用了20分钟,东东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独立解答并且说明解题依据) 3、2/3小时有()个1/3小时,1小时有()个1/3小时。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3:小明2/3小时走了2km,小红5/12小时走了5/6 km,谁走得快些? 师:已知什么? 生:已知小明和小红各自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 师:问题求什么? 生:求谁走的快些。 师:求谁走得快些?就是比较什么? 生:就是比较谁的速度快。 师:你能依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生:22/3 5/65/12 2、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师:2/3里有几个1/3?2/3小时走了2 km,能不能求出

8、1/3小时走多少千米? 生:2/3里有2个1/3,求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用 2 km2,也就是2km1/2; 师:2 km2得到的1km,有什么详细的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 生:略 师:1小时里有几个1/3小时,能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了吗? 生:21/23=23/2=3 km。 指导学生视察:22/3=21/23=23/2=3 ( 提示:视察22/3=23/2这一步) 师:这儿把除法转化成什么运算来计算?除以2/3=? 生:把除法转化为法来计算,除以2/3等于以3/2。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有语言叙述、用字母表示等都行,只要是正确的都确定学生的结论)

9、师:请你视察上面和算式,怎样把除法转化成为乘法来进行计算?你能说出转化的要点吗? 生:1、被除数没有改变;2、除号变乘号;3、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3、学生独立计算5/65/12 订正并板书: 4、让学生依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检验后作答。 三、巩固与提高: 1、3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的后两个小题。 (做完1题后,让学生把每个算式完整地读一遍,然后再完成第2题,其次题要求学生要写出计算过程。) 2、练习八第2题的后4个小题。 (在学生完成此题时,老师指导好思维慢的学生先算出乘法算式的积,再找出两题之间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1、今日我们共同探讨了什么学问? 2、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今日的

10、主要内容吗? 3、你认为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应当从哪些方面尽量避开错误的产生? 五、作业练习:练习八第3、4题。(第3题在学生做完题后,引导学生将题中的4/5改成小数,用小数除法加以验证。) 反思 诸暨市草塔镇南屏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分数除法算理的基础上,正确娴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的学问,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修改看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学问练习: 1、计算: 2/132 8/94 3/103 5/115 22/232 3/102 23/2426 17/2151 8/97 13/154 (学生独立计

11、算,老师巡察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通过计算下面的题,请你想一想,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H这个数的倒数. 二 深化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比较它们的计算方法. 5/6+2/3 5/6-2/3 5/62/3 5/62/3 2、 (让学生计算后分组探讨:你发觉了什么规律?请你把你发觉的规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听。) 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如下板书: 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三、解决问题: 练习八第7至8题。 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

12、。 第8题学生解答时提示学生须要先统一单位。 小结三道题的共同特点:都是求一个量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量,都用除法计算。 四、作业练习: 1、33页第5、9题。 2、 一个商店用塑料袋包装120千克水果糖.假如每袋装1/4千克,这些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 诸暨市草塔镇南屏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例4,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正确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运用学过的学问,解答两步计算的较简洁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1、两三步式题的正确计算。 2、培育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修改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

13、数,等于( )。 2、口算: 3/53 3/72 2/51/5 1/42/3 1/23 33/5 1/3+1/2 61/3 3、标明下面各题的运算依次: 7202+50(25+47) 117812(84+5)5 4、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假如每朵花用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新|课|标|第|一|网 二、引入新课: 在上面第三个问题的后面增加“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多少朵花?”(增加问题后就成为例4)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怎样求还剩多少朵花? 3、学生列式: 4、师:请同学们视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 生:除法和减法。 师: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算依次

14、是怎样的? 生:略。 师:从以上分析请你推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适用于分数吗? 生:通过分析例4的题意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和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师巡察指导并作订正。 82/3-4=83/2-4=12-4=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6、思索:在计算中,应当留意什么? 三、 要求:让学生说一说,上面的题目的运算依次各是什么,然后进行计算。 本练习的教学支配:学生先独立计算前两列的四个小题,然后沟通各自的算法,对比分步计算的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一次性约分这两种不同的解法,哪一种更简便些?激励学生以后在计算中可以依据题目的特点敏捷选用恰当的方法进

15、行计算;然后再让学生计算第三列的两个小题,此两小题由学生找出运算依次之后独立计算,老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计算中是如何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的?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1、老爷爷每天跑几圈? 2、半圈用哪个数来表示? 3、照这个速度,怎样理解? 4、要求老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时间,要先求出什么? 5、现在你能解答了吗,能解答的自己写出解答过程,不能解答的请教老师。 6、指名口答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 1、说一说,今日学习了什么新学问?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觉吗?有什么想要告知老师和同学的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课后作业:练习九第1

16、-4题。 第1题:读题后思索,你准备怎样来计算这几道题?(多找几个学生来说自己心里的想法,找寻出最好的解题策略后再让学生进行计算。) 第2题:提问6楼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层楼的高度? (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只有5层楼的高度) 第3、4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反思 诸暨市草塔镇南屏小学电子教案 编写者 杨情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的计算及相应问题解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驾驭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计算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运算式题,提高分数四则运算的实力。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能运用分数的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7、修改看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推断正误: 、3/55=5/35( ) 、4分米的1/5等于5分米的1/4。( ) 、两数相除,商肯定大于被除数。( ) 2、 学生计算后订正时,着重评讲第5小题至第7小题的解法,第5、6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写出计算过程前是怎样想的,即0.375和0.6是怎样处理的?第7小题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运用乘法安排律进行计算。新-课-标-第-一-网 3、 订正时让学生说明解题依据。第四小题目可以在等号两边先乘以4再乘2/3,也可以一次同乘4与2/3的积。 二、深化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一根绳子剪去3米正好是1/3,这根绳子原来的长度是多少米?(

18、 ) A 1 B 9 C 3 、与124/5相等的式子是:( ) A、1254 B、1245 C、120.4 2、 (此题中的60瓦是没有用的条件,可能会影响少数学生的正确列式,这里在学生审题之后指名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列式中不须要这个条件。) 3、 (让学生先计算,再比较你有什么发觉?引导学生弄清晰:其缘由是2/3、3/4的倒数与1/2的积正好是1。也就是除以2/3、3/4再乘上1/2,实际效果相当于除以或乘上1。) 三、自主练习: 1、 2、 四、思维训练: 1、一根绳子每次剪去它的1/2,一共剪了4次,最终下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2、用汽车运一堆货物,每天运这堆货物的四分

19、之一,几天可以运完?每天运这堆货物的七分之二,几天可以运完? 反思 诸暨市草塔镇南屏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使学生学会驾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娴熟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实力目标: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修改看法 教学过程 1、出示复习题: 依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

20、,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让学生视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 =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 =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

2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依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依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45 =小明的体重) 2、解决其次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宠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其次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沟通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爸爸的体重715 =小明的体重 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千克。 715 =35

22、=35715 =75 算术解: 35715 =75(千克) 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练习 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终再进行解答。其次题留意引导学生发觉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依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假如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 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反思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23、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练习课: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40页练习十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除法计算娴熟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2、能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修改看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第5题。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察,发觉问题刚好订正; (2)选取几道计算题,让学生上台演板。 (3)集体评价。 (4)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专项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2倍,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1.5倍,女生有多少人? (3

24、)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12 ,女生有多少人? (4)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23 ,女生有多少人? 过程要求: 依次出示题目,学生依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通过沟通,使学生明白这类问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 老师结合板书帮助分析。 一个数几几 =详细量 单位“1”的量几几 =详细量 单位“1”的量=详细量几几 2、即时练习。 学校田径队有女队员20人,是男队员人数的45 ,男队员有多少人? 过程要求: (1)学生尝试用除法解答。 (2)引导提问:45 把什么看作单位“1”? 如何求单位“1”的量? 详细量是多少,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

25、练习十第69题。 1、第6题: 35 把什么看作单位“1”? 求每月开支多少元,就是求什么? 列式计算。 2、第7题: 45 把什么看作单位“1”? 单位“1”的量已知吗?用什么方法解答? 求出的单位“1”是什么时候的产量?求全年产量应当怎么办? 3、第8题: 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你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解答比较简洁? 4、第9题: 仔细审题,弄清题意;这里的16 、13 、12 都是以什么数看作单位“1”? 说一说你的解答思路。再计算,把结果填在表上。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反思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8课时 编写者 杨情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26、 教学内容 稍困难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驾驭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驾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困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娴熟地解答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修改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8 ,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

27、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假如单位“1”的详细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就可以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干脆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58 是什么意思?应当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依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58 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14 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28、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依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组人数+美术组比航模组多的人数=美术组人数 (4)依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14 =25 (1+14 )=25 =2554 =20 三、小结 1、今日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日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索起来比较便利。) 2、用方程解答稍困难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29、反思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9课时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比和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驾驭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实力目标:引导学生加强学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驾驭的学问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理解比的意义 修改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 教学比的意义。 (1

30、)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22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当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

31、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老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推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拖拉机45分耕了2公

32、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足球竞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 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探讨概括学问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3 2=32=3/2 前项比号后项 比值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A、视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被除数),后项相当于什么?(除数)比值

33、相当于什么?(商)。 B、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是0,所以比的 后项也不能是0) C、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2)比与分数的关系。 A、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a) 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例如1510,可写成 ,读作15比10。 结合上面的讲解,板书下表: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

34、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1.课本练习十一的第3题。 2.补充:求出比值。 0.3750.875 0.25 0.75 2.63.9 反思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0课时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通过视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驾驭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特性质把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 实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育学生视察、类比的实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驾驭化简比的方法,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修改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

35、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举例:68=(62)(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 = 二、新授 1、揣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依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假如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揣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X|k |b| 1 . c|o |m 2、验证揣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讨探讨

36、。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1、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2、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 1510 0.752 (2)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 (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需是最简的) (3)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示学生其次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

37、,短的那条为“宽”) 四、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反思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1课时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驾驭按比例安排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学问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实力目标:培育学生运用学问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实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驾驭按比例安排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安排应用题。 修改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

38、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安排的合理,往往须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根据肯定的比来进行安排。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安排。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安排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安排的?(安排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安排。)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

39、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浓缩液的体积:500 1/5 =100(ml) 水的体积: 500 4/5 =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 (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 14 (6)学生试做: 练习: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补充练习 (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根据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安排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根据什么进行安排?(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安排,即按474548来安排。) (3)依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