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人口数量与环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303236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教案:《人口数量与环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地理教案:《人口数量与环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教案:《人口数量与环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教案:《人口数量与环境》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地理教案:人口数量与环境教学设计其次节人口数量与环境教案 其次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1.了解人口数量的改变的缘由。 2.了解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以及人口数量改变对环境的影响。 3.正确对待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数量改变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课时 一人口数量的改变 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诞生率和死亡率的改变; 人口的机械增长:由人口迁移引起。 学生活动如何正确理解“从全球范围来看,迁移对世界人口数量的改变并不产生影响,确定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仅仅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二环境对人口数量改变的影响 老师讲解并描述生育率的概念 分析比较诞生率和生育率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分的概念。联系在于生育

2、率是诞生率的基础,一般状况下生育率水平高,诞生率水平也高;区分在于生育率表现的是新诞生人口与育龄妇女的关系(育龄妇女一般指年龄在1549岁的妇女),而诞生率表现的是新诞生人口与全体人口的关系。 (一)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 学生探讨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 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的影响方面。任何地区生育率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化程度以及婚姻制度、生育意愿、生育政策、避孕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可以认为是微乎其微的。 学生活动我国城市和乡村的生育观 老师讲解并描述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有肯定的内在联系。因为在死亡率,特殊是婴

3、幼儿死亡率较高的状况下,生育率往往也比较高。人们之所以情愿多生孩子,主要是为了保证家庭后继有人。这种由于婴幼儿死亡率高而诱发的补偿性高生育率现象,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社会中普遍存在。因此,假如说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有影响的话,那也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所施加的间接作用。 (二)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 学生探讨环境对残废率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死亡率水平的主要因素,经济条件、政治因素、职业结构、受教化程度,特殊是医疗卫生事业等对死亡率改变有很大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也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这种作用往往比较直观。 1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 气候、水、土壤等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

4、学生活动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残废率的影响(大的自然灾难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风暴等所造成的受灾地区死亡人数上升) 2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 环境污染是造成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缘由之一。 学生活动目前环境污染对残废率的影响 三人口数量改变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人口数量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老师讲解并描述 在原始社会,尽管人类的生存主要依靠于大自然,但由于人口数量很少,加之生活地域狭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小。 农业出现以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比以前大大增加,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对环境的影响也在加大。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水平前所未有的发展,客观上人类比以往具备了更大的改造自然环境的实力;

5、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主观上形成了对自然环境有更大改造的要求。 2人口数量增多对环境的作用 学生活动当前人口数量的增多对环境的影响 老师小结 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带来的压力是其对环境产生的最基本影响。 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活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生产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3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人口数量是否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 老师小结人口增长无疑对环境恶化

6、有肯定的作用;至于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干脆的还是间接的,也很难下定论;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呈现正相关。人口增长对环境有影响,但就环境污染的缘由而言,人口增长只能算其中之一。 学生活动课本(人教版中学地理选修第一册,2022年6月第1版)第9页“活动” 三种说法,均不正确。第一种说法是把环境污染主要归因于人口数量增长,这种说法明显不正确。其次种说法是把环境与人口数量关系“机械化”了,虽然环境污染与人口数量增长存在着肯定的联系,但不能认为“只要人口数量增长了,环境就必定更加恶化”。第三种说法的核心是忽视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作用,同时对先进技术的作用也片面理解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当然有利于环境的

7、改善和爱护,但技术能不能完全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先进的技术能不能被驾驭,并利用到改善环境中,这些都是问题。 1.2人口数量与环境一人口数量的改变二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一)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二)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1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2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三人口数量改变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人口数量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人口数量增多对环境的作用 4.11人口数量与环境 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口数量与环境 复习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以及生育率的含义 人口数量改变的缘由 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表现 人口数量改变对环境的影响表现 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学问要点 一

8、、人口数量的改变: 1.人口增长方式: (1)人口的自然增长-指人口诞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变动。 (2)人口的机械增长-指人口的迁移引起的变动。 2.数量改变缘由: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改变,主要的缘由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机械增长。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事实上,人口迁移仅影响局部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动。 二、环境对人口数量改变的影响: 1.环境的含义: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属于自然环境;政策、经济、交通、科技、教化等属于社会环境。 2.影响途径:环境主要是通过影响人的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生育率是指在肯定时期内诞生人数与育龄妇女(指1

9、5岁到49岁妇女)数之比,它确定诞生率的大小;诞生率是指诞生人数与全体人口之间的比率。) 高二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口与环境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把人口与环境放在第一单元讲解并描述。 在初中地理和中学一年级地理必修课中,已涉及到一些人口与环境方面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主要侧重于感性相识或现象。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探讨了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这虽与以前所学的学问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其内容的理论性更强一些,专题学

10、问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人口与环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素养与环境及人口迁移与环境,这三个内容反映了人口与环境的内在关系。本单元共有6课:讲人口再生产内容的有1课;讲人口数量与环境内容的有2课;讲人口素养与环境内容的有1课;讲人口迁移与环境内容的有2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探讨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在第1课首先支配讲解并描述人口再生产内容。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规律,是人口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所驾驭的人口学学问,比起初中地理的计算人口增长率等内容,将深化一大步。同时也为正确理解和相识人口与环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打下良

11、好的基础。第2课支配讲人口数量与环境内容,教材从环境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制约作用,及人口数量改变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第3课讲环境人口容量,这部分内容事实上反映的是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制约,通过这一课的讲解并描述,会使学生对为什么我国要实行限制人口增长有进一步的相识。第4课讲人口素养与环境内容,主要从影响人口身体素养的环境因素和科学文化素养对环境的影响这两方面,探讨了人口素养与环境的关系。本课讲解并描述的重点在其次部分,通过对人口科学文化素养与环境关系的探讨,使学生相识科学文化素养对环境质量有着重大影响。第5课讲人口迁移与环境内容,主要分析了影响人口迁移的环境因素,并从社会发

12、展史的角度探讨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第6课简洁分析了我国人口迁移的一些基本状况,重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淌人口问题。 一 网上课堂 本讲主要内容:本讲讲解并描述第一单元第一节 1了解人口再生产的四种类型及特征,人口再生产的转变规律及动力,人口再生产类型在世界上的地区差异。 2能用相关图表说明人口再生产类型和特征,分析其成因,分析预料其转变趋势。(二)学习指导 2 教材分析: 在教学中肯定要清晰人口发展和人口再生产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以免有错误的理解。 人口发展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的改变、人口素养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变更。 人口数量的改变包括人口肯定数量的改变

13、及人口增长速度的改变,而由诞生率、死亡率及二者所确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速度),正是人口再生产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恶劣,人口死亡率很高,人口数量增殖非常缓慢。这一时期,人口数量增长是人口发展的主要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人口数量越来越大;但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生育率的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又趋于下降。这说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有着很大的改变。 人口素养反映的是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力,这里的客观世界,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人口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口的身体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1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素养逐步提高。在现代社会中,人口素养越来越成为人口发展的主要方面。 人口结构主要可分为:自然结构,即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社会和经济结构,包括人口的婚姻、家庭、民族,职业,教化等结构;地域结构,主要指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结构的变更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结构也发生名深刻的改变。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是人口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只是粗线条地进行了介绍,目的是使学生能对人口转变的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还应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有所相识。 第一,关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划分。教材中已指出,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由人

15、口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确定的。从数量上看,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诞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人口再生产类型实际最终取决于诞生率和死亡率。 尽管在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划分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人们对下面两点的看法却是完全相同的:(1)都承认客观上存在着某些人口再生产类型;(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沿着肯定方向演化的。 其次,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为什么从死亡率的下降起先?教材在描述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时,虽然没有特殊强调,但已说明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起先的。从人口发展的历史来看,各个阶段死亡率始终低于诞生率(当然这并不解除某些年份或时期死亡率超过诞生率),要不然人口也不会从原始社

16、会很少的数量,发展到今日约60亿人口。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性缘由,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靠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养分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殊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都是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干脆的,这也正是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起先的基本缘由。 有关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教材中只是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各大洲的角度进行了讲解并描述,此部分内容让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再深化。需留意两个问题。 第一,正如教材中已指出的,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

17、经济、文化及环境条件等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例如,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型”就有很大差别,其诞生率、死亡率有很大差异。(表1,3) 其次,发达国家的经济发达,但死亡率病并不极低,因为其年龄结构中老龄化严峻,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而分年龄死亡水平仍小于发展中国家.(表1,2) 3学问要点: 11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人口再生产的地区分布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一)人口再生产的定义: 人口内部的这种老一代接连死亡,新一代不断诞生,世代更替的过程。 先哲箴言: 一代人过去了,另一代人接踵而至,世界亘古长存。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影响因

18、素: 人口诞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 1原始型: 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原始社会的渔猎时代) 特征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诞生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凹凸) 缘由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主要依靠自然食物来维持生存,抵挡疾病和自然灾难的实力极低, 举例: 欧洲古代尼安德特人的平均寿命28岁 2传统型: 时代农业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特征高死亡率、高诞生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凹凸) 缘由农业的出现带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手工劳动为基础)举例:历代封建王朝初期的兴盛与末期的衰落 3过渡型: 时代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 特征高诞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凹

19、凸高) 缘由产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其次次生产力大发展。,产业革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养分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举例: 工业技术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促进(西医)举例: 工业文明带来的经济改变与文化观念改变 4现代型: 时代二十世纪五十年头以来(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 特征低诞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低高) 缘由特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 (一)发达国家: 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负增长。 1.旧大陆发达国家(欧)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 2.

20、新大陆发达国家(美澳)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 旧大陆发达国家(欧亚)人口受社会竞争与工业文化影响较深;新大陆发达国家(美澳)外来人口较多。 (二)发展中国家: 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 1.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2.亚洲拉美提倡安排生育,已接近现代型,但差别较大。 非洲落后、生育期早;亚洲拉美经济发展较快。 4重点与难点: 1能用相关图表说明人口再生产类型和特征,分析预料其转变趋势。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差异。 3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有不同的人口发展政策,如中国现阶段“安排生育”政策. 二、网上训练 单项选择题: 1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 A诞生率 B死亡率

21、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2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与肯定阶段的( ) A 人口诞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 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D人口自然增长率 3关于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世界总体人口再生产已处于现代型阶段 B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具有同步性 C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D人口再生产的类型转变过程与文化及环境无关 4下列地区或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处于“过渡型”时期的是( ) A美国.加拿大B澳大利亚.新西兰 C 韩国.新加坡D巴布新几内亚.埃及 5.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 人口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 B人口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C人口诞生率

22、比发达国家低 D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低 (二) 综合题 依据下表数据,完成相关内容 年份 诞生率 死亡率 年份 诞生率死亡率 19493.602.0019752.300.73 19523.701.7019781.830.63 19573.401.0819801.820.63 19623.701.0019852.100.68 19653.790.9519902.100.67 19703.340.7619951,.710.66 (1)中国目前人口诞生率已_,死亡率也_,自然增长率也_, 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型. (2)你对中国人口的现状及前景有和相识? 答案: (一) 选择:1 B 2 C

23、3 C 4 D 5 A (二)综合 (1)降至较低水平 接近某些发达国家 很低(降低至较低水平) 现代型 (2)中国人口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基数大、增长快,主要是增长的高峰效应和基数大所致,再过几十年,这种状况将会大大变更,基本处于低诞生,低死亡和低增长的阶段那时中国人口虽多但基本稳定,但要借助安排生育政策来加快这一过程,实践证明国策正确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高二地理教案:人口素养与环境教学设计 第4讲支配讲人口素养与环境内容 一 网上课堂 (一)本讲主要内容及考查要点:本讲讲解并描述第一单元第四节人口素养与环境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

24、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了解,初步学会用运动发展的观点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及深刻的缘由。 (二)学习指导: 1学问结构: 2教材分析: 一、本课讲人口素养与环境。教材首先分析了影响人口身体素养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环境污染。其次,介绍了人口科学文化素养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科学文化素养不同的人口所可能产生的不同环境后果。 人口素养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应当不生疏。在以前的地理和思想品德等教材中,这一概念已出现过。人口素养主要反映了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力,这里的客观世界,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详细来看,人口素养应包括三方面内容:身体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人口

25、素养的这三方面内容既相互依靠和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和相互制约,各自反映了人口素养的不同侧面,共同构成人口素养的整体。本课主要探讨人口素养与环境的关系。 二、关于影响人口身体素养的环境因素。首先,正如教材中已经讲明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学问、宗教伦理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养的主要因素。假如说早期人类的身体素养还较多地依靠于自然环境的话,那么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日,人口的身体素养就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这也正是为什么自然条件差不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人口素养却会有较大差别的真正缘由。其次,我们在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当代人口身体素养的影响时,还应留意自然环境因素对身体素

26、养的作用,决不能因为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身体素养的主要影响,而忽视自然环境的作用。 教材从地理的角度动身,分析了自然环境对人口身体素养的作用。对这一内容的探讨,又分别从原生环境(主要指地形、气温、降水,土壤等自然因素)和次生环境(主要指受人类影响的环境)两方面绽开。教材主要通过例子来说明问题,以加深他们对自然环境因素与身体素养关系的理解。 对于次生环境因素影响身体素养,教材主要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讲了环境污染对人口身体素养的危害。 物理性的环境污染,主要指放射性污染、微波辐射和噪声污染等。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源,主要是原子能企业。医用和工农业用放射性废弃物处理不当,或核武器爆炸产物及原子能企业

27、的事故等。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通过空气、水体、土壤、食品等作用于人体,对体形成损害或干脆造成死亡。环境中的微波辐射和噪声污染,则主要是现代交通和电业发展造成的,特殊是以交通和工业噪声为主的城市噪声污染,目前已发展到特别严峻的程度。噪声不仅对人的听力产生危害,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也有肯定的影响。所以说,噪声污染是当前城市的一大公害。 化学性的环境污染,主要指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燃料燃烧排放的有害气体,工业生产中的废液等污染物及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污染等。化学污染物是环境中对人口身体危害最严峻的污染物。有害物质往往通过呼吸和食品进入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严峻时可导致残疾或致命。化学性污

28、染作用的人口面较大,因而对人口身体素养的影响也极大。 生物性的环境污染,主要指由于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污水和粪便,以及生物制品厂、食品厂和医院等的垃圾和废弃物,没有得到适当处理而造成的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生物性污染往往通过饮食传播一些传染病,对人口身体素养有较大影响。 三、关于人口科学文化素养对环境的影响。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对人口科学文化素养与环境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相识。理解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主动的,可以以自身的行为爱护和改善环境,也可以对环境造成破坏。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往往不是取决于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增长的快慢,而更多地取决于人口

29、素养的凹凸,特殊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凹凸。 教材主要从三方面谈了人口科学文化素养对环境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养的凹凸,从整体上确定着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观,影响着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技术上和运用上说影响着环境的爱护、改善和治理。只有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最终实现环境爱护。 3 学问要点 一、影响人口身体素养的环境因素: 人口身体素养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主要的。而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 人口身体素养的凹凸,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环境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先进,人口身体素养高。 经济形式:经济

30、形式活跃,人们生活水平高,人口身体素养高。 文化传统: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 科技学问:科技学问水平高,人口身体素养高。 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水平高,人口身体素养高。 (二)自然环境因素: 1原生环境因素: 地形:平原、山地、高原 气温:燥热、寒冷 湿度:湿热、干燥 降水:降水多少 元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某些元素缺乏或过多会可能产生地方病。 硒缺乏与克山病 硒中毒会脱发、脱甲 碘缺乏与甲状腺肿大 热带地区,人类平均寿命短 2次生环境因素: 物理:放射性污染、噪声、辐射 化学:化学性添加剂、防腐剂、工业废气、烟雾 生物:垃圾、病菌、富养分化 二、人口科学文化素养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质量的好坏,主要取

31、决于人口科学文化素养。 人口科学文化素养:人口平均受教化水平。 (一)人口科学文化素养的凹凸,从整体上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科学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口,有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开发利用更广泛的自然资源,在资源的运用上更有选择的余地,对资源的利用更充分,并在发展经济时,能重视环境爱护工作,形成人口、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人口科学文化素养的凹凸,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干脆的影响 人口科学文化素养高,更多、广泛的利用资源 (三)人口科学文化素养的凹凸,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 人口科学文化素养高,利用资源充分,排放废弃物少 (四)人口科学文化素养的凹凸,干脆影响着人类活动 思想道

32、德素养高,生态环境意识强;思想道德素养低,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只有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最终实现环境爱护。 民主的社会制度使人们畅所欲言心情安逸 专制的社会制度压抑人的特性,使人抑郁寡欢。 农业文化知足常乐 工业文化急功近利 4.重点难点: 人口科学文化素养对环境的影响。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内容。 二网上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人口素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养没有什么影响 B人口身体素养凹凸与环境污染有很大关系 C地方病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 D一个地方环境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 2关于环境对人口身体素养的影

33、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中缺碘,当地人口会出现脱发、脱甲等病症 B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养影响不大 C环境污染对人口身体素养的影响越来越大 D人类发展到今日,原生环境因素已对人口身体素养不起任何作用 3人口身体素养的凹凸,主要取决于 ( ) A自然环境因素 B社会环境因素 C原生环境因素 D。次生环境因素 4由物理方面的缘由对人口身体素养产生影响的是 ( ) A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 B蚊子引起的疟疾 C微波辐射污染 D吸烟引起的致癌作用 (二)、简述题 简述人口素养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B 4 C (二)、简述题 人口的身体素养与环境因素有很大

34、的关系,即使是遗传因素也受环境的影响。首先是社会 经济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学问、伦理道德等是影响人口素养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自然环境,如原生环境中元素的短缺或过多,均会影响身体健康。再如次生环境中的环境污染的种种方面均会破坏人体健康或疾病流行。而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对环境的影响作用也是特别重要的,首先它能在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影响着资源开发的广度与深度,确定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所以大力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 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