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导学案.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300138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窦娥冤》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窦娥冤》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窦娥冤》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导学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窦娥冤导学案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学案 一、学习要点 (一)古代戏曲的特点 1始于离者,最终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特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肯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

2、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妙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须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冲突。戏曲并没有像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

3、画。所以,戏曲可以在光明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二)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宏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立刻,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颂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冲突和民族冲突非常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

4、实,寄予自己的社会志向。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元杂剧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这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分而有的名称。 元杂剧运用的曲调全为北曲,北曲各宫调的声情虽与南戏基本相同,但由于北曲比南曲多变宫、变徵两个半音,故从总的音乐风格来说,北曲比南曲高亢激越。 与南南曲相比,北曲用韵较严,每套曲只押一韵,中间不换韵,而且韵脚密,几乎每句都押韵。 元杂剧的结构:一本杂剧一般分为四折,或加“楔子”。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

5、戏,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楔子与折的区分,楔子只用一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一折不等于现代戏剧的一场,而是以唱完一套曲子为标准。也就是说,一本杂剧要唱完四套曲子,而且只能由主角一人唱曲,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脚色只能念白。 “套曲”是与“只曲”相对而言的,把很多“只曲”(至少三只,多的可达二十只左右)连缀起来成为“套曲”。这种连缀有两个条件:一是“只曲”的次序,什么曲牌在前、什么曲牌在后,基本固定;二是“套曲”中的“只曲”彼此属于同一“宫调”里的曲牌。用四套曲子以上的杂剧极少见的。间或

6、有的题材,作者认为写一本四折不能容纳和完成主题思想,就以多本的形式解决。如王实甫的西厢记用了五本二十一折。 戏剧语言包括科介、宾白和曲词。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数韵语,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四)课文内容 1内容结构 本文节选的是第三折。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由蔡婆婆独白起先,四折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课文是剧本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凄惨情景,是全剧冲突冲突的高潮,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和善心灵和抗拒精神。

7、 依据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3个部分: 第1部分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部分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写窦娥诀别婆婆。 第3部分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写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2三桩誓愿 连写三桩誓愿,运用递进手法,使戏剧冲突步步激化。三桩誓愿,也可以说是一桩比一桩大,由此凸现窦娥所蒙受的千古奇冤,控诉“恶人横行,好人受害,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的社会现实,实现了对那个产生“时代的悲剧”的“悲剧的时代”的批判。 作家借三桩誓愿,也进一步突出了刚毅的窦娥决不妥协的性格。作家描画了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使这个身份卑贱的童养媳,化作一颗光线四射的彗星,划破那覆盖苍穹

8、的无边黑暗。 连写“三桩誓愿”,是借助想象、夸张手法完成的杰出艺术构思。这样的处理,在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上洒上了一层奇丽的浪漫主义色调。它“于事理不合”,却“为人情所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志向和要求。它启示人们:“善”虽一时无力战胜“恶”,但正义的力气不会泯灭。这样的构思,拓展了剧情发展的空间,符合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给人以鼓舞和感召。 3窦娥的人物形象。 勤劳和善,孝顺贤惠,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充溢抗拒精神,敢于与恶势力斗争的劳动妇女形象。 4语言特色 王国维先生曾赞扬关汉卿的剧作语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人第一”。“本色”二字,精确概括了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

9、而自然,朴实而生动。 关剧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曲白符合人物身份。关剧本色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建了一种富于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 如课文中,指天斥地的场面高亢激越、惊慌急促。端正好和滚绣球,几乎句句押韵;而诀别婆婆的场面则曲白相间,如泣如诉,哀婉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则激情如火,慷慨激扬。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集中体现了元曲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实力训练检测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_形式。_(时代)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

10、形成了_、_、_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_和_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_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_、_、_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_。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_的若干曲牌组成。楔子只能用一二支_。宫调,即_,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_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肯定的宫调。 杂剧角色分为_、_、_三大类。其中_为男主角,_为女主角。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_、_、_三部分组成。_是杂剧的

11、主要部分。一剧四折通常由_一人唱究竟,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_”,正旦主唱的称“_”。每折的曲子必需一韵究竟,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_”,古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为_、_、_、_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_、_和_,叫作“科”。 窦娥冤的全名是_,作者_,号_,是_末_初大都人,_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_、_、_、_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除窦娥冤外,其作品还有_、_、_。 参考答案: 戏曲,金末元初。 歌颂、说白、舞蹈,韵文,散文。 四折,开端、发展、高潮,楔子。 宫调,曲调。调式,曲牌。 末、旦、净,正末、正旦。 唱、白、科,唱,主角,末本,旦本,“唱为主,白为

12、宾”,对白、独白、旁白、带白,动作、表情、舞台效果。 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金,元,元,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窦娥冤学案 1窦娥冤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全剧共四折。课文节选部分包括“楔子”和一至三折。“楔子”像是一个序幕,它交代了剧情的起因。第一折中,赛卢医为了赖账要勒死蔡婆,张驴儿父子出场解救蔡婆,竟然要求蔡婆婆媳纳他们父子为接脚丈夫,窦娥不从。其次折,张驴儿要挟赛卢医给了毒药,放在羊肚汤里想毒死蔡婆,不料被张老儿误吃致死,随即引出造成窦娥之“冤”的关键性人物桃杌。桃杌要严刑拷打蔡婆,窦娥被迫蒙

13、冤招供。第三折,是戏剧冲突冲突的高潮,也是窦娥性格发展到顶点的部分。窦娥冤主要冲突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昏官桃杌。桃杌是黑暗残暴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缩影,他是剥夺了窦娥生存权利的关键性人物,因此可以说这部剧作主要表现了以窦娥为代表的和善、哀告无依的一般百姓与驾驭着百姓生杀大权而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府之间的冲突冲突。相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相识到窦娥所面临的对立面之强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窦娥的抗拒精神的剧烈与彻底。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提防(d)生埋怨(mn) 错勘贤愚(kn)甘霖普降(ln) 叫屈衔冤(xin)湛湛天空(zhn) 荒阡古陌(m)前合后偃(yn) 杳无音信(yo)罪愆(qin) 嗟怨

14、(ji)暑气暄(xun) 亢旱三年(kn)盗跖颜渊(zh) 鳏寡孤独(gun)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亲眷:亲属。 嗟怨:叹息埋怨。 杳无音信:去向遥远,下落不明。 尸骸:尸体。 负屈衔冤:即含冤承受委屈。 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甘霖:久旱后所下的雨。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所发生的事实相符。 2.近义词 提防防备 都有防备的意思。提防:当心防备。多用于口语中。如:“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防备:做好打算以应付攻击或避开灾祸。如:“防备敌人的突然攻击。” 顷刻立即 都表示时间短暂。顷刻:形容极短暂的时间,是名词。如:“顷刻间

15、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立即:表示紧接着某个时候,是副词。如:“请大家立即到会议室去。” 叮嘱托付 叮嘱:告知对方记住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如:“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叮嘱他几句话咱。”托付:托付别人照料或办理。如:“我已经托付挚友去办理这件事了。” 伏侍抚养扶养 伏侍:同“侍候”,服侍照料。如:“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季节将碗凉浆奠。”抚养:爱惜并教养。如:“抚养孩子成人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扶养:养活。如:“我们都有扶养残疾人的义务。” 3.相关成语 顺水推船:也写作“顺水推舟”,比方顺应形势行事。 忍气吞声:忍气,受了气而强自忍受。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形容受了气能

16、牵强忍着,不敢发作。 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现在用来形容怀有极大冤屈。 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现在用来形容冤屈极大。 四、文学常识 1.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2.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7、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在角色上,分为末、旦、净三大类。 五、名篇名句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辨别,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困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剖析:课文一起先就紧扣“冤”情,起笔突起。“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直指元代的社会现实。元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压迫最残酷、吏治最黑

18、暗的时期。窦娥冤就产生在这个时期,在剧本中窦娥进入了公堂,便受到官吏的严刑逼供。糊涂的官吏,听信流氓的诬告,只凭口供定案,而且一审定案,不再复审,说明当时的法律是非常野蛮、不合理的。窦娥的无辜受戮,更是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艺术概括。窦娥将“将天地也生埋怨”,实则是对元代统治者的埋怨与指责。 2.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剖析:纵观全剧,作家在刻画窦娥抗拒性格的同时,也留意逐一呈现人物性格中和顺和善的一面:大堂之上,酷刑之下,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愿牺牲自己,屈招了药杀公公的死罪;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微环节,更可见其性格的和善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

19、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难过,这是何等的和善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和善,也就更加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抗拒也就更加令人怜悯。试想一个平常心地和善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和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剧烈的抗拒,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殊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因此,这一细微环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3.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季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

20、化的孩儿荐。 剖析: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使人们对窦娥的凄惨遭受更加怜悯。她劝婆婆不要过分哀痛,再一次表明白她和善、美妙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重点语段 1.“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至“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剖析: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一般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任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生气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每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

21、冤难辩的凄惨经验,相识到了和善的人贫困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剧烈的抗拒精神。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相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生气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这个曲牌,非常精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的反动本质。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剧烈的感人力气。 2.“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至“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剖析: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

22、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称。窦娥起先也受神权思想影响,信任“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指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剧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子公的觉醒意识和抗拒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阔人民的抗拒精神。至于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观冲突的一种反映。一方面关汉卿关切民情,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桩誓愿应验等情

23、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怜悯,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终归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他尽管关切人民的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气;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这也反映了作家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当然,上天被窦娥感动,也说明窦娥冤大恨深。 主旨探讨 有关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妙心灵和抗拒精神。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剧烈的感染力气。 2.本文是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一个闻名悲剧。元统治者对

24、人民残酷盘剥,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卑视政策。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冲突,是元朝社会的主要冲突。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我的观点:_。 审美鉴赏 用本色语言状千古奇冤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特性,能为绽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在课文中,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天,惊慌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感人、激荡如潮、慷慨激扬;这三个场面的描写,以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的语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逐层深化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实,精练美丽

25、,浅显而见深邃。例如愉快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哀思心情;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百辞莫辩”,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特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当)“怎生”(怎么)都表述得非常生动。课文中的说白,如窦娥向刽子手恳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课文中的曲白也协作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

26、”“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得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曲白相生,语言朴实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而感人。关汉卿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剧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关汉卿驾驭语言的实力是惊人的,他可以依据生活本身所供应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问题探究 问题: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最能反映劳动人民不幸遭受及其抗拒精神的悲剧,窦娥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27、但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行能实现的,作者让不行能实现的愿望在作品中得以实现,这样是增加了作品的批判力气还是减弱了人物遭受的可信性? 导思:探究此问题有利于我们了解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加深我们对作品主题的相识。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窦娥的三桩誓愿是根本不行能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上,窦娥的鬼魂也是根本不行能存在的。但是这些在现实中不行能发生的事情在作品里发生了,并且显得那样的合情合理,一点也看不出有牵强的痕迹,以至我们读了之后,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反而更加深切地怜悯窦娥的凄惨遭际,深切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乖谬和奸民恶吏的滔天罪行。 探究:(1)仔细阅读文本内容,把握作者对窦娥形象的塑造所基于

28、的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中反映出的元代社会现实奸猾刁钻之徒横行,贪官污吏当道,贫困百姓负屈衔冤而无处伸张。 (2)借阅有关记载元代社会状况的图书,了解元代对汉人实行种族卑视,社会黑暗,冤狱遍地的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伸张的正义作者只有寄希望于来世,寄希望于天神和鬼神,这正是抗拒精神的体现,不是迷信和荒诞。 (3)借助其他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了解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主动意义。比如牡丹亭聊斋志异哈姆莱特等,历史典籍如后汉书孟尝传中对上虞寡妇冤狱的记载。 (4)在分析比较、品尝鉴赏之后,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改写窦娥的遭受,用今日的法制途径为窦娥找寻一条伸冤之路。 窦娥冤 (网友来稿) 课时

29、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3.理解主子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冲突。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相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赏读法探讨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缘由,很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凄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妙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

30、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妙祝愿吧!今日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哀思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题目: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如窦娥冤:“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怨”。(2)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31、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状况。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4)宫调:乐音七声:宫

32、、商、角、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窦娥怨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 (5)套数亦称联套,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根据肯定规则连缀起来,每套必有尾,亦称煞,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阕。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依次都有惯例规定。窦娥冤用正宫,其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愉快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共10支曲子。 (6)曲词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根据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需一韵究竟,不能换韵。窦娥冤套曲

33、,押的是“先天”韵。 (7)宾白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8)科介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二)作者关汉卿 (1)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立刻)、马致远(汉宫秋)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

34、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2)关汉卿散曲中,像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篇极端张扬自我、追求特性自由的宣言书: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宿柳。(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照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撅竹,打马藏图;通五

35、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楼、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会玩府游州!(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尚兀自不愿休。则除是阎王新自唤,

36、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三、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四、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见蔡婆遗嘱(窦娥告辞婆婆)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五、布置作业: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2、通读节选部分,驾驭字词。 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学问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阅读观赏第一场戏 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一开幕刽子手摇

37、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叫卖,再配上缓慢沉闷的锣鼓声,舞台一片阴森惊慌的氛围。窦娥披枷戴锁登场,呼天抢地的悲诉怒斥,更加重了悲剧气氛。答: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1)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稀里糊涂受到了惩处,冤屈可以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2)词语玩味:没来由:这三个字更贴近窦娥的身份,虽是口头白话,但比“莫须有”之类的文人白话更能突出窦娥的大屈大冤,“没来由”对于窦娥是清白无辜,对于官府,实际讽刺,诬陷可以得逞,王法,还有什么尊严?不提防:窦娥纵然再当

38、心再谨慎,也难以提防歹人的暗箭中伤,可见世道的险恶。动地惊天:窦娥自知在人间已没有可以伸冤处,希望天地能感应,还自己一个清白。弱者的无奈,反映出了人间的黑暗,“动地惊天”可说是戏文之眼,也会后面的三桩誓愿的实现埋下伏笔。(3)探讨:有人说窦娥的“鸣冤”反映了一个弱女子的恐怖心理,你是怎样看?窦娥的“鸣冤“不是哀婉的哭泣,起句便发起了对黑暗势力的冲击,有动地惊天的舞台效果,创制了一种特有的气氛愤胜于悲,悲中透出不屈和刚烈。“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这是窦娥在临遭极刑前的最真实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不单是一个弱女子的恐怖心理,更包含着巨大的哀思,不甘蒙冤受屈的多种情愫,让观众心中更有一种困难的伤痛

39、心绪。3、阅读“滚绣球”老师范读这支曲子。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心情改变过程。学生回答以后老师明确:窦娥从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凄惨的遭受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生气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即: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抗拒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

40、一句台词。三、阅读其次场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 师生活动 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难过。2、探讨: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和顺和善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怜悯。3、窦娥临死前反复嘱咐婆婆要祭祀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这个问题可从这几方面考虑: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支配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予,以免婆婆孤独苦痛或生轻生

41、之念;可以增加悲剧气氛;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祀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4、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怎样理解?提示: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另一方面这样说也可以劝慰婆婆,减轻婆婆的哀痛,体现了她的孝顺。5、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愉快三”“鲍老儿”,看科介和唱词在内容上有何联系?答: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遗嘱。点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为“曲白相生”。4、简析艺术手法:这场戏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悬念:哀告走后街巧合: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曲白相生: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三、阅

42、读第三场戏1、窦娥的三桩誓愿分别是哪三桩?其实质分别是什么?明确: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即了解她的冤屈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三年干旱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2、用了哪些典故?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3、思索探讨: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明确: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化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剧烈生气、坚决抗拒,是她抗拒性格的顶点,也是全剧高潮。4、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纳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提示: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有能增加悲剧气氛。从观众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

43、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显明的爱憎。四、课堂小结: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抗拒精神,她和顺和善的品行。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怜悯,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尤其是最终三桩誓愿,更是窦娥特性的最高呈现,是全剧最震撼人心的地方。五、布置作业: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附:板书设计 诉说冤屈赴法场怀疑质问怨(抗拒精神)彻底否定揭露社会哀告走后街(悬念)(怕见蔡婆)和善见蔡婆遇见蔡婆(巧合)悲(和顺和善)三桩誓愿实质典故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即了解她的冤屈(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

44、反应(六月飞雪)三年干旱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东海孝妇)第三课时重难点提示1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在滚绣球中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猛烈的指责呢?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严峻束缚。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受封建神权思想的严峻影响,窦娥始终认为天地鬼神能为她主持公道;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信任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只是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最终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原来面目。在滚绣球一

45、曲中,她剧烈抨击天地鬼神清浊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和善横遭杀戮,恶人得以横行。她对神权的大胆怀疑与指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现实社会的黑暗统治的剧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行侵扰的,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顿斥大地,对之进行生气斥责。从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激烈言辞中,我们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实的觉醒意识和剧烈的抗拒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阔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抗拒。窦娥的抗拒性格中正闪耀着关汉卿思想的光辉。2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终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起先也受神权思想影响,信任“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