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师二级复习重点笔记资料(全~).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874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师二级复习重点笔记资料(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师二级复习重点笔记资料(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师二级复习重点笔记资料(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师二级复习重点笔记资料(全~).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2017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三版)考试重点笔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三版)考试重点笔记第一章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组织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结构设计是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整体设计,是组织理论的一部分.组织理论为广义的大的理论,设计理论为狭义的小的,组织理论包括设计理论 组织理论的发展组织理论的发展组织理论的分类组织理论的分类组织设计基本原则 1.古典理论:以行政组织理论为 依据,强调刚性

2、2.近代理论:以行为科学为依据, 强调人的因素 3.现代理论:从行为科学中分离 出来,以权变管理为 依据.1.静态:,研究组织体 制(权责结构)规章 (管理行为规范)机 构(部门划分) 2.动态:加进了人的 因素,仍以理论为核心1.任务与目标原则,是最基本的 2.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重视横向协调 措施:1.实行系统管理 2.设立委员会和会议 3.分行协调环境,提高全局观念,增加共同语言 3.有效管理幅度(不是固定值,受职务性质人员素质职能机构健全等条件影响,幅度大小同管理层次多少呈反比例关系. 4.集权与分权相集合(集权是大生产客观要求,有利企业统一领导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分配和使用,

3、分权的优点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 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合理分权有利于基层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决策,也有利于上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抓重大问题)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企业有序地运转,具有一定弹性和适应性.a.建立明确的指挥系统责任关系及规章制度 b.选用较好的适 应性组织形式和措施 3.使组织中变动的环境中具有一种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 新型的组织结构模式新型的组织结构模式 超事业部超事业部矩阵制矩阵制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多维立体组织结构模拟分权组织模拟分权组织流程型组织流程型组织网络型组织(虚拟组织)网络型组织(虚拟组织) (执行部门)采用此体制需 满足:企业规模特别巨大;

4、 产品种较多,且动能形成大 批量生产;所涉及的业务领 域及市场分布极广;所设立 的事业部很多;最高领导者 深感有适当集权的需要,否 则无法有效地协调、控制这 众多事业部。(规划-目标结构、非长期 固定性或项目性组织结构) 它由职能部门系列和完成 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 目小组系列组成,从而同 时实现了事业部式与职能 式组织结构特征的组织结 构形式。具有双道命令系 统(多位组织、立体组织、多维立 体矩阵制)1.是矩阵组织的进一 步发展,结合了事业部制 2.综合 考虑了产品地区职能参谋机构 3.形成三业机构系统(产品利润产品利润 中心中心 专业参谋机构专业成本中专业参谋机构专业成本中 心心 地区利

5、润中心地区利润中心)4.主要应用跨 国公司规模巨大跨地区巨大跨地区公司(模拟分权制、模拟分 散管理组织)用于大型 的、生产经营连续性很 强的联合企业,也适用于 不宜完全实行事业部制 的中型企业;每一单位 负有模拟性盈亏责任流程团队是流程型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建立流程型组织的充要条件是企业内部 的流程明确,环节清晰。优点:1 以顾 客或市场为导向。2 业务流程是以产出 (或服务)和顾客为中心。3 组织结构 扁平化。流程团队是此组织的基本构成 单位。基本形式:内部网络、垂直网络、 市场网络、机会网络 网络组织结构并不是对所有的公司 都适用。它比较适合于玩具和服装 制造公司,他们需要相当大的灵活 性

6、以对时尚的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网络组织结构也适合于那些制造活 动需要低廉劳动力的公司。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概念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概念 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 1、包括环境分析、组合发展目标的确立、企业流程设计、组织职能 设计、组织部门设计工作岗位设计等多项内容 2、从组织结构存在的 具体形态: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3、从组织内部相互关系:各类 管理和业务(生产)部门的横向结构设计和部门的纵向结构的设计管理层次:一个组织内部,从最高管理者到最底层职工的职级、 管理权利的层次;管理幅度(管理跨度):主管人员有效的监 督、管理

7、其直接下属的人数;两者成反比例关系,存在这相互 制约的关系,管理幅度占主导作用。可分为直接的:单一关系、组合关系、交叉关系 上下级关系数:N 关系数,n 管理幅度 N=n2N-1+n+1组织部门的设计组织部门的设计组织的职能设计组织的职能设计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部门横向结构的设计部门横向结构的设计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组织职能设计步骤:1.职能分析 2.职能调整 3.职能分解 组职能能设计方法:1.基本职能设计 2.关键职能设计管理幅度的设计方 法:经验统计法;变 量测评法;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 素:a 工作性质 b 人 员素质状况 c

8、管理 业务标准化程度 d 授权程度 e 管理信 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管理层次的设计方法 a 按照纵向职能分工, 确定管理层次 b 按有效管理幅度推 算具体的管理层次 c 选择具体的管理层 次 d 对管理层次做局部 调整。按总体结构:a 自上而下 b 自下而上 c 业务流程 法按不同对象和标 志: a 按人数划分法 b 按时序划分法 c 按产品划分法 d 按地区划分 e 按职能划分 f 按职能划分1.1.以工作和任务为以工作和任务为 中心中心 直线制直线职能制 矩阵结构 优点明确性高度稳 定性 规模较小环 境变化不大采用 适用范围较小2.2.以成果为中心以成果为中心 事业部制模拟分析制 优点:1

9、能了解自己又了解整体, 高度稳定性较强适应性 .2 规模大产品复杂或分布区域很 广时采用 缺点是费用大,明确性不强,不能真 正做到以成果为中心3.3.以关系为以关系为 中心中心 用于特别巨 大的企业,缺 乏明确性稳 定性,实用性 较差1.机构设置必须保证 行政命令和生产经营 指挥的集中统一。 2.部门的责权利必须 对应一致 3.执行和监督机构应 当分社 4.机构和人员应当精 简-_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关系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关系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程序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程序企业结构整合企业结构整合 一组织结构诊断一组织结构诊断二实施结构变革二实施结构变革三组织结构评价三组

10、织结构评价依据:按整分合原理,在总目标指导下结构分化,明确各部门各 层各岗位职能,然后进行整合,整合主要在于解决分化时出现的 分散倾向和实现相间协调的要求. 新建企业通过结构分析图表进行整合 现有企业结构整合 征兆:1.各部门经常出现冲突 2.存在过多委员会 3.部门充 当下部部门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 4.组织结构失去协调功能, 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 整合过程:1.拟定目标阶段(整的阶段) 2.规划阶段(通过各种 程序重新建立目标) 3.互动阶段(执行规划阶段) 4.控制阶段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 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 的重要手段,组织结构服从 战略. 2.企业规模产品市

11、场发生 变化,结构也作相应调整. (1)增大数量用直线制结构 (2)扩大地区战略用直线职 能制(3)纵向整合战略用事 业部制)(4)多种经营战略 用矩阵或多种经营单位结 构1.1.组织结构调查组织结构调查( (现状分析现状分析) ) 资料: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 图(业务程序业务岗位信息传递岗位责任制) 反映的只是正式组织关系,还深入个别访问,印发 组织问卷搜集各种情况意见建议 2.2.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结构分析( (职能职能) ) 分析职能变化关键性职能分析职能性质及类别) 使成果性职能的位置配置在非成果性职能之上 3.3.组织决策分析组织决策分析 时间影响面能力性质 4.4.组

12、织关系分析组织关系分析 征兆征兆 1.经营业绩下降 2.结构本 身病症的显露 3.员工士气低落,不 情绪增,建议少 方式方式 1.改良式 2.爆破式 3.计划式 排除组织结构变革阻力的措施排除组织结构变革阻力的措施: 1.让员工参加变革的调查、诊断和 计划,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责 任感 2.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培训计 划 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有创新的人才结构进行分析, 考察存在总是将 信息反馈实施者, 修正变革方案, 为以后调整变革 作准备注意事项:整合方案需要仔细研究和充分酝酿; 尽可能的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在初步完成整合后还需要建 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及相关配套工作工作岗位设置工

13、作岗位设置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扩大化的设计方法扩大化的设计方法 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现代工效学的方法现代工效学的方法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岗位宽度扩大法岗位宽度扩大法岗位深度扩大法岗位深度扩大法1.明确任务 目标 2.合理分工 协作 3.责权利相 对应1 1.岗位工作扩大化(包括:横向/纵 向)和丰富化(要求:任务多样化/ 明确任务的意义/任务的整体性/赋予 必要的自主权/注重信息的沟通与反 馈)2 2 工作满负荷 3.3.岗位的工时工作 制;4.4.劳动环境的优化(物质因素/ 自然因素

14、)1.程序分析(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 图/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 人程序图) 2.动作分析(人体利用/工作地布置 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工具和设备的设 计)工效学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 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 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 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 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工业 工程(简称 IE)所阐明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IE 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 划、设计、评价和创新 等四个方面1.延长加工周期 2.增加岗位的工 作内容 3.包干负责1.岗位工作纵向调整 2.充实岗位工作内容 3.岗位工作连贯设计 4.岗位工作轮换设计 5.岗位工

15、作矩阵设计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规划内容:广义泛指各种类型,狭义特指企业人员规划.五年以上算规划,中长期为 1-5 年,短期 1 年)狭义狭义 HRHR 规划规划广义广义 HRHR 规划规划HRHR 规划作用规划作用企业企业 HRHR 规划的环境规划的环境HRHR 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的基本原则制定制定 HRHR 规划的基本程序规划的基本程序1.人员配备计划 2.人员补充计划 3.人同晋升计划 晋升内容含条件 比率时间1.人员培训开发 2.员工薪酬激励 3.员工绩效管理 4.其他计划(组织 员工援助劳动卫 生安全生产职业 生涯)1.满足总体战略发展要

16、求 2.促进 HR 管理的开展 3.协调 HR 管理的各项计 划 4.提 HR 资源的利用效率 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 相一致外部环境外部环境 1.经济 2.人口 3.科技 4.文化等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 1.行业特征 2.发展战略 3 企业文化 4 资源管理 系统1.确保 HR 需求的原则 (供给保障问题是解决 的核心问题) 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 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 4.保持适度流动性1.调查收集整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部门的实 际情况确定人员规划期限,了解现状,为预测准备资料. 3.在分析需求和供给 的影响因素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

17、测方法进 行预测.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提出具体的 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了解人 员规划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规划应当反映内外部目标,明确部门人员责任,应适 当弹性,给予执行人员独立决策权,考虑人员规划与其经营计划的相关性. 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 第三节第三节 HRHR 需求预测需求预测 1.人员配置(人员数量职务变动职务空缺填补办法等) 2.需求(是困难最重要的,参考配置) 3.人员供给(需求计划的对策性计划,含招聘计划晋升内部调动) 4.人(职前培训,弥补不足) 5.HR 费用计划(控制成本) 6.HR

18、政策调整(确保 HR 适应发展需要) 7.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人力资源预测内涵人力资源预测内涵-_1.预测是计划的基础,通过定性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其规律性 .2.需求预测:估算内部未来需要数量与能力组合,是 HR 的核心和前提.直接发展规划和年度预算.预测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过去(经验 或经验模型)推测未来,技术是借鉴社会行为科学领域常规经验研究方法. 3.供给预测:对内外部未来的 HR 补充来源情况预测. 4.HR 预测与人员规划的关系 (1)从目标与任务出发,要求 HR 质量数量和结构符合企业要求(2)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个人利益 (3)保证 HR 与未来发展动态度适应预测的作用预测

19、的作用:在服从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员需求,采取措施 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3+2) 对组织方面组织方面的优势 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 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3.预测是 HR 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 础 对 HRHR 的贡献 :1.HR 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2.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HRHR 预测的局限性预测的局限性 1.环境的不确定性 2.企业内部的抵制 3.预测的代价高昂 4.知识水平的限制影响影响 HRHR 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 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 2.生产需求

20、3.劳动成本趋势 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5.追加培训的需求 6.员工的移动情况 7.旷工趋向 8.方针政策 9.工作小时变化 10.退休年龄变化 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内容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内容 1.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总量需求预测) 2.企业 HR 存量与增量的预测 存量指自然消耗(自然减员自然流动),增量指随着 扩大对 HR 新的需求 3.企业 HR 结构预测 4.企业特种 HR 预测预测的具体程序预测的具体程序 一准备阶段一准备阶段二二 预测阶段预测阶段三三 编制人员需求计划编制人员需求计划1.构建 HR 需求预测系统 企业总体经济发展HR 总量与结构 预测HR 预测

21、模型与评估系统 2.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 SWOT 分析(优劣/机会威胁)1.根据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 2.进行 HR 盘点,统计出缺编,超编以及是符合职务资格要求; 3.将上述统计结果与管理者讨论,修正得出现实的 HR 需求量 4.对退休人员或离职人员进行统计,得出未来流失情况 5.根据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的增长,确定各部门还增加的工作岗位与人员数量,得出结果为未来需求量 6.将以上进行汇总,得出整体 HR 需求预测 计划需求量含实际发展需要增加的和自然减员两部分. 生产性部门按生产任务总量和劳动生产率,劳动定额及有 关定员标准确定人员 管理性职能部门按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

22、分工工 作总量和工作定额标准制定.HRHR 需求预测技术原理需求预测技术原理HRHR 需求对象指标与依据指标需求对象指标与依据指标HRHR 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分成两类,变量间的确定性关系,称 函数关系,另一类为不确定关系,称 相关关系. 1.惯性原理,由 A+至 A- 2.相关性,由 ABC 相关,掌握 A-B-C- ,已知 B+C+,得 A+ 3.相似性原理:AB 类似,已知 A 得 B技术准备技术准备(体系设计,影响变量分析 与筛选)-预测方法选择(定性定量) 对象指标对象指标 指 HR 需求预测的对象,包括总和结 构 依据指标依据指标 指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1.1.

23、经验预测法经验预测法 2.2.描述法描述法(不适用于长期预测,时间跨度长对环境变化不确定的情况) 3.3.德尔菲法德尔菲法( (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 ) (1)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家组,准备资料. 专家可来自组织内容也可来自外部,可以管理人也是普通员工也可是基层管理人员也可是高层经理,不是学者意义上的专家) (2)简明扼要地以调查表方式列出预测问题(匿名总是尽可能简单,不要求精确,要说明所做预测的肯定程度) (3)修改预测结果,充分考虑有关专家意见 (4)进行最后预测,在第三轮基础上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及根据 可适用于整体需求预测也可用于部门,预测某一领域的发展状况,适合于对需求的长期趋

24、势预测HRHR 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2.2.人员比率法人员比率法 计算出关键业务指标,这 种配置是完全合理的,而 且生产率不变,其应用范 围有较大局限性.3.3.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 称时间序列法,运用惯性原理,是预测 HR 未来发展趋 向和可能达到某种水平的方法.仅涉及 HR 中能够数量 化的方向或那部分内容.其可靠性与历史和现在资料 时间长短,以及外推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4.4.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 是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 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是研究变量间相 互关系的方法.又称回归模型预测法或 因果法.依据相关性原理6.6.灰色预测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 本质也是经

25、济计量模型 法,既含有已知信息,又 含有未知或不确定信息 系统1.1.转换比率转换比率(1)先估一线生产人员-辅助人员 经营活动=HR 数量人均生产率 (2)将业务量转换对人员的需求 适合于短期需求,假定生产率是不变的 需要人数=(目前业务量+计划期业务增长量) 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增长率) 缺点:1.进行估计时需对业务增长量人均业务生 产率增长率进行精确估计 2.只考虑了员员工需求总量,没有说明其中不同5.5.经济计量模型法经济计量模型法 先将员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形式表示,依此模型预测,这种方法一般 只在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大公司用. 趋势外推和回归分析都是经济计

26、量模型法,只是趋执最简单,其自量只有时间变量,回归分析不考8.8.马尔可夫分析法马尔可夫分析法是通过观察企业内部人数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由此推未来,既可以预测企业 HR 需求,也可预测企业-_类别员工的需求差异虑不同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而经济计量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内部人员供给情况,实际是一种转移概率矩阵.9.9.定员定额分析法定员定额分析法(4(4 种种) )(1)(1)劳动定额分析法劳动定额分析法 N=W/(q (1+R)定员人数= 任务总量/定额标准(1+生产率变动系数)(2)(2) 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定员人数=(要开动设备总台数需要开动的班次数)/(设备看管定额平

27、均出勤率)(3 3)效率定员法)效率定员法 定员人数=预期内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总量 /预期内人均的劳动效率(4)(4)比例定员法比例定员法 定员人数=预期内另一类岗位人员总量/预期内本岗位人员与另一岗位人员的比值7.7.生产模型法生产模型法10.10.计算机模型法计算机模型法2.2.定量方法都是以函数关系不变作为前提定量方法都是以函数关系不变作为前提, ,但不符合实际但不符合实际, ,因此需要采用管理人员主观判断进行修正因此需要采用管理人员主观判断进行修正. . (1)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决策或进入新市场的决策会影响到对新进入员和企业现有人员的能力等特征需要,只有数量分析不够(2)生产技术水平

28、提高和管理方式的改进会减少人员的需求,这是数量分析中难以反映的. (3)企业在未来能够支配的财务资源会制约新进员工的数量,也会制约新进员工的质量,因为财务资源制约着员工的薪资水平.企业人员总量需求预测企业人员总量需求预测企业专门技能人员总量预测企业专门技能人员总量预测1.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惯性理论 1.定性分析 2.函数拟合 3.模型筛选) 2.2.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 3.3.运用灰色预测理论进行预测运用灰色预测理论进行预测 4.4.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利用模型进行预测一、企业劳动定员定额分析一、企业劳动定员定额分析 1.定性分析 2.按劳动效率定员 定额完成率=实际完成定额工时总数/

29、实作工时总数 需求人数=计划定额工时总数(1+废品)率再除以 2008出勤率作业率定额完成率二、回归分析二、回归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结构预测:专门技能人员专门技能人员,在企业技术水平相对稳定情况下,不同工种的员工人数存在稳定比例关系. 经营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若没有发生变革,其人员数量与基层人员呈稳定比例.若生产技术销售技巧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其人员分类结构稳定;文化水平提度速度较平衡其人员学历结构稳定,若社会生产水平生活节 奏稳定则人员年龄结构较为稳定. 企业企业 HRHR 供给预测及供需平衡供给预测及供需平衡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与供求平衡:供给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两种 内部供给预测考

30、虑内部人员自然流失和内部流动跳槽三方面因素 外部供给预测因素外部供给预测因素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 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1)地域性 (2)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3)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爱好 2.企业外部 HR 供给主要渠道 1.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2.复员转业军人 3.失业人员 4.其他组织人员1.对企业现有人员 HR 进行盘点了解现状 2.分析企业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比例. 3.向各部门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状况 4.将上述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 HR 供给量的预测 5.分析影响外部 HR 供给的各种因素(主要是

31、地域因素和全面性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个部 HR 供给预测. 6.将企业内外部 HR 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企业 HR 供给预测 内部供给预测方法内部供给预测方法短缺现象采取措施短缺现象采取措施 1.1.人力资源信息库人力资源信息库 (1)技能清单(针对于一般员工)主要说明员工的工作岗位经验年 龄等,介绍员工技术能力责任学历,对员工工作表现提升准备 条件等评价,对员工最近一次客观评价,尤其对工作表现的评价 (2)管理才能清单(管理幅度范围管理总预算下属的职责管 理对象类型受到管理培训当前管理业绩等)2.2.管理人员接替模型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对提升受阻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面就,深入交换意见,

32、鼓 励继续努力工作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他们提供更加 宽松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多培训或深造机会,给他压重 担,适当扩大工作范围让其承担更多更重的责任.3.3.马尔可夫模型马尔可夫模型 是典型矩阵模型,通过发现组织人事 变动规律,推测组织在未来人员供给 情况.关键是确定转移概率,如果是固 定的确定性,则运用较为简单1.查明离职率高原因,采取必要措措降 低离职率;2.加大公司业务员培训力度, 使他们尽快地晋升为业务主管.3.采用 多种方式广开补充渠道,吸引更多的专 业人才填补业务主管岗位空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供需平衡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供需平衡 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等是 HR 的目的,供给有三种情况

33、:HR 供求平衡,HR 供大于求(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 HR 供大于求(企业设备闲置)-_避免避免 HRHR 供不应求的方法:供不应求的方法:1.将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2.如果高技术人员短缺应拟培训和晋升计划,拟 定外部招聘计划.3.则根据法规适当延长时间 4.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代替 HR 格局 5.制定聘用临时 工 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以及培训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术改工艺设计等方式,来调动员工积极性, 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避免避免 HRHR 供大于求供大于求: :1.永久性辞退差水平低的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 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 肿的机构 3.

34、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 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整体素质 5.加强培训工作,使掌握 多种技能增强竞争力,鼓励自谋职业 6.减少员工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7.多个员工 分担只需一个或多数几个人的工作按完成量计发工资.HRHR 管理制度规划(管理制度规划(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的特征:制度化管理的特征:1明确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制度化。2按 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的地位,形成等级系统。3以文字形 式规定职位特性,及对人的应有素质、能力等要求。4所有权与管 理权相分离。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 事设人的原则;二是每个管

35、理者均拥有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 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6管理者有固定的报酬,忠于 职守。制度化管理的有点:制度化管理的有点: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2.制度化管理以理性分析为基础。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制度规范的类型制度规范的类型 1.企业基本制度 (企业的“宪法” )。2.管理制度 3.技术规范 4.业务规范 5.行为规范制度体系的特点制度体系的特点:1、 体现了 HRM 的基本职 能。由录用、保持、 发展、考评、调整五 种基本职能构成。2、 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 神意识的统一。HRMHRM 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 1.共同发展原则:将员工与企业 利益紧密结合

36、,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2.适合企业特 点原则: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 点的 HR 管理制度体系。3.学习与创新并重原则 4.符合法 律规定。制度规划必须遵守国家相关劳动人事法律、法规。 5.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6.保持动态性。必须重视管理制 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企业 HR 管理制度规划的 动态性。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1.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 发 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 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 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一、HRM 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首先要起草大纲,要从实际出发)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

37、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基本步骤:基本步骤:1、概括说明建立本项 HRM 制度的原因,在 HRM 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强 HRM 的重要性和必性。 2、对负责本项 HRM 的机构设置、职责、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 HRM 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 3、明确规定本项 HRM 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4、说明本项 HRM 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访求,以及具体的指标等作出简要、确切 的解释和说明。 5、详细规定本项 HRM 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 6、对本项 HRM 制度中所使

38、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7、对本项 HRM 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作出明确规定。 8、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本项 HRM 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原则规定。 9、对本项 HRM 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10、对本项 HRM 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第二章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招聘与配置测评的基本原理测评的基本原理员工素质测评类型员工素质测评类型个体差异原理个体差异原理工作差异原理工作差异原理人岗匹配原理人岗匹配原理1.1.选拔性测评(

39、招聘角度)选拔性测评(招聘角度) 2.2.开发性测评(培训角度)开发性测评(培训角度)3.3.诊断性测评(规划角度)诊断性测评(规划角度)4.4.考核性测评(薪酬角度)考核性测评(薪酬角度)1.客观存在的 2.既有先天的也有后 天 3.不同的人做相同工 作有着不同效果和效 率1.工作任务与工作内容差异 2.工作权责差异 3.不同工作对完成任务有着 不同要求 4.不同工作拥有相应素的人 来承担1.工作要求与员工素 质 2.工作报酬与员工贡 献 3.员工与员工之间 4.岗位与岗位之间强调区分功能 刚性强 强调客观性 具有灵活性 体现为分数或等级 (分刚客灵级)(分刚客灵级)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 哪

40、些方面有优势与不足 指出努力方向 为组织提供开发依据 在测评过程中提出开发建 议了解现状和查找根源为目的; 内容或十分精细或全面广泛;结果 不公开;有较强的系统性(表面观 察入手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做 出诊断提出对策方案) ;用于需 求层次的调查 (细泛不系)(细泛不系)又称鉴定性测评 范围广泛,总结性 各项内容具体,概况性 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 效度员工素质测评主要原则(观定态、素质绩效、分项员工素质测评主要原则(观定态、素质绩效、分项- -综合一起用)综合一起用)-_1.1.客观和主观结合客观和主观结合 目标体系制定/手段方 法选择/评判与解释结 果/是有机结合过程2.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

41、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性不深入 定量不完全 3.3.静态与动态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 静在相对统一,特定时空下进行,横向比较;缺点是忽视原有 基础和今后发展。动是素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进行的测评; 动有利了解实际水平指导与激发动 缺点是不便相互比较.4.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 素质是对人的德能识体的测评(表) 绩效是种业绩实施,注重表 素质是取得绩效的条件保证,绩效是素质高低的事实证明.5.5.分项与综合结合分项与综合结合 分解后有后果于提高准确 性,但整体特征会被弱化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一次量化一次量化 对象的直接定量刻化; 有明显的数量关系;直 接提

42、示了特征;实质量 化 二次量化二次量化 先定性描述再间接 定量;没有明显的 数量关系;但具有 质量或程度差异; 称之为形式量化类别量化类别量化 先划分到几个类别中 每个对象只属于一个类别 每个对象不能同时属于两个 只是一种符号性无大小之分 (管理用 1,技术用 2 表示)模糊量化模糊量化 先归类,给对象隶属 程度赋值;分类界限 无法明确,或测评者认 识模糊和无法把握 (民主用 1,专制用 2 表示)顺序量化顺序量化 先依据素质特征或标准, 将所有素质测评对象两 两比较排成序列,然后赋 予相应的顺序数值.(1 表示第一名,2 表二名)等距量化等距量化 比顺序量化进一步,要求 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

43、差异相等,可进行差距大 小比较(100 表示很好, 80 表示较好,60 一般)比例量化比例量化 存在倍数关系,在上 两种基础上进行,可 进行差异比例程度 比较.(1 很好, 0.8 较好,0.6 一般)当量量化当量量化 先选择某一中介变 量,进统一性转化, 对它们进行同类同 质的量化例 (赋予 加权的权数)先纵向再横向先纵向再横向, ,即一次量化再二次量化即一次量化再二次量化都是二次量化都是二次量化深层的量化深层的量化当量量化的特点:是一种主观量化形式,其作用是使不同类别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量化,能够相互比较和进行数值综合.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一、标准体系的要素一、标准体系的要

44、素二、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二、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三、体系的类型三、体系的类型 效标和常模参照性标准体系 标准标准标度标度标记标记横向结构横向结构纵向结构纵向结构 横向结构是基础,注重测评素质的完备性明确性 和独立性.指体系的内在规定性从 内涵分为客观主观半 客观半主观 从形式分评语短句式 设问提示式方向指示 式 评语式含一个以上变量 词,常用模糊变量词. 方向指示式可分测定式 评定式对标准外在形式的划分 1. 量词式带有程度差异的 2.等级式,用等级顺序明确 的,等级应该有顺序,最好 有等距,一般等级数在五以 内 3.数量式标度,分连续区 间型与离散点 4.定义式标 准度,用许多字词规定标度 范

45、围与级别 5.综合式标准, 用两种或更多应于不 同标度 的符号 表示, 没有独 立意义结构性要素(结构性要素(静态角度) 1.身体素质 2.心理素质 行为环境要素(行为环境要素(动态角度) 1.从所处的环境条件 2.内部环境指个人自身所具备 的素质 3.外部指客观外界存在的,间接 影响,包括工作性质和组织背景工作绩效要素工作绩效要素 指一个人的素 质与能力水平 综合表现 工作数量、质 量、效率、成 果、群众威信、 人才培养测评内容测评内容 测评内容正确选择与规定是实 现测评目的重要手段. 步骤是先分析结构找出值得测 评因素,内容分析借助于内容内容 分析表分析表进行.内容分析表纵向 列出被客体的

46、结构因素,横向 列出每个结构因素的不同层次 不同方面,在中间表体内列出 具体测评内容点测评目标测评目标 是对测评内容筛选综合 后的产物,有的是测评内 容点直接筛选结果. 目标是内容的一种代表, 通过定性定量方法实现, 一般采用德尔非咨询,问 卷调查与层次分析多元 分析相结方法.测评指标测评指标 是素质测评目标操作 的表现形式 测评内容是测评所指 向具体对象与范围,测 评目标是对测评内容 的明确规定,测评指标 是对测评目标的具体 分解. 品德测评法品德测评法知识测评知识测评能力测评能力测评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 1.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 (

47、(核心过程核心过程) )3.3.测评结果调整测评结果调整4.4.综合分析测评结果综合分析测评结果1.FRC 测评:借助计算 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方 法,报告的方式可以是 个别也可是集体问卷. 2.问卷法 3.投射技 术 起源于临床心学理, 测评目的隐蔽性,内容 非结构性开发性,反应 的自由性对人们掌握的知识量 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 的测量 卢姆的六个层次:知识 理解应用分析综 合评价 三个层次:记忆记忆理解 应用1.一般能力 2.特殊能力 3.创造力 4.学习能力 最简单有效是心理测 验,具体应用形式是 笔试1.收集必要的资料 2.组织强有力的 测评小组(必须对成员培训) 3.测评方案测定: 确定

48、测评对象范围和目的;设计审查 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和参照标 准(减少误差),编制修订素质能力测 评的参照标准.4.选择合理的测评方 法(效度公平程度实用性和成本)1.测评前的动员(统一思想) 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硬指标时间短,软指标时间长. 时间选择在一周的中间,上午 9:00 左右 3.测评操作程序.(报告测评指 导语具体操作回收测评数据)1.引起误差的原因 体系和标准不明确 晕轮效应,近因误差感情 效应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2.结果分析的方法(集中趋 势离散趋势相关因素) 3.测评数据处理1.结果描述 数字和文字 2.员工分类(调查分类 /数学分类) 3.结果分析要素分析 (结构、归纳

49、、对比) 综合分析曲线分析-_具体实施中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中操作程序中的应注意事项具体实施中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中操作程序中的应注意事项: : 指导语包含:1.员工素质测评的目的;2.强调测评与测验考试的不同;3.填表前的准备工作和填表要求;4.举例说明填写要求;5.测评结果保密和处理,测评结果反馈.时间应控制在 5 分钟以内 具体操作中具体操作中: :1.单独操作,花费时间较多;2.对比操作,容易出现不严格依照标准,增加主观成分,但节省时间,适合人多的时候。 集中趋势常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 离散趋势常用差异量数是标准差,差异量大集中量数代表性就小,差异量小则集中量数代表性就越大. 对员工进行分类的两种标准对员工进行分类的两种标准: : 1.调查分类标准: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调查范围越广就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