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18398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高二生物必修3全套学案 中学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导学案汇编 第一课时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相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须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相识。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学海导航学问点视察与思索归纳与结论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视察课本P2中的两图,思索两种细胞生活的环境有何不同?何为体液?体液与血液是否是一个概念?细致视察课本

2、P3中的图11,思索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何为内环境?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_,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_是血细胞干脆生活的环境。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很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_。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_。_是大多数细胞干脆生活的环境。少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汲取,成为淋巴液,也叫_。_、_、_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干脆环境,叫做_。细胞外液的成分仔细分析课本P4的血浆的化学组成表及图12,总结血浆的主要成分,进而思索细胞外液的成分。思索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有何不同?血浆中90%是_,其余10%分别是_、_,以及

3、血液运输的物质,包括各种养分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_含量很少。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血时必需运用生理盐水?2.为什么红细胞放在清水或者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的状况都无法正常生存?3.为什么细胞外液相宜于细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什么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4.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所谓溶液渗透压,简洁地说,是指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的含量有关,细

4、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和_。正常人的血浆pH为_,其稳定主要与_、_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左右。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通过视察课本P5图13思索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而结合课本中的思索与探讨思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须要_的参加,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作用的。、例题精析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燥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人在

5、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当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丢失的盐分。答案:A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上升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堵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主要缘由是淋巴管被堵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上升,组织液的生成增多,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人体下肢

6、肿胀。答案:B.基础题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改变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3正常状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汲取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需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干脆关系的

7、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加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9人在猛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请回答下列的问题:(1)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H2CO3/NaHCO3这对缓冲物质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

8、离平衡发生什么改变? (2)这些改变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你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拓展题10从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种鼠种,选出数量、重量、年龄相同的鼠用于试验,探讨其渗透调整功能,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喂给等量食物,但不喂水,试验结果如下表物种A物种B代谢得到的水分8180蒸发失去的水分90168粪便含水量220(1)哪一种鼠生活在干燥环境中?推断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鼠得到水分的一种代谢方式: (3)指出两种由于蒸发失水的途径: (4)一段时间后,A、B的生存状况如何? 血浆渗透压渗透压指的是高浓度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实力,其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

9、等特性无关。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殊是电解质,另一部分来自于蛋白质。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它的80来自Na和Cl,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在临床或生理试验运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0.9NaCl溶液),在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4560

10、则胞膜裂开而发生溶血,这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仅留下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称为影细胞。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高二生物必修3导学案 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3.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改变。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运用说明:课前利用25min仔细阅读课本P60-63并独立完成预习案。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文,将相关概念和关键内容做上记号。 预习案1、种群的概念是什么?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什么?在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探讨中,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用什

11、么调查方法?但在多数状况下用什么调查方法? 3、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试验中,所取样方大小一般是多少?取样的关键是什么?取样的方法可以有哪些? 4、诞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是什么? 5、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有哪些?P63思索与探讨。性别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6、种群有哪些空间特征? 预习自测: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校内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爱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2、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料,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

12、040年,美国须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削减。预料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确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诞生率和死亡率我的疑问: 探究案1、比较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各自适用的调查对象? 2、样方法中,取样数量会如何影响调查结果?取样结果如何处理? 3、P62“学科交叉”,总结标记重捕法的数学计算公式(N代表种群个体总数,M代表初次捕获标记数,n代表再次捕获个体数,m代表再次捕获中的标记数)。分析可能影响最终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的因素有哪些? 4、诞生率和死亡率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迁入率和迁出率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5、总结:种群特征中五个数量基本特

13、征之间的关系?训练案课堂训练:1、(多选)下列哪些状况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A种群处于稳定期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诞生率D种群迁出率超过迁入率2、用标记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其次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的()A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B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DN3934153、生态工作者对某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选取40cmX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

14、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生物的生殖教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生物的生殖教案 生物的生殖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了解生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驾驭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通过学习高等动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改变,驾驭减数分裂的概念,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实力目标:通过总结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培育学生分析、概括和归纳实力;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培育学生运用图形语言说明和说明相关学问的实力;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

15、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培育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相识事物实质的思维实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相识生命现象;通过介绍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化;通过理解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对学生进行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的教化;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建议 本节学问结构体系 重点分析 (1)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 这部分内容是理解生殖方式进化的学问基础。分析两类生殖方式的特点,阐明二者对于物种生存发展的不同意义,有助于培育学生辩证思

16、维实力。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分别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亲密相关,加强这一学问点的教学,将巩固有丝分裂的学问,引出减数分裂的学问,做到温故知新。 在本课题教学中,应对无性生殖有关内容的教学赐予充分重视。特殊是1997年英国科学家克隆绵羊获得胜利,引起了世界的震惊,使无性生殖技术即克隆技术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从激发学生爱好、关切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角度动身,在教学中加重这部分学问的份量,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减数分裂的过程 减数分裂是理解有性生殖方式的特点和进化地位的学问基础。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

17、体,维持了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样,保证了物种的稳定;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缘由,确定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之间的本质区分,说明白在生殖方式上有性生殖的进化地位更高级。 减数分裂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别,是基因分别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在同源染色体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随机进入到不同的配子,这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进行交叉互换,这是基因连锁互换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难点分析 (1)分析两类生殖方式的特点 一方面,无性生殖产

18、生的后代保持亲代的性状,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丰富的变异性,这两类生殖方式的特点分别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而教材中未加以充分说明,加之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物质基础等关键学问,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特点的差异极大,都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甚至许多物种在生活史的不同时期,分别具有无性或有性生殖方式,这在学生看来好像有些冲突和难以说明。老师应充分估计学生理解这些学问的难度,阐明这两类生殖方式各自的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困难,除了具有有丝分裂中出现的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周期性改变、姐

19、妹染色单体分别等行为外,还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特别行为。这部分内容涉及染色体的概念、有丝分裂过程等学问,这些学问驾驭程度如何,干脆影响学生正确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具有学问点分散、理解难度大(犹如源染色体)、概念易混淆(犹如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刚好复习,分散难点,加强对比,突破难点。 (3)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学生较难理解关于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含义。这是由于学生对于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到形成新个体的发育过程及其细胞学基础不非常了解。因

20、此,在首次讲到这一概念时,可以短暂不提这一点,仅强调“形态、大小一般相同”;在讲受精作用后可以说明,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其中形态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精子),一条来自母方(卵细胞),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学习生物个体发育的内容时,再强调体细胞是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每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状况与受精卵完全相同,体细胞中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教法建议 可采纳探讨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支配:三课时。 第一课时:以探讨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不同生物生殖类型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学习生物生殖的类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习无性生殖技术。 其次课时:以探讨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展示和

21、分析精子形成过程的图解,和学生共同探讨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相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课时:以探讨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比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对比,归纳总结减数分裂的过程,总结配子形成过程及特点。学习探讨受精作用及在生殖过程中的意义,并相识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言:有生就有死,生物个体死亡,依靠生殖产生新个体来保证种族的持续,通过个体发育而成成熟的生物体。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生物体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发育:生物体从一个细胞起先,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第一节生物的生殖 一生殖的类型 1通过设问“生物

22、通过什么方式来传宗接代?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何不同”,引出本节要探讨的问题,即生殖的种类。 2复习高等动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请学生举例说明桃的自然繁殖过程、人类生殖过程。留意要尽可能让学生多次参加,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做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学生回答中如有遗漏、错误和模糊的问题,老师应留意补充和订正,并供应有关图片如桃的生活史图,人类生殖的示意图等直观教具。桃开花牢固进行有性生殖,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特别困难,复习时应突诞生殖细胞及所在位置、受精过程及特点。还应留意复习子房和胚珠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这些内容是学习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假如学生对“人的

23、生殖过程”探讨有困难,可由老师带领复习。留意复习有关睾丸、卵巢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同时也为学习减数分裂的学问作铺垫。也可以复习青蛙的生殖过程,为学习蛙的个体发育内容做打算。 3指出低等生物也存在有性生殖方式。利用挂图讲解团藻的卵式生殖。 4要求学生归纳:上述三种生殖方式中共同的核心过程是: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指出这类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5由老师引导总结有性生殖的概念:通常有父方、母方;产生两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发生减数分裂。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留意补充下列内容: (1)有性生殖的“性”在这里不仅是指性别,而且还指两性生

24、殖细胞的结合,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通常有父方、母方。(若有同学提出有关“雌雄同体”的问题,应指出雌雄同体的生物也经常是异体受精,如水螅、蚯蚓、大多数开花植物等,只有极少数开花植物进行自花传粉,而自体受精)在师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特征,会产生丰富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2)两性生殖细胞也称为配子。依据雌雄配子形态大小的差异,可将有性生殖分为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大多数生物产生的卵和精子,两者大小、形态相差悬殊,卵具有较多养分物质作为胚胎发育的基础,精子小、能游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又称为卵式生殖。 (3)两性生殖

25、细胞的结合,大多数状况下可称为受精作用,在卵式生殖中的合子可称为受精卵。从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可看出受精方式是由体外受精发展到体内受精。 上述内容的补充能使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的生殖是由简洁到困难,由低级到高级进化的,加深学生对有性生殖概念的理解,了解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 (4)关于“生活史中某一阶段要发生减数分裂”,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分析精子和卵的成熟是经过细胞分裂完成的,这种细胞分裂是否是有丝分裂?假如是,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将发生什么改变?由此推想精子和卵的形成必需经过减数分裂,才能维持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从而保证物种的稳定性。事实上,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丰富的变异,还与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

26、中染色体的多种多样的组合有关,这将在后面进一步学习。 6在师生探讨的基础上,小结有性生殖的特点和意义。强调,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从遗传性上来说结合了双亲的特性,后代将产生广泛的性状变异,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实力,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7提出问题“生物界除有性生殖外,有没有其它的生殖方式,请举例说明”,引入到无性生殖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多数学生对无性生殖了解较少,所举实例有限,且常将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蚯蚓的再生等,误以为是无性生殖方式,老师应留意订正。 8利用直观教具介绍各种无性生殖方式。 介绍分裂生殖时,提示学生细致视察教材中关于变形虫的分裂生殖的图,要求学生指出“这是哪种细

27、胞分裂方式?这种分裂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裂后形成的子代变形虫与亲代相比,大小、形态如何?”。(有学生可能提出此子代变形虫与亲代形态中不完全相同,老师应说明这是因为变形虫身体形态在不断改变的原因。)通过学生的视察和回答问题,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细胞有丝分裂的学问。 介绍孢子生殖时,强调孢子也是一种生殖细胞,但这种生殖细胞不经结合就干脆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新个体。绝大多数真菌以此方式繁殖后代。 介绍出芽生殖时,留意提示学生与高等植物养分生殖中用芽繁殖的方式相区分。 9在学生了解各种有无性生殖方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指出各种无性生殖方式的共同点,并比照有性生殖的概念,总结无性生殖的概念,强调无性生殖只有

28、1个亲体(母体);不产生两性生殖细胞;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一般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 10由老师通过一系列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无性生殖的特点,并与有性生殖的特点进行比较,明确这两类生殖方式的进化地位,从中培育辩证思维的实力。设问如下: (1)无性生殖一般都由母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后代从遗传性上来说,具有什么特点? (2)无性生殖的后代保持了与亲代遗传性的一样,这对于该物种的生存发展是否有利?为什么? (3)无性生殖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那么为什么有许多生物保留这类生殖方式呢? (4)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如何?为什么? 上述问题中有难度的是第(2)、(3)题,在教学过程

29、中应当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独立思索,努力探求答案,这样才能训练思维实力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无性生殖为什么不利于物种的发展”,老师可以逐步启发学生进行探讨,指出,生物的生存离不开肯定的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外界环境是困难多变的,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与亲代极为相像,在环境发生改变时,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急,影响物种的持续。对于“为什么很多生物仍旧保留无性生殖方式”,可提示学生比较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过程。无性生殖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增加种群的数量,占据生存空间,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该物种的持续。因此,很多以有性生殖为主的生物保留无性生殖的方式,如高等植物的养分

30、生殖。再比如,水螅在条件恶劣的状况下,进行有性生殖,而在条件良好的环境中则进行无性生殖。最终老师总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有性生殖方式比无性生殖高等。 11介绍无性生殖技术及其应用。无性生殖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如植物栽培中,人们很早就运用扦插、分根、嫁接方法,保持植物的良好品质;组织培育技术已经大量运用在花卉、林木的工业化生产中;酿造工业中运用的特定菌种也是以无性生殖来代代保持相像的性状,获得遗传性质一样的产品;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说明借助肯定的技术手段,高等脊椎动物(包括人)也可实现无性生殖。可以预料无性生殖技术将对人类产生更大的影响。适当扩充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不仅能开

31、阔学生眼界,呈现生物技术发展前景,还能进一步加深对无性生殖特点的理解。 教材中提到的分根、嫁接等人工方法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利用图片简洁说明即可。关于组织培育技术的学问,老师可依据实际状况(学生水平和课时)选择有关内容,如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组培技术的发展史、组培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介绍完上述内容后,指出扦插、嫁接、组培等就是植物的克隆。克隆就是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学生对“克隆”的了解多来自“克隆羊多莉”,出示相关“克隆”图解,请学生简要介绍培育过程。(取A绵羊乳腺细胞在试验室培育,并取其细胞核备用;取出B绵羊成熟卵细胞,用电击或其他方法破坏其细胞核及遗传物质,把取自A绵羊的细胞核植入;把换了

32、核的卵细胞进行人工培育,形成早期胚胎;把早期胚胎植入C棉羊的子宫中孕育,成熟后分娩即为克隆羊。)提问:(1)多莉长得像谁?为什么?(2)这种繁殖属于哪一类生殖方式?为什么?(3)是否应对克隆动物技术的应用赐予限制?受舆论媒体影响,学生的相识更多地倾向于克隆技术应用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问题(3)的探讨,要引导学生相识某些现代科技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去把握,如何去运用。 二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通过提问复习,引出本课内容。 (1)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哪一类? (2)有性生殖的核心过程是什么? (3)精子和卵是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在探讨第(3)题时,出示有丝分裂过程

33、示意图,引导学生复习有丝分裂过程,强调“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若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和卵细胞,那么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将增加一倍,这将无法保证物种的稳定。下面以高等动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 2出示高等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要求学生细致视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哪一种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2)细胞中所示的结构(老师指向图中的染色体)是什么? (3)比较图中1号染色体和2号有何区分? (4)细胞分裂了几次? (5)分裂前后细胞染色体数目如何改变? 3利用示意图、活动模型、复合投影片等直观手段,根据下列图解的思路,引导

34、学生视察、描述,老师总结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的过程)。 (1)可先用一对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为例,讲解染色体复制、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别、其次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分别等行为,重点明确“染色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如何削减一半,减半发生什么时候?”,然后说明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现象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方面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重点说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现象及其意义。 (2)关于精原细胞的学问要说明:精原细胞位于动物的睾丸内;动物进入发育的成熟阶段时,精原细胞要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其中一部分精原细胞接着保

35、持有丝分裂状态,另一部分精原细胞要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精原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3)第一次分裂结束后,要求学生数染色体的数目,明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的关键在于同源染色体分别,这是第一次分裂最为突出的特点。 (4)讲解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计算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能产生多少种类型的精子。 (5)减数其次次分裂是一般的有丝分裂,但此时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人教版高二英语必修5全册教案 TheSixthPeriodWritingTeachinggoals教学目标1.Targ

36、etlanguage目标语言重点词汇与短语suggest,persuade,observation,contributions,achieve,devote.to2.Abilitygoals实力目标Enablethestudentstolearnthewayofpersuasivewritinganddescriptivewriting.3.Learningabilitygoals学能目标Learnhowtowriteapersuasivewritingandadescriptivewriting.Teachingimportantpoints教学重点Helpthestudentstolear

37、ntowriteapersuasivewritingandareport.Teachingdifficultpoints教学难点Howtowriteareportaboutascientistandhis/herjob.Teachingmethods教学方法Task-basedactivities.Teachingaids教具打算Acomputerandaprojector.Teachingproceduresways教学过程与方式 StepPresentationTask1:Summarizethewayofwritingareport.T:Nowclass,ifwewanttowritea

38、reportaboutascientist,whatcontentsshouldweinclude?S1:Thelifeofthescientist,suchashisbirthanddeathdates,hisfamily,hiseducation,hispersonality,hisachievementsandcontributions,hiskeyfactorstohissuccess.T:Yes.Youareright.Andhowdowemakeanoutlineaboutit?S2:Weshouldputthecollectedinformationunderthreeheadl

39、ines:life,achievementsandkeytosuccess.Task2:Remindthestudentsofthewritingtechniquesandwritingfeaturesofareport.Showthefollowingtothestudents.ReportFormallanguagewithfewadjectivesNospeechexceptquotationsNotemotionalOnlyonemaincharacterFactualstructuredaccordingtoexperimentalmethodPasttenseandpassivev

40、oice Task3:Summarizethewayofpersuasivewriting.T:Youknowifwewanttopersuadesb,wealwayswanttoreasonwithhimorher.Wemustdevelopourownideasandprovidesomeevidencetosupportourideassotherearealwaysthreestepstopersuadesomebodyelsetochangehisorherpointofview.Canyoupointoutwhatthethreestepsare?S1:Ithinkthefirst

41、istogiveyouropinionandidea.S2:Thesecondistogivethereasonsandevidencetosupportyouridea.S3:Thethirdistomakeaconclusion.Showthefollowingtothestudents.ApersuasivewritingFormalorinformal,vividuseoflanguageSpeechtoshowfeelings,reactions,etcEmotionalornotemotionaltodescribefeelingsandfactsOnlytwomaincharac

42、tersFactualorimaginativebasedonfactReasonandpersuadestepbystepPresenttense ThenaskthestudentstowriteashortletterasrequiredinExercise3.Asampleversion:DearNicolausCopernicus,IamastudentstudyinghistoryandIwouldverymuchliketoreadyournewtheoryaboutthesolarsystem.Ihopeyouwillpublishitforseveralreasons.Iun

43、derstandtheproblemswiththepresenttheory.Thewaytheplanetsmoveisnotwhatyouwouldexpectiftheearthwasthecentreoftheuniverse.Itisalsooddthatthebrightnessofsomestarsseemstochange.SoIagreewithyouthatweneednewtheory.Iknowyourobservationshavebeenverycarefullycarriedoutovermanyyears.Nowyoumusthavethecouragetop

44、ublishthem.Sciencecanneveradvanceunlesspeoplehavethecourageoftheirbeliefs.Iknowyouworryaboutwhatwillhappenifyoupublishyournewtheory.Nomatterhowpeopleopposeit,timewillshowifyourideasarerightorwrong.SoIhopeyoucanpublishyournewtheory. StepWritingAskthestudentstowriteareportaboutascientist.Sampleversion

45、s(见附件3,4,5) StepHomeworkAskthestudentstodotheProjectonpage47. 附件1.HowtodoascienceresearchAscienceprojectisaninvestigationusingthescientificmethodtodiscovertheanswertoascientificproblem.Beforestartingyourproject,youneedtounderstandthescientificmethod.Thissectionusesexamplestoillustrateandexplaintheba

46、sicstepsofthescientificmethod.Thescientificmethodisthe“tool”thatscientistsusetofindtheanswerstoquestions.Itistheprocessofthinkingthroughthepossiblesolutionstoaproblemandtestingeachpossibilitytofindthebestsolution.Thescientificmethodinvolvesthefollowingsteps:doingresearch,identifyingtheproblem,statingahypothesis,con-ductingprojectexperimentation,andreachingaconclusion. ResearchResearchisthepr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