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17024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11 初中物理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透镜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其次节内容,新教材将本节内容放在透镜之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前,意在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在制作产品时的重要价值,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并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像有形成丰富的、详细的感性的相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做打算。 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一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好玩、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试验法也比较熟识,但是学生有安排的试验、有目的的视察的实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视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实力并表达出来还须要

2、进一步训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须要给学生供应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验视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视察,并将视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的 学问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相应的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 (3)提高用试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实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 情感、看法、价值观: (1)学生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获得胜利的愉悦。 (2)在视察中增加对物理的爱好,在探究中培育科学的试

3、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增加集体意识,熬炼团结协作的实力。 (3)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类成像状况;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相识。 难点:通过视察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教学思路: 新课程理念提倡“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本着以活动为载体,运用教化教学形式活动化课堂教学四步模式“活动导入、活动探究、活动升华、活动延长”,以达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标。 教学打算: 老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胶片、放大镜、 学生制作器

4、材:模拟照相机,滴管、玻璃片或透亮直尺(三角板)、盛水烧杯、试管、胶带、铁丝、卡纸、薄膜、凸透镜镜片。 教学过程: 活动引入: 展示故事:谁放的火? 既引入对上节学问的回顾又为新课打开思路。提诞生活中有好多地方应用到了透镜。(进入学生活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干脆或间接的应用到了透镜?)。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 通过此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其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到新学问的学习中来,并且能调查学生的学情,为顺当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活动探究: 活动一:放大镜成像探究 情景引入:我的手指被课桌划了一下,感觉扎了一个刺,可眼有看不太清,怎么办? 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放大镜阅读课本上的文字,进

5、行视察。采纳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充分视察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体会成像的特点,并且总结出看清文字的方法或要求。这样的设计避开了枯燥的理论讲解,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规律,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和记忆。 要求:只视察总结放大状况。 关键:用光屏能收到吗?(为下面的实像、虚像教学做打算。) 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板书。 活动二:投影仪成像探究 情景引入:放大镜能成放大的像,给同学们的这台仪器也能成放大的像。它的主要原件也是凸透镜。 演示-放大作用 学生视察:凸透镜位置(暂不接触螺纹透镜,但可视察),介绍其构造。 演示方向改变-平面镜的作用-变更光的传播方向-情感看法与价值

6、观的培育。 学生上台:激发探究欲望。 老师提示:能否在光屏上得到像?再次为下面教学做好打算。 学生总结:能在光屏上呈倒立放大的像 师生互动,板书。 延长学问:使学生对投影仪、幻灯机的原理的初步相识 活动三:照相机成像探究 情境引入: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像,那照相机能呈什么样的像呢? 1、现场调查活动: 出示真实照相机,让学生细致视察照相机镜头的形态,使他们比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 (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肯定的关于照相机的学问,通过调查初知,了解他们学问驾驭的多少,避开重复教学,明确下一步的教学方向,也让学生体会到做为信息源和信息发布者的喜悦和骄傲,激发他们以后在这方面做的更好。) 2、试验探

7、究: 学生小组活动 先视察可以在光屏上成像,了解基本原理 后拿出课前打算的模拟照相机;让学生说出模拟照相机的制作过程。 猜想:像的状况。 再制作模型-此活动旨在熬炼学生的动手、协作实力。学生再次分组试验,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此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学生结合实物视察照相机构造及基本的运用。相识照相机后,老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打算的材料来制作模拟照相机,并用自制的相机视察室外景物。) 师生互动:总结规律。(板书要点) (试验视察过后,要进行问题探讨环节,促使学生对相关表象的相识深化一步,促进学生的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对于试验沟通状况,老师要做主动评价,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保持主动健康的心情。

8、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群体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思索实践: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究: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实行什么措施?-提示以一种改变的角度看待问题。 3、作品展示: 共同共享胜利的喜悦。(避开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仍旧沉迷于作品,影响学习新知) 活动四:实像与虚像性质归纳 情境引入:我提示了大家三次成像的位置。大家有什么思索?-分散难点 主要采纳对比、分析的方法。 学生比较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从不同点中初步相识实像与虚像特征和区分。 (生学习了三种生活用具的成像特点后,发觉同样是凸透镜,但可以有不同的成

9、像特点,引起学生进一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欲望,为下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活动打下基础。) 活动五:自己制作凸透镜 假如我们现在须要一个凸透镜,但是手头上没有,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利用手边的器材)-旨在熬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力。 (这样的设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视察去总结,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实践实力、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和热忱。) 活动升华延长: 一.网上查找照相机的发展过程; 二.课外参与摄影小组,用所学的学问拍出令人满足的照片 (让活动融入每个学生的生活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板书设计

10、: 生活中的透镜 仪器像的性质其它-位置、改变等 放大镜正立放大虚像物距越大像越大 投影仪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小像距大 照相机倒立缩小实像物距大像距小 实像与虚像的特征和区分 (通过板书,简明扼要地将本节课的内容展示出来,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学问体系的相识,强化重点学问。) 教学后记: 首先对自己来说,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大胆的对课本教学依次进行了重新支配,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并获得胜利。其次,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放手,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放飞学生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自行探究中获得了真知。第三,变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学们懂得了学习物理必需深化实践,学会综合运用

11、多方面的学问,动手做试验和分析思索,从而解决物理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状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详细的感性相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问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打算,以削减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二)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好玩、有用,对于

12、学习物理的方法试验法也比较熟识,但是学生有安排的试验、有目的的视察的实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视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实力还须要进一步训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须要给学生供应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验视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视察,并将视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能举出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说出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基本成像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经验制作水透镜、模型照相机、模型幻灯机的过程,了解它们的成像原理。 (2)能简洁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看法价值观 (1)通过制作和运用,获

13、得胜利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声视频。如图1所示。 图1相声剪辑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内容,思索相声中蕴含了哪些物理光学学问。 老师活动: 设置问题:“相声里的玻璃盒子真的有那么奇妙吗?”“为什么糕点放在里面很大拿出来就很小了呢?”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32生活中的透镜 透镜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相识其中的一些。 (设计意图: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相声作为新课

14、的引入,在上课伊始给课堂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直入主题,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生活基础,有助于学生从生活中发觉物理现象,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教学环节2:放大镜的原理及应用 老师活动1: 布置学生活动,视察玻璃盒里的文字。 学生活动1: 分别从玻璃盒的侧面和上面进行视察比较盒内的东西,并与放在玻璃盒外面的文字进行比较,如图2、图3、图4所示。让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放大镜的作用。 图2从侧面视察玻璃盒里的文字图3从正面视察玻璃盒里的文字 图4从正面视察玻璃盒里的文字,并与一般文字进行比对,从而体会放大镜的作用 老师活动2: 设置问题“从盒子的正面和侧面视察有

15、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学生活动2: 回忆刚才的试验现象,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尝试回答:正面视察盒子里面的字很大,侧面视察盒子里面的字很小。 (设计意图:通过视察玻璃盒内的文字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放大镜作用的初步体验印象深刻,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 老师活动3: 引导学生相识放大镜的形态特点,利用烧杯、烧瓶、滴管、试管、玻璃片等器材制作水放大镜。 学生活动3: 动手自制水放大镜。 老师活动4: 设置问题:“怎么证明你做的是放大镜?” 学生活动4: 分小组展示自制的“水放大镜”。如图5、图6、图7所示。 图5烧杯放大镜图6试管放大镜 图7水滴放大镜 老师活动5: 追问:“

16、怎样能使放大镜成的像变大些?” 学生活动5: 小组思索探讨沟通,派代表发言:用自制水滴放大镜视察报纸上的字,字变大了;将自制水滴放大镜略微远离报纸,发觉报纸上的字更大了。如图8、图9所示。 图8物体到水滴凸透镜距离较小时图9物体到水滴凸透镜距离较大时 老师活动6: 提出问题:“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学生活动6: 探讨形成共识:放大镜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老师活动7: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放大镜成虚像的原理,如图10所示。 图10放大镜成虚像的原理 学生活动7: 师生共同总结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 老师板书:一、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正立、放大、虚像。 (设计意图:让学

17、生亲自动手制作水放大镜,既培育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这段环节中的提问与追问,让学生在明确自己所做的是放大镜的同时,又更进一步地去思索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以及成虚像的缘由,熬炼了学生的思维实力,让学生的思维从浅显的了解提升为深刻的理解。最终师生的共同总结恰到好处地给出了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符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模式。) 老师活动8: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8: 一边视察一边体会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老师活动9: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露水的树叶,叶脉看得更清晰? 学生活动9: 思索探讨,小组代表作答 老师活动10: 利用PPT

18、展示练习题: 王奶奶喜爱用放大镜看报,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楚的字,她应当离报纸远一些还是近一些? 学生活动10: 结合刚才学习的内容,思索作答。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设计,符合物理新课标所提倡的“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通过图片了解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有露水的叶子体会自然界中的自然放大镜,再通过家庭生活中长辈所用的放大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放大镜在生活中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很有用,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爱好。) 教学环节3:照相机的原理及应用 老师活动1: 利用PPT,让学生视察图片11: 图11太空中的水滴凸透镜图12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并提问:同样是水滴放大镜,为什么所成的像与刚才不同呢? 学生

19、活动1: 视察图片12,结合刚刚自制的水滴放大镜,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 老师活动2: 利用PPT,展示相机的基本结构: 学生活动2: 视察照相机的结构,初步体会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老师活动3: 讲解照相机的基本成像原理,供应试验器材:F光源1个,凸透镜(f=10cm)1个、长短相同直径不同的圆筒2个,半透亮塑料膜1张,皮筋12根、光屏1个;模拟照相机。组织引导学生自制模型照相机或利用模拟照相机。 学生活动3: 自制模型照相机或利用模拟照相机视察物体。学生展示自制照相机或利用模型照相机视察物体,如图13、图14所示。 图13用自制照相机视察物体图14用模拟照相机视察物体 老师活动4: 提问:“用

20、自制照相机视察到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一边试验一边思索,一边思索一边找出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学生活动4: 小组试验并探讨,尝试回答出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老师板书:二、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倒立、缩小、实像。 (设计意图: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试验,可以生动直观地将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打消学生从前对其困难性的神奇感,进而激发学习的信念和热忱。将枯燥乏味的老师讲解变为学生亲自动手的试验操作,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又培育了学生的实践实力。老师在供应试验器材时,不仅打算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器材,还打算了一个现成的模拟照相机,学生在选择时,既可以选择省时省力的模拟

21、照相机,也可以选择费时费劲的自制器材。在这个时刻,是不简单看出选择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但到了做模型幻灯机时,差异就显现出来了。此处不仅渗透了科学方法教化,也为后面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教化奠定了基础。) 老师活动5: 引申提问:假如将透镜遮住一半,半透亮膜上还会成像吗? 学生活动5: 边思索边用自制照相机进行试验,在试验中找寻答案。如图15、图16、图17所示。 图15未遮挡拍照成像效果图16用光屏拦住一般镜头图17拦住一半镜头后的成像 学生尝试回答:屏幕上会出现像,就是有所变暗。 老师活动6: 进一步提问:假如想让照片上的人像大一些,应当怎样做? 学生活动6: 小组思索探讨,并用自制照相机进行试验,

22、在试验中找寻答案。学生尝试回答:让被拍得物体离镜头近一些。 老师活动7: 利用PPT展示练习题: 如图18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运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运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学生活动7: 一边思索一边做练习,巩固所学学问。 (设计意图:老师提出的引申思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利用自制照相机或模拟照相机进行试验,使照相机的作用接着得以应用。由用不透光物体遮住镜头可以让学生联想到真实照相机上的光圈,阳光刺眼时,可以将光圈调小,而光线较暗时,可以将光圈调大,由此起到调整光线的作用。生活中,人像拍大一些还是拍小一些是

23、常常遇到的问题,用相机模型进行尝试,起到了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教学环节4:幻灯机的原理及应用 老师活动1: 追问:“照相机是大物成小像,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光学器材是利用小物成的大像,并还能被光屏承接到呢?” 学生活动1:自主进行探讨,找寻解决方案。 老师活动2: 演示试验:台灯小试验,如图19所示 图19用台灯模拟幻灯机成像,展示小物成大像,通过不断调整凸透镜到物体之间的距离,则可在光屏上呈现出灯丝以及灯泡上数据清楚的像。 学生活动2: 视察试验现象,思索为什么能够看清晰灯丝以及灯泡上的文字。 老师活动3: 展示实物投影仪,如图20所示,讲解投影仪的

24、工作原理。 图20实物投影仪 学生活动3: 视察投影仪,体会投影仪成放大像的特点。 老师活动4: 讲解幻灯机的基本成像原理,供应试验器材:凸透镜(f=10cm)1个、长短相同直径不同的圆筒2个、透亮塑料膜1张、皮筋12根、手电筒1个、白板笔1支,组织引导学生自制模型幻灯机。 学生活动4: 自制并展示模型幻灯机。如图21、图22所示。 图21制作模型幻灯机所需器材 图22用模型幻灯机成像 老师活动5: 提问:“用自制幻灯机视察到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一边试验一边思索,一边思索一边找出幻灯机的成像特点。 学生活动5: 师生共同总结出幻灯机的成像特点:倒立、放大、实像。 老师板书:三、

25、幻灯机成像特点:倒立、放大、实像。 老师活动6: 追问:“假如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当怎样操作?” 学生活动6: 用自制模型幻灯机进行尝试,在动手操作中找寻答案。 老师活动7: 利用PPT展示练习题: 用幻灯片成像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幻灯片的正确放法是下图中的() 学生活动7: 做练习,刚好巩固所学。 (设计意图:本环节照旧设计了学生分组试验:自制模型幻灯机。在老师供应的试验器材中,我们发觉了与刚才制作模型幻灯机相同的器材。至此,用模拟照相机或自制模型照相机的差异起先显现。之前用各种零件自制模型照相机的学生,在这一环节,完成速度和自制效果都比比之前用模拟照相机的学生快。由此可见,

26、前期“偷懒”的学生,在这一环节都败下阵来,说明万事万物皆没有捷径可走,学习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为好。该老师在此处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在思想上的引领作用。) 教学环节5:课堂小结 老师活动:进行课堂小结 一、放大镜成像特点 二、照相机成像特点 三、投影仪成像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教学环节6:布置作业 老师活动:布置作业 完成目标检测A组题 学生活动:记录作业内容 板书设计: 本节课在如下几个方面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理念: 1对学情的分析比较到位,抓住了学生的学习难点,并通过多种方法突破难点。 放大镜、照相机的透镜为生活中的

27、常见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并感受到它们的作用。幻灯机在生活中并不常见,而投影仪学生却常常可以见到。虽然学生知道放大镜、照相机以及投影仪的基本作用,但详细如何放大缩小,有什么样的成像规律,不简单被学生相识,也不简单将这三种不一样的工具进行横向对比。因此,本节课将理解并能描述出凸透镜成像的各个规律作为教学难点,采纳多种方法进行突破。例如,通过学生自制水滴放大镜,让学生感知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像,再通过神舟十号内水滴放大镜成倒立缩小像的现象,很自然地引出照相机。都是水滴凸透镜,成出的像却不一样,让学生在建立水滴放大镜和水滴照相机之间联系的同时,也渐渐感知出是由于物体距水滴凸透镜的距离不同而造成

28、成像的不同的。 2针对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改进试验,体现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化理念,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现象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奠定阅历基础。 为强调重点,本节课每一部分都设计了老师演示试验以及学生分组试验。教材中没有给出放大镜的学生制作,仅仅是让学生通过现成的凸透镜来感知放大镜的作用,这样简单使学生以为放大镜只能是加工好的凸透镜。在本课中,老师给学生供应了许多器材,让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来制作放大镜,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清晰和明确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做成放大镜,为感知装有水的矿泉水瓶也是放大镜做好情感铺垫,加强学生的环境爱护以及平安意识,避开以后进

29、山游玩乱扔瓶子而造成火灾。在教材中,幻灯机的教学采纳的是老师利用PPT来讲解的方式,学生虽然从理论上知道了幻灯机的构造以及成像原理,但在情感上并没有很直观的相识。在本节课中,老师设计了学生制作,让学生类比之前做模型照相机的方式来制作幻灯机,加强直观感受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和应用。 3充分发挥试验的教化功能,渗透科学方法教化以及情感看法价值观教化,加强学科间联系。本课充分利用试验的可控性、直观性、主动性、探究性,较好发挥了试验的教化功能。例如,利用昆虫盒视察文字,为明确什么是放大镜,放大镜有什么功能做好了铺垫,为学生后续自主制作放大镜供应了阅历基础,增加了学生试验的可控性,同时,

30、昆虫盒是生物试验室用来视察细小昆虫的,应用在此处,也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切身体体会到“物理无处不在”。再如,同样是水滴凸透镜,学生手中做出的起到的是放大的效果,而老师PPT图片上所展示的是缩小的效果,差异的产生来源于什么,激起了学生的新奇心,起到了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的目的。又如,在制作模型照相机时,老师不仅供应了零散的制作器材同时还供应了现成的模拟照相机,假如学生为了便利省事,选用了现成的模拟照相机,这的确可以起到快速探究出照相机成像特点的作用,但在后续利用零散器件制作模型幻灯机的过程中,就没有那么顺当了,而从前用零散器件制作模型照相机的学生,在此处就可以完成的很好。由此可见,老师在供应试

31、验器材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教化,让学生在切身的实践中,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完“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透镜的基本学问,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奠定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试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设计:以两种不同的圣火采集点燃方式引入课题;通过学生的“一看二摸”,通过视察和分析,把透镜分成两类,再对它们的形态共性进行探究得定义;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进行假设,利用试验探究得出结论,并激励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本课时教学流程为:引入课题判别透镜探究透镜

32、对光的作用测量焦距小结与反馈。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育学生通过视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实力。 2.经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试验过程,体会猜想、假设、收集有效证据在探究中的必要与重要,进一步增加分类、比较、建模等思维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透镜对光的作用,体验透镜的奇异,产生对科学探究的爱好。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 处理 重点:

33、透镜对光的作用利用玻璃柱对光的折射把光的传播路径在纸上显示出来;全员参加光通过透镜后的情形,使学生理解和驾驭透镜对光的作用;同时依据光路的可逆性完成学生对三条特别光线的相识。 难点:凹透镜的虚焦点依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利用作图法处理相识。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引 入 通过对比“广州亚运会圣火”和“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两种不同的圣火采集点燃方式引入课题 在自然导入新课的同时,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播放课件 视察思索 新课 教学 探究一:透镜的分类 通过学生的视察、探讨,把透镜分成两类,再对它们的形态、共性进行探究,得出概

34、念。 引导学生视察、操作与探讨 用眼看、用手摸,参加概念的建构过程 课件展示:与透镜有关的科学术语 播放课件 视察思索 探究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通过“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圣火采集的透镜属于哪类透镜为切入点,提示学生:在视察中仔细思索两种不同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视察思索 视察思索 利用玻璃柱对光的折射把光的传播路径在纸上显示出来;全员参加,思索与探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的情形。 参加到学生试验中去,发觉问题,刚好点拨与指导。 合作探究,并汇报试验中所发觉的现象 让学生通过板画“探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后,引入“焦点”和“焦距”。 课件展示“焦点”和“焦距”

35、视察与思索 利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交于一点,指导学生估测凸透镜的焦距。 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思索。 用刻度尺在试验记录纸上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说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采集原理。 因势利导 思索回答 探究非平行光通过透镜时的情形,辨析“会聚”与“发散”,深化理解。 巡察指导 因势利导 合作探究 探讨沟通 课堂小结 小结本课时内容 利用板书,让学生小结,帮助学生总体把握学问结构及各学问点间的相互联系。 因势利导 试总结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第28页 共28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