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说课).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15987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7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说课).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说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相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欢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支配:3课时 课前打算: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爱好。

2、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好听的歌,是一幅幅漂亮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奇妙的诗,只要专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很多美妙的事。今日,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相互正音。 (留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光明的月亮。 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

3、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沟通读懂了什么? 3依据学生回答,老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隐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开心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全诗。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沟通。 4全班沟通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老师加以引导:

4、(诗人憧憬安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逍遥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留意读出诗歌表现的逍遥自在、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2竞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4练习背诵全诗。 其次课时教学舟过安仁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留意读准字音:篙、棹、遮)

5、 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留意停顿。 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沟通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拦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气。 6全班沟通,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气来驶船。 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怪生无雨都张伞,

6、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调皮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3诗人喜爱孩子吗?你喜爱他们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乐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淘气事,怎能不喜爱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淘气,感受那悠然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确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

7、伞借风力让船行驶,确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慧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宠爱和赞许。)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宠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长。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依据诗意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三课时教学清平乐村居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颂,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

8、平乐原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闻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留意读准字音。 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沟通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密切和谐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

9、爱。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探讨理解句子意思,全班沟通: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花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相互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爱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美丽,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沉醉。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5全班朗读,留意表达思想感情。

10、6熟读成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爱好。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美丽的短文。 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爱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闲情逸致、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溢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缓缓铺开一幅恬淡、满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爱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留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

11、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教学目标1相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相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欢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课时支配2课时课前打算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好听的歌

12、,是一幅幅漂亮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奇妙的诗,只要专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很多美妙的事。今日,咱就一起来试试。老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白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留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

13、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溢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2)沟通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好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好玩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妙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这两首诗的主子公都是孩子,呈现的是美妙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简单,因此可支配足

14、够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2沟通反馈。学习牧童。(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会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然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安逸,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特别满意。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一个可爱、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D假如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广袤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

15、的笛声使人心动,漂亮的月夜让人沉醉。一个横、弄、卧,更是充溢了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志向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领会诗境、领悟诗情。(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学习舟过安仁(1)理解字词(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两个孩子调皮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C你喜爱他们吗?诗人喜爱吗?为什么?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

16、,听到了水声、风声、欢乐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淘气事,怎能不喜爱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淘气,感受那悠然的画面。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学了这两首诗,学生肯定有许多感受,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五、布置作业,拓展延长(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默写牧童。(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

17、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相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爱好。二、揭题解题,获得学问1引导学生视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分。2了解词的有关学问。3师小结: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南宋闻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视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觉词与诗的区分,驾驭词的有关学问。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留意:醉、媚、锄、媪、亡赖、剥)(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探讨)(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三、品读全文,

18、获得美感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精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开心。(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莫非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爱好深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妇的密切无间,协作学生的大胆

19、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确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结合图画,说说感受。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观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熬炼了语言组织实力和表达实力。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美丽,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沉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配乐朗读或背诵。五、课外拓展,激发爱好1背诵这首词。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美丽的短文。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爱的曲调唱清平乐

20、村居。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教案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爱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下面是我共享的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打算】 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学问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出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21、 依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当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老师介绍背景。 2、引语: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依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 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说明,悠然地独自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沟通。 四、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探讨: 诗句表明白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观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22、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观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老师依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沟通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方的奇妙: 用镜子比方水面的明净光亮,好像并没有奇妙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经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奇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方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

23、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矗立在洞庭湖中最出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方用得特别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方洞庭湖中矗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沟通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沟通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布置课外作业,接着去搜集。 3、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

24、)上进行沟通。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依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其次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老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漂亮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识。 胜:超过,赛过。 4、依据供应的词语说明,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

25、,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沟通 四、老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其次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识,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老师最终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明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妙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6、 1、朗读的感情基调: 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2、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昂扬,“春来”句声调柔软平缓,最终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坚决、坚决。 3、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相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依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观赏美、鉴赏美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1依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7、。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到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情愿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至名学生)老师对学生背诵状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

28、小桥流水,河湖交织,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骄傲的水乡(江南)。 3.师生沟通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老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留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分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29、(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忱)娇艳欲滴、热忱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实、高雅、温婉、安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衬托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艳丽的江花更红得刺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衬托,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

30、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许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

31、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遗忘?(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来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哀痛,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非常甜蜜,因

32、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很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高兴的挥手,回忆更是漂亮的华蜜。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挚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苦痛与懊悔远离过去,让华蜜与甜蜜永随回忆。 五、观赏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须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

33、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醉在忆江南的美妙境界之中。)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人 情珍惜 景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村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村晚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童趣: 1.嬉戏“对诗”,激童趣: (1)师: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日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嬉戏吧! (2)师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生对:“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师说:“儿童疾走追黄蝶,” 生对:“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说:“儿童散学归来早,” 生对:“忙趁东风放纸鸢。” (3)师:真是对答如流呀!不知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预设】 生:袁枚的所见让

34、我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妙,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 师: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溢童趣的呢? 生:我就像杨万里笔下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这个孩子,平常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欢乐的! 师:蝴蝶是没抓到,可是欢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 生:我仿佛看到村居中的那群小伙伴正趁着明媚的春光自由地放风筝,我仿佛还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呢! 师: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2.师小结,引童趣: 师:是啊,我们的童年时间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行言的诗,只要我们专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今日,咱们就一起专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 3.老师板书课题,齐读

35、,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预设】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 生:从诗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二、初读,感童趣: (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留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大声读这首诗。 【预设】关注“篙(go)、棹(zho)”两个字的读音。 3.齐读全诗 (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 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探讨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36、?(生自主学习,再小组沟通,师巡察指导。) 2.全班沟通: 师:谁愿和大家沟通沟通:哪些词句还不太明白?哪些诗句结合注解和插图就能读懂? 【预设】 生:诗中的“遮头”、“使风”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解疑? 生:“遮头”的意思是为头部遮拦住风雨。 “使风”的意思是借助风的力气。 师:还有谁能把你结合注解和插图读懂了的内容和我们沟通沟通? (可指多人沟通) 生:我读懂了整首诗的意思: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俩把撑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三、品读,享童趣: (一)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

37、慧调皮”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 (伴着悠扬的音乐,课件呈现相关动态画面:伴着明媚春光,诗人乘坐着小船轻轻驶到安仁的小河上,这时另一叶小舟上的俩孩童吸引了他。) 1.课件边呈现相关画面,师边伴着音乐,深情叙述,引学生入情入境: 师:看,波光粼粼安仁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 (课件定格为静态画面:一叶小舟上,坐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身旁放着撑船的竹篙、船桨,俩人中间还放着一把撑开的小伞。学生伴着音乐静

38、心细想画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感受小童“天真童稚、聪慧调皮”。 (1)师: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情愿为我们描绘一下 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 【预设】生:一天,诗人杨万里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河边长着的深绿色的芦苇上,间或停留着一两只翠鸟,它们喳喳地叫着,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美丽。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这时,他望见了另一只小船在行驶,船上悠闲自由地坐着两个六七岁可爱的小男孩,一个穿红肚兜,机智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他俩撑着船儿渐渐地前进。划了一会儿他们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

39、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自己则无忧无虑地坐在船上,接着说说笑笑。诗人望见了,很惊奇: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噢!原来是那两个小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的,怪不得不下雨还打伞呢! 3.品读诗句,引导感悟小童“天真童稚、聪慧调皮”,感受童真童趣。 (1)师:噢!是被渔船中孩童的特殊举动吸引了。那诗人杨万里又是通过哪些精练之语描绘的呢? 生:“一叶渔船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指读) (2)师: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导读(引导感悟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 【预设】 生:“收篙、停棹、坐船”让我感

40、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因为,划船出行的他们把船划到河中时,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 师: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读第一、二行) (其他预设学生活动略) (3)师: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猜猜俩孩童心里想些什么?(引导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调皮聪慧。) 【预设】 生:划船太累了,怎么才能省力?不如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风吹了伞,不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师:真是调皮聪慧的孩子! 生: (4)师: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品尝童趣) 【预设】 生:这俩个小孩尽然能想到“张伞使风”,真

41、是聪慧,我真想到他们的船上体验体验这其中的乐趣! 生:看到他们做的这件好玩的事,我也想起曾经的一件趣事 (5)师小结:这真是“童心无处不显,童乐无处不在”呀!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感受孩子的天真烂漫、调皮聪慧吧!(生读第1、2、4行,师读第3行。) (二)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许、宠爱之情,及不泯童心: 1.(伴着音乐,课件再次呈现静态画面渔船上的孩童收篙停棹,撑开小伞放船上。诗人立在船头观望。师再次动情叙述,引学生入境。) 师: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船中放,渔舟小童笑声声,任尔小船水中荡。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举既吸引了你,

42、也吸引了我,更吸引着他杨万里。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预设】生: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 2.师:孩童的异样之举让诗人怀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 【预设】 (1)生: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样的行为,就起先更仔细地视察、思索,结果茅塞顿开: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第3、4行,读出心中的茅塞顿开吗? (2)生:可能是干脆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缘由讲给他听的。 师:那我们就合作着读一读第3、4行,读出诗人心中的惊异,孩童的稚气、调皮、聪慧。(可先指读,再齐读。) 师问:“怪生无雨都张伞,” 生答:“不是遮头是使风。” 3.师: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 生:或许他对俩小童的宠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俩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慧伶俐赞许有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