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试论信息时代的美育.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12694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试论信息时代的美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试论信息时代的美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试论信息时代的美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试论信息时代的美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试论信息时代的美育摘要:美育作为人类“根据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传统美育作为道德培育的载体而存在,工业文明时期美育担负起解决资本主义文明造成的人格分裂的问题的重任,现代信息社会中,美育则集中体现为现代人对自身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况的全面关照,力求达到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类自我的和谐关系。 美是人类生活及社会进步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美育作为“根据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早在公元前五、四世纪,我们的先哲就提出了“六艺之教”的教化思想。孔子也提出了“诗教”、“乐教”的问题。西方从古希腊社会起就提倡进行所谓的“缪斯教化”,即通过综合性的

2、文学艺术来陶冶人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传统的美育更多的是作为培育道德品行的载体而存在的,它要求通过道德情感的培育来规范特性情感,通过审美、艺术等活动来达到对人格的陶冶,是使人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真正的人的根本途径。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欧洲工业文明使理性主义起先走向并最终占据了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的主流地位。一方面,理性主义统治了哲学、教化等领域,主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理性主义也导致人们疏离自然、忽视感性实力的发展,最终导致了人类精神的相对空虚和僵化以及人类自身为物所役的异化状态。面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卢梭提倡进行自然教化,以反对资

3、本主义社会中工具理性对人的本质的异化。1793年,德国闻名诗人席勒从人性和美的同一性动身提出“美育”的概念和理论。他针对理性统治一切的现状肃穆地提出:人格的完整不仅须要理性的一般法则,而且须要感性的特别法则,这样才能保持或复原个体性格的多样性,从而保证人格的完整。在他看来,志向的人格应当既有统一的理性,又有丰富多彩的特性特征;既能进行哲学思索,又能创作艺术。总之,志向的人格就是要达到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精神与肉体的完备和谐。为此,他指出:“我们有责任通过更高的教养来复原被教养破坏了的我们的自然(本性)的这种完整性”1。这种“较高的教养”就是美育,而它的着眼点就是人的“情感教化”。席勒的这种

4、主见虽有乌托邦之嫌,但不能否认这是他针对现代化进程所发生的文化危机而提出的一种人的生存志向和教化策略。自此之后,美育起先担负起解决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类造成的人性的肢解和人格的分裂问题的重任。 在我国,美育则被给予了改良社会的重任。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化之宗旨中首次在国内提出“美育”的概念,将美育列为“完全之教化”之一部,把它视为“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备之域”的手段,同时“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1917年,蔡元培担当北京高校校长,不仅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而且身体力行,领先在北大开设美学课程并亲自讲授。他以对审美(情感、感性、美育)的确定与强调来面对现代世界的理性化现实,同时从与康

5、德等人相近的思想观点动身,提示人们“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因为,他已经意识到,审美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现代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之一。宗白华继承了传统的儒家美育思想,他一方面确定:“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实在就是美感教化”,另一方面有感于中国近代社会以来“乐教的丢失”,“一种人类的狭隘、自私、暴戾、浅薄、空虚、苦闷,充溢了社会”,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近代欧洲,复原传统的乐教和诗教来抵制人类社会种种的弊端。总体来说,中国美育的现代转型从今起先,但是在我国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的最终一年,美育才又一次被正式地、明确地列入国家教化

6、方针。”从上个世纪50年头起,以计算机的独创和发展为标记,人类社会逐步进入后工业社会。历史发展到今日,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学问成为经济增长的确定力气,全球经济呈现为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化的趋势。科技与信息在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同时,也以其强大的工具理性的威力凌越了表现理性,引起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观念、思维方式以及价值体系的改变。新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也对审美教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纪之交,我国已经站在了学问经济时代的门槛上,处于全球化的语境下,西方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和弊端在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中也都有所体现。人们可以享受便利快捷的高科技产品,却面临着人类生存环境的逐步恶化;可以自由选择文化

7、消费方式,却无法避开形象思维的模式化和想象力的贫乏;可以飞来飞去拥有国际挚友,却难以保证对亲朋好友的情感付出;如此种种。社会的发展要求现代人具有完备的人格,从而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质量,关注生命本体的自由发展。担当这一任务的自然还是非美育莫数。在这种形势下,美育的实施要以陶冶感情、培育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通过富好玩味特性的形式,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人的“志向人格”。用这样的方式来培育现代和将来社会的人,使他们具有一种诚恳、和善,对社会的责任感,对自然及人类的怜悯与酷爱,是实施审美教化的最终目的。归根结底,信息社会实际要求的是人类通过美育来复原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类自身的情感

8、关爱,实现对自身的生存方式及生存状况的集中关照,最终确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假如说传统美育以社会的要求为核心注意道德品行的培育,工业文明时期美育起先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社会发展到今日,美育则集中对由社会、自然、人类自身所构成的人类生存样态进行整体关照,最终要确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在我们看来,这种关照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美育通过关切自然关照人类自身。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的发展史也是折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历史。人类的进步是伴随着自然的破坏而进行的。人类从一起先对自然的畏惧,到逐步地战胜自然,甚至在肯定程度和肯定范围内驾驭自然,始终是与自然处于一

9、种相敌对的状态下的。这种敌对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危急,那就是来自自然的报复。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沉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成功。对于每一个这样的成功,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成功,在第一步都的确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其次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经常把第一个结果取消了。”6宏大的先哲们的预言并非骇人听闻。当我们为今日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土地沙化、自然资源匮乏等等生态问题而焦虑的时候,我们也会想起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特在18世纪对人类面临的这一尴尬局面的寓言性的描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当人看着完全的自然都来反对他,并且威逼着要毁掉他的住处时,他是该如何地恐怖呵!当人

10、们看到一个如此残酷地熬煎人的自然,一个就要毁灭的世界,一块土地被撕裂开,给很多城市、省份、整个民族作为坟墓的时候,这些赤膊上阵的人民的惶恐担心该大怎样的呵!”在匆忙的都市生活中,现代人已经很少有时间去体会在阿尔卑斯山谷中“渐渐走,观赏啊!”的从容与奇妙,也失去了对造物主给予我们的落日余辉、大雪初霁、秋水天长、新桐初引种种自然美景的敏感与珍惜。当人类对自然的忽视已经达到极限时,自然以它的实际行动迫使人们放弃极度膨胀的人类中心、理性至上的思想,起先去以一种与理性文明迥然不同的眼光去观赏四周的世界,重新相识自然对人类的孕育之恩。因此,信息社会的美育应当帮助人们充分挖掘关注自然,关注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

11、,并要将这种意识付诸实践,同时要力图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关系,以替代以往的敌视与对立。终归,“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需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在肯定意义上,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身。其次,美育通过关注社会关照人类自身。人是社会的人,总要在肯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人类作为社会的主体而存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美,“不单是指个人的行为、活动、事功、业绩等等,而首先是指整个人类的生长前进的过程、动力和成果。”它是对人类通过相识、驾驭和运用自然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达到的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的集中体现。美育对社会的关照体现为努力建立人与社会之间的和

12、谐的审美关系。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遵循一种协作原则,这本身是有利于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建立的。但是,科技的发展已经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表现为道德的败坏以及现代人精神的空虚异化,这就是人与社会关系不和谐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曾经告知我们:“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象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削减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奇妙力气,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惫。新发觉的财宝的源泉,由于某种惊奇的、不行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成功,好像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日益限制自然,个人却好像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和谐的社会关系的建立须要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健全的法律的外在强制性制约;二是公民的道德意识的内在强制性制约;三是通过美育建立起来的自觉的维护意识。在审美层面上,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大众文化曾经盛极一时。在我国,大众文化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扩大了现代人群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