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问答”试题(初中组)分析(上).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186067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常识问答”试题(初中组)分析(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学常识问答”试题(初中组)分析(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常识问答”试题(初中组)分析(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常识问答”试题(初中组)分析(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学常识问答”试题(初中组)分析(上)“国学常识问答”试题(初中组)分析(上) 比赛要求:十强选手按每5人一组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国学常识问答,每组率先答对3题的前4名选手晋级。 评分标准:答对得1分,答错扣1分。每组率先答对3题的前4名选手晋级。 1.成语“才高八斗”最早指的是谁?( ) A.李白 B.曹植 C.陶渊明 D.纪晓岚 答案:B 解析: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就用“才高八斗”来形容人文才高超。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故事的阅读、理解与积累,不仅要知道成语的基本含义,也

2、要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和人物。 2. 你要从一大堆古代服装中选一件汉服参加学校的古装秀,以下款式中不能选的是哪一款?( ) A.褒衣宽袖 B.上衣下裳 C.交领左衽 D.隐扣系带 答案:C 解析: A.“褒”即宽大的意思。 B.今天“衣裳(shang)”二字合用,泛指所有衣服。古人则用“衣”专指上身的衣服,“裳”专指下身的衣服,类似今天的裙子。在这个意义上,“裳”一般读作chng。 C.衣服的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为右衽,反之称为左衽。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保卫中原地区的周王室与诸侯国,我们恐怕就要被少数民族统治

3、了。古人认为“右衽”是文明的象征,汉族传统服装在历代的变革中一直保持“交领右衽”的传统。 D.传统汉族服装不用纽扣,而是用衣带系结衣服的各部分(即“隐扣”)。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主要是中国传统服饰的相关知识。服饰的变化往往与民族发展和社会变迁相结合。 3. 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是下面哪一座园林?( ) A.圆明园 B.颐和园 C.承德避暑山庄 D.拙政园 答案:B 解析: A.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整体建筑体现了高超的营造技艺,有着丰富的文化收藏,被称为“万园之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 B.颐和园与圆明园毗邻,

4、它以昆明湖、万寿山为主题景观,汲取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方法,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C.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又称“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D.拙政园位于江苏苏州,明正德年间由私人兴建,是江南古典园林营建的典范。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著名园林及其特点的掌握。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和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都有着密切联系,南北方的园林、私人与皇家园林也各有不同的特点。 4.请说出下面这句诗的上句。 ,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乱花渐欲迷人眼 解析: 本句出自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为: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5、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诗文的记诵能力,此处是唐诗中的名句,钱塘湖春行也是要求全诗背诵的篇目。 5. 你和同学们一起排练京剧霸王别姬,想扮演正旦,你应当选剧中的哪个角色?( ) A.项羽 B.虞姬 C. 韩信 D. 樊哙 答案:B 解析: A.项羽是男性角色,性格粗犷豪放,京剧中由净角(花脸)扮演。 B.虞姬是项羽的侍妾,是青年女性,性格温柔娴静。正旦也称“青衣”,扮演的一般是端莊、严肃、正派的中青年女性,大多数是贤妻良母、贞节烈女一类的人物。 C.韩信是男性角色,是西汉初年的深通谋略、骁勇善战的大将,京剧中由武生扮演

6、。 D.樊哙是男性角色,是刘邦帐下的一员猛将,力大无比,京剧中由净角扮演。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课外读物中出现的霸王别姬故事和人物的了解,二是对京剧中不同行当之间差异的理解。 6. 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都有自己的绰号,如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拼命三郎石秀,其中军师吴用的绰号为( ) A.及时雨 B.智多星 C.豹子头 D.神行太保 答案:B 解析: A.及时雨宋江 B.智多星吴用 C.豹子头林冲 D.神行太保戴宗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和积累。不同的名著有不同的特点,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的绰号既符合人物性格,同时记诵起来又具有趣味性。 7.下图中展现的运

7、动叫做什么? 答案:蹴鞠。 解析:蹴鞠是我国民间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活动,汉代曾作为军队训练的一个项目,宋代盛行于民间。该图表现的是宋代蹴鞠的场景。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体育文化的了解,通过读图,识别蹴鞠项目和参与者的服饰、动作等特点,从而锁定答案,进行回答。 8. 下面的哪首曲子表达的是思乡的情感?( ) A.高山流水 B.广陵散 C.梅花三弄 D. 胡笳十八拍 答案:D 解析: A.“高山流水”的典故出于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能理解曲中的含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B.广陵散又名聂政刺韩傀曲,说的是聂政刺杀韩傀的故事,表达的是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传说魏晉琴家嵇康善弹此曲。

8、 C.梅花三弄为东晋桓伊所作的笛曲,后改编为琴曲,描写梅花凌寒盛放的情景,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D.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汉末动乱,蔡文姬被掳至匈奴,嫁匈奴左贤王,育有儿女。曹操平定北方后,用重金将她赎回。传说此曲是蔡文姬返回中原途中所作,反映了她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代音乐的了解与鉴赏能力。音乐往往寄情抒怀而作,需要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相关典故,这样才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曲目。 9. 根据以下线索说出诗题。 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没有离愁别绪的别具一格的送别诗。 前两句表达了糟糕的容易引起伤感的天气情况。 最后两句豪迈向上,表达了对友人

9、的赞美和祝福。 其作者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答案:高适别董大 解析: “七言绝句”限定了诗歌体裁,“没有离愁别绪”说明本诗作为一首送别诗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 前两句写天气。原句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后两句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原句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限定作品时代为唐代。我们熟悉的盛唐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本诗作者是高适。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古代诗歌的记诵和理解能力。这道题将诗歌的解读作为题干,要求学生写出对应诗歌,既考察学生的诗歌背诵量,也要求学生对诗歌整体和不同的诗句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10.商朝时期,人们在甲骨上刻上文字,最重

10、要的目的是( )。 A.占卜 B.记录 C.做标记 D.教学 答案:A 解析: 商周时期,王室贵族在重大国家事务(如农事、祭祀、军事等)之前往往要通过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即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也称甲骨卜辞。 考点: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主要出现在殷商时期,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甲骨文在当时的用途。 11. 诗经中的小雅鹿鸣描写了什么场合?( ) A.婚礼 B.祭祀 C.成人礼 D.宴会 答案:D 解析: 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描写的是周王宴会群臣的场面,表现了宾主之间琴瑟歌咏、融洽欢愉的情景。 考点: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课

11、外诗文的阅读与理解。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不同部分在诗歌内容、特色、用途上也各有不同,本题考查的就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要求学生不仅有所阅读,还能对其适用场合有所了解。 12. “名落孙山”了。这里的“孙山”指的是?( ) A.中榜人的名字 B.落榜人的名字 C.主考官的名字 D.一座山的名字 答案:A 解析: 传说宋代的孙山和同乡的儿子一同参加科举。孙山考了最后一名,同乡的儿子落榜。回去后同乡向他打听考试的情况,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来就用“名落孙山”指考试落榜。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常用成语产生背景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名落孙山”一词

12、会经常用到,在了解其整体含义是“未中榜”的同时,也要知道孙山是中榜者的最后一名。 13.请说出演奏这首乐曲的乐器的名称。 答案:古筝 解析: 考场播放曲目为春江花月夜,是著名古筝曲。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著名乐曲的演奏乐器,从乐器的音色和这首曲子本身是一首古筝曲这两个方面都可以知道其演奏乐器是古筝。 14. 请根据描述,说出一个成语:“买下木匣,却把里面的珍珠退还。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答案:买椟还珠 解析: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在郑国卖珠宝,用华美的盒子装着珍珠。有个郑国人买下了盒子,却把里面的珍珠还了回去。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题干描述了成语“买椟还珠”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要求学生答出准确的成语。 15. 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 A.论语儒家 B.道德经道家 C.墨子墨家 D.荀子法家 答案:D 解析: A.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 B.道德经即老子,是老子所作,是道家经典。 C.墨子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录的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集中反映了墨家的思想。 D.荀子主要反映荀子的思想。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考点: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经典名著的阅读理解,也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在“百家争鸣”时期涌现出很多思想家和思想流派,本题主要考查儒道墨法四家的代表著作。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