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重点中学语文优质课件推选------《李清照词两首》.ppt

上传人:高远 文档编号:617980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重点中学语文优质课件推选------《李清照词两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语文优质课件推选------《李清照词两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重点中学语文优质课件推选------《李清照词两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重点中学语文优质课件推选------《李清照词两首》.ppt(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声声慢,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今属济南)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漱玉词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

2、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赵明诚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

3、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 这期间,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用以表现女子的生活和情感。但作者多为男性,故所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是代替女子们说话。 李清照是女词家,她的“闺怨词”是独书自我的生活和心灵,是自话自说。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一道特别瑰奇的光芒。 李清照的创作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有过安逸、美好的家庭生活,也

4、有着国破、家亡、夫死、寡居的不幸人生。故李清照的创作有前后两个时期,生活与心态不同,,韵味与格调也就有别。,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南渡前,南渡后,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 梦 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

5、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声声慢,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

6、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三是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醉花阴,李清照,背景简介: 李清照创作这首词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而她留在青州老家居住。爱情甚笃的夫妻暂时分别,李清照写这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思。,醉花阴,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金兽:兽形的铜香炉。纱橱:纱帐。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采 菊东篱下”。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 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 盈怀袖,路远莫致之。”销魂:形容极度忧愁

7、、悲伤。,字词积累,词意梳理,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觉白天太漫长,瑞脑在铜兽香炉中早已烧尽。又到重阳佳节了,洁白的瓷枕,轻薄的纱帐,独自一人,半夜秋凉刚刚透入。,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莫说不忧愁,秋风卷起珠帘,闺中人比菊花更显清瘦。,“愁”,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1、前两句词人抒发怎样的感情?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永昼”指漫长的白天,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

8、,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品读诗歌,2、词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品读诗歌,“凉” ,一语双关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B深层面:独居家中,丈夫不在,内心感觉孤独凄凉。表现的是一种思念丈夫之情。,品读诗歌,3、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上阙后三句中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

9、情?请结合本句加以分析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凉”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此句是否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快乐心情?,没有。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品读诗歌,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元 伊世珍琅嬛记载:“易安以

10、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试分析其”绝佳“在何处?, 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

11、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因此,我们要知道西风、黄花这

12、两个意象一般都与 的意境相关。,凄凉萧索,阅读赏析,醉花阴是传统的闺怨题材。对于李清照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闺怨,你怎样评价呢?,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 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小结:,李清照作为理学盛行时的宋代女子,在醉花阴中坦白率真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刻骨铭心的思恋,且词中描写了闺中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在当时是一种不无叛逆的行为。 故有人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

13、顾忌”地“肆意落笔”。李词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言行和内心,感情如此真率,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也正是李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1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2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词内容单纯,上阕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

14、感自生。 B下阕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全词正笔、点笔是实中有虚,情中有态,因此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D,解析:应为“实写”。,C,解析: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没有进行描述,声声慢,李清照,找出本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作角度与感情基调。,一、初读感知,要求:1、读准字音、 句读。2、结合注释,读通大意,注意红色词语含义。二、上片主要用

15、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思考: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三、找出本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四、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作角度与感情基调五、这三句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和表达效果?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愁”情感?结合背景加以分析。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愁”的?1、选择典型意象,借景抒情 2.运用叠词,字词积累,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乍暖还寒:时暖时寒。将息:调养,保养。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次第:光景,状况。,词意梳理,四下里张望,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独处家中若有

16、所失,东寻西觅,凄凉惨痛悲戚,痛彻肺腑。天气忽热忽冷让人难以养息。害怕孤独喝下几杯薄酒取暖,怎能够抵挡住临晚深秋寒意。正在伤心,抬头瞥见大雁飞过,这传信大雁实在是曾经相识。 满地是衰败零落的黄色菊花,眼下饱经忧患哪朵可供采摘?独自守着寒窗怎样捱到天黑?捱到黄昏却偏偏下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洒落梧桐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尽!,鉴赏,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 1、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

17、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 2、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 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二、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思考: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声声慢词,是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夫死等不幸遭遇,内心郁结无法排遣,写下的血泪文字。可谓忧患余生,呜咽满纸。,整体解读,声声慢原曲胜胜慢,押平声韵,调子也较徐缓。李清照创造性地将

18、其改为押入声韵,并多用叠字,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切。以随心肆意笔墨写生离死别之情,成千古绝响。,精读 鉴赏,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愁”的?,1、选择典型意象,借景抒情,淡酒,秋风,鸿雁,黄花,梧桐,细雨,处处生愁,物物助愁,景景牵愁,一个“愁”的世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结论:酒是 的象征,“愁”,风,怎敌他晚来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结论:秋风渲染 情,愁,

19、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结论:过雁象征,离愁,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结论:黄花比喻女子 的容颜,憔悴,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梧桐,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

20、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结论:雨是 的象征,哀伤愁丝,阅读赏析,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枯坐于秋窗下,独在异乡以酒御寒浇愁。最伤心的是,又见北雁南飞,而这雁儿,或者就是当年相识在北方故园的旧友! 作者于是感叹:大雁可以北往南来,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中原!借“过雁”这一细节,表现了词人无可遏止的 之情和沦落异地的 之感。,思乡,漂泊,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21、1、从人生经历上看:醉花阴中的黄花正值胜放之时,所以才会“有暗香盈袖”。其后,作者又借花写人,写道“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点出词人思念丈夫极苦时的消瘦之态。虽然如此,但当时作者和黄花一样,依然拥有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作者心里有愁,但仍未至彻心入髓的地步。 而这首词当中的“黄花”,花香早已消散,堆积满地的,却只是败损的花瓣。枝条上的花,看起来也是憔悴无比,实在教人无可采摘。这里的“黄花”其实也是词人心境的反映。它象征着遭逢家国巨变、丈夫离世、四处漂泊的词人凄愁惨淡的晚景。 2、从凄苦程度上看:与醉花阴里的黄花相比,这里的黄花显然也已经到了衰败之时,不仅让人伤感,更牵扯着词人内心的隐痛愁苦。

22、 这时的凄苦,比起醉花阴时的闺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且更彻入心脾,极富于感染力。,思考:从人生经历和凄苦程度上看,这首词中的菊花和醉花阴中的“黄花”有什么不同?,1.抒情造境,情景交融;2.运用叠字,创意出奇;3.造语清新,蕴藉深挚。,本词的写作特色,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读ru,“揉搓”之意。(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

23、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答: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 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 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 年没有心思赏梅。,早,中,晚,(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答: 采用了 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

24、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 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对比,衬托,高考语文作文精美语段 1、你是否羡慕过陶渊明的人生?是啊,他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他也有济世的抱负,却无从施展,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这一铮铮的魏晋风骨,于是他在无尽的无奈中选择出世。他的无奈,他的焦灼,他的伤痛,你懂吗? 是啊,你未曾看到,你只顾嗅五柳先生舍前寒菊的芬芳,你只顾陶醉于南山的山水,于是你羡慕他们的生命,同时埋怨自己生命的焦灼与劳累。你何时才

25、懂得正视自己生命的欢乐,嗅一下窗棂边栀子花的芬芳?(窗棂边的栀子花) 2、李清照在唱什么?我相信她不是在唱“凄凄惨惨戚戚”的秋天,她在感怀春光,春太美,太绚烂;她在伤怀夏日,夏太烈,太决绝;她在痛苦冬天,冬太冷,太彻骨。所有的所有,带去她先前的安定与快乐。只有秋天,配合她凄冷的心情,告诉她这世上,另有一季,可作她人生的注脚。(季节),高考语文作文精美语段 3、苏轼的“缺月挂疏桐”,会不让人产生遐思吗? 朱淑真的“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不知又有多少人体会到呢? 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月如钩;何人能不感到秋的冷清呢? 多么凄凉的秋季!多么让人有情感伤感的秋季啊!秋季,与梧桐,

26、与绵雨,与缺月合照出一张照片,那张照片存在我们的心中方能永存。那张照片是对秋季的真实写照。那梧桐,也许寒鸦也不肯栖;那绵雨,也许大雁也羡慕;那缺月,也许文人墨客在寄托情感。(季节)4、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的灵魂将更加充实和美丽,先秦的诗经楚辞,魏晋的乐府双璧,盛唐两宋的诗词雅韵,明清的小说散文,都源源不断地为精神注入营养。“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求贤者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缱绻情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壮志难酬:“苍山负,明烛天南”的瑰丽风光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深处。(母语),转角遇见李清照 王芳芳 (合肥晚报 2011年2月17日 ) 那个半卷着帘,负着

27、手,遥望着长街而微微叹息的老妇。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了,穿着很普通,在这美人如云的晚上,本该非常不起眼。可你就觉得,不知在什么地方,她是与众不同。也许是因为那种虽然是女子,却颇具林下潇洒的身姿,也许是这灯火喧闹的晚上,她眉目间含着的一点愁,独自站立的身影,显得寂寥,而倔强。她不像是普通的女人。 对,你没有猜错,她是李清照。 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写下这首

28、元宵夜的词,已经是南渡之后,又过了二十年左右。宋金暂时休战,作为都城的临安,重又升平热闹。人们抓住这难得的和平,把心情和灯会都暂且点亮,能开怀一时也好。百姓不就是这样吗,不管经历多少战火,或天灾人祸,一旦逃出生天,就会本分而乐观地继续耕作、生息,把新桃换旧符的不变习俗之后,是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只要有一线生机,对未来总抱希望。,眼看,南渡之民,新的一代人都已经长成了,临安城里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倒半数是中原后代。在黄河那边,铁蹄下的遗民,犹在北望王师,可在这花娇柳媚的江南,从君臣到百姓,又是另一番心思了。回想“靖康之变”,仓皇逃难之际,虽然家产尽弃,夫妇死别,心里总还有种不相信的感觉:太平盛世,

29、这样说完就完了?不出三年五载,总会打回去的吧?然后,一代人收复中原的心声,渐渐沉寂。只剩“偏安”二字,在史书上牢牢站定。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一边是悲壮的熔金般落日余辉,另一边,是晶莹透彻,凉月初升。今夜晴朗温暖,正合游玩。但同样的景色,换了不同的人,心境就完全不一样了。在黄昏人们的笑语里,她呆呆地远望,忽然心悸:我这是在哪里呢? 飘泊久了的人,对空间失去现实感,对时令也变得麻木。南方春天来得早,柳芽已成,梅花渐谢,谁都能感知那温暖地气了,她却嘲弄地笑了:“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 当人老了,有些人会变得顽固。而另一些人,则变成怀疑论者。但不论顽固派,还是怀疑派,都是对世事失去了耐心。

30、李清照就是这样,满怀疑惧,几乎不再敢相信什么:春天来了怎么样,天气晴好又怎样,难道不会突然再来场风雨?,所以她拒绝了朋友们的邀约,一个人,呆在家里,听着外面的笑语声,想起在中原,在家乡,过元宵节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中州盛日啊,自己也是年少无忧的女孩儿,最喜欢过的就是元宵了。戴上时兴的花冠,簇簇地插着雪柳,打扮得整齐美丽,和女伴们一起上街去 今天的衰朽承接着昨天的青春。世事怎么竟然都是这样呢?她苦笑着,人老了,又不打扮,也懒得出去了,就在家里,隔着帘子,听听你们的热闹吧。 南宋词人刘辰翁说:“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都是些家常的话语,平平实实,一句一句道来,就是辛酸满怀。

31、其实,老去的不是李清照,是一个时代。时代老了,词人们才会跟着老去。 李清照才名满天下,终归是一女人,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雄浑句子也无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带走人们的不甘。 从北宋走到南宋,汴州走到杭州,少女走到老妇,两情相悦走到劳燕分飞,甚至天人永隔有时候,不过一个转角的距离。,野泊对月有感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周莘,字尹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尝为岳州决曹掾。苦思为诗,与陈与义等人多有唱和。本诗大约作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当时北宋已亡,高宗即位临安(今杭州),

32、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又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到处兵荒马乱。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分)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1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1分)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

33、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这首诗颇有杜甫的气骨。思想感情的沉郁和表现手法的沉着含蓄是形成杜甫气骨的主要因素。南北宋交替之际的一些爱国诗人在创作上多学老杜,这首诗亦为其一。尤其是杜甫的登楼、宿府、登岳阳楼等名篇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源流关系。 颔联和宿府的颔联极其相似:“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一写天容,一写角声,气象开阔,思绪深沉,景中有情,万古奇警。两联都是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描绘出一个彻

34、夜不眠人的形象,并将其融入诗中,恰切地表现了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蕴含着对国事的深沉忧患。 尾联则暗用登楼的颈联“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和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把兵荒马乱的景写足,把忧愤难堪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1)此诗标题为“野泊对月有感”,结合全诗,说说诗人之“感”是什么。参考答案在江中飘荡暂泊的诗人,听到凄切的角声,联想到为躲避战乱,不但自己逃难在外,连朝廷都居无定所,可是眼下侵略者仍然猖獗,让诗人对眼前感到困苦,对未来感到迷茫。(意对即可)(2)请分析诗人在诗中是怎样渲染自己的“愁”心的。 参考答案第一句,诗人在描写江月时,就用了一个“乱”字,此乱即是时局之乱

35、,也是诗人心情之乱,然后又用戍角声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厌倦,再用“酒添客泪”说明诗人想借酒浇愁,却愁更愁,最后,诗人本想打听朝廷近况,但得到的却是“群盗尚纵横”,这些,无不让诗人“愁心”凝重。(意对即可),(3)从全诗看,作者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本诗表达了作者漂泊无归时的忧时忧国感情。 起句破空而来,忧愤无端,领起全篇。 “乱”字点明时世感慨,“可怜”二字已逗露情怀。 颔联中的“角声”暗喻兵乱。尾联,“欲问行朝旧消息”,从一身乱离,想到朝廷迁流,由忧自己到虑朝廷,而结句“眼中盗贼尚纵横”,把遍地兵荒马乱的情景写足了。(意思对即可)(4)试结合诗歌内容赏析题中“野泊”二字

36、的妙处。答:“野泊”二字可谓全诗的诗眼。诗的第一句实际已交代了题目,“江月”点“野泊对月”。第二句“逋逃”言漂泊无家,点足“野泊”二字。第六句“浪卷”再扣“野泊”二字。总之,“野泊”二字把作者漂泊无依的情形生动地表现了出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河流弯曲是为了哺育更多的生灵。瀑布气势磅礴,从天而降,但它不为任何人停留,只有噪声而无营养。 理解上面材料的内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或抄袭。【解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首先看材料给出的信息,瀑布和河流属于同一类的事物,有两个对立的外观,而外

37、观下产生的实质又是截然相反,所以文章的立意要把握这三个方面。取题可以是现实生活中这两类的代表形象做对比,可以是人,可以是物,这类比较好写,不会跑题;也可将外表和实质比作鱼和熊掌,二者不能得兼,或如何二者得兼作议论,也不容易跑题;当然立意也可以深远一点,比如与材料反向立意,河流的产生和延续决定它必然要弯曲缓慢,一旦他像瀑布一样气势磅礴,必然要毁灭他哺育的圣灵;而瀑布也不是一无是处,可供观赏,可陶情操,如果也弯曲缓慢起来,就不存在瀑布了,所以这是自然的规律,万事万物各司其事。等等。,回归人生的慢节奏 学者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书里曾说:“河流弯曲是为了哺育更多的生灵。”而在我看来,漫漫人生路也是一条

38、流淌的长河。长河没有瀑布的壮丽,但其追求的是流淌的长度与宽度,而人生亦不同于赛跑,赛跑追求速度,人生则追求内涵与质量。 回归人生的慢节奏,以求得人生的宽广与厚实。这样的信仰,让我想起了数十年如一日以慢节奏创作出(树和天空等传世之作的特朗斯特罗姆,想起了终生治学严谨、不求快而求质求实、“五十之前不著书”的国学大师黄侃,更想起了悲悯众生、用有限的生命探求佛法的弘一法师。法师本是家境富足之人,也曾如世人般汲汲于功名,血气方刚而激流猛进,但法师最终醒悟,不再只图快意恩仇了此一生,而要把余生的精魂置于慢慢求索中,于慢与缓中皓首穷经、济世度人。豁达无须修饰,伟岸也无法形容。一个人看破红尘,不再汲汲于功名、

39、戚戚于贫贱便是深刻;-个人能回归慢节奏,用平稳的步伐去开拓人生的无垠境界,则是一种无言的伟大。,生活需要回归慢节奏,在平稳中创造无限的人生价值。这是一种积极的人世之法,并非消极的遁世。但世人只羡梭罗有瓦尔登湖,慕其安逸与消遣,然又有谁知道,梭罗的木屋是自己亲自建造的,他的木屋周围溢满泥土的芬芳。他不是一个无为的惰者,而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哲人。他的慢与缓是一种淡然的自信,若非如此,他湖畔的木屋也会暗淡无光。 人生的慢与缓是为了开拓生命的价值,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时间,时间的意义在于创造。我们提倡人生的慢与缓,只不过是要珍惜有限的时间去进行无穷的创造罢了。 慢与缓,便意味着质量与实效。想来社会改造也是

40、如此,过于冒进的改造往往会逆潮流而动,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只能以失败告终。王安石变法如是,基伦暴动亦如是。而稳健的改革,往往如顺水行舟,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如是,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亦如是。 追求慢与缓,谋求质与量,以有限的人生去开拓价值的无垠。唯有如此,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李清照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感谢参与,敬请指导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