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177634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岩石圈和地表形态 其次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和地表形态1、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知道岩石圈的三大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3、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4、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通过对_传播速度的探讨,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见右图)2、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_组成的坚硬外壳。它是一个_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_千米。3、地幔介于_面和_面之间,厚度约_千米。在_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

2、,是_的主要发源地。_与_主要有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4、地核以_与地幔为界,厚度约_千米,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学问窗地壳主要由_元素。组成化学元素组成_。岩石是由_组成的。1、岩石圈的组成按成因分类形成过程典型岩石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_而成。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_而成。地表岩石在流水、风、海浪等_作用下,被_,并经_作用形成。其典型特征是具有_构造、常含有_。原有岩石在_条件下,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更,形成新的岩石。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从岩浆到形成_,再形成新_的过程。 意义: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资源。变更了_,塑造

3、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_和_,从而变更_。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改变1、地质作用的分类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2、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被、等分割成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_中,其内部地壳运动较,交界处运动,多、分布,地球上的海陆分布,陆地上的宏观地貌格局,都是由形成的。板块的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和,如、等。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聚合带,大洋板块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大陆板块受,形成和。在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处形成。3、地质构造(1)、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使岩层发生,形成褶皱。基本形态:岩层形态地表形态岩层年龄正态倒置背

4、斜山岭中间老两侧新向斜成山倒置地形的成因:背斜谷的成因_。向斜山的成因_。 (2)、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或,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使岩层发生,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形成的。大的断层经常形成_或_。(3)意义:探讨地质构造,对_、_、_等具有指导意义。石油、自然气多储存于构造中;在盆地中简单找到地下水;、_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4、外力作用的表现(1)外力作用主要通于、冰川、海浪、等变更地表形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分布区外力作用形式侵蚀地貌沉积地貌主要在潮湿、半潮湿地区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沙丘、

5、沙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作用一、选择题1、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各地的岩石圈厚度是相同的B、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地幔构成C、地壳化学成分一钙、镁、铁为主D、地球内部圈层由岩石圈、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构成2、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A、花岗岩和页岩B、大理岩和砂岩C、板岩和片麻岩D、石灰岩和页岩3、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岩石是A、花岗岩B、玄武岩C、大理岩D、石灰岩4、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5、图示构造是由A岩浆活动引起的B地壳运动引起的C变质作用引起的D流水作用引起

6、的6、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形态显著的改变都是巨大的内力作用的结果B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察觉C地壳运动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引起的D地表形态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改变7、下列词语中,从地质学观点来看正确的应当是稳如泰山沧海桑田坚如磐石水滴石穿ABCD8、依据你驾驭的学问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背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背斜处相宜开挖隧道C向斜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两翼新”的特点D向斜是典型的储油、储气构造10、含煤地层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是A热带浅海环境B湖泊或沼泽C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D沉积盆地1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A板块张裂B板块挤压C板块碰撞D板块俯冲

7、1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B侵蚀C沉积D搬运13、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A当地的岩石风化B地质历史上的冰川沉积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14、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的自然缘由是A风力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化学溶蚀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15、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侵入岩D.变质岩二、综合题1、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物质名称是:A_B_C_D_。(2)图中序号代表的作用是:_2读图回答:(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2)图中D处构造地貌名称是,形成的缘由是;C处构造地貌名称

8、是,缘由是。(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处。(4)假如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缘由是4、读地貌示意图回答:(1)由于流水作用侵蚀形成的是_。由于风力作用积累形成的是_。(2)A地形名称是_,主要分布在_地区。_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的内陆地区。(4)在图A和图B中分别用箭头标出流水方向和风向。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包括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改变。重点是地貌的改变及其缘由,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通过板块构造学说说明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的分布和改变。其次,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说明地形凹凸不同。第三,主要通过外力作

9、用说明地形形态的再改变。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教学时通过举例使学生相识并学会分析常见地形形态及其改变的主要内力或外力。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探讨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2实力目标:自己动手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育精确推断地质构造的实力。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推断2、地貌的改变及其成因难点: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推断2、地貌的改变及其成因四、学情分析我

10、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试验班,学生已有的学问和试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和读图实力都是比较差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实力的培育。以及学问对于实际现象的分析。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怀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打算1学生的学习打算:预习本课时的内容2老师的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长拓展学案。七、课时支配: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怀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状况并了解了学生的怀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问:内力作用包括哪几

11、种?问:外力作用包括哪几种?(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青藏高原上发觉的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的古河道,火山喷发的场景,黄河三角洲向海延长,桂林山水,天际海角等。(也可多运用本地比较突出、典型的地貌例子来引入)思索:是什么缘由导致了这种“沧海桑田”的改变,使地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面貌?(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但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8.13米。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但千百万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改变。3、上述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二、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改变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断地变更着地表形态,形成千姿百态,丰

12、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的“踪迹”展示岩层分布示意图褶皱、断层直观图思索:沉积岩在形成时一般为水平或接近水平分布,可是为什么在山区经常看到岩层是弯曲的或是断裂错位的?阅读本部分图文完成下列问题:1、填表地质构造形成基本单元岩层形态地貌形态褶皱断层2、褶皱和断层在形成过程及地貌上有何异同?3、图2-1-10与2-1-11中的构造和地貌有何异同?并说明缘由?4、探讨这些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意义?详细说明。 承转: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的形成供应了“粗毛坯”,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对“粗毛坯”进行塑造成。那么,外力是如何塑造地

13、表形态的呢?(二)外力作用的表现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相识几种主要的外力并设计前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图? 各种外力都是一把刻刀不断雕塑着地表,其中最锐利的是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阅读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部分的图文,完成下列问题:1、填表外力作用分布地区作用形式地貌类型典型地貌流水作用风力作用2、冲击扇、冲击平原、三角洲的位置有何不同?3、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有何不同?4、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钱沟万壑现象的形成有何不同?5、假如在沉积地貌处做一个剖面,剖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试说明其缘由?6、除了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外,还有哪些外力对地貌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们作用下的地貌会是怎样的呢?阅读P36学问窗

14、,了解冰川、海浪侵蚀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分布位置。(依据时间实行课堂还是课后阅读)外力的来源许多,作用形式也多,因而,塑造的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多个学生展示)学生先说,然后课件展示学问框架。再次以课件形式对本节课做以总结。(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改变。下一节我们学习其次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同学们预习一下基础学问。九、板书设计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改变1、内、外力的基础学问2、内力作用的“踪迹”3、外力作用的表现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纳了课前下

15、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终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长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改变,针对考试长出现的题目,强调地形倒置的成因;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在出示相应图片之后,要求学生说出是什么力的作用,加深学生印象,提高课堂效率。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地理编写人康安岭审稿人胡玉芹其次单元其次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第2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二、预习内容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内力作

16、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的热能。(2)表现形式:表现为_、_、_等。(3)对地表影响:使地球表面变得_。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_。(2)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_、_、_和_等作用。(3)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_。3板块构造学说:全球_分为_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_之中。板块内部比较_,板块交界地带活动比较_。板块_常形成_或海洋,_地区常形成_、海沟(一)内力作用的踪迹1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_、_,称为地质构造。2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力,使岩层发生_,形成褶皱。3请依据教材内容填写下表:4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力或_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

17、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_、_形成断层。5大的断层常形成_或_。6,探讨地质构造,对于_、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_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_;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二)外力作用的表现1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_、_、_、_、_等,他们通过_作用、_作用、_作用、_作用、_作用、_作用等形式,变更地表的形态。2请填写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比较表:3冰川侵蚀可形成_、刃脊、冰斗、_等;海浪侵蚀可形成_、海蚀穴、海蚀平台、_、海蚀拱桥等。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活动可以达到_的目的。但是,人类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变更,

18、又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例如,_,_,会造成严峻的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泥沙淤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难。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探讨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学习重难点:重点: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推断2、地貌的改变及其成因难点: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推断2、地貌的改变及其成因二、学习过程1、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但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8.13米。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但千百万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改变。3、上述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二、

19、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改变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断地变更着地表形态,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一)内力作用的“踪迹”展示岩层分布示意图褶皱、断层直观图思索:沉积岩在形成时一般为水平或接近水平分布,可是为什么在山区经常看到岩层是弯曲的或是断裂错位的?阅读本部分图文完成下列问题:1、填表地质构造形成基本单元岩层形态地貌形态褶皱断层2、褶皱和断层在形成过程及地貌上有何异同?3、图2-1-10与2-1-11中的构造和地貌有何异同?并说明缘由?4、探讨这些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意义?详细说明。承转: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的形成供应了“粗毛坯”,外

20、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对“粗毛坯”进行塑造成。那么,外力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呢?(二)外力作用的表现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相识几种主要的外力并设计前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图?各种外力都是一把刻刀不断雕塑着地表,其中最锐利的是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阅读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部分的图文,完成下列问题:1、填表外力作用分布地区作用形式地貌类型典型地貌流水作用风力作用2、冲击扇、冲击平原、三角洲的位置有何不同?3、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有何不同?4、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钱沟万壑现象的形成有何不同?5、假如在沉积地貌处做一个剖面,剖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试说明其缘由?6、除了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外,还有哪些

21、外力对地貌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们作用下的地貌会是怎样的呢?阅读P36学问窗,了解冰川、海浪侵蚀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分布位置。依据时间实行课堂还是课后阅读)外力的来源许多,作用形式也多,因而,塑造的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1造成“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2下列地形中,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冲积扇冰斗沙丘海蚀阶地ABCD3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积累而成的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C内蒙古高原西

22、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l)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地区,其成因是_。(2)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依次是_。(3)图中F为流淌沙丘,则该地盛行_风。(4)依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 课后练习与提高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13题。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A背斜B向斜C断层D谷地2该地区地质演化过程可能是()A水平挤压一岩层下降一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一外力侵蚀一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一岩层上升一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一水平运动一外力侵蚀

23、3下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缘由,推断图中甲、乙两处分别属于()A岩浆岩和变质岩B变质岩和岩浆岩C沉积岩和岩浆岩D变质岩和沉积岩4若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留意的问题是()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溶化5下图为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淌,将会形成下列哪些地理景观()A峡谷B“U”形谷C湖泊D瀑布6地表形态虽经千百万年的风雨侵蚀,但地面仍旧是不平坦的,对此现象说明较为合理的是()A海洋水位不断升降B地壳运动不断发生C时间还不够长D侵蚀不够剧烈7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在A、B两处选择,并说明理由。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粘土、砾

24、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依次应是_,理由是_。(3)小岛D因泥沙不断积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哪岸相连_,缘由_。(4)河流下游经常造成什么积累地形?_。其成因和特征是_。参考答案:当堂检测:1A2B3D4(1)西北西北地区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2)EDC(3)北(4)岩浆活动、地壳运动课后练习与提高1B2C3C4C5D6B7(1)A处位于河流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河床深。(2)粘土、粉砂、砂、砾石因为颗粒大的先沉积。(3)北岸在北半球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作用强于左岸,左岸沉积作用强于右岸,小岛北岸沉积作用较强,简单发生沉积。(4)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貌因为

25、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或海潮顶托的状况下简单沉积,且这样形成的地形地势平坦,河汊犬牙交错。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学问目标: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相识自然环境的组成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相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驾驭地壳的组成;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探讨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2、实力目标: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视察的方法学习地理学问的实力;能够娴熟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洁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自己动手

26、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育精确推断地质构造的实力。3、情感目标: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学问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相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改变的;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推断3、地貌的改变及其成因:读图视察自主探究列表分析比较分析法:多媒体板图:引入新课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宇宙对地球有了一个宏观的相识,知道了宇宙环境对于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来说特殊重要,但人类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干脆因素是地

27、球自身的环境。因此,从本单元起先我们就进入地球本身对做一些微观的了解。提问:1、阅读单元标题,说说你的理解?2、阅读本单元序言部分的图文,设计出地球圈层构成的学问框架,并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归纳引入:地球有四大圈层,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今日,我们先来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提问:1、阅P26图,指出岩石圈的范围,并说明岩石圈对人类活动的意义?(结合2-1-1图)承转:人类活动受地表形态的影响,而岩石圈是形成地表形态的基础,因而,我们先来相识一下岩石圈的详细状况。一、岩石圈快速阅读一、二两部分内容,试设计本部分内容的学问框架: 细致阅读该部分内容完成下

28、列问题:1、试用资料说明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差异?2、阅读P30学问窗,了解岩石、矿物与元素的关系及地壳的元素组成?(依据时间实行课堂还是课后完成)3、试绘制简洁的示意图说明各大岩石的形成及分类?(可分组进行;一组回答,其他组点评;老师可展示其他比较形象、实际的示意图)4、P29“袒露在地表的岩石”、“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可能指哪些岩石,这说明三大岩石之间有何联系?完成P31活动1。5、地壳的物质循环对人类活动有何意义?完成P31活动2。 承转:读图2-1-6试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详细影响?(学生对图中的地表形态进行说明并归纳总结)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9、试说明下列现象:1、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但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8.13米。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但千百万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改变。3、上述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二、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改变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断地变更着地表形态,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一)内力作用的“踪迹”展示岩层分布示意图褶皱、断层直观图思索:沉积岩在形成时一般为水平或接近水平分布,可是为什么在山区经常看到岩层是弯曲的或是断裂错位的?阅读本部分图文完成下列问题:1、填表地质构造形成基本单元岩层形态地貌形态褶皱断层2、褶皱和断层在形成过程及地貌上有

30、何异同?3、图2-1-10与2-1-11中的构造和地貌有何异同?并说明缘由?4、探讨这些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意义?详细说明。 承转: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的形成供应了“粗毛坯”,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对“粗毛坯”进行塑造成。那么,外力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呢?(二)外力作用的表现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相识几种主要的外力并设计前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图? 各种外力都是一把刻刀不断雕塑着地表,其中最锐利的是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阅读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部分的图文,完成下列问题:1、填表外力作用分布地区作用形式地貌类型典型地貌流水作用风力作用2、冲击扇、冲击平原、三角洲的位置有何不同?3、沙丘的迎风坡

31、和背风坡的坡度有何不同?4、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钱沟万壑现象的形成有何不同?5、假如在沉积地貌处做一个剖面,剖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试说明其缘由?除了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外,还有哪些外力对地貌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们作用下的地貌会是怎样的呢?阅读P36学问窗,了解冰川、海浪侵蚀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分布位置。(依据时间实行课堂还是课后阅读)外力的来源许多,作用形式也多,因而,塑造的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学生回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采纳读图视察法、绘制示意图法、列表对比法、探讨法等地理学习方法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结构、岩

32、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的实际意义;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重点驾驭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质构造与地貌;流水与风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层叫硅铝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B、上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C、下层叫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D、下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2、占地壳表面积最大的岩石()A、侵入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喷出岩3、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4、在肯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变

33、更,由此而形成的岩石()A、石灰岩、玄武岩B、页岩、石灰岩C、大理岩、板岩D、砂岩、花岗岩5、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快速6、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的凹凸起伏和海陆的变迁B、升降运动可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C、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7、关于地质构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B、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中最常见的两

34、种基本构造类型C、推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形态上的差异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8、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A、内力作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9、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坎坷,是由于()A、流水的搬运和侵蚀B、风力的搬运和侵蚀C、风力的沉积、流水的侵蚀和搬运D、流水的搬运、风力的侵蚀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数字代表外力作用的风力、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列组合排序正确的是()A、B、C、D、11、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B、C、D、12、读下列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回答(1)物质甲代表,乙代表,丙代表,丁代表

35、,(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ABCDE与含义相同。(3)从能量来源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和地球外部的。13、读某地址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表示的褶皱类型:AB,A顶部缺失的缘由是。(2)褶皱构造上的覆盖岩层是形成的。这个地方的地壳运动状况是。受过的外力作用有:(3)假如要找寻油气,应在中找,要找寻地下水,应在中找。(4)假如要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在A还是B?。缘由是:14、读图3-2-3回答:(1)河流两岸的峭壁是河流作用的结果,按力的来源属作用。(2)河流将从山上冲下的泥沙带到中下游平坦低洼的地区,营造出和地貌,此作用过程叫。(3)图示河段隐藏

36、着丰富的资源可供开发利用。(4)此河段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应实行的首要治理措施是。 2022届高考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专题复习学案 岩石圈与地表形 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改变的内、外力因素。 教材:必修一P2735页。 感悟真题找准考向:考什么?怎么考? .(20223)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是 A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倒塌作用造成的 C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遇过风化作用D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2-26)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

37、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题。 (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0225,6)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依次是 A.B.C.D.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2022(3)(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BCD (4)

38、图中、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B、C、D、 1.说出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煤等岩石的类型,简述沉积岩的特点? 2.如图写出-的地质擢用名称,简述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3.如图写出-的地质构造名称,推断该区域地壳运动地质演化过程。 4.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质构造及地形类型,简述地形类型的成因。 5.如图写出乙、丙、丁、戊四处的外力、表现形式及其地貌名称,简要分析戊、丁两者的关系? 6.读图理解内、外力的相互关系 结论: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只有内力作用;地形、地貌往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例1:(2022苏北四市3月调研)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39、、d类岩石中含有化石大理岩属于c类岩石a、b类岩石为岩浆岩 甲处是向斜,乙处是背斜 ABC.D (2)有关图中大气受热过程与各圈层间关系的说法正确是() 煤炭资源的形成与N地质作用无关 a处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减弱了作用 大气受热过程对M地质作用有深刻影响 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能导致作用增加 ABCD 12022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化敦煌旁边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40、) ABCD 例2(2022临海模拟)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1)(2)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断层D谷地 (2)该地区地质演化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高速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 (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 (2022潍坊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41、) A甲B乙C丙D丁 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ABC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处中,最相宜建水库大坝的是() A处B处C处D处 4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地B背斜谷地C向斜山岭D背斜山岭 5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 ABCD 读“四幅地理景观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示景观反映的外力作用类型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ABCD 7图示景观与华北平原在形成机制上相同的是() ABCD 读黄河示意图,回答810题。 8图中河床剖面呈“V”字形的河段是() AaBbCcDd 9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

42、B聚落一般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条带状 10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B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 Cd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 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若四河的落差相同,且仅从河流落差的角度考虑,回答1112题。 11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水能最丰富是() A河B河C河D河 12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发育最广泛的是() A河B河C河D河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地貌、岩石和地质作用相匹配的是() A花岗岩变质作用B大理岩沉积作用 C乙地缓坡流水侵蚀作用D丙地丘陵化学溶蚀作用 14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依次依次是() A砂岩、砾岩、页岩、花岗岩、石灰岩 B砂岩、砾岩、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C石灰岩、页岩、砾岩、花岗岩、砂岩 D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花岗岩 15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相宜开采地下水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类型是_,图中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