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骆驼和羊.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169048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骆驼和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10骆驼和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骆驼和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骆驼和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0骆驼和羊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骆驼和羊教案 师:骆驼和羊都不认输,此时,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生:假如我在场,我会劝他们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要相互谦让。 生:我觉得这不是什么相互谦让的事,应想方法弄清晰究竟谁输谁赢。 师:奥!看来要平静这场争辩还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呢。谁还有什么妙计吗? 生:我认为骆驼和羊都有一种不认输的精神,遇到对手,不甘落后,所以我会夸奖他们。 生:我会先表扬他们,在帮他们找到各自的错误。 师:你们想法都不错,都能先看到别人的身上的闪光点,这是宝贵的。可是骆驼和羊却只看到的自己身上的优点,你能不能帮他们找一找缺点呢? 生:老师,我找到了。骆驼个

2、子高虽然好,但也有不好的时候,比如,它望见墙上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跪下前腿,低下头,怎么也钻不进去。 生:羊也一样,看到茂密的树叶伸出墙外,它的颈项伸出老长,还是吃不着。 生:我想,应当先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好的地方,他们就不争了。 师:骆驼和羊争辩不休,只好找老牛评理。谁知道什么叫评理。 生:评理就是说好话。 生:你说得不对,应当是说公道话,就是谁也不偏向谁。 师:你说得真棒,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老牛是怎么评的理呀? 生:(齐答)想。 师:(仿照老牛说的话,同时用幻灯出示动画图片,课文插图3,使老牛在说话时头一动一动的。)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特长,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师:听了老牛的话,

3、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什么叫“特长”和“短处”? 生:我知道,“特长”就是好的。是优点,“短处”就是不好的,是缺点。 师;你说得真不错。 生:为什么说骆驼和羊都不对? 师:谁情愿回答这个问题? 生:骆驼和羊只看到自己的特长,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师:对。那么,骆驼和羊听了老牛说的话之后,会怎样想?怎样说? 生:(分组表演) 师:谁情愿和老师表演? 生1:(头戴骆驼头饰)羊老弟,真对不起,我只看到自己个子高好,其实个子高也有不便利的时候啊。今日我输了。 生2:(头戴羊头饰)骆驼大哥,是我不对,我不应当只看到自己的特长,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我输了。 师:(头戴老牛头饰)不,你们谁也没输,而

4、是并列第一,因为你们俩能够知道知错就改,不仅看到了别人的特长,还能勇于承认自己的短处。同学们肯定要记住,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我们要正确对待,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评析: 这一教学片断重视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的同时,又注意了对育人道理的渗透,老师主动创设教学情境,引导适时、点拨到位。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在理解课文所蕴涵的道理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通过师生的主动交往互动促进了教学的发展。 1、注意了教学情境的铺设。老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绽开丰富的想象世界,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课堂,把自己化作课文内容的一分子,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

5、学习氛围。由想象自己处于现场到听了老牛的话后谈感想,再到师生共同扮演角色表演故事情节,整个教学情境的铺设由始至终,激发学生爱好,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学中避开了老师空洞直白的讲解并描述,而是使学生从自主参加学习中主动感悟了文章蕴含的道理,培育了学生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分析课文的实力。片断“想说做”深化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 2、敬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提倡集思广溢,广开言路,师生谈话轻松,老师的提问以启发式,商讨式为主,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学生谈、议自由,开拓了学生参加学习的空间,体现了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

6、成为学习的。 读窦桂梅眼睛看着眼睛有感-羊羊读窦桂梅眼睛看着眼睛有感-羊羊 老师的眼睛也是教化的窗户 -读窦桂梅眼睛看着眼睛有感 这两天有幸读了窦老师写的眼睛看着眼睛一文,窦老师对待教化的那种执著、细心、专心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也使我懂得老师的眼睛也是教化的窗户! 窦老师说:“我喜爱学生,每次在校内里或街道上都能主动和孩子们打招呼,平常特殊留意看着对方说话。但是有一次我发觉了一个重大问题-假如学生发言很长或者语言表达不流畅时,我就不自觉地把脸仰起来,眼睛看着上面。我知道自己实际是在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思索怎样引导他或她登上更高的台阶。然而,这个习惯动作给人的感觉,却是与学生的眼神-其实是与学生

7、的心灵产生隔膜。学生肯定会认为老师是不情愿听啊,或者认为老师不耐烦了,把脸都仰起来了学生的心情就会受到严峻的影响,思维就会被打断。” 这使我想起自己上师范三年级时的一位历史老师,他身材魁梧高大。但这位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却特别的别出心裁,他的目光是那样吝啬,舍不得把自己的一点余光洒向他的学生们。从起先上课始终到下课,他的眼睛始终望着天花板。渐渐的,学生们对新老师的簇新感渐渐变成了课堂上的窃窃私语,历史课也变成了同学们的自由课。即使如此,他也照样眼望天花板兴致勃勃的讲他的历史故事,从不俯视一下他敬爱的学生们。后来对这位特别的老师,学生们起先关切起他的历史来,有学生传言到,这位老师不愿正视一切人

8、,包括他的学生们,这只是一些传言,真相是否如此,虽然不得而知,不过那一年的历史课我学得很差却是事实。直到最终毕业晚会上,我才清晰地看到了他,原来他不仅身材高大,而且一幅国字形的脸上还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原来是一位挺帅气的男老师啊!老师啊,假如当时你能把自己炯炯有神的眼睛与同学们的眼睛碰撞,课堂效果就会皆然不同了,你可能就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偶像,你所讲的历史课可能至今还令同学们津津乐道,历历在目。可能当时你也特别关注我们,但你却遗忘了用自己的眼神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毫无掩饰地呈现给你的学生们,以至与学生们的心灵产生了隔膜。 可能是前车可鉴吧,在课堂上我常常会提示我的学生们说:“请往我这里看”以

9、启迪学生们用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神和我沟通。因此,我能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改变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假如上课时他们时时常无目的的看向教室一处,目光呆滞,那就表明他们心猿意马,假如瞻前顾后,窃窃私语,则表明他们发觉马脚或老师讲错了,假如眼里迸发快乐的闪光,则表明他们茅塞顿开,听明白了。其实,眼神传达的启示,正可以弥补语言的不足。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老师在讲课时,应时常的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正在关注他,他是重要的,从而调动他们的参加感,个别学生听课不仔细,也可以通过这种对视,提示他留意,督促他仔细听讲和学习,老师的眼睛也是教化的窗户! 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10、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656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主动探究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发展数学思索的实力、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和合作交往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 导入:告知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同心协力,坚韧拼搏,第一次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今日,我们也来进行一场好玩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复习铺垫 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

11、赛。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究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提问:球场一角,小挚友也在踢足球呢!细致看一看,这些小挚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讲解并描述:小挚友视察的真细致。在足球竞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提问: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5页,试着填一填。并随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知大家。 总结:小挚友的方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日要学习的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这类加、减法还有许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2、

12、通过“玩玩想想”,探究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学生抛10个花片,依据正面和反面状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沟通算式、算法。 (3)全班沟通,展示成果。 (4)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刚好记忆。 四、轻松一刻 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 五、巩固深化 1、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师生同做。(2)同桌互做。 2、10减几 讲解并描述:小兔子见小挚友这么聪慧,也要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课外延长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假如一共有10个小挚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

13、有几个女孩? 七、教学后记: 找骆驼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区分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分丢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按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细致视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推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理解老人通过视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出来。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预习课文时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实力和平常多视察,勤思索的好习惯。 教学打算:幻灯机、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14、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 (1)幻灯出示骆驼图后问:这是什么动物?谁能说说骆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从前有个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问:丢失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丢失吗? (3)商人丢失了骆驼,于是就发生了一个找骆驼的故事,出示:6找骆驼(齐读课题)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2引导质疑 听老师读课文,想想刚才提的问题,哪些听了就解决了。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这段主要讲什么?从哪里看出商人的心里很焦急?用焦急的语气读读商人的话。 4学习2-9自然段。 (1)布置自学。要求:轻声朗读2-9自然段。同桌探讨: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

15、有哪些特征?老人说得对吗?你从哪儿看出来? (2)反馈。 让学生用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的句式说出骆驼的三个特征,先分三句说,后综合起来说。 商人三次回答老人话是怎么说的? 比较是的、不错、对极了的异同,说说商人的感情有什么改变?(引导学生从意思、用词、标点、语气、心情等方面去考虑。)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忿忿是什么意思?商人的心情为什么会转喜为怒?该怎样读出忿忿的语气来? (3)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5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思索:老人并没见过商人的骆驼,可却能那么精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这是为什么?请把老人得出结论的依据找出来。 (2)不紧不慢什么意思? (

16、3)请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说说老人的话。 (4)练习用因果句式说写句子。 请用因为所以说说老人为什么知道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我们也可以把结果调到前面,缘由放在后面来说,出示例句,齐读。 请照样子说说,老人为什么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为什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出示留有牙齿印的树叶帮助理解) 优等生可要求把三句并成一句说。 6学习第11自然段。 (1)齐读第1l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骆驼了没有。 (2)果真是什么意思?果真说明白什么? 7总结。 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到骆驼,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8.让学生用我望见(),就知道()。 的句子练习说话。 其次课时(略) 板

17、书设计: 6.找骆驼 望见分析 右脚深左脚浅左脚跛 右边米左边蜜驮的东西 牙齿印缺颗牙齿 16*找骆驼 16*找骆驼教学内容:P61-P62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3培育细致视察与仔细思索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培育细致视察与仔细思索的习惯。教学难点: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视察很细致,分析很详细。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2、

18、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引商人找到骆驼的。(1)阅读老人的推断句子,再读他视察的发觉的句子。(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推断和视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推断、缘由与结果之间的关系。3、引导学生探讨、沟通从中受到的启发。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真”,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心中有数;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觉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三、学生问题提出与探讨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推断,然后才写

19、老人的视察?2、说说自己专心视察,仔细思索,获得的发觉。板书设计:16、找骆驼左脚跛左驮蜜右驮米视察所得果真找到缺了一颗牙教学反思: 1本课易明,学生较快理解。2未有进行续写故事,应找时间补写。 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苏教版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以内的加减(开火车) 2创设嬉戏情境,激发爱好 谁情愿和老师玩个拍手嬉戏?师生合作演示:我拍1,我拍9(10可以分成9和1) 二、新授 1你们喜爱踢足球吗?中国足球队老是踢不好,成了全国人民的一块心病。有志气的中国儿童,决心从小苦练,提高踢球水平,等长大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争气。看,他们正在进行踢足球竞赛呢。(出示挂面)我们不但要学

20、习他们为国争光的精神,还要利用这幅图学好数学学问。 2教学例题 (1)细致视察图,图上有几队小挚友踢足球?球场上绿队有几人?黄队有几人?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6+4=4+6=) (2)你还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0-6= 10-4=) (3)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9页,试着填一填。 (4)随意选一题,说自己的算法。 3教学“试一试”。 (1)谈话:下面我们做一个嬉戏,四人一组拿出10个花片,轻轻地抛一抛,看看落在桌上后,正面朝上的有几个, 背面朝上的有几个,然后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操作后,写算式。

21、(3)全班沟通。 指名说出抛花片的结果和自己写出的算式。 提问:有只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的小组吗? 4总结:每组四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齐读这些算式。 三、巩固深化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读题目要求。 (2)做嬉戏:“我是卡片2,谁是我的好挚友?”“我是卡片8,我是你的好挚友,”两人合说两道加法算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小兔见小挚友这么聪慧,也想考考大家。小兔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数,请算出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小兔没能难倒我们,白菜先生又带来了题目:先细致视察这个式子,(+=1010=)想一想括号里应当填

22、几,我们比一比,谁说的多,说的多的小挚友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数学小博士,好吗?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猴说了一句什么话?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算式。 6做“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数学学问?有疑问吗? 找骆驼教材理解 重点生字 忿:fn 生气,恨:忿恨。忿怒。忿詈(因生气而骂)。不忿(不服气,不平)。气不忿(看到不平的事,心中不服气)。忿忿不平。 笔画数:8;部首:心; 造句:不要再为这些事忿忿不平了。 啃:kn 一点一点地咬下来:啃啮。啃噬。啃骨头。啃玉米。 笔画数:11;部首:口; 造句:每天早晨起来啃干面包,胃怎么能

23、好。 驮:(馱)tu 用背负载:驮运。驮着两袋米。 笔画数:6;部首:马; 造句:老马驮着小马蹚过了河。 重点词语 忿忿(fnfn):同愤愤,很生气的样子。 指引(zhdin):指出来使人知道。 商人(shngrn):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 学习目标 1相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细致视察与仔细思索的习惯。 课文重点 这篇略读课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好玩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却依据视察到的现象精确推断出骆驼的特征,指引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是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经过是一位老人详细地

24、描述了这只骆驼的特征以及是如何知道这些特征的,结果商人依据老人的指引找回了骆驼。 故事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纳了悬念手法。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依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非常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非常惊异,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细致视察,又要擅长思索。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老人能够指引商人找回骆驼,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为什么骆驼左脚脚印浅就能推断左脚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找骆驼预习解析 重点生字 忿:fn 生气,恨:忿恨。忿怒。忿詈(因生气而骂)。不忿(不服气,不平

25、)。气不忿(看到不平的事,心中不服气)。忿忿不平。 笔画数:8;部首:心; 造句:不要再为这些事忿忿不平了。 啃:kn 一点一点地咬下来:啃啮。啃噬。啃骨头。啃玉米。 笔画数:11;部首:口; 造句:每天早晨起来啃干面包,胃怎么能好。 驮:(馱)tu 用背负载:驮运。驮着两袋米。 笔画数:6;部首:马; 造句:老马驮着小马蹚过了河。 重点词语 忿忿(fn fn):同愤愤,很生气的样子。 指引(zh din):指出来使人知道。 商人(shng rn):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 学习目标 1相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细致视察与仔细思索的习

26、惯。 课文重点 这篇略读课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好玩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却依据视察到的现象精确推断出骆驼的特征,指引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是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经过是一位老人详细地描述了这只骆驼的特征以及是如何知道这些特征的,结果商人依据老人的指引找回了骆驼。 故事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纳了悬念手法。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依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非常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非常惊异,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细致视察,又要擅长思索。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

27、为什么老人能够指引商人找回骆驼,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为什么骆驼左脚脚印浅就能推断左脚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找骆驼习题精选 一、画去括号内运用不正确的字 (详祥)细蜂(蜜密)脚(印映)究(竞竟)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课文内容填表 骆驼的特征老人的依据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右边驮米 缺一颗牙齿 四、给下面一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您望见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那可不知道 五、阅读答题 蒲公英 蒲公英的叶从根部长出,边缘呈羽状分裂,几片叶子中间,伸出长长的花轴,花轴

28、顶端便是淡黄色的小花。蒲公英的花,乍看只是一朵,其实何止一朵?当你蹲下细致视察,便会发觉,那淡黄的小花是由很多小花朵构成的一个花亭。每一个花朵下,长着一个很小的果,每个果上,冒出一撮又长又密的冠毛。一个个小果结成一团,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圆球,真是逗人宠爱。 1、作者是根据_依次视察蒲公英的,重点写了蒲公英的_。 2、运用以上视察方法,有依次地视察一种植物,并有依次、有重点地写一段话。 六、词语接龙 英英雄宏伟宏大大方方法 细细心心跳 果 参考答案: 一、详、蜜、印、竟 二、(略) 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四、:?。,?。?

29、!?:。 五、1、由下而上,由远及近叶、花、果2、(略) 六、(略) 找骆驼 1学会围绕课题、同学的回答和课文内容的省略处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读课文,与学习伙伴探讨,解决问题。 2通过比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丢失”“具体”“不紧不慢”“指引”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是不是”提问;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依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细致视察、仔细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课前打算】 1制作幻灯片课件:(1)课题,配背景;(2)“学习

30、提示”上的两个问题。 2橡皮泥两团。 【教学流程】 一、课前嬉戏 师:老师这里有两团橡皮泥。请甲同学来按左边这团橡皮泥,请你轻轻按。请乙同学来按右边这团橡皮泥,请你用力按。 (甲、乙两名学生分别轻轻、有力地按压橡皮泥) 师:请同学们猜猜,刚才他们各按了一个手指印,那么左右两团橡皮泥上的指印是不是一样深?为什么? (生答:不一样深) 师:假如要让左右两边的指印一样深,该怎么做? (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很聪慧。看来,今日的课肯定能上得很好! 二、谈话揭题,整体感知,明确学习要点 师: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 (一)初读课文 师: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

31、更聪慧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读完一遍之后请站起来读其次遍,读到第三遍的时候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通过手势,让学生的学习进程外显化,一方面能起到激励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刚好调整教学活动,一箭双雕)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老师点拨,老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 (二)明确学习要点 师:为了帮助我们学习,编书的叔叔、阿姨在课文前面作了提示,谁来读一读? (生读提示) 师:学习提示让我们思索什么问题? (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

32、个问题来探讨课文。 三、依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边读边想: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生自读并标注) 师:老人说出了丢失骆驼的几个特点? (生答:三个) 师: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生答:心里兴奋)从哪儿看出他心里兴奋?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某学生扮演)我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指导加上动作) 师:再读对话,你们发觉老人的发问有什么特点没有? (生答:都用到了同一个词语“是不是”,这个问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详细、全面,然而又

33、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会忿忿地指责老人。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的话。 四、依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吧?现在我们该探讨什么了?问题二的答案在课文的哪部分? 师:好,我们来读老人说的那段话。这段话该怎么读?什么叫“不紧不慢”? (指导朗读) 师:老人望见了什么? (生画下相关内容) 师:老人望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 (生用另一种符号画下相关内容)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男同学读“望见”的内容,女同学读“知道”的内容。 (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学习运用“是不是”发问。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所以忿忿不平。当老人

34、不紧不慢地说出缘由之后,他才茅塞顿开。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做一回聪慧的商人。当你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能不能用上“是不是”来问一问老人?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示范:请问,您是不是望见了,所以知道) 师:同学们会问吗?自己试着问一问老人。 (生自由练习) 师:谁能够连起来问一问? (同桌相互说,然后群体表演,扮演老人的学生也要表现得越听越兴奋,为商人的聪慧感到兴奋) 五、深化理解,解读推理过程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有个问题。望见了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能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儿跛呢?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请学生结合课前的嬉戏回答)能不能反过来说,要是骆驼的左脚是不跛的,那么

35、 (生答:两只脚印应当一样深浅) 师:很好。谁能来讲一讲老人望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师:老人望见树叶上骆驼留下的牙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你们能不能画一画,缺了一颗牙的骆驼留下的牙印应当是怎样的? (生试画投影展示进行比较推断) 师:对,老人在树叶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牙印,所以他想:要是这骆驼谁能接下去说? (师指名学生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六、自由质疑,理解寓意 师:课文中的老人请商人顺着脚印去找。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问问题: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 师:是啊,为什么要让商人顺着骆驼脚印去找呢?我们来探讨探讨。 (

36、师生共同探讨) 师:在老人的指引下,商人果真找到了丢失的骆驼。同学们觉得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七、回顾全文,积累语言 师:故事很好玩,读了课文大家确定受到许多启发。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同学们喜爱怎样读,齐读还是分角色读?大家要一边读一边思索,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写法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特殊深。 (生读课文并沟通) 师:信任这些好词好句会伴同找骆驼这个故事,始终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设计思路】 一、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共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发展学生语言,也要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发展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找骆驼这篇课文中,老人说出了商

37、人丢失的骆驼的三个特点。但是,在课文中并没有绽开描写老人的思维过程,课文留白处为学生思维发展预留了空间。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索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点的,再用自己的话说出老人思维的过程,用课前嬉戏和课中画图为学生的思索作铺垫,引导学生可以从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这一过程,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 二、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要在课堂上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让语文课有浓浓的语文味。 在找骆驼这课的教学中,假如只重视让学生弄明白老人知道了骆驼的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三个特点这两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堂教授中年级学生的语文课,要让

38、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有所感悟,有所积累,有所提升,这才是语文课语文性的体现与落实。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老人向商人发问时用上的“是不是”这个句式,让学生学习发问,发问的内容则是展示老人是怎样知道骆驼特点的思维过程。如此一来,就把课文内容和语言文字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评】 怎么教略读课,始终是老师们很关注的问题。假如将略读课仅仅当做一篇阅读材料,上不挂单元学习专题的要求,下不连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至于语言学习,更不在思索之列,读过了事这是对略读课文资源的一种奢侈。但要是将略读课文当做精读课文一样来教,那又走向了另一极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力没法得到熬炼这就辜负了教材编者支配这一类课文的良苦

39、专心。陆虹老师教授找骆驼一课的教学设计,为我们探讨略读课文的教学,特殊是探讨如何用足略读课文这一教材资源,供应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找骆驼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全组课文围绕“视察中的发觉”这一专题组合。众所周知,视察中要有发觉,极为重要的就是要擅长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组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须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实力(即驾驭提问的表达形式)的培育。陆虹老师正是从落实单元专题的内容及形式这两方面的要求动身,来制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可圈可点之处不少。比如:课前按橡皮泥嬉戏的支配,既集中了学生的留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爱好,

40、又为突破学习难点(理解老人没见到骆驼,怎么会知道骆驼的右脚有点跛的问题)作好了铺垫;整个教学设计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绽开,重点明确,思路清楚;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形象地呈现了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和过程;等等。然而,我个人觉得特殊值得称道的还当属“是不是”这一语言形式从发觉到运用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课其次板块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朗读来推动的。在读了老人和商人的对话后,老师引导学生去发觉老人的发问有什么特点,让“是不是”这样一种带有揣测、比较委婉的问法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然后

41、又在第三板块中利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转换成商人的角色,尝试运用“是不是”这一形式来向老人发问。这一设计特别奇妙,它没有离开课文,去搞外加的、为运用而运用的提问形式练习,而是融课文内容理解、语言形式运用和思维发展于一体,尝试用“是不是”发问,练得很自然、很落实,使语文学科的本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信任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是不是”这一运用频率很高的提问形式,会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深刻印象,且自然融入学生的生活语言。 丢失的骆驼课文 一天,有一个人丢了一头骆驼,他就到处去找,他走着,走着,来到了一块草地。地边坐着四个人,他们是一家兄弟四个。 丢骆驼的主子赶快走到

42、他们面前问:喂!你们四个人有没有望见我的骆驼? 兄弟四人相互看了看,老大先问:你要找的骆驼是不是只有一只眼睛? 骆驼主子赶忙点头说是。 你的那头骆驼走起路来是不是脚有毛病?老二抢着问。 对,对,一点不错。骆驼主子兴奋极了。 你丢的那头骆驼没有尾巴,对吗?老三插嘴说。 骆驼主子兴奋得嘴都闭不上了,因为他找了那么久了,现在就似乎望见了自己的骆驼一样。 先生,你丢的那头骆驼肯定还是个很淘气的家伙,我说得对吧。老四最终说。 哎呀,谢天谢地!骆驼主子兴奋的拍手叫喊,你们兄弟四人说的那头骆驼和我的一模一样,一点都不差。请你们快快告知我,你们是在哪儿见到它的呀? 兄弟四人一听,争忙摇和说:没有,没有,我们谁也没有望见你的骆驼。 真惊奇!骆驼主子想,他们四人谁也没有望见,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