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111304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doc(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文本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张慧华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开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开展(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二)城市开展的规律1、城市开展与根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根底理论 根本经济部类和附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2、城市开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2、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3、城市开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集聚与扩散4、城市开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P4.城市社会人际关系是以社会分工为根底的。而乡村社会是以地缘关系、乡土

3、意识为十分重要的社会认同根底。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三、城市社会经济开展与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开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开展的关系赵锋:相互促进与影响的

4、辨证关系。(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开展四、城市与区域开展(一)城市与区域开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根底l、城市在区域开展中的作用2、区域条件对城市开展的影响 城市开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开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开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l、城镇体系的开展条件分析(1)城镇体系区域开展条件 (2)城镇开展建设条件分析2、城镇体系开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开展及主要理论实践一、古代城市规划(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理念 ?管予?的自然至上理念2、唐长安

5、城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理坊制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三套方城、官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古希腊时期: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 古罗马时期: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水道等城市设施2、中世纪城市 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那么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开展; 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 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 共广场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

6、、开展及主要理论(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底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根底 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 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 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 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 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 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开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

7、过技术手段 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3、其他的探索(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2)戈涅的工业城市 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根本背景中的 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那么建设城市?(4)格迪斯的学说 城市区域研究 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开展l、城市开展模式理论的开展(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 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附属于某个大城市的 派生产物。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2)

8、有机疏散理论 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假设干个集中单元,并把 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 行有机的分散(3)广亩城 把城市分数开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 高速公路相互联系。2、区域规划理论的开展 城市体系:区城内所有城市在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 的地城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 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等级规模分布关系 城市在地线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中心地理论3、城市规划方法的开展(1)综合规划 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根底 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2)别离渐进规划 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3)混合

9、审视规划 根本决策综合规划 工程决策-别离渐进规划 (4)连续性城市规划 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 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四)城市规划思想的开展 l、雅典宪章(1933)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 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 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 的交通网。 描述城市联系状况,成为城市未来开展的蓝图。 2、马丘比丘宪章(1977)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根本根据。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假设干组成局部, 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

10、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 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局部重新统一起 来。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开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 一个结构体系。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一)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l、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开展 可持续开展的概念内涵:经济、社会和环境 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开展2、知识经济、信息杜会和经济全球化(1)知识经济:概念和特点(2)信息社会:信息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作用(3)经济全球化(二)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理念l、可持续开展的规划思考2、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和区域开展: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 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水

11、平结构一垂直结构 经济中心城市: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中心、生产性效劳中心、 知识创新、信息通讯交通枢纽(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l、基于可持续开展理念的规划实践 都市部落: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共交通主 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筑物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实践(1)兴旺国家的高科技园区(2)开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我国的城市开发区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一、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一)城市规划的作用l、作为国家宏现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二)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12、二、城市规划体系的根本概念(一)城市规划体系的根本构成l、规划法规体系(核心) 2、规划行政体系3、规划运作体系(开展规划和开发控制)(二)规划法规体系l、主干法及其附属法规 2、专项法 3、相关法(三)规划行政体系 两种根本型制: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制(四)规划运作体系l、开展规划 两个根本层面:战略性开展规划和实施性开展规划2、开发控制 两种根本方式:通那么式和判例式(五)城市规划体系的演化趋势l、民主公正意识 2、环境保护意识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区域规划的根本概念与任务(二)区域规划的类型l、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2、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

13、的相互关系(四)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方案的关系l、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方案的根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方案与城市规的关系(五)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本概念和主要任务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六)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l、城市生态规划的根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根本要领和主要内容3、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及

14、常用方法掌握-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指一般知识一、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一)区域环境调查 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它城市和广阔 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线范图l、城市化水平(1)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常住,流动,非农业(2)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3)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开展可能(4)耕地总量和历年的变化(5)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6)城镇建设投资2、城镇体系区城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开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城镇职能 规模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距离、密度、联系调查内容(1)经济、社会、文化开展特征和在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和地位(2)资源

15、 (3)经济结构、社会结构(4)各城镇的地位、社会经济开展,主导产品和产业(5)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和利用率 (6)其它根底设施(二)历史和环境特色l、表达在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 物质环境具体有(1)自然环境 (2)历史遗迹 (3)城市格局(4)城市轮廊的地位、社会经济开展,主导产品和产业(5)建筑风格(6)其它物质和精神的特色,民俗风情(三)自然环境调查l、自然地理位置环境,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联系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震、地基承载力和地下矿藏水文地质,江河流量、水位、水质,地下水,洪水位和洪水法没区2,自然气象风象 气温 降雨 太阳辐射3、自然生态(四)社会环

16、境l、人口 2、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五)经济环境l、总量2、产业部门 3、土地市场 4、建设资金(六)城市土地使用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七)调查主要方法l、现场踏勘和观测 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资料二、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一)定性分析l、因果分析 2、比较分析(二)统计分析 1、频数频率分析 2、集中和离散分析(三)一元回归 如果存在相互关系,以一个控制变量预测另一个。(四)模型分析法l、实体模型 2、概念模型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工作(一)城市性质主导职能,建设的总纲,根本特征和总的开展方向1、城市类型2、依据3、方法,定性和定

17、量分析结合; 4、检验(二)城市规模l、人口(1)人口预测的简单增长法 (2)比例法(3)区域分配法(4)环境容量法(5)回归分析法2、用地指标级别 用地指标(M2人) 指标级别 用地指标(m2人) I 60175 3 90、1105 2 75190 4 105、1120 城市用地规模预测城市人口的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三)城市环境容量l、自然条件 2、城市现状3、经济技术条件 4、历史文化四、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三大类自然地质,建设条件,经济条件(一)掌握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地质条件 工程条件 水文条件 气候 太阳风象 气温 降水 土地的适用性评价(二)掌握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用地的布

18、局结构 市政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三)熟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城市土地的根本特征 承载性 区位区位理论的应用 城市土地评价的主要因素五、城市规划用地构成和空间布局(一)城市用地构成掌握大类名称用地比例 熟悉中类名称了解小类(二)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那么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产业用地(工业、新兴产业、效劳业)兼顾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的开展需要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开展余地(三)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集中式 单中心块聚,多中心组团分散式 带状、星座状、放射状、环状(四)熟悉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城市总体布局艺术 城市美学 空间景观组织轴线艺术 继承历史

19、传统,突出地方特色第五章 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一、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一)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各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1、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2、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设计(二)掌握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根本要求l、总体规划纲要 2、总体规划3、总体规划中的城镇体系规划 4、分区规划5、控制性详细规划 6、修建性详细规划7、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根本原那么二、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体系规划根本概念(二)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l、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开展和开发建设条件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3、确定本区域的

20、城市开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7、统筹安排区域根底设施、社会设施区域根底设施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大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那么 和措施9、确定各时期重点开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开展城镇的规划建 议、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三)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方法 1、城镇体系规划根底资料收集 2、城镇体系规划的步骤 3、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文件 (2)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图纸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一)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编制任务和内容成果说明书、现状图、分

21、析图、规划结构图、专题研究报告深度审定(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总体规划的期限 总体规划内容(三)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文本依据、根本对策、城镇体系、性质与规模、土地利用图纸现状图城镇体系、城市现状、工程地质评价图规划团城镇体系、总体规划、郊区规划、近期规划、专业规划(四)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根底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编制根底资料文件 绘制现状图 城市用地综合分析评定图绘制现状调查的根本方法 根底资料分析研究确定城市性质 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的含义、意义、人口构成、人口变化、计算城市人口规模,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城市总体布局布局原那么方案比

22、较编制与审定(五)掌握城市分区规划作用和内容作用主要内容 成果 根底资料、文本、图纸分区规划中的工程系统规划四、城市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一)掌握详细规划的类型、作用和地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二)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内容 编制方法根底资料的收集用地分类-小类(细分类)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地块划分的原那么、弹性、规模控制体系规定指标、指导性指标(三)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文本、图纸、图那么、计算规那么(四)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一般内容、一般方法、一般成果(五)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文字说明、图纸附加城市不同功能区的规划

23、居住(生活)区规划 任务要求内容构成规模等级类型规划结构 住宅用地的布置 类型 住宅经济、户室比公共建筑 分类、定额指标、规划布置道路交通 功能、道路分级、规划布置要求绿地 组成、标准、布置原那么技术经济分析 用地平衡表、技术经济指标术语解释 图纸的比例要求 类 型 总体纲要 总体划分 分区规划 控详规划 修详规划 文件 主 要 说明书 文本 文本 文本 说明书 附件 根底资料 说明书 说明书 说明书 专题报告 图那么 图集 图集 图集 图集 图集图纸 主要图纸比例 1:25000 1:5000 1:5000 1:1000 1:500 1:10000 1:25000 1:2000 1:2000

24、 现状图 评价图 分析图 结构图 编码图 指标图 规划图 表现图 位置图 第六章 主要专项规划的内容和方法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根本知识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那么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根本知识(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根本概念l、城市综合交通,市际,近郊和城市2、城市交通系统,人物,通道,车辆,管理a、城市交通和城市用地布局(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l、影响因素区域 用地布局 已有交通2、规划根本要求用地划分地缺 通道 景观运输与沿路开发协调结合 结构完整,分

25、布均匀,有可靠性密度和面积率,密度462,20 分流有利于管理,多路交叉口 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环境和历史要求 布置管线的要求3、规划程序调查 问题分析 预测 战略对策初步方案 方案评价和修改 图纸和报告4、道路分类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5、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干道网的类型 方格网 环行放射 自由式 混合式道路网性质、常规快速 功能、交通和生活道路衔接 上下车速、主次道路、生活和交通性,别离性6、城市交通枢纽 贷运 客运 设施性7、城市道路系统的根本技术要求间距 路网密度,干道网,城市道路网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和两例建筑用地的分界线,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宽度根据要求变化,

26、以满足交通、绿化、通风日照、建筑景况和地下管线的要求。 建筑后退。快速干道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红线宽度(米) 60100 4070 3050 2030 道路断面类型一块板 两块板,车速50公里小时,景观,地形三块板 四块板(三)城市交通调查和主要交通特征l、目的 2、内容 3、居民出行调查4、居民出行特征 5、道路交通调查(四)城市交通规划l、根本概念 是确定城市交通开展目标、设计到达该目标的策略,制订和实 施方案的过程。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问题定义、目标制订、 备选方案设计与评价,实施反响。2、系统构成 3、规划一般步骤4、规划层次 5、规划任务(五)城市交通政策1、意义 2、内容 3、

27、根本特征4、可持续开展的要求 5、我国城市交通政策(六)城市对外交通l、铁路 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或无关 站场起主导作用 会让站中 间闽站 区段站 编组站 客运站2、公路 技术等级 行政等级 市城布置要求 场站 客运 货运 过境车辆效劳 高速公路3、港口 分类 组成,水域和陆地 布置要求 区域交通,腹地与工业布置 岸线分配与利用 水陆联运4、机场 规模 机场净空 通讯要求 与城市的联系,共用,减少总时间(七)城市公共交通1、类型和特点2、衡量标准,经济,迅速,准点、方便、舒适3、根本概念4、规划一般要求 时耗 拥有量 轨道交通 运送能力5、线路网 市区、近郊和远郊线 能力与流量协调 走向与主客流

28、向一致 换乘点的布置 技术要求,密度,换乘系数大城市1,5,小城市13,非直线 系数l,4,线路增长度812公里,轨道40量行程6、站点 站距 站点覆盖,300米半径50,500米半径90 公共汽车枢纽站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想划的主要内容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根本知识(一)城市市政公用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l、城市供电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电源工程(2)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电压等级2、城市燃气工程系统构成与功能(1)燃气气源工程 (2)燃气储气工程(3)燃气输配气管网工程、压力等级3、城市供热系统构成与功能(1)供热热源工程 (2)供热管网工程(蒸汽、热水管网)4、城市通信工

29、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邮政系统 (2)电信系统(3)播送系统(有线、无线) (4)电视系统(有线、无线)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职水工程 (2)净水工程 (3)输配水工程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排水体制 (2)雨水排放工程 (3)污水处理排放工程7、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垃圾处理与收集 (2)公共厕所 (3)管理设施(二)城市市政公用工程规划的任务l、城市供电工程系统的主要任务2、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的主要任务3、城市供热工程系统的主要任务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的主要任务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的主要任务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主要任务7、城市环卫工程系统的主

30、要任务(三)各层次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l、总体规划 2、分区规划 3、详细规划(四)工程规划的工作程序l、熟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根本知识(1)城市工程管线种类 性能与用途分类(11种) 敷设方式分类 弯曲程度分类(2)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那么 综合布置原那么(15条) 避让原那么(7条) 共沟敷设原那么(5条)(3)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内容 总体规划 详强规划2、熟悉竖向规划的根本知识(1)竖向规划的内容(6条)(2)总体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3)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4)竖向规划的方法 等高线法 商程箭头法 纵横断面法3、熟悉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根本知识(1)城市防灾措施 灾害种类

31、 防灾措施:政策性防灾措施 工程性防灾措施(2)主要灾害的防灾标准 防洪标准 抗震标准 消防标准 人防工程建设标准(3)城市主要防灾工程设施布局 防灾工程设施 抗震设施 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 消防设施 消防站 消防栓 防空设施 城市生命线系统三、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包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二个组成局部。 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城市景现系统:指社会对城市外部空间的感知总和。它包合对城市中的自然环霎时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感知。(一)城市绿化系统的组成l、城市绿化的开展

32、历程与趋势起源阶段(古希腊至文艺复兴)公园运动阶段(1843-1887 ) 世界各国普通认同城市绿化具有五个方面的价值,即: 保障公众健康 滋养道德精神 表达浪漫主义(社会思潮) 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 促使城市地价增值公园体系阶段(1880-1898)重塑城市阶段(1898-1945;1946-1970)生态觉醒阶段(1970年以后) 生产力的开展是城市开展的动力,人对自然的需求及生态环境 意识的觉醒,是城市绿地系统开展的动力。二大趋势 城市绿地系统的要素趋于多元化; 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趋向网络化。2、城市绿化的功能 改善气候 改善城市卫生环境 改善水文 防灾 改善城市景观 承载城市游憩和动物栖

33、息 城市节能3、城市绿地的分类目前正式通行的二种分类方法 ?城市绿化条例?:“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 防护林绿地、生产绿地及“风景林地、干道绿化等。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共绿地(G1),生产 防护绿地(),及居住用地中的绿地4、R24、R34、R44。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方法(P249)的四个特点: 以城市绿地的核心功能为分类依据; 采用分级代码法; 涵盖城市范围内的所有绿化用地; 突破城市建设用的有限配额。 (5大类,16中类,9小类)可看作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十G2十G3,计入城市建设用地“G的统计口径,直接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的建设用地平衡。 第二板块G4,分包

34、含在其他城市建设用地之中,在详细规划层次上使用,也用于计算城市绿地率。 第三板块G5处于城市建设用地之外,不计入用地平衡表,用于改善城市大环境。(二)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任务与内容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根本概念 城市绿化系统规划指,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录地及其物种在 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工种形式 第一种属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局部,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 个专业规划之一。 第二种属“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或称“专项规划,它是 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绿化建设的规划管理而另行独立 编制的规划。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城市总规阶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业规划

35、)的具体内容 (1)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开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要求, 确定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那么; (2)调查与分析评价城市绿化现状、开展条件及存在问题; (3)研究确定城市绿化系统的开展目标与主要指标; (4)参与综合研究城市的布局结构,确定城市绿化系统的用地 布局; (5)确定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指、G2、G3)的 位置、范围、性质及主要功能; (6)划定需要保护、保存和建设的城郊绿地(指“生态景观控 制区G5); (7)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工程,提出实施管理建议; (8)编制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3、城市绿化的开展目标 “花园城市 园林城市 “森

36、林城市“山水城市 “现代园林城市 “生态园林城市 建设部的“园林城市改策(1992、1996、2000)4、城市绿化为规划指标序号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 面积(万平方来)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平方米人)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1 G1 公园绿地 其 中 综合性公园G11 专类公园G12 敞开公园G13 2 G2 生产绿地 3 G3 防护绿地 小 计 4 G4 附属绿地 合 计 绿地率:是指绿地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占面积的比例。如城市绿地率,居住用地绿地率等。屋顶绿化不计入绿地面积。 绿化覆盖率:是指各种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在一定用地范围内占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不是用地指标,但它

37、是研究绿量和衡量绿化环境效能的重要指标。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是指城市常住人口平均享有的公共绿地面积,即(G11十G12G13)常住人口数。城市绿地规划指标确实定 我国规定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定额为(2000年)每人57平方来,没有上限限制。 人均公共绿地M2 北京 6、97 合肥 740 珠海 2010 杭州 834 深圳 1389 中山 942 马鞍山 839 威海 1491 大连 7、 南京 797 厦门 9、43 南宁 6、74 “园林城市平均 1249 全团城市平均 554 5、城市绿化系统的规划布局布局原那么 第一,网络原那么 策二,匀布原那么 第三,自然原那么 第四,因地制宜和生

38、命周期原那么 第五,地方性原那么公园 地(G1) 综合性公园(G11)包括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公园。 专类公园(2)是具有特定内容与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城市公园绿地。包括:儿童公园(2l)、动物园(22)、植物园(23)、历史名园(124)、风景名胜公园(G125)、游乐公园(G126) 敞开绿地(G13),包括带状绿地(G131)和块状绿地(G132)附分属绿地(G4 居住绿地(G41) 公共设施绿地(G42) 工业用地绿地(G43) 仓储用地绿地(G44) 对外交通绿地(G45) 道路绿地(G46) 市政设施绿地(G47) 特殊用地绿地(G48)生态景观控制区(G5) 生态控制区(G51)

39、是为改善城市生态和景观质量而需加以控制的区域。如水源保护区、城市组团分割带、根底设施绿化防护区、自然区、湿地、山体、林地、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等。生态控制区(G51)不宜向公众开放。 景观游憩区(G52)是具有较好的景观质量,具有一定设施的城郊游憩区域。如芦苇荡、江心洲、成片林地、历史遗迹区、森林公园、现光农业区、野生动植物国等。宜开发建设向公众开放。(三)城市景观系统规划l、城市量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量观的含义 城市景观在城市规划界的通常含义是指对城市外部空间的感知总和。城市景观包含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生活诸要素。 城市景观的常见问题 视觉的污染;行为扭曲;生态冲击。 为改善城市景观,六十年代以后涌现出许多规划设计理论、方法和规划设计类型。概括地看,城市景观的完善需要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复杂调控,需要多个层次的规划与设计的长期协同配合。 城市景观系统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景观系统规划指,对影响城市总体形象的关键因素及城市开放空间的结构,所进行的统筹与总体安排。该阶段的任务是:调查与评价城市的自然景观、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