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95183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曹静姓 名 - 曹静性 别 - 女出生年月 - 职 称 - 讲师行政职务 - 导师类型 - 研究方向 -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电子邮箱 - caojing办公电话 - 通讯地址 - 上海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邮编:陈凤祥姓 名 - 陈凤祥 性 别 - 男 出生年月 - 1978年11月 职 称 - 讲师 行政职务 - 导师类型 - 硕导 研究方向 - 汽车电子 电子邮箱 - Fxchen_qjy办公电话 - 通讯地址 - 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邮编: 200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主要从事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在艾瑞生物技术(上海)有

2、限公司,从事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算法研究。2008年至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主要从事非线性控制技术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参加或主持过纵横向项目5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青年自然基金 和博士点基金项目各1项。荣誉:2009年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获同济大学潍柴动力奖教金。发表论文: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7篇,并担任多个国际SCI期刊的论文评审专家。目前正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控制理论。 郭荣姓 名 - 郭荣 性 别 - 男出生年月 - 1979年10月 职 称 - 讲师 行政职务 - 导师类型 - 硕导 研究方向 -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系统动

3、力学 电子邮箱 - guorong 办公电话 - 021-1058通讯地址 - 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邮编: 郭荣,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79年10月生,江苏泰兴人。2004年进入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攻读博士,200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11年6-8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IUC)做交流访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和汽车系统动力学。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计划,汽车企业NVH优化等纵

4、向和横向研究项目6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篇。讲授的课程有:1、机械振动学(本科生,大三)2、汽车噪声预测与控制(本科生,大四)3、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生,研一)4、工程信号分析与处理(研究生,研一)研究兴趣:1、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和声振传递路径分析2、车身整体模态、板件辐射噪声和动态刚度的试验和理论分析3、悬架系统匹配和传递路径分析4、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妥协分析5、四轮激振台的汽车振动仿真和试验马天才姓 名 - 马天才 性 别 - 男 出生年月 - 1979-2职 称 - 讲师 行政职务 - 导师类型 - 硕导研究方向 - 燃料电

5、池系统控制与仿真;燃料电池发动机设计与开发;燃料电池发电装置 电子邮箱 - matiancai 办公电话 - 021-通讯地址 - 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马天才,男,1979年2月出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新能源系统集成与测控专家。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氢能与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已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两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863重大专项6次,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为加速我国的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备用电源

6、的产业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石秀勇姓 名 - 石秀勇性 别 - 男出生年月 -1979.03 职 称 - 讲师行政职务 - 导师类型 -工程硕士导师 研究方向 - 发动机节能与排放控制、CFD模拟仿真、FEA结构优化电子邮箱 - shixy办公电话 - 021-通讯地址 -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王宁姓 名 - 王宁 性 别 - 男 出生年月 - 1977年12月 职 称 - 讲师 行政职务 - 导师类型 - 硕导 研究方向 - (1)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2)电动移动交通方式;(3)商业模式和消费者行为;(4)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电子邮箱 - wangning771

7、2办公电话- 通讯地址 - 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邮编: 王宁,男,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77年12月生,山东烟台人,200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并进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产业化研究方向工作。2003毕业于吉林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与规划管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本科阶段学习车辆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拥有理工科和管理科学综合交叉的学术背景,主要从事汽车产业化和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包括产业供应链、电动移动交通方式、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效益和消费者行为 、示范运营和商业模式、市场战略、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研究。负责上海市软科学基金、

8、上汽教育基金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作为项目骨干参加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德电动车关键技术总成研究及可持续商业化示范研究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认可重要核心期刊“系统管理学报”、“工业工程与管理”审稿专家。欢迎计算机、数学及英文基础良好的同学报考本人研究生,欢迎电话或E-mail联系。主要负责项目:1. 上海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及商业化推广模式和政策推动机制,上海市软科学基金项目;2. 新能源商用车发展前景研究、上海公交战略和公交车型选择的研究、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研究,上汽教育基金项目;3. 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横向咨询项目;4. 航天机电十二五新能源

9、汽车业务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横向咨询项目;5. 上海大众联谊物流“CP4入厂物流方案规划”,企业横向咨询项目;6. 电动汽车生命周期持有成本和排放效益及换电商业模式(”中德电动车关键技术总成研究及可持续商业化示范研究”子课题),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熊璐姓 名 - 熊璐性 别 - 男出生年月 - 1978职 称 - 副教授行政职务 - 导师类型 - 硕导研究方向 -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电子邮箱 - xionglu.gm办公电话 - 021-通讯地址 - 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邮编: 熊璐,工学博士,博士后。1978年生,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同济大学汽车系本

10、科,1999年7月至2002年3月同济大学中德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5年9月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9月起在同济大学任教,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06年至2008年任同济大学-蒂森克虏伯先进汽车技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负责“新一代电动汽车车型平台”开发;同时也负责国家“863”计划“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 项目中的整车与悬架匹配设计、道路试验考核与微型燃料电池平台车开发工作。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研究课题为与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的合作项目“故

11、障情况下轮边驱动电动汽车安全策略”。从事车辆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技术。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作为项目骨干参加包括国家“973”、“863”计划等重大项目,合著著作1部,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受邀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Vehicle System Dynamics等学术刊物评审专家。主要负责项目:1、极限工况下四轮电动轮驱动电动汽车转矩分配控制研究(No.),2012.01-201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基于控制分配的轮边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方法研究,2010.4-

12、2013.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3、极限工况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整车耦合系统动力学控制”项目子课题),2011.1-2015.8,国家973计划4、E-SMART电动汽车方案设计,2008.12-2009.12,Daimler AG(德国)主讲课程:“专业德语(整车方向)”,“汽车设计”,“汽车系统动力学”徐雯霞姓 名 - 徐雯霞 性 别 - 女 出生年月 - 1977年6月 职 称 - 讲师 行政职务 - 导师类型 - 车辆工程 研究方向 - 电子邮箱 - wenxiaxu 办公电话 - 021- 通讯地址 - 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邮编

13、: 徐雯霞,女,1977年6月生,上海人,199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获同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同济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在汽车学院任教。2006年攻读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任教课程:汽车信息与物流、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管理、用户满意战略、汽车营销与物流出版著作:1汽车金融服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主编2汽车物流与信息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主编3汽车市场营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副主编4汽车物流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副主编5汽车服务贸易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14、副主编6汽车营销策划,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副主编研究过的部分课题:1上海国际汽车城总体策划方案2上海国际赛车场总体策划方案3上海国际汽车城科教研发基地暨兴建同济汽车学院策划方案4宝山钢铁汽车贸易发展规划总体策划方案5加快发展二手车贸易总体策划方案6关于上汽大众设立上海发车中心的可行性研究7上海二手车贸易发展战略方案(2003-2004年)8上海嘉定汽配科技城有限公司汽配特许经营和物流体系策划方案9上海永达(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0上海市闸北区联合汽车大道项目区域规划研究报告11中劲世界汽车博览园项目方案策划及规划设计12汽车专业培训机构认证标准13上海公共实训基地

15、汽车市场营销实训项目建设方案14上海公共实训基地汽车零配件市场服务实训项目建设方案15宝马E60电动车转换开发 杨代军姓 名 - 杨代军 性 别 - 男出生年月 - 1973年3月 职 称 - 讲师 行政职务 - 导师类型 - 研究方向 - 电子邮箱 - 办公电话 - 通讯地址 - 男,1973年3月出生,博士,2007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研究领域涉及氢能和燃料电池,主要在燃料电池的耐久性、反应气污染及关键材料等方面。作为主研人员完成了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空气杂质影响与净化装置的研究”、“中-加燃料电池与氢能技术联合研究与示范”及上海市科技专项“车用燃料

16、电池氢气品质可靠性研究”;正在负责或参与的科研项目有:汉高公司横向课题“燃料电池粘接、密封、组装相关材料的研发”,国家“863”项目“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样机研发和车载环境适应性测试及综合评估”,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干法制备膨胀石墨/树脂燃料电池复合双极板”,科德宝公司横向课题“燃料电池汽车阴极空气过滤材料评价”等。已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已申请中国专利八项(四项已授权)。承担的课程主要有燃料电池技术(硕士)和燃料电池概论(本科)。 张新丰姓 名 - 张新丰性 别 - 男出生年月 - 职 称 - 讲师行政职务 - 导师类型 - 研究方向 - 汽车智能电器系统、智能交通与车载信息系统

17、、燃料电池发动机基础技术电子邮箱 - zhangxinfeng办公电话 - 021-通讯地址 -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417室2003年7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2009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2009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并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荣誉。2009年7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任教,2011年兼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及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相关研究工作。曾入选“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汽车物联网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探索),负责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

18、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全电子汽车系统”(KF10192)等项目,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篇),申请专利20项(在发明人中排名前三的占11项,其余9项),已授权12项。郑俊生姓 名 - 郑俊生性 别 - 男出生年月 - 职 称 - 讲师行政职务 - 导师类型 - 研究方向 - 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电子邮箱 - jszheng办公电话 - 通讯地址 - 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414郑俊生:男,化学工程博士,2009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10年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出站博士后”称号,2011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8

19、年3月取得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4月进入同济大学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4月博士后出站后进入同济大学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燃料电池催化剂制备和放大策略研究,新型燃料电池膜电极和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冷启动研究。博士研究生期间,师从化学工程专家袁渭康院士,博士论文题目为纳米碳纤维微结构的电催化性能:氧的阴极还原性能,主要从事纳米碳纤维载体制备和微结构调控以及燃料电池催化剂制备和结构控制研究。提出了纳米碳纤维电化学原位纯化和电泳沉积制备Pt/CNFs催化剂的方法,研究了纳米碳纤维微结构对催化剂性

20、能的影响。博士后期间师从马建新教授,博士后报告题目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催化剂和新型膜电极研究,主要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制备方法和放大策略以及新型膜电极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扩散层原位生长纳米碳纤维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研究”)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项目(“新型基于原位生长微结构可控纳米碳纤维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研究”)。曾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活性、低成本催化剂研究”)、上海市博士后科研基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新型催化电极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燃料电池催化电极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特别资助各一项(“基于微结构可控纳米碳纤维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主持科研项目的能力。自2000年以来,申请专利7项,授权4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4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收录17篇,EI收录18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