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风俗文化]彝族风俗.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7189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彝族风俗文化]彝族风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彝族风俗文化]彝族风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彝族风俗文化]彝族风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族风俗文化]彝族风俗.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彝族风俗文化彝族风俗文化 彝族风俗彝族风俗彝族风俗篇一: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云南的春节虽不及北京那么热闹,也不及绍兴那么多样,但却也隆重非凡。从除夕到初七,云南一直沉浸在浓郁的年味中。云南分为好几个少数民族,傣族和彝族在其中占极大的部分。在楚雄途经彝族家庭,一大块碧绿的,用草铺成的,厚厚的毯子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它如同一块平坦的,柔软的草地一般。抚摸着,一阵舒适随即袭来。据彝族老人介绍说这草毯是使家人能在下一年有个平平安安,风调雨顺的“好兆头”。那夜是除夕,彝族老人盛情邀请我们一起入席,坐在那块草席上,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那滋味可别提有多幸福。年夜饭中有牛肉!羊肉!鱼肉!丰盛的

2、佳肴中透露着彝族人民对春节的喜爱和重视。饭后,彝族的男女老少还得围着篝火翩翩起舞,饮酒作乐,通宵达旦。他们穿着鲜艳的礼服唱啊!跳啊!还不时端上一些“美味”。突然,妈妈惊叫一声:“这不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手工花生嘛!”我忙向妈妈请教,妈妈这才娓娓道来。原来,这种花生在妈妈小时候盛行。但渐渐也就因为太麻烦,就不再炒了。从那以后,人们渐渐在记忆中对它也就淡褪了颜色。万万没想到,在这儿竟能品尝到儿时的滋味。妈妈激动不已!我也赶紧拿了一颗尝尝,香甜柔软的感觉沁人心脾。因时间仓促,我们无法去看精彩的斗牛,斗羊表演,但彝族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风已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在前往德宏州傣族时,我的心一直嘭嘭直跳,因为我

3、对傣族这个神秘的少数民族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猛然间,一阵嘹亮的歌声将我唤醒。傣族的大门就在这儿敞开了!入内,必须将鞋子脱去,其中还有许多规矩,显然傣族在少数民族中家教堪称严厉。熬到下午 2 点,才开始吃中饭。咦!这第一道花花绿绿的菜是什么我一脸疑惑地瞟了瞟正在上菜的傣族小卜少。小卜少笑着介绍道:“这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土锅子。在我们这里可以算是美食了,也就在新年几天才可以吃到!”这土锅子的外表是用黏土做成的,它是用炭烧的。锅底的绿色是用第 1页 共 9页青菜做成的,傣族人希望把青菜烧成像长条饼干那样,预示着长长久久。青菜上面铺着一些肉类和水果。我尝了几口,甜滋滋的却不带一丝油腻,柔软却不带一丝厌倦,

4、美味萦绕在舌头仿佛不忍离去。饭后,几位傣家少女为我们跳起了喜庆的节日舞蹈邵多丽,她们如同一只只飞翔的鸟儿为人们带来了春的气息,精湛的舞艺令人们如痴如醉。直到结束,人们还沉浸于此,无法自拔。就这样云南的春节在人们的欢笑声中悄然离去。土锅子、草毯、手工花生、邵多丽仿佛为云南的春节披上了一件独特的衣裳,令人回味无穷!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聚居在云南大理的白族自治州的白族人,他们的居住房屋样式很多。最高有白族风情的是“长间”。所谓“长一间”。由两层的主楼及分开建造的厨房,畜栏组成。这三间房子之间都有一小块场院分隔,用处各不相同,全是泥砖,木构顶架,茅草铺顶。主楼正房楼上,用以储存粮食及其它食物。楼下住人,

5、做饭到另一间橱房,畜栏专门用来圈羊牲畜。半山区的白族民居,是两层木构的茅房,竹木结构的蔑笆房和用石块堆叠成墙“木架茅草做顶的房屋。山区高寒地区的白族人住的是用哈横木段来垛成的“木垛房”,“木垛房”有单间和双连间两种。为避寒取暖,室内没有火塘。白族人的民居非常有特色,不仅是民居,白族人的春节也十分有趣。白族人过春节时要放升炮。所谓放高升炮是指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让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抛绣球”;互拜,赠送礼品,泡有米花的糖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这些都是白族人过春节独有的习俗。春节和民居固然引人注目,但云南那边的戏曲也是不可轻视的。傣剧,流

6、行于云南省,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有等剧目。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而成,经丝弦腔为主。有,等剧目。第 2页 共 9页这就是云南的民风民俗,你看它多么有特色啊!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我的家乡不是在云南,我是从课外书书中了解到的。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见一篇文章,写的是云南的风俗。文中说,云南居住的有:傣族,白族和彝族,其中居住人口最多的是傣族。傣族的风俗节日很多,比如十分有名的泼水节和火把节等。在泼水节当天,街上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互

7、相泼水,已表示对对方的祝福。人们用锅碗瓢盆来向街上的人泼水,被泼到的人也通常会回泼,除非他们没有“武器”。在那天,街头巷尾都变成了“战场”。傣族人因为地理条件的原因,喜欢起竹楼。竹楼是架空的,文章中说这样可以防蛇,还可以养牲口。上面一般是若干个卧室和一个客厅,客厅用来招待客人,不过卧室是不能让客人进去的。傣族人主要的食物是竹筒饭,这种饭是用竹子做的碗装的,饭上有肉和青菜吃起来有一股竹子的香味,是当地独具特色的食物。他们还经常吃用荷叶包着烤的鸡,这种鸡是他们自家养的鸡,是吃虫子长大的。他们把鸡收拾好后,就放在荷叶上,包起来,放在火塘上烤,烤熟后把荷叶打开,只闻到一股香味登时窜进了你的鼻子里,鸡肉

8、的颜色是金黄的,看上去十分诱人云南的习俗作文云南的习俗作文。啊!美丽的云南,你就是祖国西南方的一颗明珠,让人流连忘返。彝族风俗篇二:有趣的风俗作文 400 字第一篇:有趣的风俗一到过年,街上就布满了卖春联的小摊,表面上春联没什么学问,其实学问大着呢!春联还有“春贴”、“门对”两个名字,属于对联的一种。你知道春联的来历吗在以前人们认为桃木能避邪,过年时人们就在门两旁挂上两块桃木,写上两位天神的“神荼、郁垒”的名字,叫做桃符。看到这儿,你一定明白“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含义了。由桃符演变成春联在五代十国。当时后蜀国主孟昶在一年除夕令学士辛寅第 3页 共 9页逊在桃符上写上两句吉语,写道

9、:“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幅春联。春联真正出现在寻常百姓家成为年俗,之一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一年除夕的前一天,朱元璋命令全国上下一定要贴春联,第二天朱元璋微服私巡观赏各家的春联。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有贴春联,原来那家是阉猪的不识字,朱元璋派人取来文房四宝给他写了一副春联。从此,每逢过年,家家户户过年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喜气洋洋。第二篇:有趣的风俗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

10、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 4 月 5 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

11、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第三篇:有趣的风俗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第 4页 共 9页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

12、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

13、趣吗彝族风俗篇三:家乡的民风民俗优秀作文我的家乡在宁夏市、和政县,那里有大山风景如画,我家就住在大山的对面,以前家门前只有一条不宽不窄刚走过一两车的大路,好几年没有回家了,今年一回家,哇!家乡彻彻底底的变化了,以前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了宽大的柏油马路了。以前听奶奶说:“这里曾经打过仗”,怪不得我家对面的大山上有几处像堡垒似的“怪物”呢,原来这是打仗留下的。我们回民的风俗有很多很多,而且这些都很封建,比如:戴的白帽子,还要闭斋什么的,妇女们还在头上戴纱巾。我们的这些风俗是很特别的,男人或男孩都要戴白帽子,而妇女们是必须戴纱巾的,妇女们不能光着头露着身体的胳膊和腿,而男的就很例外,他们可以戴也可

14、以不带戴。先说说我们的饮食习惯,比如盖碗茶,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才会把这些盖碗的茶端出来,让客人品尝,还会做些馍馍来招待客人,馍馍的花样很多,比第 5页 共 9页如:油香、麻花、锞锞、馓子、酥馓。,它们各个有特色,不过制作它们就难了,比如锞锞,把面和好,还要发面什么的,锞锞里面的图形有很多,比如:龙、青蛙、小鸟。它们既好看又好吃,是我们回民招待客人的最拿手的事了,用一张大的桌子,放在炕上,上面摆上各种好吃的东西,还要倒上盖碗茶,这些好吃的招待客人缺一不可呀!还比如我们的闭斋习俗,斋要闭一个月,早晨的时候必须在六点以前吃过,到了白天就不能吃了,到了傍晚的八点左右就可以吃,如果你一天不闭斋,那么就得

15、补 61 天的斋了,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就有这样的习俗啊!关于闭斋还有一个风俗,男的 12 岁就要闭斋了,12 岁以下可以不闭斋,女的 8 岁就要闭斋,8 岁以下可以不闭,我就想不通男的闭斋和女的闭斋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呀!可是没办法,这就是习俗呀!必须得遵守啊!如果一天不闭那么就要补 61 天的了。这很不划算,还不如把那一天的斋闭够了,关于闭斋的风俗就是这样。还有一个风俗就是 13 岁或 14 岁以上的女孩就不能穿短裙什么的了,也不能穿短袖,你们说说:“我们的习俗是不是很封建呀!”再怎么封建也得遵守呀!”因为习惯了也就觉得这个习俗很好,在汉人看来是很封建的。不,不,我可不同意你们的看法,不

16、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吗?我们回民家乡的习俗就是这样的。家乡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呀,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来家乡旅游,我们家乡的人可是很好客的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情听我慢慢道来。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习俗,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

17、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第 6页 共 9页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怎么样?我家乡的习俗有意思吧!你家乡的习俗呢?不防也说来听听吧!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

18、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

19、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节期天,节日里要杀猪、羊,富裕者要杀牛,届时要盛装宴饮,访亲问友,并互赠礼品,其礼品多为油煎糯米粑或粑粑,并在上面铺盖四块肥厚的熟腊肉;火把节是彝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间进,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容丰登。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第 7页

20、 共 9页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八人广席,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在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

21、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典型食品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彝族风味主食;面糊酸菜肉,彝族农家常菜;白水煮乳猪,云南彝族传统佳肴,用乳猪水煮后蘸食;锅巴油粉,云南彝族风味名小吃,用豌豆面制成。陇端节又称“陇端街”、“风流街”,是富宁县壮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至三月间择日举行。“陇端”系壮语“下田坎赶街”之意。举行陇端节的地点一般在宽阔的田坝中间,各村寨的壮族赶到现场,或对唱情歌,或演壮剧,或调换大牲畜,或交换农副产品,极为热闹。

22、富宁壮族农历一至四月间的陇端节又叫陇端街,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 700 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歌舞,热闹非凡,一台台壮戏连日连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戏,夜里演文戏,俗话说:无戏不陇端。除了看戏对歌,年轻人在节日里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对歌跳舞互相认识,加深情谊,并根据才貌人品等的比试,推荐本年度最佳“风流人”,所以,陇端节又被称为“赶风流歌会”有首古诗这样描绘陇端节盛况:清明前后足欢娱,博濑滩头记早趋。第 8页 共 9页翠盖如云来丽者,青衫雾毂走狂奴。未知东首谁为主,不信罗敷自有夫。翻笑江南逞游冶,杏花春雨太模糊。“陇端”是壮语,原意

23、为“下田坝赶街”。在远古,壮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开春,各地壮族聚集区自选吉日开市,以物易物,互换稻种、农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贸易。在壮乡春暖花开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群地相邀对歌,寻情侣。老年人则在集市上寻亲访友,找老恋人叙旧情。当地汉族称“陇端街”为“花街”、“风流街”。富宁县的“陇端节”实属壮族人的“情人节”,而广南、文山、西畴、砚山、麻栗坡等县的壮族,则将这一节日叫做“赫丹滇”、“赫 嘎腻”,赶集形式和“陇端街”一样。富宁县归朝镇孟村的“陇端节”历史悠久,度节的人数或多或少,数百年来,从未中断。据说 1979 年的“陇端节”,到孟村的壮族青年有上万人,平时寂静的孟村很是热闹了一番。今年的“陇端节”,却是孟村有史以来最有意义的一天。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为了欢迎远方的客人,孟村美丽的壮族姑娘将乡亲们前几日赶制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来,敬献给各路宾客。美丽的姑娘让远来的壮族小伙情意绵绵,歌兴大发;醉人的酒歌令来宾开怀畅饮,翩翩起舞。第 9页 共 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