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讲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3557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讲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试讲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试讲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讲教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万能教案模板:小学语文万能教案模板:桃花心木桃花心木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 6 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四、教学手段PPT 展

2、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3、?(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4.请同学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枯萎了呢”。并请代表发言。(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过渡语,现在文中“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健康、更坚强的成长。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4、预设: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坎坷;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的坚强品质。(五)迁移拓展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六)作业小结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限字数。六、板书设计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难点:

5、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教学手段PPT 展示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

6、。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2.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师总结:

7、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8、(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四)迁移拓展(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

9、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五)作业小结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板书设计春教案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理解“酝酿、黄晕”等字词,理清行文思路。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想象,学习作者描绘景物时字斟句酌的特色。情感态度与

10、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多样化的写作手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谈话导入,由春天引起,引出春的课文。2、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作者简介朱自清:现代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2)字词掌握酝酿的读音,黄晕的多音字讲解。(3)行文思路盼春绘春赞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3、析读课文,质疑问难(1)盼春图:教师带领进行讲解a

11、.我们能否删掉一个“盼望着”,直接说出“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b.那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好处是什么?十分钟时间,小组合作讨论:春草图中的小草都有哪些特点?(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绿a.我能否把叠词改成“小草是嫩的,小草是绿的”?b.我们能否把“钻”换成“长”、“冒”。(2)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多a.你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吗b.那人们都做了些什么?(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c.你觉得人们此时会说些什么?(3)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柔软a.你是怎么感觉到草的柔软的?b.除了这些特点,你们觉得小草还会有哪

12、些特点?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收获,课下预习:课文其他描写春天的部分。5、布置作业写一写你眼中的小草。6、板书设计春朱自清盼春急切绘春春草(嫩、绿、生命力、多、柔软)赞春高中语文:声声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教学重难点【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13、掌握艺术手法。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设置法、教学手段PPT 展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没错,就是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1.作家作品简介: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1)提问: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14、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引导学生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基调:PPT 展示: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3)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范例引导)师总结:韵律美;增强情感。(4)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愁之一:山河沦陷 悲 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 悲 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难度)(5)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15、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过渡语:同学们找的都很对。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是结合过我们之前学习诗词的方法,通过寻找词句当中的关键词或者是意象,品读出词人的愁绪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词句,联系过去所学诗文,再次解读一下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词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三)结合意象,体味情感1.随同学口述,PPT 展示“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师总结,补充并板书: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2.意象分析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诗句体会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1)“酒”ppt 出示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短歌行“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师总结:酒是“愁”的象征。延伸:为何说是“淡酒”?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2)“风”ppt 出示诗句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师总结:以秋风渲染愁情。(3)“雁”ppt 出示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师总结:过雁象征离愁。延伸: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引导:“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

17、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在,而收信的丈夫却离别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4)“黄花”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延伸: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5)“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四)再读全词,把握情思小结:体会“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与泪写下的千古绝唱(五)作业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拓展延伸)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