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学.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2115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治疗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药物治疗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治疗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治疗学.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PharmacotherapyPharmacotherapy(第(第4 4版)英文影印版版)英文影印版这个版本的药物治疗学是美国临床药师教材,以病理生理学为基础,从治疗的角度谈用药,克服了普通医学专著用药讨论少的缺点,又克服了普通药学专著只谈药物知识不涉及临床治疗的缺点,将药物与临床非常自然地结合到了一起,非常适宜临床药师学习。在每一章节的最后,编者均总结出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要点,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将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要点的译文提供给大家,感兴趣者可进一步系统学习。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1每一种药物的使用均应有其适应症2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用药尽量小剂量、短疗程3可以单一用

2、药时不要联合用药4除非新药较老药有明确的优点,否则不要轻易使用5制订给药方案,应该尽量以科学设计的临床试验结果为依据6确定给药时间时,要考虑其对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同用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7给药方法要尽可能简单,以增强患者依从性8患者对所患疾病、所接受治疗的风险和效益的认识将影响到依从性和治疗效果。9仔细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这对确定疗效、发现、预防、处置毒副作用、评估依从性、判断是否调整给药剂量或中断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0 用药费用应是患者能够担负的,这对增强依从性很重要。11 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口服给药就不要注射给药。12 实施药物治疗前,先要通过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非药物

3、疗法)来纠正患者的疾病状态,这样可能避免用药,或者可以增强药物疗效。13 实施药物治疗前,应对药物可能引起的疾病、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结果的异常有充分的认识。14 不同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相似,选择费用低、使用方便的品种。15 给予患者个体化药物治疗,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16 充分考虑可能引起治疗失败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依从性差、药物剂量、给药间隔不合适、误诊、并发疾病、食物与同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制订抗感染用药方案的基本原则制订抗感染用药方案的基本原则1.在抗感染治疗开始之前,尽可能地获取样本,做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2.根据感染部位的可能病原体、患者信息(以往治疗情况、工作环境

4、、旅游经历、饲养宠物等)、当地抗生素耐药情况选择经验抗感染治疗方案。3.对青霉素有迟发反应的患者,如皮肤潮红(皮疹),通常可以给予头孢菌素;若患者对青霉素有 型高敏反应,不可给予头孢菌素,可根据情况选择氨曲南、喹诺酮、磺胺类、万古霉素等药物。4.每一位患者在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之前,均应该对其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肾功能相应调整药物的给药间隔。通过肝脏消除的药物,如克林霉素、红霉素、甲硝唑等,给药前应考虑患者患者肝脏功能。5.患者增加抗感染药物治疗时,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必要时作调整。6.存在混合感染(腹腔、妇科感染等)时,可以考虑联合用药,如-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以期达到协同

5、杀菌作用或预防耐药出现。7.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8.病原体、药敏结果确定后,选择抗菌谱最窄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广谱抗生素的出现不应该成为不精简治疗方案的理由。9.所有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应监测药物疗效、毒性反应,观察是否出现二重感染。10.抗生素的给药途径,条件允许时,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但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感染除外。11.给予抗感染治疗23天后,疗效差,应该考虑以下问题:1)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2)感染部位药物浓度是否达到有效范围;3)患者是否存在免疫抑制状态;4)患者是否存在脓肿、感染部位异物等影响疗效的因素;5)是否已经产

6、生耐药性。12.制订治疗方案前,应该复习相关资料。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1.脑膜炎患者,初始检查可以发现:症状与体征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精神状态改变、Brudzinskis or Kernigs体征阳性。CSF 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大于100/ul)、蛋白升高(大于50mg/dL)、葡萄糖水平降低(小于40mg/dL)。2.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奈瑟氏脑膜炎球菌、嗜血流感菌。3.常见致病菌的细菌学检查包括:CSF 革兰氏染色,阳性率为5090%;CSF 菌培养,阳性率为80%;血培养。4.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目标包括:缓解症状;清除感染

7、;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展,如癫痫、耳聋、昏迷和死亡。5.临床怀疑脑膜炎时,尽可能快地给予经验抗感染治疗。若患者还没来得及做腰穿,也要尽快给予抗感染药物,即使腰穿只耽搁3060分钟,原因是给予抗感染药物后通常需1224小时 CSF 才会发生改变。6.选择抗感染药物时,必需考虑药物穿透血脑屏障到达感染部位的能力、抗菌谱,经验治疗时患者因素需考虑年龄及其他先置条件。6.1 成人社区性脑膜炎,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视情况联用万古霉素)为较适宜的经验给药方案。6.2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菌为婴儿、老年人脑膜炎的常见致病菌,在通常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氨苄西林。6.3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相比,脑膜炎治疗中药

8、物的剂量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大剂量,以期促进药物向 CNS 内的渗透。6.4脑膜炎抗感染治疗的疗程尚未标准化,应该根据致病菌、患者个体情况确定,通常为721天。6.5婴儿与2月以上儿童,证实或高度怀疑细菌性脑膜炎,成人 CSF 内发现高浓度细菌、颅内压升高,以上患者应该给予甾体激素治疗,方法为地塞米松 0.15mg/kg/6小时,4天,第一剂在给予抗感染药物前给予。6.6亲密接触患者人群,应该预防感染,尤其奈瑟氏脑膜炎球菌、嗜血流感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1.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也是常见致死原因。2.上呼吸道定植菌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血源性传播、污染细菌的空气微粒吸

9、入。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影响易感性、致病菌和疾病的严重程度。3.对于单纯的下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史、查体结果、X 光检查、痰培养、细菌耐药情况制订给药方案。4.急性支气管炎多为呼吸道病毒引起,且为自限性,避免常规使用抗菌素。5.慢性支气管炎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吸烟、粉尘、烟雾、环境污染和感染(包括病毒感染)。本病特点是长期咳脓痰、痰中持续存在微生物。6.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包括加强排痰(胸部理疗、雾化吸入)、必要时吸氧,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给予支气管扩张药(沙丁胺醇)、抗生素。7.根据致病菌、疾病严重程度选择急性发作时的抗感染用药。8.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急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最容易影

10、响1岁以下的婴儿,对于健康儿童,感染通常为自限性,潜在心肺疾病儿童,容易发展成严重后果(如呼吸功能衰竭),应入院治疗,给予补液、吸氧,部分病人可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利巴韦林。9.成人社区性肺炎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70%)、肺炎支原体(1020%)。医院内感染肺炎常见致病菌为金葡菌、阴性杆菌。吸入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为厌氧菌。10.单纯社区性肺炎通常可以通过口服抗生素有效控制,低血氧时给予湿化吸氧,根据情况给予支气管扩张药,存在咳痰困难时给予补充体液、胸部理疗等处理。根据可能致病菌、药物在肺部的分布特点选择抗生素,根据菌培养结果进行调整。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1.

11、通过体检确定中耳炎的诊断,鼓膜充血、不透明、无反光、膨出、活动度差均提示存在中耳积液,可能存在中耳炎。2.中耳炎的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35%)、不典型嗜血流感菌(25%)、卡他摩拉氏菌(10%)。3.口服抗生素是治疗急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推荐方法是阿莫西林口服10天,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持疗法,包括止痛、退热、热敷,对患者是有益的。4.病毒是咽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是普通感冒的一部分。咽喉疼痛常由细菌感染引起,A 群 溶血链球菌(GAS)最常见。5.从扁桃体、咽后壁取样培养确定 GAS。6.GAS 引起的咽炎治疗药物选用青霉素,建议疗程为10天。7.鼻炎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不典型嗜

12、血流感菌8.急性鼻炎的主要表现为上颌牙痛、减轻粘膜充血的药物效果差、脓性鼻腔分泌物、透照检查异常。9.口服抗生素是治疗急性鼻炎的主要方法,推荐方法是阿莫西林口服10天。减轻粘膜水肿的药物,如盐酸去氧肾上腺素(0.5%)或盐酸羟甲唑林(0.05%)滴鼻,加强引流。10.会厌炎为呼吸道急症,可引起呼吸道阻塞,常见致病菌为 B 型嗜血流感菌,给予湿化吸氧,静脉给予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1.急性蜂窝组织炎通常由革兰阳性需氧菌引起,尤其金黄色葡萄球菌、A 群嗜血链球菌最为常见。也可以由其他阳性球菌、革兰阴性菌引起,也可以是需氧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糖

13、尿病、免疫功能抑制、静脉滥用药物者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可由其他种类病原体引起。2.蜂窝组织炎的抗感染治疗药物,应该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抗菌活性。对大多数病例,选择对葡萄球菌有活性的青霉素类药物,如苯唑西林、萘夫西林。若致病菌为链球菌,可以选择青霉素。轻度感染可以通过口服给药治疗,较严重感染应静脉给药。若怀疑感染由革兰阴性菌引起或为混合感染,应该对抗感染方案进行调整。3.糖尿病足是神经血管变性、细胞介导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因素参与的感染,抗感染治疗必须与正确的处理伤口相结合才能获得满意疗效。4.糖尿病足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应该对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轻度病例可以通过口服给药治

14、疗,例如喹诺酮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林霉素、甲硝唑等几种药物的组合使用。重度感染病例需静脉给药,如对厌氧菌有抗菌活性的二代、三代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酶抑剂、碳烯青霉素等。5.褥疮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是预防。6.局部治疗褥疮的措施包括减轻压力、清创、去除感染、刺激肉芽生成等,任何时候均需护理好创面。7.被健康的猫狗咬伤,不推荐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但是感染危险大的患者应预防性地口服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类药物或阿莫西林,例如50岁以上患者、穿刺伤、伤及手、虚弱患者等。8.狗咬伤后24小时内即出现感染,致病菌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可以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治疗1014天

15、。咬伤后3648小时出现感染,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给予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类药物(双氯西林)、头孢菌素(头孢呋辛),疗程1014天,不可随意缩短。9.患者被健康人咬伤手,应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类药物(双氯西林),同时使用青霉素35天。被感染患者咬伤,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类药物合用青霉素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根据菌培养结果调整给药方案。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药物治疗原则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药物治疗原则1.感染性心内膜炎(IE)在健康人中不常见,患者往往存在心脏瓣膜的异常(如修复或人工瓣膜)和其他危险因素(如静脉滥用药物者)。2.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5062%)、葡萄球菌(304

16、0%)、肠球菌(518%)。3.IE 的临床表现变化大且不典型,尽管发热、心脏杂音通常可见。外周表现(Osler结节)并不一定出现。4.IE 常存在诊断不清的问题。非特意性的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非常重要,但有时不能确定诊断。重要的诊断指标有血培养结果(确定致病菌)、食管超声心动图(确定有无瓣膜赘生物)。5.菌培养、药敏结果非常重要。大剂量、杀菌性药物、长疗程(46周)抗感染治疗。6.某些情况下,如患者出现急性心衰,外科瓣膜置换是一重要治疗手段。7.-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萘夫西林、氨苄西林,在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引起的 IE 治疗中可供选择。肠球菌性心内膜炎治疗中,为获得协同杀菌

17、作用,使用氨基糖苷类是必要的。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可加快临床治愈、细菌清除速度(在链球菌、葡萄球菌引起的 IE),阻止耐药菌的出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修复瓣膜心内膜炎)。万古霉素适用于耐药菌感染和青霉素过敏患者。8.IE 好发人群,如修复瓣膜患者,在进行可引起菌血症的操作之前(如口腔科处理),应该预防性地给予抗生素,给药方法根据可能致病菌、药物性能确定。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原则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原则1.结核病是地球上最为严重的传染病。2.在美国,结核病对其他种族的影响大于白色人种。3.HIV 感染与结核杆菌感染相互促进对方的疾病进展,需迅速诊治。4.结核杆菌生长缓慢,实验室培养与一般细菌培养不

18、同。5.婴儿及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结核病的体征、症状可不典型,但疾病可进展迅速。6.结核杆菌初次感染后,残留下来的结核杆菌可引起结核病的复发。7.患者怀疑活动性结核,应该隔离,直至确诊并不再具传染性。8.异烟肼与利福平是最为重要的抗结核药物,发生耐药性后治疗非常困难。9.若原治疗方案疗效差,严禁在原方案中单一添加一种药物。10.尽可能地在直接监护的条件下实施抗结核治疗,以降低治疗无效率和耐药菌的出现。胃肠道感染与肠源性中毒的药物治疗原则胃肠道感染与肠源性中毒的药物治疗原则1.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原虫,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2.补充液体、电解质是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方法。大多数轻中度

19、腹泻可以通过口服补液进行治疗。3.口服补液盐的基本成分应该包括葡萄糖、钠、钾、氯离子和水。4.可以使用甲硝唑治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结肠炎,万古霉素为第二选择。5.很多肠炎病情较轻、为自限性、或由病毒引起,通常不需要给予抗菌药物治疗。6.肠炎若需抗菌素治疗,根据临床症状估计致病菌、流行病学知识、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择抗生素种类。7.食物中毒常见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梭菌。8.对预防和治疗旅游者腹泻,患者教育和预防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适宜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腹腔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腹腔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1.绝大多数继发性腹腔感染多存在胃肠道的缺损(如穿孔),需外科引流或修

20、补。2.继发性腹腔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肠道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3.腹膜炎治疗中,早期积极补充体液和电解质是基本的治疗方法。4.继发性腹腔内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应该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抗菌活性,推荐治疗方案如下:1)氨基糖苷类合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2)氨曲南合用克林霉素;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4)广谱青霉素/酶抑剂;5)具有抗厌氧菌活性的头孢菌素。5.继发性腹腔内感染的病原学结果通常对指导抗感染治疗无重要意义。6.若血培养为阳性,所选抗感染药物应对病原菌具强大活性。7.继发性腹腔内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疗程尚未确定,但通常需在体温、血象恢复正常34天后才能考虑停药。8.原发性腹膜炎多由

21、单一病原菌引起(如长期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的腹膜炎主要致病菌为金葡菌,肝硬化患者腹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西氏菌)。9.治疗 CAPD 原发性腹膜炎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应对金葡菌有抗菌活性,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通常腹腔内给药)。10.对腹腔内感染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后,应仔细观察药物相关的不良作用,如高敏反应、腹泻、真菌感染、肾毒性等。尿路感染与前列腺炎的药物治疗原则尿路感染与前列腺炎的药物治疗原则1.尿路感染可分为单发性和并发性两种,单发性感染多指其他方面健康的女性患者尿路不存在解剖和功能异常时发生的感染,并发性感染多与尿路存在易感因素相关,一般泛指除成年女性患者(其他方面健康)

22、以外其他人群的尿路感染。2.通常尿中细菌浓度超过100000/ml,通常提示存在感染,部分医生认为若存在尿路感染症状,细菌浓度超过100/ml 即可提示存在感染3.最常见的感染机制为粪便细菌上行感染。4.85%单发性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为大肠埃西氏菌,其他致病菌可见腐生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并发性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粪肠球菌多见。5.尿路感染的治疗目标是预防或治疗感染的全身症状、清除致病菌、预防复发。6.单发性尿路感染通过短疗程治疗(35天)通常即可控制,推荐药物为复方新诺明与喹诺酮类。并发性感染的治疗也可以使用上述药物治疗,但疗程长达2周左右。7.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可选择多种

23、药物,慢性前列腺炎的抗菌治疗药物不仅要对致病菌有抗菌作用,而且可以渗透到前列腺分泌物中,如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用药46周。性传播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性传播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181418141.性传播疾病(STDs)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2.患者诊断为一种 STDs 后,同时并发其他 STDs 的危险性非常高。3.由于性激素及解剖方面的原因,女性患者更易受到感染且诊断更为困难,同时女性患者由于诊断不清或治疗不当发生严重或致命并发症的可能更高,包括盆腔炎症、不育症、宫外孕、宫颈癌等。4.较高比例的 STDs 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增加了控制其传播的困难。5.除病毒感染所致 STDs 外(如生殖器疱

24、疹、人类乳头瘤状病毒感染、HIV),绝大多数 STDs 在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是容易治愈的。6.www.cdc.gov7.单次给药患者依从性好,但在某些情况下费用高。8.STDs 疗效差的原因多与患者再次感染、多次用药依从性差有关,而治疗方案效果差只是一个次要原因。9.普通 STDs 促进 HIV 的传播。10.避孕措施(如安全套)对 STDs 的传播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作用。骨及关节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骨及关节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182518251.骨髓炎(尤其是血源性传播者)、感染性关节炎最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治疗骨髓炎,病原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是引导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最重要的

25、信息。3.关节腔引流、滑液检查对评估感染性关节炎的可能性非常重要。4.急性骨髓炎的抗感染治疗要求品种适宜、剂量充足、疗程足够长。5.获得病原学检查样本后尽可能快地开始抗感染治疗。6.用于急性骨髓炎的抗感染药物必须剂量足够大以能达到感染的骨组织。7.骨髓炎抗感染治疗的疗程通常为46周。8.儿童、成人患者(无糖尿病、外周血管病)静脉给予抗感染药物后,治疗反应良好,若病原菌对口服抗生素敏感、有适宜的口服制剂、患者依从性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可以将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9.感染性关节炎治疗包括适宜抗生素、关节引流、关节制动等三个最基本的方法。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的药物治疗原则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的

26、药物治疗原则183718371.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但革兰阳性菌、真菌致病的几率在增加。2.脓毒血症有着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表现(译的不全)。3.迅速诊断、确定致病菌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4.尽可能地去除或引流原发感染灶。5.迅速、积极地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根据临床表现、原发感染部位、可能致病菌选择抗生素品种。6.患者体液丢失严重,静脉补充大量液体,如晶体液体(生理盐水等)。7.注意血压、呼吸的支持。8.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每日需要40kcal/kg/日的非蛋白质热量,同时给予2g/kg/日的蛋白质。9.免疫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感染的药物治疗原

27、则188518851.免疫功能抑制(不全)患者易发感染,危险因素包括粒细胞减少、免疫系统功能不全(包括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环境污染、机体正常定植菌变迁等。2.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容易发生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不同致病微生物的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存在发热症状时,只有30%-40%的患者被证实存在感染。3.粒细胞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程度与中性白细胞降低的程度与持续时间相关。严重的中性白细胞减少(ANC 小于500/mm3)持续710天以上,发生感染的危险高。4.发热(大于38)是中性白细胞减少患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在寻找到发热的最终原因之前,应该初步认为发热是感染所引起。5

28、.中性白细胞降低患者初始的经验抗感染用药中应该包括对绿脓杆菌有良好活性的药物。初始的抗感染方案可以为单一的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碳烯青霉素),或者为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并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两种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或者上述方案联合使用万古霉素,或者喹诺酮类联合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6.若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中性白细胞减少患者的发热症状持续72小时不退,医生应该对抗感染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决定是否改变治疗方案,通常方法为加用万古霉素(若以前治疗方案中没有使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或两性霉

29、素 B)。7.中性白细胞减少患者发热的治疗疗程尚无统一标准,应该根据患者粒细胞减少恢复情况、体温、致病微生物、病情是否稳定等综合因素决定何时停药。8.肿瘤患者若可能出现持续的粒细胞减少、骨髓移植患者和其他脏器移植患者,通常需要预防性地给予抗感染药物。给药方案应该考虑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致病微生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容易引起感染的微生物等)选择抗感染药物或者联合使用,但尚无统一标准。9.骨髓移植患者在接受高强度的化疗、放疗后存在持续的中性白细胞减少,非常容易发生感染。脏器移植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也容易发生感染。真菌(曲霉属)、病毒(CMV)引起的感染在这两类患者中为非常严重

30、的问题,预防感染用药方案中常常需要采用对这两种致病微生物有活性的抗感染药物。10.免疫抑制患者需要持续的观察是否发生感染、抗感染治疗效果,由于大量使用抗感染药物(包括具有明显毒性的药物),必须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用药原则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用药原则18971897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的正确运用,可有效降低手术后感染,预防用药时可参考以下几点:1 外科围手术期的预防性抗感染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发生感染,而不是清除其他部位的感染和预防其他院内感染。2 预防性地使用抗感染药物是一种补充或补偿性措施,完善的手术操作结合严格的无菌技术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最佳措施。3选择预防感染用药要综合考虑患者内在的感染危险因素、手术类型与过程、手术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等因素。一代头孢菌素(推荐头孢唑林)可满足大部分外科手术预防感染的需要(腹部手术除外)。4.正确给予抗菌药物的时间与时机非常重要。通常在切皮之前1小时内给予最为适宜,依赖长期医嘱给药常不能保证在正确的时间给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加大。5长时间地、不必要地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几率没有益处,反而增加费用和不良反应。6做分泌物检查判断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7应该限制预防性地使用万古霉素,除非患者为 -内酰胺类高敏或怀疑已经存在耐药菌定植。对许多类型的手术来讲,单次给药同样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