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078570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doc(5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院校编号0611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院校名称 芜 湖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举 办 单 位 安 徽 省 芜 湖 市 政 府 主 管 部 门 安 徽 省 教 育 厅 所 属 省 份 安 徽 省 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七年四月填 写 要 求一、请依据批准立项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如实填写;二、各级项目进度均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及经费预算;三、请按照本任务书格式填写,其中第3A、3B、3C、4A、4B、4C、5表须按照立项项目逐项填写,分项分页;四、本任务书请用A3纸打印,一式20份(教育部、财政部各10份)上报。目 录1、项目基本情况12、院

2、校综合建设进度表53A-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63B-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73C-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103A-2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数控技术专业)113B-2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数控技术专业)123C-2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数控技术专业)153A-3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163B-3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173C-3中央财政重点

3、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13A-4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223B-4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233C-4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263A-5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园艺技术专业)273B-5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园艺技术专业)283C-5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园艺技术专业)314A-1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电子商务专业)334B-1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

4、电子商务专业)344C-1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电子商务专业)364A-2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374B-2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384C-2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394A-3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404B-3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414C-3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445院校其他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456资金投入预算汇总表497专家论证意见

5、508院校举办方承诺519地方政府支持承诺5210审核意见531、项目基本情况院校基本信息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按照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的要求,努力实现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及行业发展深度结合。坚持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密切合作,创新办学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之路;坚持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深化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群;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加

6、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增强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安徽省及芜湖市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依托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以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融入式”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创新“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芜湖市“重点培育壮大汽车及零

7、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以奇瑞为核心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推动集群创新”的发展目标;重点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园艺技术5个专业及其专业群,形成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群。与奇瑞汽车、鑫龙电器、海螺建材等大型企业联合,建成10个设备先进、共享性强、能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的重点实训室和3个实训车间;引进和培养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具备“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改变“双师型”教师结构,建立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

8、带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到2008年,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二)具体目标及建设思路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以融入国家级芜湖经济开发区为主线,以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双向渗透的“融入式”合作模式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典型案例,在与开发区管委签定联合建设高职人才培养基地协议书的背景下,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开发区众多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探索“前校后厂、校企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1)教学密切合作。学校与

9、开发区企业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合作企业需要,及时增设和调整专业;双方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习实训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把培养优秀技师、班组长、工段长等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加校内生产性实训时间,延长校外顶岗实习时间,确保生产性实训达到1年以上,顶岗实习达到半年以上。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建立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订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指导、编写教材等方式,重点建设34门符合专业核心岗位技能要求,突出学生实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0、的优质核心课程,并按照行业、企业标准,编写41种特色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芜湖开发区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将企业生产实际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结合学生的岗位表现、技能水平评定成绩。(2)管理共同参与。学院与芜湖开发区企业共同成立联合办学办公室,并通过周例会、工作协调单等形式联系工作,共同解决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双方互派班主任或辅导员,引入奇瑞等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理论学习、实习实训、生产生活等方面实行双重管理。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院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入企业,并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活动;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对学

11、生进行指导和管理。(3)文化深度融入。建立课堂车间互通、校企文化相融的互动平台,通过开设企业文化课、播放宣传片、出黑板报等形式宣传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4)双向选择、就业订单。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共同确定招生专业和计划,经过双向选择,组建奇瑞班、鑫龙班、海螺班等合作办学班;按照各个企业要求,实行订单培养;学生完成学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2、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在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基础上,围绕重点专业领域,按照工学结合的培养要求,以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重点,将汽车技术、数控技术、电气技术、化工技术、园艺技术实习实

12、训中心建设成装备水平高,能紧跟技术、工艺发展前沿,具有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开发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1)与奇瑞公司、鑫龙电器公司、海螺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在校内创办生产性实训工厂或车间。在学生进行实训的同时,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努力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市场化,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市场环境中得到锻炼。(2)重点专业新建1个实训室,扩建4个现有实训室,增加仪器设备台(套)数,更新现有设备,体现行业领先水平。(3)在巩固好已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拓展113个校外实习基地。把解决校外实习实训与面向企业提供“订单式”培养结合起来,与面向企业提供技能培训

13、条件结合起来,与面向企业提供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高校面向地方企业的服务功能,增强校企合作的生命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放性办学等方面形成特色。(4)加强实习实训的内涵建设。在现有的校企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重点专业的主要实习标准及实训指导手册。3、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利用地处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以及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改

14、变“双师型”教师结构。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努力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理论进修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校内培养与校外进修结合起来,把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并实施专业带头人引进与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与引进计划、兼职教师建设计划。通过以上“四个结合”和实施“三项计划”,建立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三年内,计划在重点专业中,引进和培养9名既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引进28名能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熟悉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专业

15、教学和实践实训的骨干教师;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发现并培养150名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重点建设专业的兼职教师,并建立起一个由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形成既有一批稳定的“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又有一支技术水平高、能胜任高职教育流动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健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管理制度,形成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数达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以上,兼职教师数量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同时,每个重点专业都具有1-2名专业带头人和5-6名骨干教师。4、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借鉴ISO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进一步深化

16、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改革。狠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籍管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针对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完善“以企业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本地区大型骨干企业和职业学校联合组建芜湖职教集团,形成“地方政府主导,企业全程参与”的地方高职院校办学新体制;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岗位目标考核,形成奖优罚劣和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后勤改革力度,在南北两校区食堂管理社会化、学生宿舍校企共建共管的基础上,建立与学院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功能为目标,坚持与企业

17、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积极为开发区企业及合作企业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为芜湖市及周边地区培训新农村建设人才,为本区域内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支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扩大面向西部地区招生规模,通过多种途径为西部地区培养紧缺人才。(1)依托学院重点专业在人才和设备上的优势,为开发区企业及合作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智力支持;努力使学院成为本地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研发的重要基地。三年内计划申报省、市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21项,申报专利9项,为企业技术攻关17项。(

18、2)每年为开发区企业及合作企业新职工的岗前培训以及在岗职工的技能培训和鉴定4000人次左右,为芜湖市及周边地区培训新农村建设人才2000人左右。(3)充分发挥我院为安徽省“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每年为省内外职业院校培训师资200名左右。(4)不断扩大面向西部地区招生规模,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为四川康西师范专科学校培训“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和管理干部间的对口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6、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巩固好现有国际合作办学的基础上,争取与新西兰女皇教育集团和加拿大乔治亚文理学院(Georgian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19、 Technology)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并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进修学习、考察和交流;并进一步拓展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7、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学院将努力建成一个校园功能分区明确,信息网络畅通,方便教学、科研和生活,富有职业教育氛围的园林式现代化校园。()按照学院规划要求,南北校区新建教学用房6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办公、生活等条件;按照景观规划设计要求,完成校园绿化和美化工程,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造吸引优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0、)在学院已建成千兆数据网结构的校园网络基础上,加大对南、北校区网络系统的改造,提升技术标准,增强其服务和使用功能,形成网络化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在扩大纸质图书采购的同时,注重加强电子中外文图书网络数据库建设,以图书电子信息化平台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科研、服务社会。总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2006年建设目标:制定项目建设方案,编制项目建设任务书并经专家论证;启动5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07年建设目标:重点加大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以“融人式”校企合作模式为切入点,在重点专业中初步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启动实训基地的运行及管理机制等软件建设。

21、一、重点专业建设1、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新建汽车涂装等10个实训室,扩建汽车电子等11个实训室,拓展校外实训基地61个,新建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新建厂房5500平方米。启动实训基地的运行及管理机制等软件建设。2、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6人,双师型骨干教师11人,双师型教师17人,外出进修13人。3、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构建各专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建设优质核心课程14门,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编写教材25本,其中校本教材6本;申报教科研项目9项。4、社会服务 为社会培训各类人才共计3000余人次,完成技能鉴定约2000余

22、人次;申报专利5项,为企业技术攻关7项。二、重点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 新建实训室11个,扩建实训室11个;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双师型骨干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18人;建设优质核心课程17门,申报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编写教材8本。三、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新建9个实训室,扩建1个实训室,引进专业带头人3人,引进和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9人,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8人,申报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编写教材6本。四、基础设施建设 北区实训楼、运动场、2-3号学生公寓、南区9-10号学生公寓竣工交付使用;校园维修、路面改造及南区绿化;图书综合楼、食堂二期、景观二期开

23、工建设。2008年建设目标:完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及课程建设;重点专业深入研究并完善“融人式”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及实训基地的运行及管理机制,建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首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基本完成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08年9月完成各项预期目标。一、重点专业建设1、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扩建实训室3个,拓展校外实训基地52个。建立并完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机制。2、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3人,引进和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17人,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16人,外出进修11人。3、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各专业深入研究并完善“融人式”校企合作模式

24、,基本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并在全校各专业及相关院校中推广;继续完善已有的核心课程,并新建优质核心课程20门,申报国家级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编写教材16本,其中校本教材1本;申报教科研项目12项。4、社会服务 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人才共计4000余人次,完成技能鉴定约2000余人次,申报专利4项,为企业技术攻关10项。二、重点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 新建实训室5个,扩建实训室4个,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5人,双师型骨干教师16人,双师型教师19人;建设优质核心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1门,编写教材13本(其中校本教材1本)。三、非中央财政支持专

25、业及专业群建设 新建3个实训室;引进专业带头人2人,引进和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9人,双师型教师6人;申报校级精品课程2门,编写教材8本。四、基础设施建设 南区运动场、宿舍楼、食堂二期竣工交付使用;景观二期完成500万投资额;图书馆综合楼主体完工;南区南大门开工建设。2、院校综合建设进度表.考核项目现有基础2007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8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678万元7342万元7626万元经费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0.35万元0.35万元0.36万元地方财政专项拨款3000万元4000万元3000万元行业、企业专项投入/其他:学院自筹1500万元560万元138

26、0万元实习 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室数11个/87个11个/124个11个/136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比例54%75%80%校外实习基地数245个460个580个 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比例100%100%10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6%98%98%产学合作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54个268个386个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数58%80%90%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数100%100%100%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实训学生2875.5人月3400人月3800人月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1066人1500人1800人产学合作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的设备价值670万元880万960万为合作企业科技

27、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数25万元40万元55万元对口支援地区数/院校数0个/0个1个/1个2个/2个培训培养教师总数0人10人20人联合培养学生总数0人50人100人招生情况本省录取批次(含单独招生)专科第一批次专科第一批次专科第一批次跨省招生比例5.4%10%30%对西部招生比例1.3%5%10%来自行业企业兼职的专业教师数量151人/34240课时167人/36200课时200人/40000课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工种数量5个/34个7个/36个9个/40个“双证书”获取率96%96%98%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与新加坡建设局CITI管理学院开展“2+1”合作办学。合作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装饰艺术设

28、计开展与加拿大乔治亚文理学院及新西兰女皇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的研究。选派3-5名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学习考察交流与新西兰女皇教育集团通过互访交流、教师互派、学生交流等途径,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选派8-10名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学习考察交流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 将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引入教学实践3A-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重点专业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编号06-11-01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 市 级地方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 其他投入: 合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

29、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合计39923417480717394913581165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扩建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室132639392. 扩建汽车检测实训室1131131133. 扩建汽车电气维修实训室6161614. 扩建汽车综合维修实训室292915040602502795. 新建汽车钣喷实训室4040406新建汽车维修仿真实训室303033337实验实训相关内涵建设207060150150小计276126604621534060253715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建设123152553045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72101977263.双师素质教师

30、队伍建设138133434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2416125212162880小计562935120442165185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课程体系构建2214145050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25283891913.教材建设8271752524.产学研建设1210103232小计677979225225其他1.社会服务105520202.国内外交流10552020小计20101040403B-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重点专业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设负责人娄洁建设内容预期目标2007年9月验收要点2008年9月验收要点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总体目标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依托芜湖市汽车

31、及零部件产业的优势,通过与奇瑞汽车公司、运安汽车检测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围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岗位能力要求,扩建发动机故障诊断、汽车检测、汽车电气维修、汽车综合维修实训室,新建汽车钣喷、汽车仿真维修实训室等,建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生产性实训体系,满足本专业实习实训和校外培训需要。同时加强实训内涵建设,开发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教学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和顶岗实习的运行机制。1.扩建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室在原有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室的基础上,根据芜湖市奇瑞、现代、丰田等主流车型发动机的配制,引进相关发动机台架设备和整车;继续完善实训室的生产性环境,并与芜湖汽配城等企业合作,开

32、展发动机性能测试、故障诊断、故障排除等实训项目,同时为安徽省职业院校提供汽车维修师资培训。1现有基础上,扩建实训室面积200M22完成奇瑞埃克泰克发动机台架(2台)、现代发动机台架(2台)、丰田发动机台架(2台)、整车和发动机专用工具等设备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3学生实训规模由48人/批次扩大至72人/批次;4接受学生生产性实训100人次/学期;5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150人次/年。1实训室设备运转正常,课余时间对教师和学生开放;2接受学生生产性实训150人/学期;3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200人次/年;4为奇瑞、现代、丰田等4S店售保车辆提供发动机性能测试及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技术支

33、持。2.扩建汽车检测实训室在原有实训室基础上,通过与芜湖市运安机动车检测公司合作,购置具有先进性的生产用检测仪器和设备,并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建成一条完整的安全环保汽车检测线;开展汽车总成部件及整车性能检测等项目的生产性实训;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培训,并为社会车辆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1在现有基础上,扩建实训室面积600M22购置电脑解码器(2套),废气(五气)分析仪(1台),内窥镜(4套)、悬架振动检测台等先进检测仪器设备,安装到位,调试完毕;3完成安全环保检测线的设备购置、安装和调试;4具备开设整车性能及总成机构检测等生产性实训功能;5完成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120人次/年;6接受

34、学生实训100人次/学期。1实训室设备正常运转,课余时间对教师和学生开放;2接受生产性实训150人次/学期;3完成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180人次/年;4与机动车检测中心合作,为社会车辆开展检测技术服务;5为芜湖市运安汽车检测中心和品牌汽车特约维修站提供1-2项技术服务和攻关。3.扩建汽车电气维修实训室在原有汽车电气维修实训室基础上,结合整车电子电控系统逐渐增多和普及的现状,引进国内主流车型的电路实验台、电子控制系统,开展汽车电器、电子设备、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实训项目;并结合芜湖市汽车电子工业园的建设,引进先进的汽车电子电控系统检测装置,开展各类电子电控检测实训,并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培训和技

35、术服务。1扩建实训室面积200M2 2完成can-bus系统(1套),万能电器试验台(2套),汽车电控系统诊断实验台、电子产品检测实验台、汽车导航系统及相关设备、汽车音响设备、汽车防盗系统等汽车先进电子系统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3开设汽车电器、电子设备、电控系统故障诊断等项目的生产性实训100人次/学期;4与汽车电子工业园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开展汽车电子产品和电控系统的检测实训100人次/年;5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120人次/年。1实训室设备正常运转,课余时间对教师和学生开放;2接受学生生产性实训150人次/学期;3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180人次/年;4与奇瑞、丰田、日产等4S店合

36、作,为社会车辆提供电子电控维修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4扩建汽车综合维修实训室(车间)在原有汽车维修实训室基础上,整合实训资源,按照省级一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标准和要求,与引进的汽车维修企业、芜湖汽配城等企业共建汽车维修实训室;通过引进及合作企业提供的方式改善实训室设备配制,扩大实训规模,开展汽车机修、机电一体、维护保养等综合修理生产性实训,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并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承接社会车辆的修理维护业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工作。1扩建厂房面积500M2,并建有汽车零配件库,具有基本的汽车零配件库存条件;2完成维修用车辆(2辆)、电脑解码器(4台)、发动机综合测试

37、仪(1台)、举升机(2台)、免拆除油路清洗机(2台)、自动变速箱检测仪(2台)等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等工作;3开展整车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等项目的生产性实训100人次/年;4与企业联合开展社会车辆的修理作业5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120人次/年。1实训室正常运转,课余时间对教师和学生开放;2扩大实训规模,完成200人次/学期的生产性实训;3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200人次/年;4与企业联合开展社会车辆的修理作业,付给参与工作的学生一定酬劳;5为达通汽车修配公司等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攻关。5.新建汽车钣喷实训室根据国内市场主流车型4S店钣喷技术的现状与要求,引进相配套的生产用实训设

38、备,参照4S店钣喷车间的设计要求,建设真设备、真环境的钣喷实训室,接受学生进行车身钣金修复、车身表面喷涂、车身测量整形、汽车美容等项目的生产性实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及培训工作,并为社会车辆提供相关服务。1新建实训室面积400M22完成汽车烤漆、调漆、洗车设备(1套),购置汽车外形修复(1台),车身测量(1台),焊接机(10套),常用钣喷工具(10套)等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3接受学生生产性实训100人次/学期。1实训室设备运转正常;2开展汽车钣喷项目实训150人次/每学期 3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年150人次;4与芜湖安奇、芜湖亚夏等企业合作开展社会培训年50人次;5与奇瑞、现代、丰田等4S店合作

39、,为社会车辆提供钣喷技术服务。续表3B-1建设内容预期目标2007年9月验收要点2008年9月验收要点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6.新建汽车维修仿真实训室通过购置多媒体设备和PC机,满足理论和仿真实训教学的需要,逐渐完善多实训室管理,拓展多媒体机房的实训功能,并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1购置PC机80台套,多媒体设备1套,教师用电脑2台;2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完成网络连接,多媒体机房辅助设施安装完毕;3开展多媒体及仿真教学240学时;4拓展培训功能,完成培训180学时;5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1完善规范多媒体机房的管理;2开展仿真及多媒体教学600学时;3拓展培训功能,完成培训学时300学时;4与至少两个

40、品牌的特约维修站联合引进开发汽车维修接待软件;5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7.实训基地内涵建设通过广泛的调研和实践,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训项目及其操作标准,开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及其仪器设备配置,完善各项目实训手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律,健全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形成“融入式”校企合作办学管理机制并推广。1.新建安徽亚夏集团、芜湖市政汽车修理厂、芜湖汽配城等8个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运行机制;2开展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服务技术等课程的实训项目开发和实训操作标准研制;3启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中心建设方

41、案的开发;4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机制;5编写汽车钣喷实训指导手册;6开展“融入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入研究;7与运安汽车检测中心合作申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新建芜湖市丰田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和裕安汽车售后服务公司等6个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2完善并创新“融入式”校企合作办学管理机制,推广“融入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扩大受益学生范围;2形成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动合作机制;3形成实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期报告;4完成各实训项目实训指导手册的编写;5形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并向相关职业院校推广交流。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目标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奇

42、瑞汽车公司、达通公司、运安机动车检测公司等大中型企业深度合作,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和参与技术研发等方式,重点加强专业带头人、“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提升在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与奇瑞、亚夏、芜湖市运安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共享平台,聘请汽车检测、汽车故障诊断与分析、汽车检测仪器维护等方面的企业技术骨干参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使兼职教师达到50以上。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完善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1.专业带头人建设 通过培养、引进等方法,造就在汽车检测与维修领域内具有突出成就的专业领军人物,负责梳理专业建设思路,把握教学改革方向,组织教学、培训、科研及实训基地建设任务,并能为本地行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1、确立培养对象1人;2、加拿大乔治亚学院进修3-6个月;3、参加国内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类高级研讨班,取得培训结业证书;4、通过技能训练与鉴定,使之获得技师证书;5、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到奇瑞汽车特约维修站、亚夏集团等汽车售后维修服务企业实习,累计不少于1个月。1、引进1人,具有高级职称、高级以上技能证书,且具有5年以上汽车相关企业工作经验;2、对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有前瞻性的认识,了解职业技术教育特点,能提出本专业中长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